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四年級下冊教學工作總結2篇 "探索發現之旅:回顧青島四年級下學期教學經驗與成果"

來源:巧巧簡歷站 6.61K

本文是對青島市四年級下冊教學工作進行全面總結的文章,從教師隊伍建設、課程改革、學生管理、家校合作等多個方面進行了分析和評價,並提出了下一步教學工作的具體思路和計劃。

青島版四年級下冊教學工作總結2篇

第1篇

四年級(2)班共有學生46人,經過一學期的學習發現學生之間出現了不同層次的差異,學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不同,但也有部分學生喜歡科學,愛動腦,愛動手,學習態度積極認真,對實驗比較感興趣,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操作,而我們的教材內容更貼近國小生的生活,教師要在平時上課時要注意發展能力的培養,進一步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好奇心。二、教材分析

1、本冊教材在內容上涉及了“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三大領域,編排上注重了以專題研究為主,體現各單元課時之間知識的系統性和整體性,做到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進行構建,做到“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以學生髮展為本,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河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結合,重點落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內容。

2、本冊教科書的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了《熱脹冷縮》、《巖石的科學》、《土壤與植物》、《光與我們的植物》、《我們的家園——地球》、《研究與實踐》六個單元,共23個課題,30課時。 三、教學目標

1、對待科學學習:尊重證據,願意合作交流,想知道,愛提問,喜歡大膽想象。 2、對待自然: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懂得珍愛生命。3、對待科學技術和社會關係:樂於用學到的知識改善生活,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意識到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好處,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四、教學措施

1、通過對比試驗與大量的事實來證實,使學生很好的掌握知識。 2、教師應給學生一些必要的指導,讓學生自己準備。3、教師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蒐集。4、教師正確評價,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五、教學進度:同縣教研室教學進度。

二、教材分析:本單元包括兩課,分別是《温度計的祕密》、《自行車胎為什麼爆裂》,讓學生通過學習認識到液體在一般情況下都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以及自行車胎在夏天充足氣容易爆裂的原因。 三、學情分析:本單元是在上冊研究了《熱的傳遞》之後繼續探究有關熱的問題,學生們經歷了對物體冷熱現象的探究活動後來學習的。四、單元目標:知道物體一般都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並能舉例。五、設計思路:在炎熱的夏天,以自行車太容易爆裂這一現象為切入口,引導學生對氣體在受熱或受冷時的體積變化進行深入探究,再拓展到對固體的熱脹冷縮現象的研究,根據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六、單元準備:温度計、冷水、熱水、酒精、玻璃管等 七、單元實踐:製作温度計 八、課時安排:2課時 九、單元反思:

二、教材分析:本單元包括《認識巖石》、《做個巖石百寶箱》、《巖石的用途》、《巖石的風化》四課之間以“石頭”為中心,揭示了進行“真實”問題學習的過程,讓學生學習瞭解常見巖石的特徵並能給巖石分類。

三、學情分析:本單元和我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關係,通過學習各種巖石設計一系列探究巖石的活動,讓學生了解巖石的特徵,還要讓學生知道科學是一把“雙刃劍”。

四、單元目標:認識自然界中的巖石的種類,知道巖石的製作方法,知道巖石風化的主要原因。

五、設計思路:本單元以“石頭”為中心,揭示了進行“真實”問題學習的認識過程,即對未知自然事物進行科學探究的認識過程和規律,讓學生在嘗試解決這些“真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科學知識,形成科學的研究技能和態度。

六、單元準備:收集各種各樣的巖石、放大鏡、小刀、銅鑰匙等 七、單元實踐:採集、觀察巖石。八、課時安排:4課時 九、單元反思:

二、教材分析:本單元包括《土壤裏有什麼》、《土壤的種類》、《土壤與植物》、《保護植物》,在這一單元以土壤為話題,把土壤當成一個認識的材料,着眼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學情分析:對與土壤,學生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搓泥巴、種植物······幾乎每個孩子的遊戲道具都離不開土壤,所以引導學生通過查閲資料,引導學生關注土壤的現實狀況,意識到保護土壤重要性。 四、單元目標:知道土壤的構成及土壤的不同種類,瞭解植物生長需要土壤,不同土壤對植物生長的重要性,認識保護土壤的意義。五、設計思路:本單元主要引導學生用觀察、實驗等方法探究土壤裏有什麼,認識土壤成分,在初步瞭解土壤成分的基礎上繼而引入《土壤的種類》《保護土壤》。

六、教具學具準備:猜忌土壤、蒐集有關土壤形成的資料。 七、單元實踐:收集土壤,探究土壤的成分。八、課時安排:4課時 九、單元反思:

二、教材分析:本單元選擇光作為探究主題,安排了《認識光》《玩鏡子》《筷子“折”了》《彩虹的祕密》《飛旋的陀螺》和《光與我們的生活》六課內容,主要研究生活中光現象。

三、學情分析:學生們幾乎從呀呀學語開始,就耳聞了諸如盤古開天地、女媧補天等以天體為背景的動人神話故事,他們裝着滿腦子的疑問:光是如何傳播的?強烈的好奇心正是學生們探究的動力和源泉。 四、單元目標:瞭解光的直線傳播現象,瞭解光的色散現象。五、設計思路:為了幫助學生深入地瞭解“光”,探究身邊的現象和事物,首先讓學生回憶關於光的已有知識,提出自己的猜想,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通過他們的相互交流和啟迪來認識光與我們的生活。

六、教具、學具準備:蠟燭、火柴、激光燈、紙筒等 七、單元實踐:小孔成像實驗,消失的硬幣 八、課時安排:6課時 九、單元反思:

二、教材分析:本單元包括《航海家的發現》《地球上有什麼》《我在哪裏》《蘋果為什麼落地》和《測量重力》五課,本單元就是讓學生走進自然,感知地球,更多的瞭解有關地球的知識。

三、學情分析:浩渺、神祕的宇宙對學生充滿了吸引力,他們缺乏對地球的系統瞭解,甚至對於認識地球的魅力觀察,探究與發現,也許從來就未曾領會過,所以學生們的積極性很高。

四、單元目標:瞭解人類對地球形狀認識的歷史,瞭解地球儀,學會看地圖,地球儀,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力——重力,學會使用測力計。 五、設計思路:本單元以地球的形狀為切入點,展開探究活動,使學生了解人類對地球的探索歷史,讓學生在感知和獲取大量信息的基礎上,完成他們心中關於地球粗淺的解釋。六、教具、學具準備:地球儀、小紙船等 七、單元實踐:地球儀的製作 八、課時安排:5課時 九、單元反思:

青島版四年級下冊教學工作總結2篇

第2篇

一、指導思想: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1、要求學生能夠自己想出辦法來增進對研究對象的瞭解。 2、要求學生提高觀察的準確性和精確性。

3、要求學生不僅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1、整體學習狀況:四年級現有四個教學班,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學習習慣較差。他們普遍習慣於被老師和家長牽着走,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雖經過一年的科學學習,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學生的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於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

1、本冊內容情況:《科學》四年級上冊由“土壤與巖石”、“和諧的自然界”、“熱與我們的生活”、“透鏡與我們的生活”和“地球與我們的生活”五個單元組成。在三年級上、下冊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將繼續引領學生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2、本冊的主要活動:對有生命物體的與研究。從觀察、比較食鹽和沙在水中的變化開始,引導學生進入對透鏡現象觀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動之中。對天氣的觀察與測量從天空中雲的形狀和變化開始,對構成天氣的四個要素分別進行觀測。對植物、生物的觀察與實驗從學生已有的經驗開始,用實驗的方法觀察生物是怎樣傳遞信息的,植物向哪裏生長,動物適應環境的例子還有哪些。對地球運動的探究從地球晝夜開始,通過對日出、日落的觀察的實驗,研究探討晝夜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交流並觀察月亮的變化情況。

3、教學重點: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教學難點: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