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際的禮儀8篇 "文化交流中的禮儀:如何成為出色的交際達人"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W

交際的禮儀是社會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它直接反映出一個人的文化修養和社交能力。具備良好的交際禮儀,不僅可以在社會中獲得良好的口碑,還能為個人的職業發展帶來很大的助力和推動。因此,學習和掌握交際的禮儀是一個人必不可少的素質之一。

交際的禮儀8篇

第1篇

在國際商務談判中,除了發揚我國優良的文化傳統外,還應該在日常交往中注意尊重各國的風俗習慣,瞭解他們的不同做法。比如日常交往的習俗,日常見面的禮儀等。

預約的前提是要尊重對方的選擇,在此前提下,再商定到訪的具體時間,作為客人,對主人提出的具體時間,應予以優先考慮;客人提出方案時,最好多提供幾種方案供主人選擇。

預約時,賓主雙方應事先通報各自到場的具體人數及身份,竭力避免自己乙方中出現令對方反感的人物,雙方人員已經約定,就不能隨意變動。尤其是客人一方,一定不能隨意增加拜訪人數,否則會令主任應接不暇,打亂主人的安排和計劃。

對已有約定,一定要認真遵守,在國際貿易交往中,如果和交往對象已經有約定,那就一定要如約而行,如約而至,信守承諾,既不要早到,讓對方措手不及,也不要遲到,讓對方等待。如有特殊原因需要變更約定,要儘早通知對方,並向對方致歉。

所謂熱情有度,是指既要對別人熱情,又要遵守一個界限,這個界限就是不能妨礙別人,影響別人,甚至給別人帶來麻煩。

關心他人比關心自己為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絕不能關心不該自己關心的事,要尊重他人的隱私。

在國際交往中,適當的謙虛是必要的,也是令人尊敬的,但是在那些推崇個性、強調自我現象的民族和國家面前,一定要意識到過分的謙虛會被對方誤會,這就是謙虛要把握好度的含義。在許多國外客商看來,過分的謙虛往往是不必要的,過分的謙虛是沒有實力,或虛偽做作的表現。

所謂距離有度,是指與交往對象之間要保持適當的空間距離,這些空間距離在國際貿易談判活動中表現為私人距離,常規距離,禮儀距離和公共距離。

私人距離:私人距離是指小於0.5米的距離,以及身體之間無窮接近的距離,顯而易見,私人距離的適用對象是親朋好友之間,家人之間,夫妻和戀人之間,以及需要扶老攜幼之人,私人距離又稱親密距離,在涉外交往中私人距離一般是不可以使用的。

常規距離:常規距離是指0.5米到1.5米之間的距離,這種距離是在人際交往中,或站或行時所允許保持的最為正規的距離,所以常規距離也成交際距離。

禮儀距離:禮儀距離又叫尊重的距離,是指1.5米到3米之間的.距離,在這樣的距離中,自己的動作不會觸碰到別人,自己的飛沫不會噴到別人的臉上,另外也是尊重他人私人活動空間的表示。

但必須注意的是,不同國家民族的人對禮儀距離的理解是有差別的,比如中東國家的客商表示信任或友好時,他們的禮儀距離大大小於其他國家商人的概念。

公共距離:公共距離是在大庭廣眾之下與外人相處時的一種距離,如果是談判對手之間,通常較為自由,在一米到一米半之間,如果是公共場所,陌生人相處距離一般為3米以上的距離。

在國際社會,女士優先是一種交際慣例,所謂女士優先,是指在社交場合,一個有教養的成年的男士應該以自己的言行尊重、照顧、保護、關心、體諒女性,這是一個男士最基本的教養,具體包括:

進門出門時,男士要為女士開門;在女士面前有教養的男士不可以吸煙的;當女士落座或起立時,男士要為女士拉起凳子,或者推進椅子;當女士在衣帽間更換外衣外套時,在場男士應予以協助;當女士在室外行走時,如果手提笨重物品,男士要上前主動提供幫助;當女士遭遇尷尬和難堪時,男士應主動上前排憂解難;見面時的禮儀

介紹時要有禮貌的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點人,要介紹清楚姓名、身份、來自國家和企業的名字,在國際貿易談判中,一般由雙方主談人或主要負責人相互介紹各自的組成人員。

先把年輕的介紹給年長的;先把職位和身份較低的介紹給職位和身份較高的;先把男性介紹給女性,即使女性非常年輕或剛參加工作也是如此;先把客人引見給主人,注意,在人數較多的場合,主人應對所有的客人一一人士,在談判中這點非常重要;先把個人介紹給集體;然後介紹集體的成員;介紹時,除婦女和年長者外,一般都應起立,但在宴席和會談桌上不必起立。

握手的時間長短要適宜,一般三秒左右;握手的力度要適度,握手時必須面帶微笑注視對方,切忌目光左顧右盼。女性與他人握手時應先脱去手套,但是地位較高者例外。男士則必須脱去手套才能與他人握手。

握手也要注意先後順序;在上下級之間,上級伸手後,下級才能伸手相握;在男女之間,女士伸手後,男士才能伸手;在主人與客人之間,主人應先伸手,客人再伸手相握;許多人握手時注意不能交叉。在與人握手時不要看着第三者,這樣很不禮貌。

要注意的是,握手並非是全球通用的禮節,例如在東南亞的一些佛教國家是雙手合十致敬;在日本、韓國是鞠躬行禮;美國人只有被第三者介紹時才行握手禮;東歐一些國家的見面禮是相互擁抱。

如果遇到談判雙方或多方之間距離較遠,一般可舉右手打招呼並點頭示意;與相識者側身而過時,應説聲“您好”;與相識者在同一場合多次會面時,直點頭致意即可;與一面之交或不大相識的人在談判場合會面時,均可點頭或微笑致意;如果遇到身份高的熟人,一般不可徑直去問候,而是在對方應酬活動告一段落後,在前去問候致意。

國際商務談判之日常交往禮儀在國際商務禮儀中是非常重要的,談判不一定要脣槍舌劍才能談的過對方,在於其日常的交際中表現完美,表現出優雅氣質。給對方以自信,沉穩,內斂的禮儀風範,更能震懾對方於無形。

交際的禮儀8篇

第2篇

“捧“的名聲似乎不太好,大凡捧人者總會被視為阿諛奉承,一副謅媚相。尤其是心高氣盛的年輕人,對“捧“心存看法。一是認為有損人格,二是自視甚高,不屑於捧人;三是怕別人勝過自己,弄得相形見絀。不過,正常交際中的“捧“,並不是瞎吹一氣,而是根據對方實際,把對方的長處展現出來。

俗話説,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現實生活中,適度的恭維是一種增進友誼、促進雙方共同進步的交際藝術。長他人志氣,就是長自己的志氣。因為你發掘了對方的長處,讓他感到光榮,從而對自己的長處更加愛惜,養成比目前更為優越的長處;對方也會反過來長你的志氣,讓你在榮譽中不斷前進。那種只見短處、不見長處,處處把他人看扁的人也不會正確對待自己的優缺點。可見,“捧“決不是卑下的行為。

捧也要有捧法,不能亂捧一氣。最忌諱的就是,在某君獨自一人時捧他,有時反而讓人接受不了。相反,當着眾人的`面,作一次不過火的捧,對方心裏一定十分高興,他人也不會覺得你渲染過分。另外,在某君背後宣揚他的長處,使聽者產生良好印象,這比當面捧的效果更好。總有一天,某君也會投桃報李的。正如俗話所説,有錢難買背後好。如果你會寫文章,那把它作為捧人的方法,更是無異於替人留名青史了。

第3篇

親友久別重逢或互相告別時,不論在家裏或大庭廣眾之下,俄羅斯人有擁抱接吻的習慣。男人之間一般只擁抱,或者同時還挨一下或兩下(左右臉各一次)臉頰。

婦女之間常常顯得更親熱些,互相接吻。親友間。長輩吻晚輩一般吻臉頰,常常連吻三次,還常常吻額頭;晚輩吻長輩也一般吻臉頰,通常連吻二次。非親屬的男女之間接吻比較慎重,如果關係一般,男子頂多只輕吻女子臉頰。

只有在復活節那天,在教堂內外,人們可以跟碰到的任何人接吻,年輕的男子當然也可與姑娘們接吻。沙俄時代還流行男子吻女子的`右手背,這種吻手禮現在只在少數隆重場合才偶而可以見到。那時還吻被視為神聖崇高的人物的手、衣襟、甚至腳,現在有些虔誠的教徒對某些神甫還如此。

第4篇

精神分析師吉拉爾·馬克龍(gerardmacqueron)認為,人際交往焦慮是導致這種自我理想狀態和真實狀態偏離的主要原因。“每當和別人打交道的時候,有人際交往焦慮的人會出現一些戲劇性的身體徵兆,如呼吸不暢、臉紅、發抖等。他們為此感到羞愧,因為這些特徵的出現出賣了他們。一時之間,他們便開始反省自己。”他們本來就不善於加入別人的談話,再加上這些思想包袱,就更不知所措了。“我真沒用”“我得要説點什麼”“我真是太愚蠢了”……“每當事後一人時,他們總是被後悔所糾纏,還不斷地評判自己。”吉拉爾·馬克龍補充道。這個怪圈的形成是因為他們對自己太苛求。而這一切往往都和童年經歷分不開:總是被周圍的人要求着要當第一,或者是經常自我貶低,這些都會讓這些人習慣於在和人打交道時只想着如何給對方留下美好的印象。

心理學家文森特·戴高樂亞克(vicentdegaule)則認為“社會情結”才是問題的所在。“尤其是那些對自己的社會角色不認同不自信的人。”譬如,苦修士和出身卑微的人就常常如此。每當這些人進入社會或是面對某些有優越感的知識分子的時候,他們內心總會被一些情結所糾纏:“客觀存在的社會身份的差距,會引發他們精神上的自卑感,因為他們傾向於把別人折射出的自己的負面形象內化,並耿耿於懷。”文森特·戴高樂亞克説。

然而,不是非要有相同的社會階層和興趣愛好才能和別人融洽地交流。“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共情。”吉拉爾·馬克龍肯定地説。有些人覺得自己被晾在一邊,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如何去傾聽和分享別人的感受。這種共情能力的缺乏,“可能是童年時他們的需求沒有得到關注,因此他們也沒能學會如何去分享別人的感受。”

分析師解釋説:“如果不是因為他們過分地成為父母關注的焦點的話,孩子們的感受也不會被忽略。”如何才能感覺自己不那麼傻呢?這就需要他們少苛求自己,多去照顧別人的感受,把自己真實的一面表現出來,並接受它與自己預期的不同。

跟他們説“哎呀,不是的,你一點都不傻”是沒用的。因為只有他們自己才能重新評價自己,別人代替不了。如果你想幫助他們,可以經常提起他們的優點。比如,一旦他們取得任何成績就找機會祝賀他們;一旦他們有任何積極的行動時就鼓勵他們;取得文憑,簽訂合同,面試成功,你都可以和他們一起慶祝。這是最好的幫助他們提高自我評價的辦法。

當你對自己説“我很傻”的時候,你是自己在生氣?憂鬱?還是在焦慮呢?儘量把自己的情緒弄清楚:你在為什麼生氣?生誰的氣?為什麼感到憂鬱和焦慮?認為自己傻只是一個表象,下面隱藏的是深層次的痛苦,而這個痛苦才是你要去努力的目標。

你為何覺得自己很傻呢?是因為童年害羞的你常常用這種方式來證明你的孤獨,還是想借此擺脱父母給你的壓力?順着這個思路,你一定會有所收穫。但同時,你也會有一些失望和孤獨的不快感受。然而,阻礙你進步的正是這個陰影。提醒自己不要再抱怨或自我貶低,就是這些把你困在傻瓜的角色裏,讓你不堪重負。試着發揮一點幽默和率真的精神吧,你會參與到大家熱烈的談話氣氛中的。

關心你的朋友,瞭解他們的生活狀況。不要總是談論自己的問題,若你只熱衷於自己的'想法,友情是不會長久的。

培養誠實,慷慨,謙遜,使你成為一個富有同情心、受人尊敬和吸引人的朋友。避免無休止的抱怨。不停抱怨是令人厭倦和使友誼離你而去。與你的密友談談如何改變你生活中不愉快的部分。

不需過多給朋友打電話或發電子郵件。溝通可以很簡短,聊五分鐘電話或一封簡短的電子郵件。瞭解你朋友的作息時間,不要太早或太晚打電話給朋友。若有危急的情況,你就要馬上通知朋友,不需介意妨礙他們休息。知道別人如何看待你。問一個忠實的朋友,他是如何評價你與別人相處。注意任何需要改進的地方,努力改變。

不要讓友情變成一個隱蔽之爭,去比較誰最有錢,有最好的衣服或最酷的汽車。不與朋友爭吵。這種做法只會把友誼變成不良的攀比。。建立一個健康的,現實的自我形象。虛榮和自卑,會妨礙你交新朋友

第5篇

語言是雙方信息溝通的橋樑,是雙方思想感情交流的渠道.語言在人際交往中佔據着最基本、最重要的位置.語言作為一種表達方式,能隨着時間、場合、對象的不同,而表達出各種各樣的信息和豐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語言表達出來.説話禮貌的關鍵在於尊重對方和自我謙讓.要做到禮貌説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敬語,亦稱“敬辭”,它與“謙語”相對,是表示尊敬禮貌的詞語.除了禮貌上的必須之外,能多使用敬語,還可體現一個人的文化修養.

2.常用敬語 我們日常使用的“請”字,第二人稱中的“您”字,代詞“閣下”、“尊夫人”、“貴方”等,另外還有一些常用的詞語用法,如初次見面稱“久仰”,很久不見稱“久違”,請人批評稱“請教”,請人原諒稱“包涵”,麻煩別人稱“打擾”,託人辦事稱“拜託”,贊人見解稱“高見”等等.

謙語亦稱“謙辭”,它是與“敬語”相對,是向人表示謙恭和自謙的一種詞語.謙語最常用的.用法是在別人面前謙稱自己和自己的親屬.例如,稱自己為 “愚”、“家嚴、家慈、家兄、家嫂”等.自謙和敬人,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儘管日常生活中謙語使用不多,但其精神無處不在.只要你在日常用語中表現出你的謙虛和懇切,人們自然會尊重你.

雅語是指一些比較文雅的詞語.雅語常常在一些正規的場合以及一些有長輩和女性在場的情況下,被用來替代那些比較隨便,甚至粗俗的話語.多使用雅語,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文化素養以及尊重他人的個人素質.

在待人接物中,要是你正在招待客人,在端茶時,你應該説:“請用茶”.

如果還用點心招待,可以用“請用一些茶點.”假如你先於別人結束用餐,你應該向其他人打招呼説:“請大家慢用.”雅語的使用不是機械的、固定的.只要你的言談舉止彬彬有禮,人們就會對你的個人修養留下較深的印象.只要大家注意使用雅語,必然會對形成文明、高尚的社會風氣大有益處,並對我國整體民族素質的提高有所幫助.

説話通常是為了與別人溝通思想,要達到這一目的,首先當然必須注意説話的內容,其次也必須注意説話時聲音的輕重,使對話者能夠聽明白.這樣在説話時必須注意保持與對話者的距離.説話時與人保持適當距離也並非完全出於考慮對方能否聽清自己的説話,另外還存在一個怎樣才更合乎禮貌的問題.從禮儀上説,説話時與對方離得過遠,會使對話者誤認為你不願向他表示友好和親近,這顯然是失禮的.然而如果在較近的距離和人交談,稍有不慎就會把口沫濺在別人臉上,這是最令人討厭的.有些人,因為有湊近和別人交談的習慣,又明知別人顧忌被自己的口沫濺到,於是先知趣地用手掩住自己的口.這樣做形同“交頭接耳”,樣子難看也不夠大方.因此從禮儀角度來講一般保持一兩個人的距離最為適合.這樣做,既讓對方感到有種親切的氣氛,同時又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在常人的主觀感受上,這也是最舒服的.

無論是新老朋友,一見面就得稱呼對方.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人們比較看重自己業已取得的地位.對有頭銜的人稱呼他的頭銜,就是對他莫大的尊重.直呼其名僅適用於關係密切的人之間.你若與有頭銜的人關係非同一般,直呼其名來得更親切,但若是在公眾和社交場合,你還是稱呼他的頭銜會更得體.對於知識界人士,可以直接稱呼其職稱.但是,對於學位,除了博士外,其他學位,就不能作為稱謂來用.

不管是名流顯貴,還是平民百姓,作為交談的雙方,他們應該是平等的.交談一般選擇大家共同感興趣的話題,但是,有些不該觸及的問題:比方對方的年齡、收入、個人物品的價值、婚姻狀況、宗教信仰,還是不談為好.打聽這些是不禮貌和缺乏教養的表現.

第6篇

表情是人內心的情感在面部、聲音或身體姿態上的表現。當外部客觀事物以物體的、語言的、行為的方式刺激大腦時,人就會產生各種內在反應(即情感) ,這種情感會通過人體相應的表情呈現出來,表現在人的面部、身體、姿態、聲音上。

人們常説情動之於心、形之於外、傳之於聲就是這個道理。人的面部表情是十分複雜的。古人説:“人身之有面,猶室之有門,人未入室,先見大門。”現代心理學家總結過一個公式:感情的表達= 言語(7 % ) + 聲音(38 % ) +表情(55 % ) 。比如,打電話時看不到打電話的人,但表情卻影響傳過來的聲音,沒有哪一個人能以憤怒的表情説出優美、和藹、動聽的問候語。可見,表情在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溝通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健康的表情留給人們的印象是美好、深刻的,它是優雅風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表情既然是人們豐富的內心世界在其面部的展現,在特定的環境中,它也是不同的人們心情的體現,更是逼真反映人性的一面“不會説謊的鏡子” 。

人的臉常常被稱為“第一表情” ;而手、腕、肩名列第二,身體和腳則為第三。在人們大量的日常交往中,表情所傳達的無聲的感情信息比任何生動的語言都要更加微妙。如果你想了解對方,看着對方不斷變化着的面部表情,就能知道對方的情緒反應,雖然無聲,但卻可以讓人心領神會。正因為這樣,有人甚至將表情稱為“人類的第一語言” 。

如果在與人交往時忽視了表情的合理運用,就很有可能招致不必要的麻煩。例如,你永遠不要一邊對人説着“歡迎歡迎” ,一邊卻面無表情;一邊與人親切握手,一邊眼神卻環顧四周。否則,你的傲慢與無禮將使你的人際交往寸步難行。在面部表情中,最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莫過於眼神和微笑。

第7篇

中國人喜歡閒來品茶,美國人則喜歡下午喝兩杯雞尾酒提神。雞尾酒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酒摻入鮮果汁成果子露以及香料、苦味劑配製而成的酒。今天,雞尾酒已成為上流社會招待客人時最普遍的飲料,在規模較大的招待會上尤其如此。

雞尾酒一詞,由英文“雞尾”(cocktail)一詞直譯而來。這種酒為什麼有這樣一個古怪的名字?為此,眾説紛壇,莫衷一是。不過每種傳説都是一個有趣的小故事,也都有一定的道理。 有人説,從前有位國王的駙馬會配製混合酒,因為受賓客歡迎。他應接不暇,忙亂中丟失了調酒的勺子。情急之下,他信手拔下帽飾上的雞毛來調製,從此這種混合酒便得名雞尾酒。 還有人説,在西歐某國,獵人上山打獵總是各自帶着酒。一次進餐時,大家把酒混合在一起共飲,發現酒味甚佳,非同尋常。各種顏色的'酒混合在一起,在陽光下閃閃爍爍,五彩奪目,像雄雞尾那樣美麗,於是人們為它取名雞尾酒。

人們普遍認為雞尾酒的故鄉在美國,它是後來才傳人歐洲的。有人指出,調製雞尾酒的技術是1859年由一個名叫傑裏·托馬斯的美國人傳人英國的。關於雞尾酒誕生在美國的説法也就更多了。 據説美國肯塔基州有一家偏僻的鄉村酒店,主人權愛養雞。一天,有隻漂亮的鬥雞丟失了,主人正在焦急歎息之際,有人把雞找到並送上門來。鬥雞失而復得,珍貴的雞尾一根也沒有損傷。主人喜出望外,把各種好酒混合在一起,款待拾雞者。隊此這種酒便被稱為雞尾酒。還有人説,1795年,美國新奧爾良有家藥店老闆製出一種在酒中摻入蛋黃的飲料,當地操法語的人把這種飲料稱為“coquetier”。後來這一名稱漸漸被用來泛指各種混合酒。而”coquetier”與英文“雞尾”一詞的發音相近,於是大家便都稱它為雞尾酒。 又有人説:美國獨立戰爭時期,有隊士兵打了大勝仗,當地百姓十分興奮。一家酒店老闆特地調製了五顏六色、香氣四溢的混合酒,為他們慶功祝賀。恰巧這家酒店以雄雞斑瀾的羽尾作為商標,人們遂把這種酒稱為雞尾酒。

不論哪種傳説屬實,雞尾酒已成為美國人最喜愛的飲料之一。

調製雞尾酒有很多方法。一杯酒裏放多少檸檬汁、糖、冰決、香料都有具體規定。要配出一杯味醇色美的雞尾酒也是一門技術。會喝酒的人就像欣賞藝術一樣地醉心於它。雞尾酒自問世以來,品種不斷增加,至今已有兩千多種。

3. 味美思(2兩)、金酒(1兩)、香檳酒(2兩)、檸檬片和糖;

4. 香擯酒(1杯)、薄荷酒(半兩),再加新鮮櫻桃;

5. 金酒(2兩〕、味美思(1兩)、苦酒(1滴)和小葱頭。

雞尾酒清涼爽口,酒精含量低,一般在十幾度到二十幾度之間。雞尾酒會原為以雞尾酒和其他飲料招待賓客的酒會,現又泛指各種酒會。

雞尾酒會的氣氛十分隨便。大家可以無拘無束地邊飲邊談,它是社交的好場所。酒會佈置簡單,不必有固定的桌椅。客人大部分站着進食,有時可設一張長桌作為主台,台下佈置些花草、盆景。周圍可放幾套沙發供來賓休息,另外再放幾隻小圓台,台上擺放點心和下酒食品,客人們可以隨意取食。盛雞尾酒的杯子,習慣上使用容量較大的高腳玻璃杯。 雞尾酒會的舉行有固定時間,一般午前不舉行,除非國慶日才安排在正午12點。不同的場所,時間的規定也不一致。一般説,在大旅館、大飯店舉行雞尾酒會的時間是下午2:30到5:30;在酒吧間是下午2點到5點。如果在家裏,則為下午4點到6點或者5點到7點舉行。

按照過去的禮節,雞尾酒會的主人應在酒會舉行前發出請帖。收到請帖的人應該寫回執,申明自己是否出席。但目前這種禮節已逐漸被控棄。與其他宴會不同,雞尾酒會期間,客人們可以自由出入,遲到不為失禮,早退也沒有關係。

第8篇

酒作為一種交際媒介,迎賓送客,聚朋會友,彼此溝通,傳遞友情,發揮了獨到的作用,所以,探索一下酒桌上的交談禮儀,有助於你交際的成功。

1、眾歡同樂,切忌私語大多數酒宴賓客都較多,所以應儘量多談論一些大部分人能夠參與的話題,得到多數人的認同。因為個人的興趣愛好、知識面不同,所以話題儘量不要太偏,避免唯我獨尊,天南海北,神侃無邊,出現跑題現象,而忽略了眾人。小貼士——派對歷險記特別是儘量不要與人貼耳小聲私語,給別人一種神祕感,往往會產生“就你倆好”的嫉妒心理,影響喝酒的效果。

2、瞄準賓主,把握大局大多數灑宴都有一個主題,也就是喝酒的目的。赴宴時首先應環視一下各位的神態表情,分清主次,不要單純地為了喝酒而喝酒,而失去交友的好機會,更不要讓某些譁眾取寵的酒徒攪亂東道主的意思。

3、語言得當,詼諧幽默灑桌上可以顯示出一個人的才華、常識、修養和交際風度,有時一句詼諧幽默的語言,會給客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無形中對你產生好感。所以,應該知道什麼時候該説什麼話,語言得當,詼諧幽默很關鍵。

4、勸酒適度,切莫強求在酒桌上往往會遇到勸酒的現象,有的人總喜歡把酒場當戰場,想方設法勸別人多喝幾杯,認為不喝到量就是不實在。

“以酒論英雄”,對酒量大的'人還可以,酒量小的就犯難了,有時過分地勸酒,會將原有的朋友感情完全破壞。

5、敬酒有序,主次分明敬酒也是一門學問。一般情況下敬酒應以年齡大小、職位高低、賓主身份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慮好敬酒的順序,分明主次。好使與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聽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別人如何稱呼,這一點心中要有數,避免出現尷尬或傷感情的局面。

敬酒時一定要把握好敬酒的順序。有求於某位客人在席上時,對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場有更高身份或年長的人,則不應只對能幫你忙的人畢恭畢敬,也要先給尊者長者敬酒,不然會使大家都很難為情。

6、察言觀色,瞭解人心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讚賞,就必須學會察言觀色。因為與人交際,就要了解人心,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

7、鋒芒漸射,穩坐泰山酒席宴上要看清場合,正確估價自己的實力,不要太沖動,儘量保留一些酒力和説話的分寸,既不讓別人小看自己又不要過分地表露自身,選擇適當的機會,逐漸放射自己的鋒芒,才能穩坐泰山,不致給別人產生“就這點能力”的想法,使大家不敢低估你的實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