國富論最新心得體會2篇 「財富之道:從國富論看商業本質」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1W

國富論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經濟學理論,其提出了經濟增長與資源利用的關係,探究了國家財富的形成和分配規律。最近,我通過深入閲讀、學習和理解,對國富論有了一些新的心得體會,希望與大家分享。

國富論最新心得體會2篇 「財富之道:從國富論看商業本質」

第1篇

?國富論》,全稱《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是亞當斯密,經濟學之父的經典代表作。這本書的初版為1776年版本,它能夠和當時美國的《獨立宣言》被後人視為1776年發表的兩個最重要的文本,可見其歷史價值之高。而我讀後也受益匪淺。

?國富論》被稱為經濟學中最重要的著作,是市場經濟的聖經。讀過本書之後,我認為此説法有其道理所在。隨着歷史的發展,人類不斷進入新的歷史時期,人們看問題的角度也在更新。很多經濟學著作或者説經濟學原理不能接受不同歷史時期的檢驗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與其歷史侷限性,即它只適用於一定條件下的經濟狀況。而《國富論》不同,《國富論》分析揭示的是經濟學的本質,是從事經濟的社會中的人的本質,而人的活動的本質、心理是不隨時代的變遷而改變的,或是説,沒有重大改變的,即都是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因此,亞當斯密的觀點無論是對於早期還是現期的社會都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與借鑑意義。其許多觀點也亦被當今人們奉為經濟學中的定理。

?國富論》中最具精華的理論,我認為,即是看不見的手的原理。斯密從人的利己的本性出發,論述了利己主義的利益觀。他認為,每一個人行為的動機主要是在於利己,求得自己的利益。利己心是人類一切經濟行為的推動力。人們在經濟活動中追求效益最大化,整個社會就在不同的個人實現自己的效益最大化過程中實現社會的效益最大化,即社會福利。因此,他認為,利己心並不是值得反對或摒棄的,自私有利於社會福利。然而,斯密在所著另一本書《道德情操論》中從人具有同情心出發,論述了利他主義的倫理觀。這看似矛盾的觀點恰恰揭示了斯密矛盾的內心世界,在我看來,也揭示了經濟活動中人們矛盾的內心世界。人們一方面追求效益的最大化,一方面又逃脱不了自身的倫理觀、社會觀。經濟實際上是利己性與利他性結合起來完整的人的活動,是人們追求自身來自物質與精神整體的效益的最大化。這隻看不見的手引導市場實現每個人的最大效益,並實現共同福利。

其次,斯密在書中提到了分工。他認為分工可以帶來很多好處,分工是提高生產率的關鍵。社會中從事經濟活動的每個人必然有不是自己專長的方面,如果每個人都自給自足,那麼帶來的將是低效率的生產。分工使每個人都從事自己最擅長的一方面,分工促進生產的專業化。通過分工,社會資源能夠被最有效的利用方式所利用;通過分工,每個人的生活狀況都將變得更好。

正因為如此,斯密反對殖民地政策,主張自由貿易。他認為,殖民地國家大多實行重商主義政策,而這對於殖民地及其統治國雙方都是有害無益的。殖民地國家在殖民地造成的經濟壟斷不僅使殖民地財富與資源大量外流,也阻礙了殖民地生產力的發展,制約了其分工的專業化進程;統治國亦未在其與殖民國交易的過程中取得分工的好處,從而帶來兩國整體效益的無謂損失。斯密也主張自由放任,他強調,只有對內對外的商業不受任何限制,才能使一個國家得到充分的發展和繁榮。自由競爭促使資源向實現其效用最大化的方向流動,因而,他反對各種公司的壟斷,因為壟斷同樣能帶來低效率的生產。私密將此理論向更深一步擴展,主張國家與國家之間應像個人與個人之間一樣實行分工,即主張自由貿易。此觀點,無論是後來的絕對分工理論,還是相對分工理論,都證明了其正確性所在。

基於此,斯密在書中對政府存在的意義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確切地説,他對政府的職責規定得相當具體。他認為,政府的主要任務在於:保護社會免遭其他社會之暴力入侵;儘可能地保護每個社會成員免受其他社會成員之不正義的壓迫;建立和維護特定的社會公共工程和公共制度。總結起來,即:對外抵禦敵國,對內執行司法;政府的另外一個重要職責是創建並經營某些公共工程,這也就是我們現在稱之為公共事業的各種設施。特別地,他反對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主張自由放任。

此外,《國富論》中也提到了教育的重要,提倡政府推動教育的發展。亞當斯密指出,在自由國家,政府安定主要依靠有力的輿論,而這與公民的受教育程度有關。公眾教育程度越高,受教育者越多,越有公正判斷的能力。

從《國富論》初版出版到今天已經兩百多年了,然而,《國富論》中許多觀點對於今天的社會經濟活動都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國富論最新心得體會2篇 「財富之道:從國富論看商業本質」 第2張

第2篇

提起《國富論〉的作者亞當斯密,今天經濟學領域的人可能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有人説他的書不只是圖書館書架上的一種收藏,書中的內容對國家的經濟政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形成了我們今天住在其中的整個經濟環境,其分析視角結合了人性論、法律與政治理論以及經濟理論,是一套完整的經濟學理論體系。下面是我對書中比較感興趣的方面的一點心得體會:

一、亞當斯密認為,資本在農村的利率要高於城市。 這是因為農村金融市場沒有形成規模經濟的效應、資本借貸成本較高、資金市場供不應求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用於農業的資本雖然對社會貢獻很大,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源泉。但是,可否認的是其利潤較小。因此,對農業方面的資金投入總是不能得到滿足,這樣,也就出現了農村發展的兩難問題:一方面是農村建設的資金缺口日趨擴大,一方面是金融機構追逐高利潤而不願在農村從事放貸業務。亞當斯密認為,可以通過放寬農村金融市場的利率限制來發展農村業務,通過自由浮動的適度利率來彌補各種借貸成本,最後通過競爭者對市場的爭奪逐漸迴歸到正常的利潤水平。這一點對當前的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有一定借鑑意義。但是,利率究竟保持在怎樣的水平就可以稱之為適度呢?我想,這應該是一大難題。因為,如果利率定得過高,有可能發生逆向選擇的問題:高利率的存在驅逐了一部分信用較好的借貸者,留下了風險愛好者,借貸風險勢必上升,金融機構的壞賬損失也有可能增加,這樣,不僅不利於農村經濟的發展,而且也會影響金融機構行業的穩定,適得其反。所以,在這一過程中,我認為政府的干預必不可少。另外,政府在財政支持力度上仍然要給與一定的重視,鼓勵金融機構進駐農村,這不僅僅是指一些農村金融信用合作社之類的組織,也包括一些商業銀行,鼓勵它們多設一些物理網點,促進農村金融的發展。

二、亞當斯密認為,收入和資本的增長就是國家財富的增長 ,而對勞動者的需求也必然隨着每一個國家的收入和資本的增長而增長。因此,沒有國家財富的增長,也不可能有對勞動力需求的增長。在亞當斯密那個年代,農業是社會的.主導產業,資本的增加使得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社會對勞動力需求在整體上大幅增加。然而,在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這種國家財富的增長所引起的對勞動力的需求增加的效果比不是很明顯。現在,我國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下崗失業的人數逐年增加。當然,這其中有人口的增長快於經濟的增長、勞動力要素與就業崗位不匹配等多方面原因。但是,我想,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科學技術的發展。例如,在銀行取款,傳統的方式是取款者要到銀行的營業廳向銀行工作人員出示存摺當面取款。而現在,自動取款機到處都是,甚至一個地方又不止一家銀行的自動取款機,而且,銀聯的出現,使得跨行取款也成為可能。

前些天,我看到這樣一篇文章,即短信營銷。這項服務項目説的是消費者隨時隨地對可已將他在其他地方所看到的商品價格與提供此項服務的公司的同種商品的價格進行比對,如果覺得此公司的性價比更高,可以通過短信立刻定購。僅僅是這項服務就已經是宣傳推廣的一大亮點了,而它節省的又豈止是廣告營銷費用?諸如對勞動力的需求、對店面的需求等等都大量的減少。由此,不得不感歎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一個社會的發展有多麼巨大的作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