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大學聯考地理全國卷必會的知識點

來源:巧巧簡歷站 5.75K
2020大學聯考地理全國卷必會的知識點

地理大學聯考是我國各類地理考試中規模最大級別最高的考試,想要考考場上發揮出色,就少不了平時的練習。下面本站小編給你分享2020大學聯考地理全國卷必會的知識點,歡迎閲讀。

2020大學聯考地理全國卷必會的知識點

2020大學聯考地理全國卷必會的知識點1

1、首要知識:

(1)北半球與南半球季節相反,即北半球與南半球在同一時間處於不同的季節。

(2)太陽直射點的位置、移動方向;晨昏線與經線和晝夜的位置關係;晝夜長短的變化;

(3)北半球的四個重要節氣:3月21日春分,6月22日夏至,9月23日秋分,12月22日冬至

2、四季的判斷

(1)天文方面:從光照圖上判讀: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晨昏線與經線和晝夜的位置關係;晝夜長短的變化;

(2)從天文現象上判讀: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極晝、極夜、極光的出現的半球。

(3)氣候方面:氣團活動;鋒面活動;特殊天氣的產生;氣温中心的變化;氣壓中心的盛衰;季風(東亞、東南亞、南亞、澳大利亞北部等)方向的變化;乾濕季節;等温線的彎曲;氣壓帶的斷裂等。

(4)河海方面:河流汛期;河流補給;河流封凍、解凍時期及冰期、凌汛的出現;季風洋流等。

(5)生物方面:草木枯榮,開花結實,動物遷徙、繁殖等

(6)農業方面:作物生長、黃熟、收摘;植樹;漁汛;山地牧場的放牧;黃淮海平原的水鹽運動特徵;澳大利亞墨累—達令盆地的農事活動等。

(7)其他方面:雪線升降;登山佳期;極地考察;海岸曬鹽

3、常考的季節現象

(1)北半球春季的地理事物或現象:

①東北地區河流的春汛(季節性積雪融水)

②黃河在一年中第一次出現凌訊;

③江南姑娘採茶正忙(雨前茶最好)

④華北平原出現春旱,長城以北種春小麥;

⑤我國北方出現大風或沙暴天氣

⑥長蘆鹽場忙於曬鹽(雨季未到,氣温高,蒸發大)

(2)北半球夏季天文方面的地理事物或現象:

①北極考察最佳時期(極晝現象)

②南部沿海地區物體影子有時朝南

③地球公轉速度最小時期(七月初,遠日點)

(3)北半球夏季氣候方面的地理事物或現象:

①大陸等温線向北凸出

②長江中下游一帶出現伏旱天氣

③我國低温中心在青藏高原

④亞洲低壓勢力強盛

⑤南亞、東南亞、我國西南地區吹西南風

⑥東亞季風區盛行東南風

⑦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有颱風、暴雨襲擊

⑧地中海沿岸國家炎熱乾燥

⑨好望角、開普敦沿海風浪大

(4)北半球夏季水文方面的地理事物或現象:

①尼羅河處豐水期

②塔里木河水位最高的時期(冰川融化)

③北印度洋的洋流順時針流動(沿岸海水向東流)

④喜馬拉雅山的雪線升高

⑤我國南方賽龍舟

(5)北半球夏季生物方面的地理事物或現象:

①馴鹿自針葉林帶遷向苔原帶

②天山牧民在森林帶以上的草場放牧(夏季牧場)

③北半球熱帶草原區(草木茂盛)和季風區正值雨季

④潘帕斯草原一片枯黃(南半球熱帶草原)

(6)北半球秋季的地理事物或現象:

①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地球公轉速度居中

②華北平原種冬小麥,棉花收摘

③一場秋雨一場寒

④我國秋高氣爽,北雁南飛

⑤香山紅葉,北半球温帶森林(東岸35°N、西岸40°N以北)開始落葉

(7)北半球冬季的地理事物或現象:

①地球位於近日點附近(一月初)

②北半球大陸高壓強盛,大洋低壓強盛

③南極考察最佳時期

④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極夜、極光

⑤途徑北印度洋西行的船隻順風順水

⑥澳大利亞袋鼠繁殖旺盛

⑦我國常遭寒潮影響

⑧好望角、開普敦一帶炎熱乾燥

⑨大陸等温線向南凸出

⑩我國秦淮以北河流有結冰現象(冰期、冰層)

2018大學聯考地理全國卷必背知識點:自然資源與自然災害

1、自然資源分類:

自然資源是指人類可以直接從自然界獲得,並用於生產和生活的物質與能量,它是自然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

(1)根據自然資源按利用分為:①土地資源、②水資源、生③物資源、④氣候資源、⑤礦產資源。

(2)根據自然資源的性質可分為:①可再生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氣候資源;②非可再生資源:礦產資源。

(3)根據自然資源空間分佈可分為:①氣候資源、②海洋資源、③陸地自然資源。 2、氣候資源及利用

(1)氣候資源的特點

①氣候資源是可再生資源;②氣候資源的普遍存在性;③氣候資源的數值;④氣候資源有較大變率。

(2)氣候資源的開發利用

①氣候資源與農業: A、氣候資源是農業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B、一地氣候資源往往決定該地區的作物種類和種植制度。

②氣候資源與建築

A、日照與街道方位:城鎮街道宜採取南北方向和東西方向的中間方位,即街道與子午線成30°—60°的夾角,以使街道兩側較好地、公平地獲得光照。

B、風與城市規劃。盛行一種主導風向:工業佈局在盛行風的下風向。盛行季風區:工業佈局在垂直於季風風向的市郊。已知最小風頻:工業佈局在最小風頻的上風向。

③氣候資源與交通

A、公路、鐵路設計要考慮暴雨及其引發的泥石流、大風出現的頻率及凍土積雪的深度; B、橋涵、路基高低要考慮暴雨強度;

C、機場選址,宜選少雲霧和暴雨頻率較少、風速較小、距城較遠的地方。

④氣候資源與旅遊

不同氣候區域的氣候景觀的獨特非凡性,如冰雕、霧凇、日光等。

3、海洋資源及利用

(1)海洋資源的主要類型

①化學資源:海水中已發現的化學元素有80多種,開發達到工業規模的有食鹽、鎂、溴、淡水等。我國海鹽產量居世界首位。

②生物資源:魚、蝦、貝、藻等,捕撈活動從近海擴展到世界各個海域。

③礦產資源:大陸架海底——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煤、硫等;近岸帶濱海區——砂、貝殼、金屬礦;深海海盆——錳結核。

④海洋能源

優點:能量巨大,無污染,可再生。

缺點:密度很小,利用難度大。

具商業開發價值的潮汐和波浪發電。

(2)海洋漁業生產

①海洋漁業資源的分佈:

A、沿海大陸架海域:陽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強,浮游生物繁盛。

B、温帶海域:魚類餌料浮游生物豐富。

C、寒暖流交匯或冷海水上泛,餌料比較豐富。

②世界四大漁場:北海道漁場、祕魯漁場、北海漁場、紐芬蘭漁場。

③主要漁業國:我國和日本等國家是世界海洋漁獲量較多的國家。

(3)海洋油氣開發

海上鑽井平台是實施海底油氣開發和勘探的工作基地。

(4)海洋空間利用

①範圍:包括海上、海中、海底三個部分。

②領域:從傳統的交通運輸,擴展到生產、通信、電力輸送、儲藏、文化娛樂等。

(5)海洋運輸和港口建設

①海洋運輸的發展:從利用人力、風力,發展到大型集裝箱貨輪和巨型油輪的興起。 ②港口建設:A、有一個服務區,即腹地;B、有配套設備;C、高效率的運作服務。

(6)圍海造陸:

①作用:緩解人多地少的矛盾。 ②人工島、海上城市。

4、陸地自然資源及利用

(1)陸地自然資源在人地關係中的作用

①在人類社會與陸地環境組成的系統中,陸地自然資源在協調系統平衡中起着核心作用。 ②陸地環境為人類提供自然資源。人類通過對自然資源的獲取和加工,使自然資源增值。 ③人類主要是通過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與環境發生關係的。

(2)陸地自然資源的特點

①陸地自然資源是有限的。

②陸地自然資源的利用潛力是無限的。

③陸地自然資源有一定的分佈規律。

④一個地域的自然資源組成相互聯繫的整體。

(3)土地資源

①耕地:主要在温帶濕潤平原地區。

②林地:分佈具有明顯地帶性規律。

(4)水資源和水能資源:

①徑流量:最豐富六國:巴、俄、加、美、印尼、中。最多洲是亞洲;最少是大洋洲。人均量最多洲是大洋洲、南美洲;人均最少洲是歐洲。全世界60%的地區面臨供水不足問題。 ②⑫水能最豐富的國家:中、俄、巴、美、加。水電比重高的國家有:巴西;加拿大;瑞士、瑞典達。委內瑞拉。水能開發程度高的國家有:法、意90%;德、英80%;美、加40%。 (5)礦產資源:

①世界主要礦產出產國: 鐵礦俄羅斯第一位,黃金南非佔第一位,贊比亞、智利的銅礦,幾內亞的鋁土礦,馬來西亞的錫礦、摩洛哥的磷酸鹽等。

②煤礦:北半球亞歐大陸和北美洲中部。中美俄最豐富。南半球:澳、南非豐富,中國煤炭消費量最大

③石油:中東石油儲量比重(一半以上)

④新能源核電最多國是美國,核電比重最大國是法國;地熱能:冰島:70%的人口利用地熱採暖

5、能源分類:

⑪按能源開發利用的狀況分類:

①常規能源:大規模廣泛應用,利用技術比較成熟的能源資源,如:礦物能

(煤、石油、天然氣)、水能、生物能等。在世界能源消費構成中佔主要地位。

②新能源:目前技術水平所限,未被廣泛應用的能源,如太陽能、地熱能、核能等。 ⑫按能源的形成和來源分類:

①來自太陽輻射的能量:煤、石油、天然氣、生物能、水能、風能等。

②來自地球內部的能量(地球內能):地熱能、核能。

③來自天體引力的能量(日、月對地):潮汐能。

⑬按資源性質分類:

①非可再生能源:各種礦物燃料、核燃料。∴應該節約使用、綜合利用

②可再生資源:生物能、水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等可以持續利用。∴應該合理利用,保護和促進更新,最充分利用。

⑭能量是否轉換分類:

①一次能源:上述四種分類中除沼氣外的各種能源。從自然界直接取得的天然能源

②二次能源:如:電能、煤氣、焦炭、汽油、蒸汽、酒精、熱水、沼氣、液化石油氣、激光等。

⑮清吉能源:指不污染環境的能源:如水能、太陽能、地熱能、海洋能、風能、潮汐能、氫能、沼氣等。

6、我國自然資源總體特徵:

總量豐富,品種齊全,人均佔有資源量不足;分佈不平衡,質量水平不高;浪費污染嚴重

7、中國水資源:

⑪水資源特點:①空間分佈不均—南多北少,東多西少。②時間分配不均—夏秋兩季多,冬春兩季少,年際變化大。

⑫解決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的辦法:跨流域調水(引灤入津、引灤入唐、引黃濟青、引黃入晉、南水北調);修水庫等水利工程。

⑬華北地區供水緊張

①原因:A、工農業發達,用水量較大;B、人口稠密,人均佔有量小(海河流域人均徑流量200多立方米,全國人均2240),供水相當緊張;C、河流徑流量小,屬於半乾旱、半濕潤地區。

②解決辦法:A、合理用水(噴灌、打機井、種旱糧等),節約用水;B、修水利工程,跨流域調水。C、保護水資源,防止水污染。

⑭南水北調工程:

①東線:從長江下游揚州附近抽引長江水,沿着京杭大運河蘇北段和沿途河湖北上,逐級提水,在山東西部穿過黃河,順勢而下,進入河北再抵達天津、北京。

②中線:由漢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庫引水,跨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經鄭州、石家莊等城市一致流向北京、天津。(2008年前必須到北京)。全線利用自然落差,直流輸水。 ③西線:從長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礱江、大渡河引水入黃河上游,以解決西北地區的缺水問題

8、中國水能資源:

⑪數量:6.8億千瓦,居世界第一,可開發3.8億千瓦。

⑫分佈:70%在西南三省和西藏自治區;其中,長江水系為最多,其次雅魯藏布江水系,黃河水系和珠江水系也較大。可開發地區在西南、中南(三峽、西江中上游)、西北(黃河上游)。 ⑬目前已開發的地區集中在長江、黃河、珠江的上游水系

9、我國土地資源的構成特點有:

(1)土地資源豐富,類型多樣:有利於因地制宜,多樣化開發。草地面積較廣

(2)山地多、平原少,耕地林地比重小、難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較大、後備土地資源不足(後備耕地主要在黑龍江、新疆)。

(3)人均佔有農業用地數量較少:人多地少(人均土地只有世界的1/3),用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世界22%的人口。∴國家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作為基本國策。

(4)各類土地資源分佈不均,區域差異明顯:(描述分佈特點)耕地:主要在東部季風區的平原、盆地和低緩的丘陵地區;北方旱地、南方水田。西部耕地面積小。草原:多分佈在非季風區的高原和山地,如內蒙古高原東部、青藏高原的東部和南部。森林:天然林多在東北、西南的邊遠山區,東南部山地多為人工林和次生林。西北、華北林地少。難以利用的土地:

比重較大,分佈在新疆、內蒙古的乾旱荒漠,青藏高原的高寒荒漠。

10、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措施:

(1)問題:①水蝕、風蝕、沙漠侵吞(即水土流失嚴重;沙漠化面積擴大;草場資源普遍超載;重要林區面積減少)。②次生鹽鹼化(不合理排灌和氣候乾旱所至);③城市、工交、農村住房建設用地擴大。

(2)措施:①依法管理:在工交城建時儘量節約用地少佔農田;牧區輪牧,建人工草場;風沙侵襲、水土流失嚴重區建防護林。②走擴大耕地和提高單產相結合道路:一方面保護耕地,提高耕地生產水平,變低產田為高產田;另一方面,適當開發荒地、沿海灘塗,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穩定耕地總量。

2020大學聯考地理全國卷必會的知識點2

1、地球的內部圈層:地殼(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巖石圈範圍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之上)

3、巖石成因分類:巖漿巖(噴出巖和侵入巖)、沉積巖(層理構造、有化石)、變質巖。

4、地殼物質迴圈:巖漿冷卻凝固→巖漿巖-外力→沉積巖-變質→變質巖-熔化→巖漿

5、地質作用:

①內力作用(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地震、變質作用)

②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

6、地質構造的類型:褶皺(背斜、向斜),斷層(上升巖塊-地壘、下沉巖塊-地塹)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蝕(在外力侵蝕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頂部受張力,容易被侵蝕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擠壓,巖性堅硬不易被侵蝕反而成為山嶺。

8、地壘--廬山、泰山;地塹--東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質構造對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背斜(儲油)、向斜(儲水)、大型工程選址,應避開斷層

10、外力作用與常見地貌:

①流水侵蝕——溝谷、峽谷、瀑布、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

彎曲的河道--凹岸侵蝕,凸岸沉積(港口宜建在凹岸)

②流水沉積——山麓沖積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沖積平原

③風力侵蝕——風蝕溝谷、風蝕窪地、蘑菇石、風蝕柱、風蝕城堡等

④風力沉積——沙丘、沙壟、沙漠邊緣的黃土堆、黃土高原

11、陸地環境的整體性:陸地環境各要素(大氣、水、巖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聯繫、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陸地環境的整體性。例如我國西北地方各環境要素都體現出乾旱特徵。

12、陸地環境的地域差異有:

①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熱量)---――-緯度地帶性

②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水分)-----經度地帶性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水分和熱量)----垂直地帶性

13.影響山地垂直帶譜的因素:

①山地所處的緯度;

②山地的海拔;

③陽坡、陰坡;

④迎風、背風坡。

14、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雪線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響因素有兩個:一是0℃等温線的海拔(陽坡、陰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風、背風坡)

15、非地帶性因素:海陸分佈、地形起伏、洋流影響等。例如我國西北地方的綠洲。

16、主要地質災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①兩大地震帶是:環太平洋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帶。我國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國位於兩大地震帶中。  ②地質災害的防禦:提高建築物抗震強度;實施護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護植被,改善生態環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