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形勢與政策論文大全2篇 糧食安全形勢及政策探析:全面解讀論文大全

來源:巧巧簡歷站 9.96K

本文彙總了糧食安全形勢與政策方面的論文,涵蓋了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和學者的研究成果,旨在為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員以及各個領域的讀者提供全面的參考資料。

糧食安全形勢與政策論文大全2篇 糧食安全形勢及政策探析:全面解讀論文大全

第1篇

_年上半年,我局安全生產在縣安委會和局黨組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省、地、縣及上級業務部門關於安全生產工作的各項部署,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制,本着對國家對企業對職工高度負責的態度,將安全工作常抓不懈,確保了糧食工作安全無事故,保障了各項工作有序進行,現將主要工作總結如下:

(一)完善機制,做到“四個到位”,不斷強化目標管理抓安全

1、組織機構到位。今年上半年,為進一步提升糧食工作安全管理水平,建立了局長為安全生產的一級管理者,分管安全管理工作的副局長為安全生產的二級管理者,各部門負責人為安全生產的三級管理者,幹部職工為安全生產的四級管理員的安全管理網絡,完善安全管理機構。

2、安全意識到位。局領導始終高度重視安全工作,並將該項工作和他各項工作同規劃、同佈置、同落實、同考核。認真落實《安全生產法》、《省消防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上半年來,召開了多次以抓安全穩定工作為主題的辦公會,貫徹落實省、地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對各項工作進行具體的研究和部署,為全面確保安全生產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3、責任分解到位。為了強化落實安全責任,我局按照“分級管理、分線負責”的原則,積極推行安全生產責任制及“一崗雙責”制度,進一步明確安全責任。同時,我們在年初與直屬企業簽訂了20__年安全責任書,要求各股室和直屬企業同幹部職工簽訂20__年安全責任書,切實形成了層層分解,一級保一級的安全責任網,促使全員參與安全管理。

4、考核兑現到位。為進一步完善安全目標考核機制,年初,我們針對不同職能部門和各崗位的安全職責,突出針對性、約束性和可操作性,修訂完善了安全工作考核細則,並將其列入考核與評比中予以兑現。基本形成了月度有檢查、有考核,年度有評比、有表彰機制,做到了安全目標考核的系統化。

(二)精心組織,開展“三項活動”,不斷加強安全教育培訓促安全

1、積極開展安全專項整治活動。一是廣泛動員、統一思想。把安全專項整治行動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抓實、抓好。同時,指定專人及時向縣安委辦上報整治工作情況;二是嚴格落實,齊抓共管。建立各部門聯動機制,落實中高度事故隱患督辦制度;三是全面總結,及時上報。對專項整治工作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全面整改,並工作過程進行全面總結,確保行動取得實效。

2、積極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一是統一部署,按照縣局《20__年“安全生產月”活動實施方案》,召開專題會議落實活動要求,保證“安全生產月”正常開展。二是精心組織、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組織全體幹部職工學習,提高員工的安全防範意識。三是認真組織檢查,注重隱患整改。以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為契機,對車輛、辦公區、倉庫等重點部位進行一次安全大檢查。

1、重點抓好庫區安全防範。一是在認真做好日常安全檢查的基礎上,以開展“安全生產月”和“安全專項整治”活動為契機,將車輛、倉庫、宿舍、大院等部位作為檢查重點,對查出問題責任到人限期立即整改。二是嚴格落實值班制度,實行24小時值班,帶班領導經常性開展檢查,嚴防值班人員脱崗,確保安全穩定無事故。

2、重點抓好安全隱患整改。我們以堅持開展安全檢查、自查、整改制度的落實為有效抓手,對查出問題能解決的當場解決,不能當場解決的,下發安全檢查隱患整改通知書,並規定了整改期限,到時進行復查,並認真做好相關記錄,由此形成了檢查--整改--再檢查--再整改的循環模式。上半年以來,開展各項安全檢查共6次,查出隱患5處,整改安全隱患5處,真正做到了事故隱患不遺留、事故苗頭不放過,消除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切實保證了我單位生產安全的良好局面。

上半年以來,我局安全工作保持平穩態勢,但目前的安全形勢依然嚴峻。通過總結,存在以下問題。

(一)安全培訓的力度還有待加強,特別是對安全專業技術的教育還不夠,需要進一步開展形式多樣的、符合工作實際的安全培訓;

(二)基礎安防設施存在薄弱環節,倉房年久失修,設備老化,資金困難,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下半年,我單位將繼續堅持“安全第一”的方針,強化安全生產管理和監督,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全面實現安全責任目標。為此,我們將突出“四抓”做好安全生產工作。

一是抓基層基礎。按照“重基層、打基礎、強監管”的工作思路,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基礎台帳,健全監管網絡、完善安防設施,充分發揮安全監管職能,築牢安全生產第一防線。

二是抓隱患治理。切實加強和解決安全生產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突出抓好重點部位的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堅持隱患排查治理活動常態化,針對安全生產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完善監管辦法,落實監管措施,做到日日普遍排查,每週重點排查,真正把事故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三是抓重點防範。突出抓好重點時段、重大節日和重點區域的安全監管,強化防範。重點是落實安全監管責任,強化隱患排查,落實整改措施,及時消除安全隱患,確保安全。當前要重點抓好消防火災和汛期防洪及雷電、大風等災害防範工作。要加強與氣象部門的聯繫,及時掌握汛情預測預報,及時發佈預警信息,加強應急保障工作,確保安全度汛。

四是抓宣傳教育。加強警示教育,增強全員安全意識。不斷深入開展安全文化建設,形成人人重視安全、關注安全、防範事故的良好氛圍。

糧食安全形勢與政策論文大全2篇 糧食安全形勢及政策探析:全面解讀論文大全 第2張

第2篇

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新冠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7月13日,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和世界衞生組織聯手編寫的最新版《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下稱《報告》)報告在羅馬發佈。報告預測,在全球範圍內,由於新冠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2020年飢餓人數至少新增約8300萬,甚至可能新增1.32億。報告説,疫情使全球糧食體系的脆弱性凸顯,需要各方共同應對。在新冠疫情突如其來和全球糧食體系脆弱的大背景下,我國糧食安全形勢和戰略成為日益迫切的重要課題。

隨着全社會營養健康意識的提高,尤其隨着人口增加、城鎮化推進、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高質量的糧食需求量也將呈剛性增長趨勢,優質糧供給不足的問題會更加凸顯。當前我國糧食生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也應看到我國糧食領域的主要矛盾已經顯現。從世界範圍看,《報告》指出,2019年全球有近6.9億人遭受飢餓,與2018年相比增加1000萬,與5年前相比增加近6000萬。其中,亞洲飢餓人數最多,非洲飢餓人數增長最快。具體我國而言,我國糧食安全的基本形勢如下:

一是實現糧食供給保障水平大幅提升。2019年全國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達到13277億斤,連續5年穩定在1.3萬億斤水平以上,稻穀、小麥自給率超過100%,玉米自給率多年穩定在95%以上。特別是今年在遭遇新冠疫情的情況下,夏糧再獲豐收,產量達到2856億斤,創歷史新高,比上年增加24.2億斤;早稻種植面積比上年增加470萬畝,扭轉了連續7年下滑態勢。糧食連年豐收,為我國應對風險挑戰、穩定經濟社會大局發揮了“壓艙石”“穩定器”作用。2019年人均糧食佔有量474.9公斤,連續多年超過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目前,全國小麥、稻穀庫存量大體相當於全國居民一年的消費量,穀物庫存消費比遠高於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17%—18%安全水平。

二是我國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明顯改善。我國把扶持糧食生產作為強農惠農政策的重點,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結構持續優化。今年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強調,我國糧食安全有充分保障,要抓好農業生產和重要副食品保供穩價,夯實農業基礎。4月2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等11部門單位聯合印發《關於2020年度認真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的通知》,紮實推進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年度重點工作任務,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順利實施。農業補貼主要支持耕地地力保護和糧食適度規模經營,農機購置補貼重點向糧食作物傾斜,對小麥、水稻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對玉米、大豆實行生產者補貼,對產糧大縣實施獎勵政策,基本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糧食支持政策體系。

三是我國糧食安全形勢日益錯綜複雜。這次新冠疫情如此嚴重,但我國社會始終保持穩定,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穩定供給功不可沒。具體貢獻:一是有充足的原糧儲備;二是人口集中的大中城市和價格易波動地區建立了能夠滿足10天至15天的成品糧儲備;三是佈局建設一批應急加工企業、應急供應網點、應急配送中心和應急儲運企業。從國際比較看,這次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國際農產品市場劇烈波動,而我國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充裕、價格穩定。但是,我國糧食安全基礎仍不穩固,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隨着人口增加、城鎮化推進、食品消費升級,糧食需求相當長時間內仍將保持剛性增長,糧食生產供給又面臨耕地和水資源硬約束、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流出、國外進口不確定性增加等挑戰,未來糧食供需還將長期處於緊平衡。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恆的課題,任何時候這根弦都不能鬆;要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抗擊新冠疫情期間,糧食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例如,“要在嚴格落實分區分級差異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時,全力組織春耕生產,確保不誤農時,保障夏糧豐收。”“要加大糧食生產政策支持力度,保障種糧基本收益,保持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穩定。”我國實施糧食安全戰略的基本原則如下:

以我為主、立足國內。這是中央立足全局、着眼長遠提出的重大戰略要求,充分體現了對我國國情和現代化建設規律的深刻把握。必須正確把握這個戰略立足點,就是要堅持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十幾億中國人不能靠買飯吃、找飯吃過日子,不能把糧食安全的保障寄託在國際市場上。否則,一有風吹草動,有錢也買不來糧,就要陷入被動。當然,立足國內,並非所有糧食和農產品都要完全自給,還要充分用好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適當增加農產品進口,但要把握好規模和節奏,防止衝擊國內生產,給農民就業增收和國際市場帶來大的影響。

穀物自給,口糧安全。我國糧食安全基礎仍不穩固,確保糧食安全任務依然艱鉅,什麼時候都不能輕言糧食過關了。糧食生產氣可鼓而不可泄,“十六連增”後必須防止出現滑坡。實施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必須始終堅持抓好糧食生產不動搖,進一步明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優先次序。綜合考慮未來一段時間我國農產品供需形勢和資源條件,首先要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這樣定位,絕不是減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決不能將此誤讀為可以放鬆國內糧食生產,而是要合理配置資源,集中力量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

增加產能,重視科技。解決好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在糧食問題上不能忘記歷史、盲目樂觀,不能今天温飽無虞,就忘了昨天餓肚子的滋味;不能糧食連年增產,就看不到今後保障糧食安全的難度和壓力。儘管實現了“十六連增”,但我國糧食生產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要看老天臉色,糧食生產的穩定性、可控性還不高。提高糧食發展穩定性,最根本的是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為此,要保護耕地、完善政策、強化科技,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提高設施裝備水平,持續不斷提高糧食生產的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和科技貢獻率。

糧食是人民羣眾最基本的生活資料,是社會穩定的重要民生物資,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所謂“衣食足,倉廩實,天下安”。不久前,中央提出“六保”任務中,“保糧食能源安全”位列其中,這也是糧食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客觀要求和體現,對此我們必須有足夠清醒的認識。為此,建議如下:

一是健全糧食生產資金支持。堅持完善小麥、稻穀最低收購價政策,穩定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加大保險對糧食生產支持力度。加快健全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加大對產糧大縣財政獎補力度,推廣農業政策性保險試點,讓糧食主產區抓糧得實惠。大力支持經營性服務組織發展,創新“花錢買服務”機制,形成多層次、多形式、多元化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二是改革和完善農業補貼制度。探索形成農業補貼同糧食生產掛鈎機制,新增補貼重點向種糧大户、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傾斜,讓多生產糧食者多得補貼,鼓勵農民種糧。積極探索主銷區與主產區、調出區與調入區的利益補償機制,努力使主產區種糧不吃虧,讓重農抓糧的地方在工作上有積極性。

三是構建糧食安全應急體系。這次疫情期間,一些地方遇到了採購“無處”、捐贈“無門”、通關“無路”、配送“無序”等現象,不少糧食物資無法第一時間運到急需的地方,要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應急體系,將“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常態化、制度化,建立穩定常態化的具有權威性的應對協調體制機制,保障當重大疫情發生時能夠快速決策、快速解決糧食應急保供。

四是扶持大型農業經營主體。專業大户、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快速發展,是建設現代農業的新生力量和市場主體,是建設現代農業的理想格局,也是穩定糧食生產的長久之策。要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引導土地向新型經營主體有序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創新農業公益性服務有效供給機制和實現形式,

五是完善糧油統計信息系統。這次疫情的發生,還警示我們在包括糧食在內的農產品儲藏運輸設施和條件建設上,既要有能力保障糧食多元化供給,更要有相應的應急調控和調運機制,滿足市場供給,規避市場波動,穩定糧價,穩定市場,穩定預期。所以要根據實際情況,隨時準備啟動應急預案。提升統計上報水平,一旦發現苗頭性的突發情況,黨和國家可以立即獲得第一手資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