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生代農民工調研報告範文【精選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8W

第一代鄉籍工普遍將謀生作為第一目標,建築工地是他們的聚集地,新二代鄉籍工的目光則投向三產服務業、製造業、紡織業、電子業等行業,賺錢只是他們外出打工的部分目的。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2021年新生代農民工調研報告範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2021年新生代農民工調研報告範文【精選三篇】


新生代農民工調研報告1
 
  新生代農民工羣體的五個特點
 
  與傳統的農民工相比,新生代農民工更注重自我,更注重權益保護,更注重發展前途……作為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新生代農民工,他們既和過去的農民工一樣面臨共同的問題,同時具有自身的新特徵和新訴求。
 
  中華全國總工會2011年2月20日發佈的一份新生代農民工調查報告,反映了新生代農民工的特點、面臨的困難以及助其發展的對策,希望喚起全社會對他們給予更多的關注和關愛。
 
  新生代農民工指出生於20世紀80年代以後,年齡在16歲以上,在異地以非農就業為主的農業户籍人口,目前全國約1億人。報告顯示他們有五個特點:
 
  ——受教育時間較長,專業技能較欠缺。新生代農民工中有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比例為67.2%,比傳統農民工高18.2個百分點。擁有中專(中技、職高)、大專(或高職)、大學本科及以上受教育經歷的比重分別是過去農民工的1.6倍、2倍與2.3倍。儘管受教育年限普遍更長,但絕大多數仍停留在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階段。
 
  ——過半未婚,生活經歷簡單。處於30歲以下的新生代農民工59.9%尚未結婚,而傳統農民工中已婚比例為93%;務工前他們的生活經歷更簡單,74.1%外出務工前“在學校讀書”。
 
  ——多在東部、沿海地區就業,外出謀求發展動機強烈。七成新生代農民工外出前往東部就業,高於農民工整體水平。42.3%的外出務工動機是為了“尋找發展機會”,出來見世面的比重為6%;而傳統農民工中55.1%的人是為了“賺錢養家”。
 
  ——多聚集在第二、第三產業就業。調查顯示,81.7%的新生代農民工就業於第二產業,近兩成在第三產業就業。從行業分佈來看,73.9%的新生代農民工集聚在製造業。
 
  ——絕大多數從業於外商投資企業,在國企就業比重近期有所攀升。新生代農民工在外商投資企業中的聚集度,為58.2%。從發展趨勢來看,2010年外商投資企業、國有企業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吸納能力較2009年有所增強,分別上升了17.9和3.4個百分點。
 
  新生代農民工六大問題亟待破解
 
  新生代農民工與傳統農民工面臨着勞動權益保障等一些共同的問題,但其面臨的問題又有特殊性。
 
  ——整體收入偏低。據調查,他們平均月收入為1747.87元,僅為城鎮企業職工平均月收入(3046.61元)的57.4%;同時也比傳統農民工低167.27元。
 
  ——勞動合同執行不規範。新生代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率為84.5%,低於城鎮職工4.1百分點。合同簽訂質量較差,執行情況差。68.2%的合同對於月工資數額沒有具體約定。與用人單位簽訂了合同後,16.8%未持有正式的合同文本,這為他們與用人單位一旦發生爭議時認定勞動關係、維護合法權益埋下隱患。
 
  ——工作穩定性差。調查顯示,新生代農民工外出務工後更換工作的平均次數為1.44次。且每年變換工作0.26次,是傳統農民工的2.9倍。他們更傾向於採取主動與用人單位結束合同的行為。換工作中,88.2%主動提出結束合同。37.6%的主動辭職是因為工作“沒什麼發展前途”。同時,他們更換工作的意願更強烈,19.2%的人表示近期有換工作的打算。職業發展空間小,無法滿足實現自我發展的願望,導致他們工作滿意度較低。
 
  ——社會保障水平偏低。據調查,新生代農民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的參保率為67.7%、77.4%、55.9%、70.3%和30.7%,分別比城鎮職工低23.7、14.6、29.1、9.1和30.8個百分點。總體看,他們的社會保險接續情況較差,對於所在單位為其繳納社會保險的知情程度不高。
 
  ——職業安全隱患較多。調查顯示,36.5%的新生代農民工面臨高温、低温作業問題,41.3%的人工作環境中存在噪音污染,36%的人工作環境存在容易傷及肢體的機械故障隱患,存在粉塵污染問題的為34.7%,但是用人單位為其採取防護措施的比重低於傳統農民工。其保護條件堪憂,職業病檢查、安全培訓落實較差。
 
  ——企業人文關懷不到位。新生代農民工更渴望和企業能夠緊緊相融。96.1%的人表示他們關心企業發展,但認為企業“不怎麼關心”或“完全不關心”他們的達16.9%。認為管理者和普通員工之間關係不融洽的最主要原因是“管理者不關心職工疾苦”,而傳統農民工認為是“收入及福利待遇差距過大”。他們更渴望得到來自企業管理者的關懷和關注。此外,職業培訓不理想、加入工會比例較低等因素,也成為阻礙新生代農民工發展的不利因素。
 
  四項措施助新生代農民工發展
 
  春晚舞台上,一首來自農民工的《春天裏》引發社會熱議。專家認為,要學會傾聽且真正弄懂農民工的呼聲,解決問題才會有的放矢。薪酬問題是農民工關注的主要問題。對此,中國工運研究所所長呂國泉建議:
 
  首先,要建立健全工資支付、增長、共決機制,加強對其工資的勞動監察力度。建立和完善工資支付保障機制,預防和解決工資拖欠問題。建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提高最低工資標準。要以新生代農民工就業集中的非公企業和中小企業為重點,建立健全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形成“區域談底線、行業談標準、企業談增長”的薪酬工作格局。在行業集中度較高、小企業密集的地區,積極開展區域性、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努力提高協商覆蓋範圍,使之成為企業工資決定的主要形式。
 
  其次,要推動社會保險政策法規的落實,擴大農民工參保面。重點加強在非公有制企業工作的農民工的參保工作,提高社保統籌層次,實現社保關係順利轉移和接續。多渠道改善他們的居住條件,保障符合條件的農民工在城鎮落户後享有與當地城鎮居民同等的住房權益。
 
  再次,可鼓勵各地探索户籍制度改革,結合“十二五”規劃,力爭全國每年至少解決400萬新生代農民工進城落户問題。
 
  最後,要實施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加強對他們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增強他們的就業競爭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同時,組織新生代農民工加入工會,暢通農民工利益訴求渠道。加大維權力度,增強工會組織對他們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新生代農民工調研報告2
 
  一、農民工規模、分佈及流向
 
  (一)農民工總量繼續增加,增速回落明顯
 
  2018年農民工總量為28836萬人,比上年增加184萬人,增長0.6%。農民工增量比上年減少297萬人,總量增速明顯比上年回落1.1個百分點。在農民工總量中,在鄉內就地就近就業的本地農民工11570萬人,比上年增加103萬人,增長0.9%;到鄉外就業的外出農民工17266萬人,比上年增加81萬人,增長0.5%。在外出農民工中,進城農民工13506萬人,比上年減少204萬人,下降1.5%。
 
  在外出農民工中,到省外就業的農民工7594萬人,比上年減少81萬人,下降1.1%;在省內就業的農民工9672萬人,比上年增加162萬人,增長1.7%。省內就業農民工佔外出農民工的56%,所佔比重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
 
  (二)西部地區輸出農民工人數增加最多,東部地區輸出農民工略有減少
 
  從輸出地看,東部地區輸出農民工10410萬人,比上年減少20萬人,下降0.2%,佔農民工總量的36.1%;中部地區輸出農民工9538萬人,比上年增加88萬人,增長0.9%,佔農民工總量的33.1%;西部地區輸出農民工7918萬人,比上年增加104萬人,增長1.3%,佔農民工總量的27.5%;東北地區輸出農民工970萬人,比上年增加12萬人,增長1.3%,佔農民工總量的3.4%。
 
  (三)在東部、東北地區就業的農民工減少,在中西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繼續增加
 
  從輸入地看,在東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15808萬人,比上年減少185萬人,下降1.2%,佔農民工總量的54.8%。其中,在京津冀地區就業的農民工2188萬人,比上年減少27萬人,下降1.2%;在長三角地區就業的農民工5452萬人,比上年增加65萬人,增長1.2%;在珠三角地區就業的農民工4536萬人,比上年減少186萬人,下降3.9%。在中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6051萬人,比上年增加139萬人,增長2.4%,佔農民工總量的21.0%。在西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5993萬人,比上年增加239萬人,增長4.2%,佔農民工總量的20.8%。在東北地區就業的農民工905萬人,比上年減少9萬人,下降1.0%,佔農民工總量的3.1%。
 
  二、農民工基本特徵
 
  (一)女性和有配偶的農民工佔比均提高
 
  在全部農民工中,男性佔65.2%,女性佔34.8%。女性佔比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其中,外出農民工中女性佔30.8%,比上年下降0.5個百分點;本地農民工中女性佔38.6%,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
 
  在全部農民工中,未婚的佔17.2%,有配偶的佔79.7%,喪偶或離婚的佔3.1%;有配偶的佔比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其中,外出農民工有配偶的佔68.1%,比上年提高3.6個百分點;本地農民工有配偶的佔90.8%,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
 
  (二)50歲以上農民工佔比逐年提高
 
  農民工平均年齡為40.2歲,比上年提高0.5歲。從年齡結構看,40歲及以下農民工所佔比重為52.1%,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50歲以上農民工所佔比重為22.4%,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近五年呈逐年提高趨勢。從農民工的就業地看,本地農民工平均年齡44.9歲,其中40歲及以下所佔比重為35.0%,50歲以上所佔比重為33.2%,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外出農民工平均年齡為35.2歲,其中40歲及以下所佔比重為69.9%,50歲以上所佔比重為11.1%,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
 
  (三)新生代農民工中超半數為“80後”
 
  1980年及以後出生的新生代農民工佔全國農民工總量的51.5%,比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老一代農民工佔全國農民工總量的48.5%。在新生代農民工中,“80後”佔50.4%;“90後”佔43.2%;“00後”佔6.4%。
 
  (四)大專及以上學歷農民工佔比繼續提高
 
  在全部農民工中,未上過學的佔1.2%,國小文化程度佔15.5%,國中文化程度佔55.8%,高中文化程度佔16.6%,大專及以上佔10.9%。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農民工所佔比重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在外出農民工中,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佔13.8%,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在本地農民工中,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佔8.1%,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
 
  三、農民工就業狀況
 
  (一)在第三產業就業的農民工比重過半
 
  從事第三產業的農民工比重為50.5%,比上年提高2.5個百分點。一是從事傳統服務業的農民工繼續增加。從事住宿和餐飲業的農民工比重為6.7%,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從事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的農民工比重為12.2%,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二是脱貧攻堅開發了大量公益崗位,在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行業中就業的農民工比重為3.5%,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從事第二產業的農民工比重為49.1%,比上年下降2.4個百分點。其中,從事製造業的農民工比重為27.9%,比上年下降2.0個百分點;從事建築業的農民工比重為18.6%,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
 
  (二)農民工月均收入穩定增長
 
  農民工月均收入3721元,比上年增加236元,增長6.8%,增速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分行業看,製造業、建築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收入增速分別比上年提高1.9、1.1和0.1個百分點;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收入增速與上年持平;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收入增速分別比上年回落0.4和0.8個百分點。
 
  (三)外出務工農民工月均收入增速快於本地農民工
 
  外出務工農民工月均收入4107元,比上年增加302元,增長7.9%;本地務工農民工月均收入3340元,比上年增加167元,增長5.3%。外出務工農民工月均收入比本地務工農民工多767元,增速比本地務工農民工高2.6個百分點。
 
  (四)在東部和中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月均收入增速加快
 
  分區域看,在東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月均收入3955元,比上年增加278元,增長7.6%,增速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在中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月均收入3568元,比上年增加237元,增長7.1%,增速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在西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月均收入3522元,比上年增加172元,增長5.1%,增速比上年回落2.4個百分點;在東北地區就業的農民工月均收入3298元,比上年增加44元,增長1.4%,增速比上年回落4.8個百分點。
 
  四、進城農民工居住狀況
 
  (一)人均居住面積繼續提高
 
  進城農民工人均居住面積20.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平方米;户人均居住面積在5平方米及以下的農民工户佔4.4%,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從不同規模城市來看,進城農民工人均居住面積均有提高。其中,500萬人以上城市中,人均居住面積15.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平方米;50萬人以下城市中,人均居住面積23.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平方米。
 
  (二)享受保障性住房比例提高
 
  在進城農民工户中,購買住房的佔19%,與上年持平。其中,購買商品房的佔17.4%,與上年持平。租房居住的佔61.3%,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單位或僱主提供住房的佔12.9%,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
 
  在進城農民工户中,2.9%享受保障性住房,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其中,1.3%租賃公租房,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1.6%自購保障性住房,與上年持平。
 
  (三)居住設施不斷改善
 
  在進城農民工户住房中,有洗澡設施的佔82.1%,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使用淨化處理自來水的佔87.7%,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獨用廁所的佔71.9%,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能上網的佔92.1%,比上年提高2.5個百分點;擁有電冰箱、洗衣機、汽車(包括經營用車)的比重分別為63.7%、63.0%和24.8%,分別比上年提高3.6、4.6和3.5個百分點。
 
  五、進城農民工隨遷兒童教育情況
 
  (一)3-5歲隨遷兒童入園率提高
 
  3-5歲隨遷兒童入園率(含學前班)83.5%,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其中,26%在公辦幼兒園,比上年下降0.7個百分點;35.2%在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從不同規模城市來看,入讀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比例相差不大。500萬人以上城市中3-5歲隨遷兒童有63.3%入讀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50萬人以下城市中的比例為61.8%。
 
  (二)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兒童在政府支持的民辦學校就讀比例提高
 
  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兒童在校率98.9%,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從就讀的學校類型看,國小階段隨遷兒童82.2%在公辦學校就讀,與上年持平;11.6%在有政府支持的民辦學校就讀,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國中階段隨遷兒童84.1%在公辦學校就讀,比上年下降1.8個百分點;10%在有政府支持的民辦學校就讀,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
 
  (三)本地升學入園難、費用高問題仍需關注
 
  進城農民工家長對隨遷兒童教育的評價中,表示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的佔75.3%,比上年提高2.6個百分點;對所在學校師資的評價中,認為非常好和比較好的佔78.7%,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50.8%的農民工家長反映在城市上學面臨一些問題,比上年下降2.7個百分點。本地升學(入園)難、費用高依然是進城農民工家長反映最多的兩個問題。對於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兒童,家長持此觀點的分別是26.7%和27.2%;對於3-5歲隨遷兒童,持此觀點的分別是38.7%和51.4%。
 
  六、進城農民工社會融合情況
 
  (一)進城農民工城鎮歸屬感較為穩定
 
  在進城農民工中,38%認為自己是所居住城鎮的“本地人”,與上年持平。其中,已定居農民工中該比例為79.2%,對所居住城鎮高度認同。城市規模越大,農民工的歸屬感越低。在500萬人以上大城市中,該比例僅為16.8 %,比上年下降1.9個百分點。從對所在城鎮的適應情況看,19.6%表示自己非常適應,61.5%表示比較適應。其中,已定居農民工中,該比例分別是34.8%和57.8%。
 
  (二)進城農民工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
 
  在進城農民工中,26.5%參加過所在社區組織的活動,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其中,3.5%經常參加,23.0%表示偶爾參加。15.3%參加過人大代表選舉,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加入工會組織的進城農民工佔已就業進城農民工的比重為9.8%。在已加入工會的農民工中,經常參加工會活動的佔26.0%,比上年提高2.8個百分點;偶爾參加的佔56.3%,比上年下降1.2個百分點。
 
新生代農民工調研報告3
 
  近日,杭州市上城團區委一份《新生代農民工生存現狀》調研報告新鮮出爐。報告顯示,絕大多數受訪者對自己的工作表示滿意,但仍覺得融入杭城有一定的困難。
 
  去年開始,上城團區委以“新生代農民工”為重點,就其生存現狀等開展調研。據統計,目前在上城區工作、生活的18至30週歲新生代農民工約為2.76萬人。
 
  主持調查的浙江理工大學社會工作學系龔逾慈介紹,不同於上一代農民工的“亦工亦農”,新生代農民工正逐步向新時代的產業工人、工商業者轉變。
 
  希望工作更加體面
 
  “新生代民工,不願意被稱為打工仔。”浙江理工大學學生羅悦講起自己尷尬被拒的經歷,十分感慨。一次,她正在華日冰箱集體宿舍作問卷調查,遇見3位年輕人。他們一看羅悦手中的《新生代農民工生存現狀》問卷表,十分不爽,其中一位年輕人説:“我們月收入也有五六千元,大小也是個車間主任,怎麼還叫農民工?”當場拒絕接受調查。
 
  與上一代農民工相比,新生代農民工受教育水平和職業期望值都較高。對於如何稱呼他們,被調查對象一邊倒地支持叫“新杭州人”。諸如“打工仔”、“打工妹”等叫法不受歡迎。
 
  調查顯示,86.99%的被調查對象年齡處於21至30歲之間,20歲及以下的僅佔13.01%。文化程度方面,均為國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具有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達25%。
 
  調查表明,新生代農民工從事的行業幾乎涉及城市生活的每個方面。從事人數較多的行業為電子電器業、機械製造業、住宿餐飲業和商業零售業。
 
  新生代農民工傾向於從事腦力與體力結合的工作。他們希望在工作中得到鍛鍊、獲取經驗。少數新生代農民工自己做生意,僅佔被調查對象的2%。
 
  融入城市困難不少
 
  參與調查的大三學生時美娟印象深刻的是,農民工住宿條件相當艱苦。她在望江公寓發問卷,這裏居住的不少農民工在四季青市場賣衣服。一間三四米高的房間被隔成兩層,下面一層有兩張高低鋪,上面一層,放了兩張牀。屋裏很凌亂,且氣味較重。房租便宜,每人每月約100元。
 
  調查顯示,月工資在1100元以下的約佔被調查對象的9.58%,1500元至2000元月收入的達40.75%,一半左右月工資超過2000元。
 
  大多數新生代農民工來杭打工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賺錢,改善生活,比例為52.73%。同時,他們也把來杭工作看作是增長見識、學好技術、改變命運的機會,近40%的被調查對象認為杭州能夠為他們提供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
 
  調查顯示,9成以上的被調查對象,通過租賃房屋和單位房屋解決住房。只有2.3%的人在杭擁有屬於自己的商品房。
 
  在華日集團工作的陳先生來自江西,他在九堡擁有一套9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陳先生中專畢業後來杭,如今已成為單位的技術骨幹,妻子、孩子也從江西老家搬來。經過10餘年的奮鬥,陳先生一家漸漸融入了杭城的生活。
 
  然而,新生代農民工覺得,想真正融入都市生活還有很多困難,主要是沒有歸屬感、機會不平等、得不到承認和自身條件不足等方面。
 
  鑑於杭州房價高、工作壓力大以及家庭牽掛等因素,儘管很多新生代農民工對自己的未來寄予很高的期望,但仍有近半的被調查對象表示沒有定居杭州的打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