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心得集錦7篇 《書香滿懷:讀書心得精選》

來源:巧巧簡歷站 5.25K

在琳琅滿目的書海中,每本書都是一段獨特的旅程。讀書不僅是獲取知識的方式,更是一個深入自我、探索世界的過程。本次集錦將為大家帶來讀者們的心得體會,分享每本書帶來的啟示和感悟。無論你是熱愛讀書的書蟲還是想要重拾閲讀的久別重逢者,這些心得都將為你帶來一份閲讀的美好。

讀書的心得集錦7篇 《書香滿懷:讀書心得精選》

第1篇

讀《金鎖記》的時候是在上19世紀俄羅斯文學的課上,當曾思藝教師在課堂上深情地吟誦丘特切夫的詩歌的時候,我在最終一排位置上手捧一本盜版的厚度與磚塊無異的張愛玲全集,聚精會神地戰慄。説戰慄是因為當時正看到《金鎖記》這篇小説,從小喜歡就書中的人物和情節進行豐富聯想的我已然把它當做了一部驚悚電影來看。如果説這是一部驚悚電影的話,那應當是一部融合了歐美血腥場景和日韓詭祕氛圍的雜合體。

總而言之,我被這篇小説給嚇着了。主要是因為曹七巧這個人物,之前所讀的小説中似乎從未有遇到類似主角,那麼瘋狂,那麼變態,那麼神經質,那麼難以置信,那麼像一個孤魂野鬼。可有時候你又覺得她可憐,覺得她的杯具是註定的,她命當如此,她是一個瘋狂的兇手,可你卻不忍心判她一個凌遲處死或五馬分屍。即使你唾棄她,你也會覺得這個人的一生都是不幸的,她生活在一個壓抑的年代,她的生命從一開始就被加上了詛咒。她是一個恐怖的幽靈,她更是一個失控的木偶。

因為她是個女人是女人就渴望擁有美麗、幸福,期望有一個愛的人陪伴終生。可她只是個沒身份的麻油西施,她歷經風塵,用那些丫頭的話説就是見多識廣,所以她清楚有些幻想終究是幻想,她更需要一個適宜的名分,她需要金錢來生活下去。她憎恨哥哥嫂子,因為他們把她像一件衣服那樣賣了出去,去伺候一個殘廢。她並不拒絕,她只是憎恨。

她是被扶正,可在姜家上下眼裏,她始終是一個姨太太,因為她名不正言不順,因為她出身低賤,她被人瞧不起。她的丈夫是個不中用的人,他們的婚姻沒有任何幸福可言,他們只是名義上的夫和妻,在他那裏她找不到一絲美滿的感情生活的影子,對於一個年輕的女子來説,這樣的摧殘是毀滅性的。

或許從邁進姜家的門的那一天開始,她就像一朵鮮花,插在了浸滿毒汁的土壤中。可她並沒有枯萎,她卻長成了一朵詭譎怪異的惡之花,她的綻放讓人心驚膽戰,她的凋零又讓人心有餘悸。她的根莖是罪惡的,她的枝條是罪惡的,她的花瓣是罪惡的,她的幽怨的香氣更是罪惡的。可是這樣的罪惡彷彿是不可阻擋的,是一個必然的結果,是一個時代自虐的見證,那個時代切割着自我的動脈,鮮血滴在這朵奇異的惡之花之上,她貪婪的忘情的吮吸着,茁壯的畸形的成長着,完全忽視了一旁的我顫慄的眼神和混亂的思緒。我咒罵着她,可是我也害怕她。

驚悚片換個角度來看,就是純粹的杯具。我雖然害怕她,我也為她流淚。這個女人一生都是不幸的,她的婚姻沒有感情,她的'丈夫形如死屍,她的身世是卑微的,她青春是廉價的,她愛過男人卻被男人騙,她不相信感情也不允許其他人擁有感情,她一輩子受人欺負,她一輩子被人嘲笑,她最終甚至變成了一個靈魂扭曲的瘋子,她的一生就那麼完結了。

我也是惡毒的,我至今不肯原諒這個瘋子。她瘋狂的忘我的聚斂財產,她挑唆老太太把二小姐嫁出去,她疑心侄子是哥嫂圖謀她錢財的棋子,她拒絕兒子過正常的婚姻生活,她無恥的狠毒至極的摧殘兒媳致死,她折磨得長白的二房吞生毒自殺,她給女兒裹腳誘騙女兒,硬生生拆散女兒婚事。箍在她身上的那件黃金的枷鎖,變成了一件兇器。她用這件兇器用力地劈向她的親人和敵人,在他們的痛苦的呻吟中尋找自我以往失落的歡樂。人性的惡在那一刻到達了極致。

還有那片使她成長起來的土壤。從一個更高更深的角度看去,那裏的骯髒、罪惡和恐怖更密集更駭人更慘不忍睹。不想就封建禮教、等級觀念、包辦婚姻、拜金主義這些所謂的社會問題討論太多,沒有本事,也沒有興趣。我喜歡更多的把目光集中在一些活生生的人身上,無論人性的完美還是人性的罪惡都能讓我感慨唏噓讓我如痴如醉的深入其中,有時拋開了理論,文學和人生都變得完美了,這是我的觀點,也是我的問題。

張愛玲的文字讓我糾結,曹七巧的人生讓我驚悚,人性惡的發展撲朔迷離捉摸不清,卻吸引着我一遍又一遍去觀察思考它。每個人的心裏都埋藏着罪惡的種子,讓它孕育發芽成長需要營養和土壤,它會長成什麼樣貌取決於你給了它什麼。曹七巧那朵惡之花凋零的時候,又有多少罪惡的種子正在一片温熱的土壤中蠢蠢欲動。正像張愛玲篇末所言: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完,完不了。

讀書的心得集錦7篇 《書香滿懷:讀書心得精選》 第2張

第2篇

?皮囊》在簡介中寫道「一部有着小説閲讀質感的散文集」,由劉德華和李敬澤寫序,有白巖鬆、劉同、蔣方舟等強大的推薦陣容,可惜書友們並不買賬。作者蔡崇達一度被推到風口浪尖,被書友們指責為追名逐利還立牌坊的鳳凰男,而這本《皮囊》也被稱為鳳凰男的翻身回憶錄。

好吧,平心而論,我與大部分書友確有同感,然而《皮囊》也並非毫無可取之處。就我個人而言,推薦前兩章——《皮囊》、《母親的房子》。

作者出生於福建泉州的一個小城鎮,《皮囊》是作者通過回憶幼時的生活,傳達阿太的生活觀,質樸的文字讓我想起了我的外婆,除此之外,也讓我有所啟發。

?母親的房子》則是敍述母親在父親病倒之後,在生活極其艱辛的情況下,仍力排眾議,甚至可以説一意孤行地主張修建房子。因為房子是父親在結婚時承諾給母親的,後來只修建了一半。在母親眼裏,這座房子不僅僅只是簡單的居所,更是代表着他們的愛情,是父親的信守承諾,也是他們在村子裏的面子。這一座小小的房子包含了太多常人看不見的情感與故事。文章貼合實際,人物的`心理刻畫巧妙,將一個小鄉村的平凡女人為堅守自己的家庭所表現出的倔強與決心表現得淋漓盡致。

我們的生命本來多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慾望的污濁給拖住。阿太,我記住了。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請一定來看望我。——《皮囊》

第3篇

我喜歡的句子:“喂,列克謝,你——不是一枚獎章,我脖子上不是你掛的地方,你到人間謀生去吧。”外祖父經常説的一句經典台詞:“你們這號人啊!”。

我的感受和收穫:阿廖沙又到外祖父家去住了,外祖父和外祖母自己過自己的,所以阿廖沙和外祖母過,高爾基每天放學去撿破爛兒,每天可以收穫十二戈比,都把它交給外祖母,阿廖沙小小年紀在那樣的社會和環境下學會了獨立,而且不久後高爾基的母親也患肺病去世了,死於1879年8月5日,終年才35歲。最後高爾基去了“人間”謀生。我讀完了《童年》感受頗深也想了很多,想想阿廖沙再看看自己,我們簡直就生活在天堂一般,沒有比較就感覺不到,原來我們是這麼的幸福,有疼愛我們的父母、姥姥、姥爺、爺爺和奶奶還有那麼多疼愛我們的親人,才感覺到媽媽常説的一句話“生在福中不知福”是那麼的有道理,所以我要大聲地告訴同學們都來讀讀這本書吧!讀後我保證你和我一樣會收穫很多的,讓你學會獨立的'重要,同時一定要珍惜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哦!讀完《童年》後想起了德國進步女作家——羅莎。盧森堡曾深刻指出:“只有讀過高爾基《童年》的人,才能正確評價高爾基驚人的歷程”我國大作家茅盾也曾説;“高爾基的作品之中國廣大讀者所愛好,是因為高爾基抨擊了黑暗,指出了光明,高爾基雖然是為俄羅斯人民呼喊,但在中國讀者看來,都是自己的心裏話,這實在不足為怪,因為真理只有一個!”現在我真正的感受到了,高爾基成長的過程中真的是很艱難,所以就更想讀高爾基的《在人間》和《我的大學》了,好了!我要馬上、立刻去買這剩下的兩本書了,一定要把高爾基的三部曲讀完。

第4篇

俗話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説起讀書,我三年級就開啟了我的閲讀之旅。

老師每個星期都讓我們去借書,每次借完書,我都會興致勃勃的拿出書來,慢慢品嚐裏面的營養,書裏有金山銀山,有數不清的金銀財寶。每天看書是一種好習慣,但是坐端正才是主要任務,不坐端正,就會損害眼睛。老師説:“讀書時要把書立起來,放的稍微斜一點,遇到不認識或不知道意思的生字或生詞要查工具書,不能跳過。”聽了老師的話,讓我覺得讀書也是一種探祕,要去探究字詞的意思。

書裏有很多知識,很多成語,這就是我們需要的,我們學習的東西。對於書,只有善讀,才能像蠶一樣,吃進去的是桑葉,吐出來的便是絲。

書是燈,讀書照亮了的`人生的路,書是帆,讀書推動了人生。書是橋,讀書接攏的我們和知識的距離,讀書是一種藝術,有了書,人生才精彩!

第5篇

這個小故事寫了小鎮上鬧饑荒,麪包師卡爾讓20個孩子拿20塊麪包,除了格雷奇其他孩子都搶麪包,每次格雷奇只能拿到一小塊麪包,但不忘感謝麪包師,還和家人一起分享麪包。第二天,格雷奇還是拿了最小的麪包,回家後發現麪包裏有一枚金幣,格雷奇把金幣送了回去,麪包師卡爾不但表揚了格雷奇還把金幣送給了她。我覺得格雷奇是個知足的孩子,因為她拿最小的麪包還特別高興。她覺得只要能充飢就行,管她飽不飽,第二天她拿到了還是最小的麪包,她也很高興,就是因為她很知足,俗話説得好,知足者常樂,你只要知足了就肯定能快樂,因為你一知足就快樂了,另外一點我覺得格雷奇也很知足,就是格雷奇看到金幣就給送回去了,因為她對那一小塊麪包就滿足了,不再想要那枚金幣了,就像美國的富蘭克林説的.那樣,對於不知足的人來説,就算給他一把金椅子,他也會覺得不舒服,因為他特別貪婪,連金椅子都達不到他的要求,格雷奇不是這樣的,她已經把知足轉到滿足,把滿足轉到幸福,把幸福轉到快樂!我們應該向格雷奇學習。

第6篇

初讀《簡愛》這篇文章,我的心靈和身體都不由自主的被他吸引,還記得那年城堡裏的哭聲,還有你是誰的青澀問候,還有令人嚮往的愛情。

簡愛的童年可以説過的相當糟心,從小就在凶神惡煞的舅媽家生存,受盡了表兄的兇暴專橫和表姐的.傲慢冷漠,她沒有享受過一天安寧的生活,她渴望自由,在19世紀那個時期,她屬於被壓迫的最無奈的弱勢羣體,從小就嚮往自由平等,自尊和愛,她想逃逃不出去,在看到好友在自己懷裏逐漸冰冷,她終於忍不住了,她想要改變這種被壓迫的生活,她渴望被愛。

於是,她遇到了羅切斯特,那個男人,簡深愛着他,儘管她知道羅切斯特有一個結過婚,有一個瘋妻子,簡不用世俗的眼光看世界,她只想要一份真正的愛情,她不在乎他們身份的差距,在和羅切斯特談到婚姻時,簡愛曾説:“你以為因為我窮,低微,不美,矮小,就沒有靈魂了嗎?你想錯了!我跟你一樣有靈魂——也同樣有一顆心!我現在不是憑着肉體凡胎跟你説話,而是我的心靈在和你的心靈説話,就好像我們都已經離開人世,兩人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因為我們本來就是平等的。”簡愛的言論徹底征服了羅切斯特。

正巧,羅切斯特同樣是愛上了簡的心靈,不會因為簡的矮小卑微而瞧不起她,他們都因為對方的心靈而互相吸引,為後代樹立了愛情的標杆,看過他們的愛情走向之後,再回首看看現在的情侶,他們很少能觀察到對方的心靈,只是被表象所迷惑,令人唏噓。

在上帝面前,我們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沒有高矮胖瘦美醜之分。“充滿鮮花的世界到底在哪裏,如果他真的存在那麼我一定會去,關於理想我從來沒選擇放棄,即使在灰頭土臉的日子裏……”真實的反應了在嚮往愛情路上的簡,最後,她得到了她想要的,與羅切斯特幸福美滿的生活在一起。

第7篇

和孩子一起看書是拉近父母和孩子感情的途徑。近日和孩子一起讀了一篇文章叫做《不曾改變的呼吸》。在讀書的過程中作為父母是能參與到孩子的思想中的。那是一篇寫了一個鄉下小女孩由於父母工作原因,搬到城市裏面生活學習並重新認識朋友,重新認識自己性格的根子的故事。

在故事一開始時,我和孩子一起跟隨作者的文筆走近裏面的兩個小主角:李紅豔和陳羽飛。

作者文章開頭寫得很好,我突然想到能和孩子説説以後寫作文時,也可以參考作者那樣利用描寫人名的方法來建立人物形象。

我問孩子:“傑傑,你的同桌是誰?叫什麼名字?假如以後你要寫作文――《我的同桌》,那麼你也可以好像這篇文章那樣,利用人名的描寫來讓別人在腦海裏面建立你的同桌的形象。”

孩子説:“唔,我換了好多個同桌呀,最近那個叫靜瑜。寧靜的靜,瑜字好像是王字旁那個。”

我説:“好,那我們就用她的名字來嘗試一下。你以後寫作文時,寫到你的同桌的名字你就可以這樣説:‘我的同桌叫靜瑜,靜就是寧靜的靜,她平時就像她的名字那樣是一個很安靜的小女孩,就喜歡那樣靜靜地坐着,不喜歡説話,讓人一看到她心裏就感到她是一個很乖,很安靜聽課的好學生。”

孩子聽了我説,笑了一下,可能感覺到很認同吧。我覺得這個方面還能擴展一下,讓他聯繫一下其他方面的知識。

於是我繼續引導:“傑傑,你還記得以前你看過的`《三國演義》裏面最聰明的兩個人是誰?”

我説:“是呀。所以有一種説法,對於兩個一樣聰明的人我們會説他們兩個真是‘一時瑜亮’。那麼你的同桌名字裏面的‘瑜’字我們就可以寫:‘她的名字裏面的瑜字,和三國演義裏面周瑜的瑜字是一樣的,她的爸爸可能是希望她能和周瑜、諸葛亮一樣聰明,一時瑜亮嘛。’”

“傑傑,你看,假如你的文章裏面這樣描寫你的同桌,是不是讓人一看到你的文章就能在心裏已經為你的同桌建立了一個形象呀?”

在和孩子一起閲讀時我們其實可以不斷引導孩子的想法或者是開發他們的思維。一篇文章不能看完就算,要聯繫他身邊的需要,適時進行啟發。

我和兒子的親子閲讀繼續進行着,文章也繼續看下去,在這個過程中始終有一股温情的感覺縈繞在我們的身旁。

一小段時間過去了,故事看完了。原來故事裏面的主角小紅豔平時比較有錢,她後來發現原來陳羽飛好像只是利用她的錢,並沒有把她帶入到她的朋友圈子裏面。當她再見到她以前的好朋友左樸,才發現原來她想有的朋友是什麼樣的。

看完這篇故事,我覺得也應該和孩子説説,他可能會看不明白故事裏面作者想説的意義。

我説:“傑傑,你看完了,覺得陳羽飛是不是真的想和李紅豔做好朋友呀?”

我説:“你以後也可能會遇到這種情況:你將來也會去別的學校,去到新的環境,例如你讀國中時就要換學校。到了那裏,你認識新朋友,能不能用錢就能換回來好朋友呀?”

我説:“就是呀,你是一個喜歡體育運動、認真學習的好學生,那麼你就要去尋找和你興趣習慣相近的人做你的好朋友。朋友是要互相幫助,互相理解,用錢是找不到好朋友的。故事裏面説的‘學習好的學生是班裏面的寶。’這句話是沒有騙你。所以你要多和班裏面的同學做好朋友,儘自己的能力去幫助你的同學,無論在學習方面或其它方面,這樣你的身邊自然就有越來越多的朋友。無論去到什麼樣的新環境,你的好朋友只會越來越多。”

和孩子一起閲讀,和孩子一起感受文章中的喜怒哀樂,然後和他一起想象,和他一起討論,這個過程中有時你會鬱悶、有時你會發火、有時你會開心大笑、有時你會感到收穫豐富;無論什麼情形,都是你和孩子感情的交融,都是你們思想的凝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