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的禮儀6篇 "培養孩子良好禮儀,成就他們更美好的未來"

來源:巧巧簡歷站 2.16W

對孩子的禮儀教育是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提高孩子品德素養的重要途徑。面對當今社會禮儀淡薄的現狀,家長應該重視孩子的禮儀教育,從小開始培養孩子的尊重、感恩、分享、互助等一系列美德,幫助孩子成為有愛心、有擔當、有責任感的社會中的新生力量。

對孩子的禮儀6篇

第1篇

我最愛的大寶貝,自從弟弟出生後,媽媽對你是有些許愧疚的,從你牙牙學語到第一聲媽媽再到口齒伶俐地與我辯論,從三翻六坐九爬到蹣跚學步再到時刻搶着跑在我面前,花開花落間,你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模樣。翻開相冊,發現你每個月的長相都有所不同,可媽媽竟然沒能時刻參與。寶貝,你真的是長得太快了,彷彿是一眨眼的功夫,你都已經是一名學前班的小朋友了,六歲的你身高都已經是媽媽的一大半了。

這六年中,你學會了很多,媽媽也因為你而不斷的學習。你善良、開朗、堅強、儘管還有些不夠勇敢,可媽媽也看到你在努力克服膽小,有些時候,媽媽甚至都覺得你的成長和努力是媽媽都不及的.。

今年2月你光榮的成為哥哥,媽媽還願一度懷疑你真的能否成為一位好大哥,後來我知道,是我多慮了。你不嫌棄噁心的去幫弟弟拉的臭臭,你會在弟弟苦的時候極力和哄弟弟開心,你總是守護着弟弟不讓任何喜歡弟弟的叔叔阿姨抱走他,你那麼讓媽媽感動,你説讓弟弟穿新衣服,你穿舊的就好了;你説弟弟不聽話,讓媽媽打你不要打他;你還會説你會好好的保護弟弟。你説了那麼多,媽媽都開始嫉妒了。

親愛的虎大寶,生日快樂!六歲了,你的幼兒園生活已經接近尾聲,感謝老師們給予你一段美好的記憶,爸爸媽媽就希望你能夠健康、平安、快樂的成長。我們愛你

對孩子的禮儀6篇

第2篇

有客人時,家長要引導和鼓勵孩子親切、主動地和客人打招呼,在客人的誇獎聲和遞過來的一包糖果或一件玩具中,孩子會認識到這的確是一種“樂趣”。客人進屋後,可以讓孩子做些簡單的招待工作,如:招呼客人坐下、給客人倒茶水等。在大人談話時,要讓孩子明白安靜地做自己的'事才是乖孩子,來回走動和隨便插話是對客人的不尊重。

當有小客人時,大方地拿出玩具和小客人一起玩,會讓小客人格外開心。客人走時家長可以領着孩子送客人一段,家長可以和孩子説:“和××説再見,有空再來!”即使是家長教孩子説的,從孩子嘴裏説出來也會令客人感到快樂。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之後,孩子一定會成為一個有禮貌的小主人。

領着孩子去別人家做客,讓孩子在回訪中體驗禮貌的迴應是很實際的禮儀練習。在家長指導着孩子按了門鈴之後,要和孩子在門口安靜地等待直到主人開門。進門後,家長要引導孩子在問好之後主動把脱下的鞋子排整齊。當孩子受到招待時記着讓孩子説聲“謝謝”。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在陌生的環境中更是如此,告訴孩子隨便亂動別人的東西是不禮貌的,如果想玩玩具或看書,一定要經過主人的同意。在自己玩時記住不要打擾大人談話,玩過之後,記着讓孩子把東西放好。

第3篇

接聽電話是透視一個家庭是否具有禮儀的一個窗口,所以要藉助這一載體,適時地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教育專家提出了9條基本禮儀要求,可供家長們在教育孩子時借鑑——

(1)孩子接電話的`時候要學會説“你好”、“請問”、“請等一下”這樣的禮貌用語。

(2)接電話時聲音要放輕一些,不要在電話中大聲嚷嚷。

(3)接電話時要有問有答,回答問題時要大方,不可以長時間不迴應對方的問題,也不要在不知如何回答時,把電話一扔跑到別處去。

(7)掛話筒時,要輕拿輕放,不可以摔話筒,或重重地掛電話。

(8)接打電話時,要學會説“再見”,然後再掛電話,不要只管自己講完就掛電話。

(9)要注意打電話的時間,通話時間不可太長,也不要選擇太早或太晚的時間打電話,以免影響別人的休息。

第4篇

近日,《廣州人餐桌上的禮儀》網帖被不少網站論壇轉載。有家長提出疑問,小朋友有必要學習廣州傳統的餐桌禮儀嗎?有些家長認為過時的禮儀應該廢除,有些家長則認為傳統禮儀有其傳承的意義,值得發揚。有專家表示,傳統與現代並不對立,傳統的餐桌禮儀在現在的社會仍然適用,只是賦予傳統禮儀新意義。此外,傳統禮儀也是有教養的表現。

記者隨機調查了越秀區思媛幼兒園36名升大班的小朋友和家長。調查顯示,三分之二的家長都會教小朋友廣州傳統的餐桌禮儀。超過5成的家長認為教孩子廣州傳統的餐桌禮儀是有用處的。有1名家長竟然表示沒有必要注重孩子的禮儀,1名家長則認為孩子聽話就好。5成家長表示較注重孩子的交往禮儀。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有32位的小朋友在吃飯前都會叫爸爸媽媽或者長輩“吃飯”,只有2位小朋友不會在吃飯前叫爸爸媽媽“吃飯”。有超過五成的小朋友表示,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會在吃飯時教餐桌禮儀。不過也有4名小朋友表示大人們完全沒有教自己餐桌禮儀。

廣州市文藝批評家協會主席樑鳳蓮認為,小朋友是通過學習變得更加有修養,禮儀就是其中一個部分。人們通過傳承傳統的禮儀,讓現代禮儀更具意義。

對於有家長認為傳統的'廣州餐桌禮儀並不適合現代社會,樑鳳蓮並不贊同:“傳統禮儀和現代社會的禮儀並不是對立的,現代禮儀具有延續性。”

那麼如何過渡傳統禮儀和現代禮儀呢?樑鳳蓮稱,傳統禮儀的繼承有其合理性,可使人產生愉悦感。“修養內涵就是使周圍的氛圍更加愉悦,從而達到和諧的境界。”樑鳳蓮笑着説。

她指出,一個人的修養是很重要的,而且修養必須經過日常生活中練習。小朋友的禮儀教養,一個城市的文化發展,都離不開修養。“一個有修養的人,他除了有一定的學識外,還懂得如何去待人接物,這就要求他懂禮儀了。”樑鳳蓮説。

“修養還直接與教養畫上等號,這就要求人們通曉人情習俗和傳統與現代的承接。”樑鳳蓮補充説。她表示,餐桌表現了一個人的素質和教養,無論在什麼年代都值得提倡和發揚。

“現代禮儀只是給傳統禮儀賦予新的意義。”樑鳳蓮笑着説。她表示,目前鄉風民俗都賦予新的意義,例如划龍舟,現在人們賦予其新的意義,現在已經被很多廣州的年輕人所接受。

樑鳳蓮用“打包”作為例子解釋。目前廣州人都覺得“打包”是一種合理的做法,而且覺得這種做法很得體。“‘打包’其實是傳統禮儀的傳承。”樑鳳蓮説,“現在廣州人剩飯不‘打包’反而覺得是一種浪費的做法。”

“其實這只是講法比以前的更加人性化而已。”樑鳳蓮笑着説。

吃魚不翻魚、飛象過河、起筷有序……這些廣州傳統的餐桌禮儀在目前的社會仍然適用嗎?天河某禮儀培訓公司王經理回答説:“當然適用。”王經理指出,中國的禮儀都可通用,只是每個地方具有他們的特點而已。

有的家長認為廣州傳統的餐桌禮儀具有迷信的成分。王經理肯定地説:“這不是迷信。”她用吃飯時翻魚向記者解釋,通常是飯局的主人翻魚。如果在海邊吃魚,因為尊重漁民的習俗,主人和客人都不能翻魚。“這是入鄉隨俗,尊重他人習俗的表現。”王經理説。

王經理表示,目前不少公司的白領或高層都會到禮儀培訓機構學習餐廳禮儀,這説明了禮儀的重要性。餐桌禮儀是生活中使用較多的禮儀,因此不可忽視。“餐桌禮儀應從小朋友抓起。”王經理説。王經理表示,當小朋友開始學習使用筷子時,家長就應教小朋友餐桌禮儀。

美國孩子一般2歲開始學習用餐禮儀,4歲時就學到用餐的所有禮儀。對於餐桌教育,美國一位老師説:“文明禮貌對個人事業的成功極有幫助。大的商業交易或愛情往往是從餐桌上開始的。”英國家庭素有“把餐桌當成課堂”的傳統。從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長就開始對其進行“進餐教育”,目的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進餐禮儀。

起筷有序:長輩説“起筷”後,大家也一起説“起筷啦”,然後才能動筷。

食魚禁忌:吃魚可以先吃魚腩或尾或背,但不能先吃頭或翻魚身。

盛飯留蔭:盛飯至少要添一添,寓意添丁添財添福添壽。留蔭就是飯裝到碗外,代表會惹是非。

吃不出聲:吃飯時不可發出聲音,更不能用筷子敲打碗邊。

一個有禮儀的小朋友,家長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有的家長認為,只要小朋友在外就餐能做到識大體,小朋友在家吃飯隨便一點也沒有所謂。試問,家長平日在家不注重孩子的禮儀,孩子外出吃飯會懂得餐桌禮儀嗎?他們可能不知不覺地就會抬起腿來吃飯。

傳統就等於和社會脱節了嗎?正如樑鳳蓮所説:“如果不適合社會的禮儀早已被時代所遺棄,剩下的傳統的禮儀肯定有其傳承的意義。”西關小姐曾經是一個時代的代名詞,但現在政府舉辦西關小姐選舉,目的就是傳揚西關的文化。你看,西關小姐的禮儀還成為亞運禮儀小姐選拔標準之一。

試想,如果現在的家長不教育子女傳統的禮儀,20年,30年之後,這些“00後”的小朋友為人父母,他們又能拿出什麼禮儀來教育下一代呢?英美國家很注重小朋友的禮儀教育,他們有些禮儀是經過數年數代人的沉澱的,但為什麼我們就要摒棄廣州的傳統餐桌禮儀呢?

第5篇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知禮節,懂禮儀。那麼,該怎樣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呢?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探親訪友,還是在家中招待親朋好友,這都是讓孩子學習禮儀,提高社交能力的好機會

在等待客人拜訪前,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

告訴孩子見了客人應面帶微笑,起立主動問好。對客人的提問,必須認真回答。要孩子以小主人的身份熱情招待客人,為客人端茶送水。在父母與客人交談時,不要隨便插嘴、吵鬧。不對客人評頭論足,不討要禮物等。客人臨走時,也要孩子送至家門口,説:“再見,下次再來!”等禮貌用語。

當然,父母的言行舉止是孩子學習社交禮儀的最好榜樣。因此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好的影響。平時,父母就應創造機會讓孩子多實踐,鼓勵孩子參加各種人際交注活動。對孩子的禮貌行為及時肯定讚揚,讓孩子體驗到禮貌行為帶來的愉悦,以利於鞏固,重複這種行為,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

另外,值得父母注意的是:當着客人的面,千萬不要責怪孩子,這會讓客人難堪,孩子惱怒。不要當着客人和孩子的面將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作比較,這樣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父母可在去做客的路上,以交談的方式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這常常是十分有效的,因為這時父母説的.話,孩子聽得進,記得牢。

父母應告訴孩子要去哪裏,怎樣稱呼主人,並介紹他們與父母的關係,與孩子自己的關係。鼓勵和啟發孩子想出一些祝詞,向主人致以問候。當主人端上糖果糕點、茶水時,應先道謝。然後用雙手去接。告訴孩子不要隨便玩弄主人家的擺設和物品,更不能任意開櫃子門、冰箱等。考慮到主人可能會留客吃飯,父母也應提前對孩子進行餐桌禮儀教育,讓孩子吃出“文雅”來,要小口進食,閉起嘴咀嚼,不要發出聲響來。挾菜、舀湯時動作要輕,不要光挾自己愛吃的菜,也不要對菜的味道評頭論足。提醒孩子臨走時應向主人道謝,説“再見”。

3-4歲:讓孩子學習禮貌用語。如教會孩子説“你好”、“再見”、“請”、“謝謝”,會握手。

4-5歲:讓孩子學習使用“對不起”,吃飯時會請別人夾菜,會用手帕,不在嘴裏塞滿食物時講話。

5-6歲:讓孩子學習在公共場合舉止得體,不旁若無人大聲叫嚷,使用禮貌用語,守時和儀表整潔,學會做客和接待客人,尊重老人,願意幫助殘疾人。

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明確表示責備或不贊成,注視孩子的眼睛,説清不對在哪裏,為什麼不對。

以不危險為前提,讓孩子在實施不良行為的過程中遭到自然的懲罰。

在孩子因不良行為產生快樂時,讓孩子到一個單調乏味的地方,時間以1分鐘為原則,使其從快樂狀態轉為不快樂。

暫時剝奪其權利,對糾正孩子不良行為很有作用。如對於孩子嚼口香糖後亂粘的行為,剝奪其一星期吃口香糖的權利。

我們的社會文明程度還有待提高,孩子眼中看到的還不是一個人人彬彬有禮、禮讓謙和的世界,一些家長平時也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教育方式,孩子回到家庭這個小環境,在百般寵愛下,所有壞習慣都會故態復萌。所以,社會、家庭和教育單位配合,為孩子創造一個能不斷運用和鞏固良好禮儀的環境,才能使其內化為孩子持久行為的最佳方式。

第6篇

活動項目和方法要多樣化,最好把幾種活動穿插在一起進行,使幼兒在活動中保持愉快、樂觀的情緒。為達到鍛鍊目的,最好測查幼兒體育活動量和活動密度。

根據幼兒生長育的特點,在開展體育活動時,注意活動量與幼兒身體發展的需要密切配合,從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這就是幼兒體育活動的'科學化。

組織體育活動時,首先應明確活動的目的、要求、具體項目及活動方法。在進行體育活動前,要制訂好安全措施,要讓孩子做有關的練習動作,以減少外傷,提高活動效率和熱情。

體育活動結束應何等整理活動,以放鬆肌肉,恢復體內各機能的正常工作,避免頭昏、噁心、面色蒼白、心慌等症狀的產生。在進行體育活動時,要選擇適宜的運動項目,運動量不宜過大過猛。應注意動靜交替,勞逸結合,避免幼兒身體過度疲勞。

注意不能讓幼兒在吃飯前後半小時內進行體育活動,特別是運動量較大的項目,否則會影響消化系統發育,容易得消化不良等胃腸疾病。注意讓幼兒配合動作自然而正確的呼吸,以促進呼吸系統的發育,降低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