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四年級語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優秀教案5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國小四年級語文優秀教案分享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W

本文介紹一份國小四年級語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優秀教案,詳細解析了該文的內涵和表達方式,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指導性,適合作為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參考資料。

國小四年級語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優秀教案5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國小四年級語文優秀教案分享

第1篇

師:很好,都讀正確了。這是一首送別詩,題目中就有個“送”字。哪位同學能圍繞這個“送”提一提問題。想想可提什麼問題?

師:真聰明,我把這個問題記下來(板書)。誰接着提?

師:同學們真不簡單,圍繞一個詞提了這麼多問題。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在這首詩裏,同學們讀讀詩,把答案找出來。把答案找出來了,這首詩也就讀明白了。邊讀邊想邊看註釋,看誰讀得快。

師:孟浩然煙花三月下揚州,李白的心裏很羨慕,很嚮往。但是,當李白看着孟浩然漸漸遠去的時候,他的心裏又是什麼滋味?要知道,離他而去的是誰呀?

師:是故人,是好朋友,想象一下,兩位好朋友,兩位詩人好朋友在一起的情景。

生:他們在一起遊覽名山名水,欣賞風景,碰到自己喜歡的風景,就作一首詩。

生:傍晚的時候,他們在一起一邊喝酒,一邊欣賞明月,對着明月朗誦“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白雲端。”

生:他們在一起的時候談天説地,談論國家大事,生活中的見聞,心中的理想。

師:真是一段美好的日子呀!現在,孟浩然就要走了,我們和李白一起去送送孟浩然,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後兩行詩,看看李白是怎樣送孟浩然的?

師:從這兩行詩中,你看出,李白是怎樣送孟浩然的?

生:李白看着孟浩然的船越走越遠,直到船不見了,他還在望着。

生:李白在江邊站了很久很久,他的目光一直跟隨着那隻船。

師:讓我們隨着李白的目光,一起讀──(手勢提示)

師:小船消失在藍藍的天空,孟浩然走了。李白久久地望長江水,望着滾滾的長江水流向天際,他的心裏在想些什麼?

生:他在想,孟浩然,祝你一路順風,在揚州玩得快樂。

生:孟浩然,這一別,我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再見到你?

生:孟浩然,不知我們什麼時候才能相聚,到時候,把揚州的情況給我講講吧!

師:這深深祝福,這依依不捨,這濃濃情意,像這滾滾長江水連綿不斷。把這兩行詩讀出來。

師:孤帆已盡,但祝福不盡,思念不盡。(示意另一名學生讀)

師:真是情意深長啊!李白的情深義重感動了我們,感動了孟浩然,感動了千百年來的中國人,人們深深地喜歡上了李白的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我們一起讀整首詩。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可以看出,教師引導學生感悟古詩,不僅僅停留在詩句字面意思的理解上,而着重於引導學生展開充分的想象,通過想象去體味詩句背後的意境和情感。在想象中,學生似乎看到了李白和孟浩然在一起的情景,感悟到李白送別孟浩然的畫面,體味到李白那顆充滿嚮往、不捨與祝福的心。學生身在課堂,卻在想象中思接千載,視通萬里。

國小四年級語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優秀教案5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國小四年級語文優秀教案分享 第2張

第2篇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低年級古詩教學應該:“誦讀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這就從方法步驟(誦讀古詩,理解詩意)與培養目標(獲得情感體驗,有感情地朗讀)兩個互相聯繫、螺旋上升的方面,為低年級古詩教學設定了階段性目標。我們的重點是培養讀詩興趣,理解詩中的詞句,體驗作者情感,培養學生語感。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詩人李白在送別朋友孟浩然去揚州時一方面年輕的他一方面嚮往揚州的繁華一方面又捨不得朋友的離去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詩。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我是這樣做的:導入時,我給學生提醒同學們回憶已知的關於朋友相送的古詩,並説説你喜歡它的原因,由此喚起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感受古詩的魅力。接着,我給學生讀詩的目標是:讀準字音。通過各種讀詩方式,指導學生把詩詞的字音讀準,中間插入認讀字卡的環節,幫助學生把字音讀準,並通過組詞練習初步理解詩中詞語的意思。然後,再讀古詩,運用自學方法,理解詩意。在這裏,我讓同學説説自己不懂的詞語,先讓學生自己説説求知的方法,再提供給學生三種弄懂自己不明白的詩意的方法:可以邊讀詩邊看插圖,再思考;可以查字典和參考書;還可以求助自己班上裏的同學和老師。學生們可以通過自讀和求助的方法弄懂古詩的意思。再通過師生互動交流的方式引導學生體驗作者情感,有感情地誦讀古詩,感悟作者當時的情懷,感受詩句韻律的優美。最後,我請同學們自己設計作業,鞏固學生對古詩的學習和體驗,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3、培養讀詩興趣,理解詩中的詞句,體驗作者情感,培養學生語感。

3、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關於朋友相送的古詩,生讀題目。

6、黃鶴樓在哪兒呢?師生交流,激起同學們對黃鶴樓的嚮往之情。

1、請大家自由地朗讀這首詩,特別注意把注音的生字讀準。

2、認讀生字卡片:鶴浩陵辭州孤帆碧惟際每個字讀三遍。

4、認字組詞;結合詩中詞語,對比古今詞義的不同:

6、指名讀古詩,生評議;(字音、節奏等);再指名讀。

5、指名説説自己的收穫,比比誰知道的最多。重點詞句教師板書:

老朋友孟浩然辭別了黃鶴樓,在這柳如煙、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坐着船順流而下去千里之外,繁華的揚州,多想跟老朋友一起去那繁華的揚州城裏看看。我站在黃鶴樓上一直看着看着,直到那孤零零的帆影越飄越遠,慢慢地消失在藍天盡頭,只看見滾滾長江向天邊流去。

3、為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加上動作朗誦這首詩。

4、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揭示謎底,是老師自己寫的。

第3篇

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人教版實驗教材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第20課《古詩兩首》中的一首古詩。全詩寓離情於寫景,用語言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大寫意的江畔送別圖。教師在教學中力圖把握一個“情”字,貫穿一個“讀”字,在師生互動的學習過程中理解詩意,領悟詩情,培養語感,提高素養。

師:(課件播放《送別》樂曲)。聽!這是一首名為送別的樂曲,邊聽邊看你心中是否會飛濺起幾朵情感的浪花,想起幾首讀過或學過的古詩來。

生:《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師:這樣是不是就有詩的味道啦!還有嗎?(生多人舉手)

師:為什麼古代那麼多送別詩呢?古代呀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見難,以送行表達深情厚誼就成了當時一種習俗!今天我們要學的20課就安排了兩首很有名的送別詩。請打開書,先自己讀讀這兩首詩,看看他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師:一樣的送別,兩樣的情懷。讓我們先來學第一首好嗎?(生答好)齊讀詩題。(師板書課題)。自己再輕聲讀讀課題,看看題目中告訴我們哪些送的內容。

生:送別的地方是黃鶴樓,要去的目的地是廣陵,送的友人是孟浩然。

師:嗯!李白還誇過這首詩呢: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百聞不如一見,欣賞一下。

師:是!揚州在漢朝時叫廣陵,之後兩種叫法都有了!

師:素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的美譽!黃鶴樓也好,揚州也罷,都在我國第一大河長江流域(師隨機板畫長江略圖,明確地理位置)如果還知道些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情況就更好了!

師:不僅年齡大,而且名氣也大!孟浩然當時已詩名滿天下,而李白還只是二十四、五歲的詩壇新秀!下面,誰能連起來把題目的意思説説。

生:李白在黃鶴樓送別好朋友孟浩然到風景優美的揚州去。

師:讀懂詩題是我們理解古詩的第一步。接下來讓我們從具體詩句中來體會李白送別好友時的那種真摯情感。

師:剛才有同學問道“煙花三月”的理解,誰來發表一下你的看法。

生:三月是我們農曆的三月,是公曆的四月份,正是鮮花盛開的晚春時節。

師:四月份的確是春意最濃的時候,咱重慶氣候挺好,又在長江邊上,這裏的春天有什麼花?怎麼美?説説看。

師:那就説“鮮花三月”好了,為什麼説“煙花三月”呢?先議一議。

生:李白當時在長江邊送孟浩然,江邊水氣大,映襯着藍天的水氣像“煙”一樣。

師:這就叫發現!這就叫智慧!咱重慶是霧都,還有可能……

生:“煙”還有可能是霧氣繚繞,霧裏看花,有種神祕感!

師:老師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煙花三月的世界,讓我們在音樂聲中閉上眼睛去感受。

師:誰能説説你剛才彷彿看到的煙花美景,可以是一個詞,也可以是一句詩,當然,也可以是自己的話。

師:整個長江中下游一帶,一路的繁花似錦,沿途的春意濃濃,讀出這種美感來,先自己練練……誰來讀?

師:從你的讀中,教師彷彿看到花朵啦,但還不夠多!

師:這回老師彷彿看到一大片花了,能不能讓大家彷彿看到看不盡、看不透的陽春煙景。

師:是不是像現在的大輪船一樣,“嗚——”很快就消失了?

師:大家看插圖,此時李白就站在長江邊上,望着帆影遠去,船開了好一會兒了,他在望啊!望啊!心中不禁湧起兩句——

生:(生深情地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那船已成一點小影兒了,李白捨不得啊,不想走啊!還有哪裏望啊!望啊!心中再次默唸——

生:(生深沉地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那船已消失在了藍天碧水的盡頭,想起昨日種種,他踮起腳來,又在望啊!望啊!他心潮澎湃,高聲誦到——

生:(生激動地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人分千里外,情在一送中。自己讀讀,你覺得怎麼讀能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你就怎麼讀。

?古詩兩首》第二次試講完後,省小語會幾位專家和學校領導、老師又一次聚集在了五一路國小接待室裏。大家都表情嚴肅,接待室裏靜得掉下一根針都能聽得見。我的心裏更是忐忑不安……

我的指導教師原太原市教研室主任任慶世首先打破了這難熬的沉默:“講詩歌對於一個語文老師的素質要求很高啊!小李!你比如説解詩題這一塊,學生收集了那麼多資料,你就任由他們説,説完拉倒,這不行!”

“是啊!反饋一定要跟上,不但要跟上,而且要亮!你比如説,學生了解到黃鶴樓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你想過沒有,你老師怎樣反饋更合適?”西山教育局副局長李志德邊思忖邊説。

是啊!我怎麼沒注意到這個問題呢?哎!説老實話,古詩我沒做過大型公開課,只顧順教案了……我正在沉思,省教研室教研員白建華老師問道:“小李,你知不知道江南三大名樓是哪三個樓?”

“不知道!”我彷彿現在才真正體會到“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道理。

接待室的氣氛從此活躍了起來,大家因找到了改進我這節課的切入點而議論紛紛。

“還你畫的長江的簡筆畫,就乾巴巴的在那兒畫,學生看着,不好!”

“對!邊畫邊聊嗎,發源地、全長、流入哪個海洋等等,既能增長學生知識,還能讓師生在聊天般的互動中學習,氣氛融洽!”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交流着,建議着,我也奮筆疾書着,不禁想起了一句耳熟能詳的話:細微之處見精神!

眾所周知,語文課上,尤其是國小語文課上,老師經常要範讀,比較而言,古詩的範讀更難,短短四句,如何讀出“情”來?為此,我還真下了不少功夫。

起先試講時我已對着鏡子練過好幾遍了,自以為還可以,再加上平時對詩歌就情有獨衷,沒想到試講下來,大家還是不滿意,説我沒讀出“情”來!

怎麼辦呢?下班後我邊想邊逛進了書店,無意中看到喬榛、方明等一批名家的一套詩歌朗誦磁帶,我像看到了救星,立即收入行囊。以後每天早晨起來或晚上洗漱,我都要聽上一段,等我再對着鏡子練時,發現的確有了進步,我已不在意哪個字讀得重,哪個詞要拖長調,而是全身心在讀,雖然每次都略有不同,但我是用心在讀,直到有一次,讀着後兩句,不知怎麼的,我的思緒飛到了遠方的親人那兒,不知怎麼,想起辭世的母親,讀着讀着,眼淚撲簌簌掉了下來。我想我找到讀出 “情”的感覺了。

我反覆回味李白寫這首詩的時間,距我們有一千多年,但,人間最美是真情,此情古今皆相同,對!引導學生讀好也這麼着,從喚起他們的生活情感積累入手……

後來的試講,果然在範讀上有了重大突破。薰陶、感染、浸潤盡在範讀中,不知讀者是否覺得有道理,願與大家商榷!

大家知道:凡事預則立。預設是很重要的,閲讀教學是一項複雜的活動,需要教師預先做出周密的安排。為了在這次全國大賽中取得理想的成績,我精心預設了在《古詩兩首》一課開頭播放《送別》樂曲引學生入境的環節。然而上課時,這第一個環節就卡殼了,一聲“聽”字過後,音樂沒有響起,我有些慌了,怎麼辦?這可是全國大賽呀!情急之下,我説:“啊!真是好事多磨,本來想請大家欣賞《送別》的樂曲,就是那首——長亭外,古道邊……”我邊説邊哼唱了起來……學生的小眼睛入神地盯着我,台下的老師專注地看着我,我知道,這是我並不優美的歌聲、靈機一動的做法打動了大家,起到了引入情境的效果。萬事開頭難,這一關闖過之後,我鎮定多了,如期上完了這節課。

課後,我依舊忐忑不安,甚至為課中沒有如期響起音樂而遺憾。但聽到與會老師、專家、教授談及此細節時,都給予肯定的態度,我放心了,甚至為此而高興。大家一致認為,這很能反映一個老師的教學機智,是一個無法預設的環節,但是一個動態生成的精彩。正如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的:“教育的技巧並不在於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而在於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動。”大家説,要想在日常的教學中很好地做到這一點,非有深厚的文化底藴、豐富的教學經驗可不行。這也是我的一點感受,願以此小例與大家共勉。

第4篇

1.《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課程豐富的人文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古詩文教學更應該重視對學生人文情懷的薰陶和感染。基於以上認識,我確立以情為切入點,通過觸景情更深、事世難料情難捨層層推進的誦讀來幫助學生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意,實現對文本的多元解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引導學生誦讀是經典詩詞教學之根本,誦讀是不可替代的融通語言和精神的言語感知活動,讀是主線,要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讀準、讀通、讀出節奏、讀出詩韻、讀出詩情,層層遞進,顯象得意。

1.讀準字音,正確書寫陵字。瞭解兩首古詩的大意。背誦古詩。

2.感受朋友之間的深情厚意,體悟重點詩句的情味,受到古詩文化的薰陶。

2.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傳授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你們想聽嗎?播放。這是李叔同的《送別》。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因為送別而憂傷落淚,並揮筆寫下了許多動人的詩篇。

2、隨着樂曲,你能想起自己讀過或學過的 哪句詩、哪首詩來

3、師:同學們隨着樂曲想起的詩都與一個詞有關,那就是送別。為什麼古代那麼多送別詩呢?有知道的麼?(環視,等待)好,老師告訴你:古代呀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見難,朋友一旦分別就很難再見面,於是呀,朋友分別時往往作詩詞相贈,以表達彼此的送行表達深情厚誼就成了當時一種習俗!這種詩就被稱為送別詩。當時的送別詩就 喝現在的流行歌曲一樣多。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送別詩裏的 傳世之作,它就是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板書課題。齊讀詩題。

師:自己再輕聲讀讀課題,看看題目中告訴我們哪些送別的內容?

生:送別的地方是黃鶴樓,要去的目的地是廣陵,送的友人是孟浩然。

師:你真能幹!一下子找到了三處!黃鶴樓瞭解嗎?(生介紹)

師:嗯!李白還誇過這首詩呢: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這一來更讓黃鶴樓名聲大振。廣陵瞭解嗎?

師:黃鶴樓也好,揚州也罷,都在我國第一大河長江流域(師隨機板畫長江略圖,明確地理位置)誰知道些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情況?

師:聽了這些資料介紹,誰能連起來把題目的意思説説。

師:李白和孟浩然在黃鶴樓的這一送別卻引起了轟動,在文學被稱為三名一別。在名樓——黃鶴樓,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廣陵。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古詩見證這場送別。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古詩,要求認清字形,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師:古人讀詩講究節奏感:故人/西辭/黃鶴樓—這是二二三節奏。誰能接着往下讀?指名讀。齊讀。

師:還可以把 故人西辭四個字連起來讀,變成四三節奏(範讀),誰來讀?師生4字和3字輪讀。

師:用你喜歡的方式再大聲朗讀這首詩,用一個詞概括你讀完這首詩之後的感覺。

師:詩讀通了,詩句的意思你能讀懂嗎?怎樣讀懂古詩,你有什麼好方法嗎?

師:好,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古詩,理解每句詩的意思。

師:聽明白了麼?西辭就是辭西,辭別西方,向西邊告辭。這句詩交待了(送別地點)如果老師去南方城市廣州,我就要-----生:北辭。

師:誰能用一句詩來説明老師要去廣州?(老(恩、吾)師北辭洮南府、)

師:好,就 這樣先解詞再連在一起理解整句詩。接着彙報。

師:煙花三月就是公曆的四月份,正是江南鮮花盛開的時節,揚花柳絮再江面隨風飛舞,遠遠望去,如煙似霧,唐代詩人杜牧以一首《江南春》、白居易以一首《憶江南》向我們展示了江南春天秀麗的風光。(出示2個紙板,指名讀)

師:你還想起了哪些優美的詞語可以描繪這美麗的景色?

師:閉上眼睛想象一下,煙花三月是一個什麼樣的季節?

師:誰能説説你剛才彷彿看到的煙花美景,可以是一個詞,也可以是一句詩,當然,也可以是自己的話。

師描述:整個長江中下游一帶,一路的繁花似錦,沿途的春意濃濃,在唐朝,三月的揚州是江南最繁華最迷人的城市,瘦西湖畔,楊柳依依,從寧靜的樓閣向外望去,一片煙雨迷濛,等到百花盛開之時,整個揚州城都沉浸在幽幽的花香之中。唐朝的詩人都向往到揚州一遊。想到孟浩然要去的是這樣一個地方,李白的心裏會怎樣想?那我們來讀一讀前兩行詩。(指導學生讀出孟浩然此行的美好,讀出李白的嚮往,羨慕。讀出詩句的美麗。)

師:孟浩然煙花三月下揚州遊玩,李白的心裏很羨慕,很嚮往。但是,當他看着孟浩然漸漸遠去的時候,他的心裏又是什麼滋味?誰來理解3、4兩句詩的意思?生理解略。

師:孟浩然的船走了,可李白還在黃鶴樓上久久的望啊望啊,他在看什麼啊?(船)師:幾隻?(一隻)

師:對!孤帆就是孤孤單單的一隻船。 可那是唐朝盛世啊!長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江上應該有許許多多來往的船,為什麼李白只看見孟浩然的孤帆呢?

師: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是因為李白的心裏只有——(孟浩然。)看到的自然就只有孟浩然的——孤帆。真是過盡千帆皆不見,一心只送孟浩然。這是多麼深厚的友誼啊!

師:大家看插圖,此時李白就站在黃鶴樓上,望着帆影遠去,船開了好一會了,他在望啊!望啊!心中不禁湧起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那船已成一點小影兒了,李白捨不得啊,不想走啊!還有哪裏望啊!望啊!心中再次默唸——生深沉地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那船已消失在了藍天碧水的盡頭,想起昨日種種,他踮起腳來,又在望啊!望啊!他心潮澎湃,高聲誦到——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此時,盡了的帆船,未盡的是友情。此刻李白一定有千言萬語想對孟浩然説,拿起你手中的筆用幾句話寫出李白的心情。出示:故人的船已漸漸遠去,李白的心中不禁想:——————

師:黃鶴樓的這一別,別出了李白與孟浩然的深情,別出了孟浩然與李白的厚誼。時隔一年李白仍久久不能忘懷,又為這次送別寫下了一首五言詩。

師:帆去遠,心相隨啊!多麼的情深意長啊!故人已乘孤帆去,此地空餘黃鶴樓。滾滾長江東逝水, 千年已是人去樓空。不思量,自難忘。名樓,名城,名士,成就了這首千古名詩。

如果你有機會登上黃鶴樓, 憑欄遠眺,浮想聯扁,面對滔滔江水,你一定會情不自禁想起兩個人——生:李白和孟浩然;

你一定會想起一首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第5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選自人教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六組的人間真情專題中,是一篇精讀課文,為唐代大詩人李白所寫。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送別好友時無限依戀的感情,也寫出了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詩的前兩行敍事,後兩行寫景,景中卻包含着一個詩意的情節:帆影已消逝了,而詩人還在翹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託付江水,陪伴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地。詩人巧妙地將對好友的一片深情寄託在對自然景物的動態描寫之中,將情與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餘味無窮。

學習這篇課文旨在使學生通過誦讀感受朋友之間深厚的友誼,同時繼續積累詩句、培養學生對詩歌的熱愛之情。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及古詩的特色,努力促使學生達到以下三維目標:

(1) 知識與能力:瞭解詩人情況,在理解詩句以及重點詞語含義的基礎上,能夠背誦、默寫古詩,培養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想象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手邊的工具書以及課前查找的資料瞭解詩人,理解詩句的意思。通過展開想象、聯繫生活實際的方法,使學生感悟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態度及價值觀:感受朋友間的深厚情誼,激起學生對詩歌的熱愛之情。

根據本課情真意切且詩文優美,富於想象的特點,制定的教學重點是通過有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理解,讀中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再依據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把理解詩句作為教學難點,課堂中採取“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以讀為本,自主學習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充分感悟理解詩句的意思內涵。

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結合文本自身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1、詩文對照,理解詩詞大意:2、品詞析句,體會詩詞情感:3、以朗讀為主線,發展學生的能力。學生在課堂中,通過讀一讀,背一背,想一想,説一説,演一演的方法來學習課文。

以讀為本,熟讀成誦,是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教學中,我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通過讀,讓學生自己來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語言的美,並積累語言。熟讀自然成誦,有意識地讓學生背背,強化記憶,有效地促進語言的積累。

1.播放名曲《送別》,引導學生回憶讀過或學過的幾首送別詩。例:《贈汪倫》

3.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把題目的意思説出來。(提示:是誰送誰,從什麼地方到什麼地方去。)板書:送)

4.師生互動,交流收集到的材料,瞭解李白、孟浩然兩位詩人。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麼人?(唐代著名的詩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麼關係?

5.師生互動,瞭解黃鶴樓:課件展現黃鶴樓雄姿;板畫長江圖,明確黃鶴樓、廣陵的地理位置;交流資料,瞭解李白和孟浩然真摯友誼的故事。

3.自讀自悟,引導學生利用工具書或註釋瞭解詩的大意。質疑問難;

讓學生讀準下列五個字的讀音、記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辭(cí)、唯(wèi)。

4.彙報交流自學成果,師:學好拉,自信些—學好拉?好,交流交流,把你學到的、理解的告訴大家。不能保守阿。教師相機引導、點撥。三、賞析佳句,入境悟情。請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①故人西辭黃鶴樓

“西辭”,如圖,由圖可見黃鶴樓在西,揚州在東,孟浩然由西向東,依長江順流而下,告辭時自然要向西拱手。1、故人----開口就説“故人”,友情的非同一般,已在這親切的稱呼中顯示出來; 2、西辭(明白孟浩然是東下揚州)3、擴展:拱手言別----老朋友辭別,會怎麼説? 第一句點明送別地點。

“煙花三月”,三月,過去人們稱之為季春或暮春,正是春深如海的季節,在草長花開的季節,空氣濕度增大,遠望去好像有一層薄薄的煙霧籠罩着花草樹木,煙花指的就是這種景色。

在黃鶴樓這樣的千年勝地,又正值繁花似錦的春天,朋友們正應愉快地聚會,可“故人”卻要辭別遠去了。這兩句在敍事之中流露出惜別之情。

詩人是如何將他複雜的心情表達出來的呢?我們來體會一下後兩句詩。

在碧波盪漾的江面上,一隻帆船逐漸向前移動,直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帆船不見了,老朋友不見了,只有江水層層湧向天邊,李白仍呆立江邊。

④這首詩前兩句敍事,後兩句寫景。詩人借景抒情,表達了對老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5.重點體會 “遠影”“盡”“流”等詞語的豐富內涵。

(1)算算帆影遠去直到盡頭大約會用多長時間,談由此產生的感受。(引導體會目送時間之長,情誼之深。)

6.賞析“煙花三月”的含義。看去,白濛濛的,如煙霧。因而古代有一句話“柳絮如煙”。(點明瞭送別的時間。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羣鶯亂飛,桑葉肥,青杏小,菜花香,微風送紅雨,碧波揚白帆。這是古代詩人結伴同遊的季節。)2、這樣的描寫,能説明詩人是怎樣的心情?(在這白花競秀、春光明媚的季節裏,好朋友就要離別遠行,自己無法聯袂同遊,這其間含有無限的感慨。為什麼呢?因為詩友孟浩然所去的揚州,正是唐代的繁華地區,那是珠連繡户,弦管聲歌,多麼令人神往。)

(1)喚起學生生活體驗。引導想象鮮花盛開的春天是怎樣一幅美景。

(2)師生共議“煙”的豐富意藴,肯定學生富有創意的個性化理解。如:江邊水氣繚繞,籠罩在淡藍色的薄霧中,霧氣時聚時散令人產生無限遐想。

(3)師生共同在音樂中想象,感受“煙花三月”令人神往的美景。

(4)拓展理解:“煙花三月”不僅僅指黃鶴樓所在的武漢,還有揚州,乃至整個長江兩岸沿途都是春意濃濃,一派“千里鶯啼綠映紅”的美好春景。這句詩表達了詩人愉悦的心境。

1、孤帆:孤單單的一葉帆。這裏用借代的修辭手法,用“帆”來代替船。“帆”形聲字,“巾”表意,“凡”表聲兼表意(“凡”是船帆的象形)2、遠影:遠遠的帆影,指帆影遠去。3、碧空:湛藍的天空。4、盡:沒有了,消失了。5、唯:只。有的詩書用“惟”,可以通用。6、天際:天邊。7、説説兩句詩詩意。 8、這兩句詩,緊扣詩題中的“送”字,寫得充分飽滿。詩人用了十分經濟的筆觸,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幅最動人的江上送行畫面。詩人眼看着孟浩然登上了孤獨的小舟,風鼓白帆,船身由近而遠,漸漸消失在蔚藍的天際。但詩人並沒有立即離去,他久久佇立江岸,深情地凝視着水天一色的遠方,詩人李白此時會默唸些什麼呢?請同學們在課文插圖空白處寫上一兩句話。(拓展)9、想想,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感情誦讀這兩句詩句呢?

(1)品第三句,各抒己見,談談對“碧空盡”的理解,體會詩人仁立凝望遠帆的情景。

(2)體會李白目送帆船遠去時間之長,對朋友感情之深。

(3)從最後一句中,體會詩人寄情於浩蕩的一江春水,對摯友的一片深情。

(4)指導朗讀後兩句。學生自讀,自評,評後再讀。師引讀,板書:情深意長。

1、誰能説説整首詩的意思?2、從詩句中,你能體會到怎樣的感情?從那些詩句可以體會到? 1)自由組合練習讀。2)展示個性指名讀。3)師生互動背誦讀。4)回顧全詩,歸納昇華。a.歸納總結全詩情景交融的表達方法。b.略讀第二首詩。c.激發學生體會第二首詩及其他送別詩的興趣。

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除了我們學習的《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之外,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離別詩,下面老師出示的四首古詩,連同課文中的兩首詩,都是唐盛時期唐人送別詩的代表作。請大家選擇朗讀背誦,看誰積累的多。

1.自由賞讀。(尊重學生個性的情感體驗,請學生把自己就當作李白,換位賞讀。)

3.簡略欣賞李白的《贈孟浩然》。(輔助理解李白與孟浩然之間的真摯情感。)

4.請用一個詞或用一句感歎的話來形容一下兩位詩人的深厚友誼。(根據學生髮言相機板書。如:情深意長。)

5.想象描述“煙花三月”是一個什麼樣的圖景。李白這時有心情賞景嗎?為什麼?

6.這時長江裏是不是隻有孟浩然的一隻船?李白為什麼只見“孤帆”?

7.李白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隻由近而遠心裏會想些什麼?(結合末兩句體會詩人的感情)

六、能力訓練:我們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呢?

1.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集體合作設計這分別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發生的時間、環境,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等等。

2.學生自願或推薦表演,表演後師生共同評議,選也最佳表演小組。

3.根據表演效果,再看註釋或查字典,理解詩句的意境。

4.總結:不論是以酒相送的酣暢淋漓、以目相送的默默無語、説到底都是因為朋友之間有一份(1)他們都是在(以情相送)。那今天我們共度了四十分鐘,董老師馬上就要離開你們,想不想送送我呢?你想怎樣送呢?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別,雙方的神情會是怎樣?(2)他們會説些什麼?心裏會怎樣想?又會做些什麼? (3)當時周圍的環境如何? (4)當小船愈行愈遠的時候,李白這是會怎樣?(5)孟浩然對於這次出行,他會對李白有何交代?為什麼此時的詩人久久的佇立不願離去呢?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節課的板書簡化了課文的內容,,突出教學重點,理清作者思路,突出作者的思想,最終達到訓練學生思維的目的,做到了板書的目的性、條理性、概括性,既緊扣課文內容,挑選關鍵詞語提綱挈領,又給學生留下想象、延伸的空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