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6篇 “和平方舟” 科學精神給予我啟示

來源:巧巧簡歷站 2.07W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讓我深刻感受到了愛國愛民的情懷和永不放棄的奮鬥精神。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人民至上”的價值觀,為國家和人民作出了無私付出。他們的事蹟,將永遠激勵我們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6篇 “和平方舟” 科學精神給予我啟示

第1篇

在剛剛迎來110歲“生日”的華南農業大學,被芳草和綠蔭圍繞點綴的昭陽湖,是不少華農人最難忘的校園記憶。佇立着老校長盧永根雕像的院士廣場,就坐落在昭陽湖畔。雕像上銘刻着的“堅持實事求是,提倡獨立思考;不趕浪頭,不隨風倒;有三分事實,作三分結論”,是這位永葆初心、矢志奮鬥的“布衣院士”一生最真實的寫照。

1949年8月9日,盧永根在香港加入了中共地下黨,他知道加入共產黨將意味着個人的一切包括生命都屬於黨、屬於人民,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他這樣想了,也這樣做了。盧永根在水稻遺傳資源、水稻半矮生性、雄性不育性、雜種不育性與親和性等方面的遺傳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進展。即便年過古稀之時,盧永根還是經常跋山涉水,不辭辛勞,前往山野之間,進行實地考察。20__年3月,盧永根院士及夫人徐雪賓將畢生積蓄880萬餘元全部捐贈給華南農業大學,成立“盧永根·徐雪賓教育基金”用於扶持農業教育事業。他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偉大的共產黨員的純粹和崇高,他挺起了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樑,他揚起了一面永不褪色的光輝旗幟。

我們每一名黨員幹部都要以盧永根同志為榜樣,將“盧永根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勤奮學習,艱苦奮鬥,勇於開創,敢於擔當,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以聞雞起舞、日夜兼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和奮鬥姿態,繼往開來、守正創新,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先鋒模範作用,將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實現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鬥之中,用專業知識和本領服務國家和人民,為實現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奮力推動鄉村振興事業不斷邁上新台階。

學習時代楷模“和平方舟”的心得體會6篇 “和平方舟” 科學精神給予我啟示 第2張

第2篇

深海大洋,是最佳的課堂。從入列的那一天開始,和平方舟多次開展全員額、全要素、全流程衞勤演練,刷新一個又一個紀錄——

20__年,和平方舟完成新型海上醫療救護平台能力演練,標誌着岸海銜接、海空立體和遠海保障的體系基本形成;

20__年,和平方舟在亞丁灣開展海軍首次遠海衞勤演練,帶動了我海軍遠海醫療救護能力的全面提升;

20__年7月,和平方舟艦載救護直升機在外國島礁巡診,標誌着我國在世界範圍內海上立體救護能力已經形成;

20__年9月,和平方舟艦載救護直升機首次在地中海進行跨晝夜飛行和搜救演練,鍛鍊全天候全地域應急醫療救治能力;

走出國門,從海上立體救援實兵演練到國際人道主義醫療救援聯合演練,從單船訓練到與外軍聯演聯訓,對於和平方舟來説,已成為常態。

20__年10月24日,和平方舟結束對法屬波利尼西亞為期5天的友好訪問後,在帕皮提港附近海域與法軍舉行融空中搜救、直升機索降、甲板傷員轉運、聯合醫療救治和傷員快速後送5個課目為一體的國際人道主義醫療救援海上聯合演練。

“那時,和平方舟剛剛離港,誰也沒想到這是一場演練。”衞生員張慄淮説,部署鈴響後,大家撒腿就往戰位跑。事後官兵才得知,這次演練,從演習背景想定到傷員傷情設置,再到傷員換乘的時間、海域和方式,都沒有事先溝通,完全按實戰要求展開。

練兵千日,用兵一時。20__年11月19日,颱風“海燕”重創菲律賓,和平方舟臨危受命,48小時內完成人員集結和物資裝載,千里馳援災區。

11月25日凌晨,剛剛趕到菲律賓災區,和平方舟便迎來第一批重症病人,有的患糖尿病併發下肢感染,有的患急性闌尾炎已有數天,有的粉碎性骨折……醫護人員立即行動,連夜救治傷病員。

此次救援行動中,和平方舟共接診傷病員2208人,實施手術44例,住院治療113人,救生艇前出139艇次,直升機轉運718人次。這是我國首次派出艦艇赴海外災區執行人道主義醫療救助。

“感謝中國政府,派來squo;生命之舟squo;。”菲律賓軍政官員給予高度評價,稱和平方舟無私的醫療援助點燃了災區民眾對未來的希望。世界衞生組織官員更是讚譽和平方舟在救災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經歷了大風大浪的歷練,一茬茬水兵在和平方舟成長成才:防化班長黃芳燁由於軍政素質過硬,經考核提幹赴軍校深造;電航班長兼技師郭豐濤,由於完成任務出色,榮獲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一等獎1次、榮立三等功2次;信號班長韓大林,練就了一口流利的英語……

第3篇

“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這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羣眾作出的莊嚴承諾,也是對所有扶貧工作者吹響的進攻號角。脱貧攻堅這場硬仗已經進入攻堅拔寨的衝刺階段,我們需要更多的“朱有勇”。

朱有勇,中國工程院院士、雲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雲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我國著名的植物病理學專家。他致力農業科學研究,積極投身脱貧攻堅事業,他把自己變成了一個“會種莊家的農民”,是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基本方略的忠誠踐行者,是打贏脱貧攻堅戰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成為人民羣眾心中最美的“農民院士”。

為民謀福,他有着強烈的擔當精神。他始終牢記共產黨人要有擔當,他説:“既然是扶貧,當然要到最窮的地方去。”主動來到深度貧困的“民族直過區”承擔扶貧任務,帶領村民發展特色產業。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科技扶貧上,在大山深處“最窮的地方”灑下一名老黨員的血汗。敢於擔當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和精神特質,也是我們黨能夠改變中華民族命運的重要原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也必須有一代人的擔當。當前,脱貧攻堅決勝時期,更是呼喚着共產黨人的擔當。我們要積極學習朱有勇院士的擔當精神,切實扛起屬於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

脱貧攻堅,他有着強烈的實幹精神。面對貧困,朱有勇並沒有絲毫猶豫,以實際行動開展科技扶貧。他立足貧區實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創辦院士科技扶貧指導班,為雲南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培養了1000餘位科技致富帶頭人。他紮根邊疆,深入村村寨寨,跑遍田間地頭,與少數民族羣眾同吃同住同勞動,把科研論文寫在了大地上。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只有實幹才能給夢想插上騰飛的翅膀。實幹精神是共產黨人的實踐品質和先進本色,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寶貴財富。我們要積極學習朱有勇院士的實幹精神,把所有對未來的希冀凝練在雙手之間。

作為奮進新時代的一份子,我們都要積極學習朱有勇院士先進事蹟和擔當實幹的崇高精神,投身建設國家的偉大事業,為實現民族復興作出應有貢獻。

第4篇

在一幅名為《恩師》的和平方舟主題國畫前,不少參觀者駐足欣賞。

這是今年10月,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海軍機關舉辦的向海圖強——萬里海疆畫展。

?恩師》描繪的是和平方舟的一位女軍醫與自己教過的一名留學生聯手,為到訪國民眾診療的場面。女軍醫的原型,是海軍軍醫大學長海醫院中醫專家李偉紅。作為醫學交流的一部分,海軍軍醫大學每年都會接收一批外國留學生,他們像一顆顆友誼的種子,撒向世界各地。

走進和平方舟,兩塊古香古色的展板上依次排列着和平方舟到訪的43個國家和地區的旗幟。一面面國旗,輝映着這艘友誼之舟的航跡。

在和平方舟的會議室裏,擺放着一尊名為大團結的黑木雕,這是坦桑尼亞總統贈送的。木雕上,幾十個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寓意世界人民團結友好、共同發展。

20xx年11月26日,和平方舟圓滿完成為期8天的醫療服務,準備離開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港,總統帶着木雕國禮專程趕來送行。他與每一位醫護人員握手,不停地説:謝謝,中國老朋友。

20xx年,委內瑞拉政局不穩。當年9月下旬,和平方舟依舊如期到訪。

得知和平方舟來訪,委內瑞拉全國歡騰。委海軍葉庫阿納號巡邏艦提前起航,頂着大風浪前出180多海里迎接。兩艦會合後,雙方官兵在甲板列隊,相互鳴笛敬禮。和平方舟官兵沒有想到的是,委內瑞拉還派出5架飛機,用高規格的編隊飛行來歡迎他們。

在和平方舟號醫院船陳洋陽看來,到訪國元首和政府首腦登上和平方舟是莫大的榮耀,但更讓他欣慰的是,和平方舟給患者尤其是兒童帶來了希望和歡樂。他説,許多孩子接受治療後,不僅擺脱了疾病困擾,甚至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軌跡。

20xx年10月,和平方舟時隔3年再訪格林納達。55歲的威廉登船就診時,手中拿着一張發黃的卡片。這是20xx年和平方舟首次來格林納達進行醫療服務時,威廉前來就診的登記卡。

當年,威廉因意外造成膝蓋韌帶損傷,在和平方舟上進行了關節穿刺抽液治療。腿傷康復的威廉有一個念想,就是有一天能有幸再見到和平方舟時,當面説一聲謝謝。骨科醫生付奇偉聽後很感動,又為威廉做了一次檢查。

和平方舟戰士郅東亮忘不了,在塞拉利昂,他陪同醫護人員到社區巡診時,一名當地青年拿着烤好的木薯追着他們跑,大家以為他想賣木薯,就問多少錢,他説chinese,free(中國人免費),説完把木薯塞到大家手上轉身跑了。

時任和平方舟船長章榮華忘不了,在瓦努阿圖,和平方舟結束訪問離開時,當地民眾為表示祝福和感恩,拿着紅布往官兵身上裹,舉着花環往大家頭上戴。和平方舟鳴笛起航,他們又駕着小船追着跑,邊唱歌邊向大海里撒花。

和平方舟軍醫蔡金輝忘不了,在肯尼亞,和平方舟緩緩駛離時,碼頭上突然出現一支插着五星紅旗的摩托車隊,他們時而疾馳鳴響喇叭,時而拼命揮手致意,車隊足有1公里長。

你的手術太棒了,我給你打滿分。面對美國海軍仁慈號醫院船海上醫院副院長維勒的讚揚,剛走下手術枱的和平方舟外科醫生張劍微微一笑。

20xx年7月20日,正在仁慈號駐船見學的張劍,擔任演習模擬腹部槍擊傷員搶救手術主刀。在美方外科醫生、麻醉師等6名助手的配合下,張劍迅速完成模擬臟器腹腔探查、脾出血控制、污染處理、臨時關腹等步驟,被演練評估組一致評為滿分。

與此同時,在和平方舟上,來自仁慈號醫院船的康復理療師勞拉·瑞貝爾,正在向中醫醫師付本升討教幹針在康復治療中的作用。

互派3批各6名醫務人員到對方的醫院船進行為期10天的工作體驗,這是和平方舟與仁慈號深入交流的一種方式。

雲帆高張,晝夜星馳。和平方舟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海洋命運共同體的航道上,譜寫着一曲曲至真至誠的大愛之歌,收穫了一串串彌足珍貴的人間友誼。

第5篇

萬里之外,剛剛輪換到位的中國第6批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第一時間組織官兵觀看學習“和平方舟”號醫院船的先進事蹟。步兵營教導員熊軍説,醫院船走出國門,給世界帶來健康,傳遞和平,增進友誼。維和步兵營肩負着維護世界和平的使命,要特別注重向醫院船學習,履行好新時代我軍的歷史使命,築就和平長城,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它是和平友誼的使者,強軍報國的楷模。”20__年,“和平方舟”號醫院船第二次到訪吉布提時,時任駐吉布提保障基地副兼紀委書記的米晉國曾參與了醫院船在吉的保障工作,親眼目睹當地華僑和民眾對醫院船的熱切期盼。“我們每一名海軍官兵都要奮楫爭先、中流擊水,為建設世界一流海軍而努力。”海軍某部米晉國説。

在祖國最西端帕米爾高原的新疆克孜勒蘇軍分區某邊防團,醫院船的先進事蹟引起了官兵共鳴。過達阪、蹚冰河、翻雪山,剛從海拔3982米巡邏歸來的庫魯木都克邊防連上士柴斌斌通過4g網絡在手機上看到醫院船的報道。“我們邊防官兵一定要忠實履行戍邊使命,守好祖國的西大門。”柴斌斌説。

“和平不是一句口號,和平需要革命軍人通過艱苦實踐才能實現。”陸軍防化學院教授黃順祥長期從事核生化安全防控、日本遺棄化學武器處理工作,他將相關技術“軍轉民”用於大氣污染防治,經過5年持續攻關,提出了加快改善環境空氣質量的整體解決方案。“向醫院船學習,用自己的專業技術為和平更加努力地工作。”黃順祥説。

正在進行跳傘訓練的空降兵某旅女新兵們,利用往返機場和空降場的間隙,通過“兩微一端”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先進事蹟展開學習討論。入伍前是一名高中物理老師的女兵薛璐珈説:“作為一名空降女兵,我要和醫院船官兵們一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地面苦練動作夯實基礎,到空中大膽離機翱翔藍天,為捍衞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貢獻自己的力量。”

圍繞“向醫院船學習,做獻身強軍實踐排頭兵”主題,武警河南省總隊漯河市支隊官兵深入展開討論交流,不久前剛領取醫師資格證的衞生員劉李寧説:“雖然我不能遠赴海外開展人道主義醫療服務,但我立足本職崗位,潛心研究醫學,可以為身邊戰友服務。”

曾在南部戰區海軍服役的老兵鄢健頤在看完“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先進事蹟後留言:“海軍squo;大白squo;太暖了!這就是真正的和平之師,她的每一寸甲板都寫滿愛的故事。”

第6篇

張桂梅到了華坪縣中心中學,就用忘我的工作努力沖淡心中的痛苦。是山區的老鄉教育了她,她的行動也感動了鄉親。一次,一位僳僳族的家長來為孩子交書費。他伸出黑黑的大手,將一大把一元、一毛的鈔票放在了張老師面前,滿是皺紋的臉不好意思地説:"就這些了啊──有了錢我還會送來!"看着這位兄長一般的男子,再看看他身邊揹着書包、臉蛋黑黑的小姑娘,清澈的目光中充滿着求知的飢渴,張桂梅被深深觸動了。她看到羣眾對教育的期盼,更想到了人民教師的神聖職責。羣眾的需要就是老師的光榮使命。報名表上,大多數學生是僳僳族,還有其它的少數民族,都是來自邊遠的貧困山區,家庭條件很差。來自永興鄉的一個小姑娘,身上的衣服很少換洗,性格內向,總是呆呆地坐着,經常發出長長的歎息聲。在她的身上看不到少女的活潑與歡快,功課一門都不及格。於是,張老師把她叫到自己的宿舍裏,慈母般地和她交談。終於,她流着眼淚向老師傾訴了壓在心底的祕密:"我爸爸也是一名教師,但因病早已去世,母親一個人辛辛苦苦支撐着我們兄弟姐妹的生活,真不知今後怎麼辦?"張老師鼓勵她要勇於戰勝困難,表示一定會全力幫助她。張桂梅馬上翻箱倒櫃給她找了兩套衣服,還把丈夫最後一次給她留下的花襯衣拿出來給小姑娘穿上,並且幫她交了書費。姑娘生病,張桂梅掏錢領她去看病,細心的照顧和關心,使小姑娘激動地喊出了:"張老師,你就是我的媽媽!"慢慢地,這位小姑娘恢復了少女的天真與快樂。後來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高一級的學校。一天早上,一個僳僳族族小男孩遲遲的不起來,用破被子把頭蒙上。張桂梅耐心地詢問,孩子才掀開了被頭,説他沒有錢吃飯了。張桂梅什麼也沒想,説:"你起來,我去給你拿錢。"回到宿舍,翻開自己的錢包一看,傻眼了:裏面只有二十元錢了!張桂梅沒有多想,都拿給了孩子。她對孩子説:"你先用着,我會想辦法。"從此,這位小男孩每個星期都得到張桂梅三十元的救助,直到他完成了國中學業。張桂梅的身體,早就是一部帶有重病卻日夜不停地在運轉的機器。

1997年4 月她就已經把醫院寫有:子宮瘤(腫瘤已經有五個月胎兒那麼大)的診斷書悄悄地揣進了懷裏。那時,她任四個班的課,還有四個月就要升學考了。學生們12年的寒窗苦,不能因為自己住院而受到影響!有一次,張桂梅去上課,上課的鈴聲還沒響,幾個學生在踢罐頭盒子玩。突然罐頭盒子飛來,她無力躲閃,啪的一下,打到她的腿上,當時就被打坐在了地上,爬也爬不起來。學生們嚇得趕緊把她扶起來:"老師,對不起!我們把你送回宿舍吧?"她卻説:"不用了,把我扶進教室,我們把這節課講完。"就這樣,堅持到7月,把學生送進了考場,張桂梅才住進了醫院。97年7月24日做了腫瘤切除手術。手術結束後,醫生對她的姐姐講:常人根本無法想像她是怎樣熬過疼痛這一關的──要知道,她腹腔的器官已全部移了位,腸子都粘連貼到了腹後壁上!這疼痛是非常劇烈的。等張桂梅從昏迷中甦醒過來,醫生囑咐:"張老師,事業是大家的,生命是自己的,請你今後多保重!"並要求她,最少也要調養半年後才能工作。可是,手術後的24天,她就到了新分設的民族中學,擔任1個畢業班的語文、政治教學,還擔任班主任、學校婦女主任和文科教研組組長。張桂梅的敬業風範,已經成為了學生們學習、成長的光輝榜樣和強勁的動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