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下冊數學教案8篇 "數字世界探祕: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來源:巧巧簡歷站 3.04W

本篇文章為四年級數學下冊數學教案。針對四年級學生的特點,教案結合實際生活場景,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使得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學習過程更加快樂有趣。

四年級數學下冊數學教案8篇

第1篇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圖形的旋轉現象。(揭題)

出示旋轉概念:在平面內,將一個圖形繞一個頂點沿某個方向轉動一個角度,這樣的圖形運動稱為旋轉。

(2)轉杆分別是怎樣轉動的?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轉動例子?

(3)理解順時針、逆時針旋轉的'含義,轉杆打開與關閉時,旋轉過程有什麼相同之處?有什麼不同之處?哪一種與時針旋轉的方向相同?

小結:與時針旋轉方向相同的是順時針旋轉,方向相反的是逆時針旋轉。轉杆打開是逆時針旋轉90°,轉杆關閉是順時針旋轉90°。

師:“繞a點旋轉”是什麼意思?這個點能動嗎?學生自練

師:旋轉後的邊與旋轉前有什麼關係?誰能説説自己是怎麼畫的?

(2)交流:從6:00到9:00與從9:00到12:00時針都旋轉了90度。

(3)如果去掉枱秤上的物品,指針又是怎樣旋轉的?轉盤上的指針呢?

共同小結:要確定旋轉後長方形的位置,關鍵在於確定相交於a點的兩條鄰邊的位置;要確定旋轉後小旗圖的位置,關鍵在於確定旗杆的位置。

(2)你能旋轉每組中的一個圖形,使每組圖形變成一個長方形嗎?

(3)你是怎樣畫的?最後一個圖形只旋轉一次能成嗎?它一共旋轉了多少度?

四年級數學下冊數學教案8篇

第2篇

1.讓每位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經歷給三角形分類的過程,認識並識別鋭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瞭解各種類型三角形的特點;

2.通過觀察、比較、歸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3.創設恰當的問題情景讓學生充分地、主動地進行思考、歸納和相互討論,激發其更加積極主動學習的精神和探索的勇氣;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認識鋭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體會每一類三角形的特點。

在上課前的幾分鐘內,帶領學生對屋子裏的人進行分類,學生們想到按性別分、按髮型分、按年齡分、按視力分、按身份分等多種不同的分類標準,既活躍了現場氣氛,也為教學三角形的分類奠定基礎。

什麼叫鋭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呢?請你練習説一説。

依次出示一個直角三角形、一個鋭角三角形、一個鈍角三角形,請學生判斷是什麼三角形。

請同學們拿出題卡,完成第一題(根據角的特徵對三角形分類)。

出示等腰直角三角板、紅領巾、底角為75度的等腰三角形和底角為60度的等腰三角形,讓學生逐一判斷是否是等腰三角形。

1.( )的三角形叫做鋭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 )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 )的三角形叫做鈍角三角形。

2.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 )三角形;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 )三角形。

第3篇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80、81頁的內容。

1.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動中,經歷認識三角形的過程。

2.認識三角形各部分名稱,會畫三角形的高,瞭解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特徵。

3.體驗三角形的穩定性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幾何圖形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多媒體、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學具、小棒、釘子板、直尺、三角板。

談話引出課題:“你想學習有關三角形的什麼知識呢?(板書課題:三角形的認識。)

(1)學生利用老師提供的材料動手操作,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做一個三角形。(製作材料:小棒、釘子板、直尺、三角板。)

(2)學生展示交流製作的三角形,並説説自己是怎麼做的。

(5)教師出示有關圖形,引起學生質疑,通過學生思考討論,正確概括出三角形定義。

“美麗的.南寧邕江上有一座白沙大橋,從側面看大橋的框架就是一個三角形,工程師想測量大橋從橋頂到橋面的距離,你認為怎樣去測量?”

(1)聯繫實際生活,為學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穩定性做準備。

(4)學生聯繫實際,找出三角形穩定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第4篇

?三角形邊的關係》這節課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重要內容之一。教材通過動手操作活動導出所要研究的問題,接着介紹以實驗的方法進行探究,目的是讓學生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進而找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原理。教材篇幅簡短,但思路清晰,要點突出,教法學法寓於其中,方便教師教學。

分析教材可以看出,教材編寫者力圖讓學生通過動手實驗,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的探索過程,自己發現和得出結論。為了讓學生獲得更深的感受和體會,我遵循編寫意圖,對教材還做了適當的擴充處理,增加了一些環節,讓教學過程更顯層次性和動態性。這一內容的教學,能使學生在已經建立三角形概念和知道三角形穩定性特性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三角形的另一個重要特性,豐富三角形的知識。同時,也為以後繼續學習三角形與四邊形及其它多邊形的關係打下基礎。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學要貫徹直觀性、實踐性、趣味性的原則。根據本課的內容特點,我將實踐性原則擺在重要位置,將教學過程設置為學生自主活動的過程。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是談話法、實驗法、演示法、發現法等。教學中我將把這些方法有機結合在一起,靈活運用,期望實現最佳效果。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化的`過程。”遵循這一理念,考慮與上述教法相適應,突出主體性和實踐性,本節課我引領學生立足“三自”,主動學習,即:自由探究,自我總結,自主運用。安排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把課堂還給學生。

1.通過擺一擺登封操作活動,探索並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的規律。

2.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分析數據,體驗探索和發現三角形邊的關係的過程,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意識及提出問題的能力,積累探索問題的方法和經驗。引導學生樹立自己探索真理的勇氣和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

這節課以“讓學生主動學習”為教學指導思想,為突出重,突破難點,達成預設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個環節:

2.什麼樣的圖形叫三角形?(強調首尾相連的封閉圖形。)

3.那你們想不想知道三角形的三條邊有什麼關係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

請同學們將我們課前準備好的四組不同長度的小棒拿出來,同桌兩個相互合作,看看哪組小棒能擺成三角形,哪組小棒擺不成三角形?

同樣是用三根小棒來擺三角形,為什麼有的能擺成,有的卻擺不成呢?觀察、比較一下這兩組實驗結論,你能發現三角形三邊之間有什麼關係嗎?

(1)怎樣的三根小棒能擺成三角形呢?各小組派代表彙報一下你們組的發現。

組2:兩邊長度加起來大於第三條邊的長度的小棒能擺成三角形。

根據學生回答,舉出反例:引導學生辨析,逐步完善學生認識,達成共識: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板書)

(2)這邊的各組小棒為什麼不能擺成三角形呢?(強調“任意兩邊的和”)

同學們,祝賀你們探索和發現了三角形邊的關係,讓我們自豪地再説一遍這個結論。

2.出示小明上學的路線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小明上學可以怎樣走?有哪幾條路線?在這兩條路線中,走哪條路線最近?請你從數學的角度來解釋這種現象。

第5篇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幾,會讀、寫簡單的幾分之幾,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比較分數的大小。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歸納推理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3、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幾分之一,你能用你手中的長方形紙表示你喜歡的一個幾分之一的分數嗎?

師:如果在你們剛才的紙上塗2份或3份又該用哪個分數表示呢?

(1)學生4人小組,每人將手中的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你喜歡塗幾份就塗幾份,然後寫出塗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幾分之幾,再向小組同學説出自己是怎樣想的。

問:你能發現他們是怎樣表示出來的嗎?它與四分之一有什麼不同?

(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四分之一,2份是它的`四分之二,3份是它的四分之三,4份是它的四分之四,取幾份就是四份之幾,它與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數不同。

(1)讓學生用尺子在本子上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再對着尺子上的刻度1、2、3……把線段平均分成10份。(學生畫線段)你能説出每份是它的幾分之幾嗎?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下課後,觀察一下我們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數。

第6篇

教學目標:1、通過“在方格紙上塗一塗,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的活動,經歷用幾何模型研究小數的過程。

2、用直觀的方式體會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的規律。

3、在尋找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中,培養數感,獲取數學學習方法。

2、我們一起驗證一下,在圖上塗一塗,再來比一比。學生在書上塗一塗,比一比,再説一説。

4、在下面兩幅圖中塗出相等的'兩部分,並寫出相應的分數和小數。

教學反思:學生通過圖一圖、比一比,發現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一規律。並能熟練的應用這一規律。

第7篇

2、在描述數據的過程中,體會將某些數據單位改寫的必要性,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1、師:讓大家通過網絡收集一些數據,在這些數據中,有的數據後面有“萬”,有的“億”,為什麼要這樣表示呢?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

4、師:你還知道我國哪些省市自治區的土地面積?請説一説。

二、結合實際背景,體會改寫單位的必要性。

2、再比較分析一下課前我們收集的資料上的`數據的特點,如果為了記錄方便,這些數據可以怎麼進行改寫。

它們是以“一”為單位,一般以“一”為單位是不寫計數單位的,怎麼把這些單位是“一”的數進行改寫呢?

3、觀察這些數據的基本特點,從中發現改寫的基本方法

1、讓學生思考一下,萬以內的數的大小比較是怎麼比較的,並在小組內交流。

2、然後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和語言表達出來,並集體交流。

練習本題時,可以先請學生説一説我國西部各省市自治區的情況以及它們的地理位置,然後出示各地區具體的土地面積,在學生讀一讀的基礎上再請學生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讓學生收集一些西部地區的其他數據信息,以供學生間互相進行改寫。

在練習時,可以讓學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識,特別是我國海洋的區域情況等。接着出示有關的數據,讓學生讀一讀,然後討論這些數據如何進行改寫。

對於不同的數據比較,學生可以先統一寫法,再比較;也可以直接進行比較,對於學生的不同方法,只要合理,教師都應給予肯定。

第8篇

1.熟練掌握2、3、5倍數的特徵,熟練應用2、3、5倍數的特徵進行判斷。

2.會運用2、3、5倍數的特徵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3.感受知識應用價值,激發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培養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以及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

師:同學們都喜歡花嗎?你都喜歡些什麼花?學生回答。

師:小明的媽媽也非常喜歡花,有一天她去逛花店:玫瑰3元/枝,鬱金香5元/枝,馬蹄蓮10元/枝,她買了一些馬蹄蓮和鬱金香,付給售貨員50元,找回了13元,小明的媽媽馬上就知道找回的錢不對。你知道她是怎麼判斷的嗎?(多媒體出示教材練習三第12頁第7題圖片)

引導學生分析:由於媽媽買的是馬蹄蓮和鬱金香,馬蹄蓮10元/枝,所以它的總價是10的倍數,也就是整十數,而鬱金香5元/枝,所以它的總價是5的倍數,個位上是0或5,兩者合起來的總價一定是幾十元或幾十五元,因此,服務員找的錢數不對。

那麼:2的倍數的和(還是2的倍數),3的倍數的'和(還是3的倍數)。

師:同學們靈活地利用了5的倍數的特徵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非常了不起,這節課我們就來針對這些內容進行相關的練習。

1.2、5的倍數,都只要判斷哪個數位上的數就可以了?3的倍數怎樣判斷呢?引領學生回顧,梳理2、3、5的倍數特徵。

2.你能否一眼看出下列各數一定有一個什麼因數(1除外),為什麼?

4.(1)在8,35,96,102,3.2,111,840,1060,14中,奇數有( ),偶數有( ),是3的倍數有( ),是5的倍數有( ),同時是2、5、3的倍數有( )。

(3)同時是2、3、5的倍數的三位數是( ),最小三位數是( )。

提問: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對2、3、5倍數的特徵進行了練習,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實際上運用我們學過的數學知識可以解決很多的實際問題,只要我們用心思考,善於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分析,相信大家還會有更多的收穫!

1.閲讀了解教材第13頁練習三後面“生活中的數學”和“你知道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