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戰爭讀後感12篇 貨幣戰爭的啟示:一場經濟較量的深刻觸動

來源:巧巧簡歷站 6.74K

《貨幣戰爭讀後感》是一本引人深思的暢銷書,揭示了現代社會中不同國家和國際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與博弈。作者以深入淺出的語言解析了貨幣政策對國家經濟和全球金融體系的影響,引發了對貨幣戰爭現象的思考與討論。本文將針對該書進行精彩剖析,探討貨幣戰爭對個體和國家的影響,引導讀者對全球金融格局有更深入的認識。

貨幣戰爭讀後感12篇 貨幣戰爭的啟示:一場經濟較量的深刻觸動

第1篇

看完《貨幣戰爭》,讓我想起來佛教中的一句話,一切都是幻像。你所看到的,你所認識的,你所瞭解的,是別人有意讓你知道的。

為什麼黃金價格是所有金屬中最貴的?因為資本家賦予了黃金的價格。貨幣多年來一直在貶值,是因為多年來大規模放貸,使得貨幣不得不貶值,而實際上,社會並沒有發展到我們所看到的現象。

?貨幣戰爭》揭露了太多歷史上金錢罪惡事件。金錢本身沒有錯,這份罪惡來自於掌握金錢的銀行家。拿破崙説:“銀行家們沒有國家,他們沒有愛國的情感,他們只追逐利益。”

現在的日本之所以經濟低迷,與貨幣戰爭有直接的關係。勤勞的日本人民,近20年來的積蓄,幾天的貨幣戰爭讓日本一夜回到解放前。

90年前的俄羅斯,還屬於發達國家,經濟情況良好。而資本家們,不用一槍一炮,把這個軍事力量極強的國家打垮,俄羅斯的經濟從90年開始進入經濟低迷時期。

西方乃至全球的金融歷史是勞動人民的血淚史。銀行家甚至為了獲取利益而發動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有眾多小戰爭,都有銀行家的身影。人民在流血流淚,銀行家在瘋狂斂財。

看完這本書,讓我個人震撼之極。我期盼我們國家在未來經濟崛起的時候能夠避免金融戰爭或是打贏金融戰爭;我期盼勞動人民能夠在公平的市場中進行交易;我期盼金錢能夠成為促進社會發展的工具而不是少數人斂財的利器。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定會教育我的孩子們正確地做人處事。我會教導孩子們在向上向善的同時,也賦予孩子們懲處罪惡的能力。我力所能及的把我畢生所學教給孩子們,並且會聯繫更多優秀的人才去把知識和能力傳遞給孩子們。我期盼我的孩子們維護正義和平,推動社會向好發展。

貨幣戰爭讀後感12篇 貨幣戰爭的啟示:一場經濟較量的深刻觸動 第2張

第2篇

在讀完《貨幣戰爭》這兩部曲之後,我才明白到自己知識的片面性。姑且不論有人説《貨幣戰爭》是抄襲95年美國紀錄片《the moneymonsters》,但有點可以肯定的就是在這之前沒人這樣系統的把當中的因果聯繫展示在我們面前。更重要的是《貨幣戰爭》這兩部曲中,帶給人們是更多的思考。人都有自己的侷限性。在認識世界過程中都來自於他對世界的基本認識,這就是我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而人又因為自己生活經歷的有限性,如果不通過系統的學習建立全面系統知識為基礎價值體系,恐怕我們只是活在自己所認知的世界裏,被現實表面的現象所矇蔽。讀這兩本本書我個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個人的知識有限的、貧乏的,而且也有錯誤的認識。

究竟誰是歷史的主要推動力量,是相對無知、缺乏創造性的大眾,還是對人類文明發展與進步起主導作用的精英?對於我所認知的世界歷史,或者説是我國曆史來看,無疑是大眾推動歷史的進展,但看完這兩本書之後,我開始懷疑是否真的就是這樣?就我個人認為,少數精英無疑在推動這個世界發展,因為在這少數精英的背後更有一股更大的力量去主導着一個世界進展,它就是利益,它通過金錢來表現出來。我認為人與人是靠利益聯繫在一起,而社會,、國家就是這個利益聯繫的結合體,只要是人構建了這個社會這個國家的話,這便可以去操縱,甚至去改變這個世界,而這背後的就是我們想象不到的天量金錢去推動。在《貨幣戰爭》這兩本書中向我們展現出西方的歷史發展過程,文中認為歷史發展的基本原動力就是人與人利益之間的博弈,而利益的最高的體現形式就是金錢,特別是在工業革命時代以來,西方資本主義興起的歷史進程中更是如此。而金錢這一詞就演繹了西方近兩百年曆史的主要矛盾。

或許有人認為《貨幣戰爭》這兩部接近小説性質比較多,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新的思考,一種對世界,對金錢與這個世界的關係的思考。世界的發展是很複雜,而我們的認知是很片面的,我們應該怎麼去適應這個世界、這個社會的發展,要不假如有一天“剪羊毛”行動真的發生在我們身上,或許我們真的什麼都做不了。

第3篇

在讀完《貨幣戰爭》這兩部曲之後,我才明白到自己知識的片面性。姑且不論有人説《貨幣戰爭》是抄襲95年美國紀錄片《themoneymonsters》,但有點可以肯定的就是在這之前沒人這樣系統的把當中的因果聯繫展示在我們面前。更重要的是《貨幣戰爭》這兩部曲中,帶給人們是更多的思考。人都有自己的侷限性。在認識世界過程中都來自於他對世界的基本認識,這就是我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而人又因為自己生活經歷的有限性,如果不通過系統的學習建立全面系統知識為基礎價值體系,恐怕我們只是活在自己所認知的世界裏,被現實表面的現象所矇蔽。讀這兩本本書我個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個人的知識有限的、貧乏的,而且也有錯誤的認識。

究竟誰是歷史的主要推動力量,是相對無知、缺乏創造性的大眾,還是對人類文明發展與進步起主導作用的精英?對於我所認知的世界歷史,或者説是我國曆史來看,無疑是大眾推動歷史的進展,但看完這兩本書之後,我開始懷疑是否真的就是這樣?就我個人認為,少數精英無疑在推動這個世界發展,因為在這少數精英的背後更有一股更大的力量去主導着一個世界進展,它就是利益,它通過金錢來表現出來。我認為人與人是靠利益聯繫在一起,而社會,、國家就是這個利益聯繫的結合體,只要是人構建了這個社會這個國家的話,這便可以去操縱,甚至去改變這個世界,而這背後的就是我們想象不到的天量金錢去推動。在《貨幣戰爭》這兩本書中向我們展現出西方的歷史發展過程,文中認為歷史發展的基本原動力就是人與人利益之間的博弈,而利益的最高的體現形式就是金錢,特別是在工業革命時代以來,西方資本主義興起的歷史進程中更是如此。而金錢這一詞就演繹了西方近兩百年曆史的主要矛盾。

或許有人認為《貨幣戰爭》這兩部接近小説性質比較多,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新的思考,一種對世界,對金錢與這個世界的關係的思考。世界的發展是很複雜,而我們的認知是很片面的,我們應該怎麼去適應這個世界、這個社會的發展,要不假如有一天“剪羊毛”行動真的發生在我們身上,或許我們真的什麼都做不了。

第4篇

正月裏,集中時間閲讀了《貨幣戰爭5》,有一定收穫。這本書總體來講內容較為豐富,特別對於一些金融實務的描述,特別對於美國金融市場的運行機制進行了較為清晰的分析,能看出作者宋鴻兵的確下了一番苦功夫,有助於讀者深入瞭解國際金融體系的運行框架和運行邏輯。不論如何,這樣的工作是令人欽佩的,也是應該肯定的。

?貨幣戰爭5》是我認真完整閲讀的第一本該系列圖書,之前4本也不同程度瀏覽過,特別是1和2,那時的作者還沉浸在將枯燥的金融學理論改編成通俗小説的階段,追求的更多是語言的風格轉換和情節的引人入勝,離理論的嚴謹差之千里,特別是過分誇大歐美傳統金融家族對於金融世界的掌控,絕對是博人眼球之舉。

從貨5看,作者在前幾本的基礎上,逐漸在理論體系內有了長足的進步,由通俗小説開始轉向金融學普及讀物,邏輯論證也較為清晰,可以看出作者在理論研究方便的精力投入已經逐漸體現出價值。

本書的不足與以往各本一樣,可能也是作者本身的侷限:一是過分誇大金融在世界經濟政治體系中的作用,過分強化貨幣戰爭的色彩,其實金融應該是表象和手段,大國角力的核心仍然是綜合國力,其他都不能改變綜合國力的核心作用;二是對於現代貨幣體系的過度抨擊,的確,現代信用貨幣體系存在諸多問題,但在當前的世界經濟體系下,有什麼可以替代這個體系嗎?難道真的要回到金本位體系去?

應該説,戰後全球經濟發展與現有的信用貨幣體系是分不開的,這一體系很好的支撐了全球經濟金融的運轉,現在的問題是如何避免信用貨幣體系走向脱離實體經濟的極端,如何始終將貨幣體系與實體經濟捆綁在一起,而不是推倒重來;三是仍然沒有從戰略高度提出富有見地的政策建議,前邊分析的熱熱鬧鬧,後邊給出的意見分量不夠,全書更像是金融實務案例的羅列和綜述,還停留在普及讀物的階段,從這一點看,作者與規範的金融學理論研究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第5篇

今天終於看完了宋鴻兵寫的《貨幣戰爭》,很驚愕故事裏的情節,還有一些戰慄,就像是冬日裏一桶冰水從頭淋到腳底的感覺。如果這是一本驚慄片的話,導演宋鴻兵無異達到了完美的效果,從本書的情節設計上講,本書絕對是好萊塢大片級別,絕對能讓你手不釋卷的一口氣讀完。

讀完後我最大的感覺是這個世界本身就是個陰謀,而我們的股市更是個陰謀謊言,我現在口袋裏面的錢,不過是美國輸出貨幣流動性的產物,某一天,可惡的美國佬會兵不血刃的從我的口袋裏搶世界上絕大部分的人的雙眼都被矇蔽了......不過真的從裏面學到了很多的以前不知道的東西:

?貨幣戰爭》從歷史的角度梳理了世界金融寡頭的形成、發展的歷史,追述了世界金融寡頭的世界歷次重大經濟、政治、社會運動中的角色以及給社會經濟造成的破壞,證明了金融資本的逐利的本質,分析了金融資本利用貨幣發行權製造通貨膨脹剝奪廣大民眾財富的種種手法。

?貨幣戰爭》揭示了對金錢的角逐如何主導着西方歷史的發展與國家財富的分配,通過再現統治世界的精英俱樂部在政治與經濟領域不斷掀起金融戰役的手段與結果,本書旨在告誡人們警惕潛在的金融打擊,為迎接一場“不流血”的戰爭做好準備.

隨着中國金融的全面開放,國際銀行家將大舉深入中國的金融腹地。昨天發生在西方的故事,今天會在中國重演嗎?

本書的暢銷,只能説明他迎合了我們東方人的心理,對於經濟和現代金融,我們無法讀懂西方的各種法則與制度,但我們很是羨慕他們經濟發展的成功,更多的時候,我們是通過自己的想法去猜測西方的發展的,正如當年的煙片戰爭,對於西方的船堅炮利,我們認為那是鬼神作祟,在自我的臆想中,我們便認為西方如此發展,肯定有一些精英組成的集團在控制着世界。同時,由於近代中國幾次反儒學運動,加之,新中國成立後,馬克思主義的虛幻。現代中國完全處於一個信仰虛無時代,金錢至上,拜金主義橫行。當然這也許是任何一個工業化的國家都要經歷的痛苦過程,正如狄更斯《雙城記》:“也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絕望的冬天……”人們對於金錢的渴望超過了一切,渴望暴富的人比比皆是,《貨幣戰爭》幾大銀行家控制全世界賺取大把的鈔票的故事,完全迎合了大家的心態。所以説,此書中的故事,只是大家心中關於財富故事的嚮往。

書裏沒有提關於中國的一切,但是毫無疑問,作者一遍又一遍的強調,“歷史總是一次又一次戲劇性的輪迴”。

作為一名學經濟的大學生,讀了貨幣戰爭,我受益匪淺。該書以嶄新的視角向讀者描述了近現代資本主義國家爭鬥史。能夠説這本書是學習經濟金融的最佳入門教材。也是經濟學家和政府務必閲讀的參考書。

首先,把它作為一門初級認識貨幣產生及活動影響類的書,我感到受益匪淺。貨幣沒有國度,只有流通。沒有流通的貨幣,就是破銅廢紙。

這本書我在閲讀時,正值金融危機在全世界蔓延,之後又陸續在網上看到宋鴻兵先生的一些訪談,對其能在20__年初就預見到這場金融危機的爆發無比欽佩,與此同時,也引發了我對金融領域一些問題的深度思考。比如,宋鴻兵先生對金融危機的看法主要是一種陰謀論,這點我並不贊同。我認為,這次危機的本質是“次貸”引發的金融危機,而金融衍生產品的過度創新放大了這次“次貸”危機,進而演變成全球性的金融風暴。

西方國家房地產市場週期性的漲跌,本來是很正常的市場表現,但此次引發如此嚴重的金融危機,與金融創新密切相關。貸款機構將其放出去的貸款進行資產證券化,變成證券產品後銷售給投資銀行。投資銀行再利用“精湛”的金融工程技術,進行打包、分割、組合,變身成新的金融產品,出售給對衝基金、保險公司。(lz13)在創新的旗號下,投機行為一波一波地被推向高峯,金融日益與實體經濟脱節,虛擬經濟的泡沫被金融創新越吹越大。當這些創新產品的本源——次級住房信貸資產出現問題時,經過放大十倍甚至幾十倍的金融槓桿效應後,金融市場就會發生劇烈動盪。

如果説美聯儲和其他銀行家合起來謀求統治世界,那就值得商榷了。前一輪美聯儲的幾千億救市,涉及10大歐洲銀行,其影響力遍佈全球金融市場,連我們小川哥都要關注它。如果説美聯儲是私人控制的,那同是資本主義的歐洲,怎樣沒有人説法國央行、英國央行、德國央行……是私人的呢?我覺得人們之因此關聯它的公私有屬性,是正因它有發鈔的權利。在hk,政府是沒有固定的‘央行’的,它要發行鈔票,是委託給發鈔銀行的。同理,如果你將美聯儲明白為發鈔銀行行不行呢?!但美聯儲中有央行的權利,如釐定利率等等;在hk,銀行的利率都繫有各自發鈔銀行釐定的;那如果美聯儲不是在美國,而是在hk,那不知它是屬於私有銀行定國有呢?!推廣些想,會不會所有西方的銀行系統都同hk的狀況系一樣呢,如果是這樣,那美聯儲就係一間巨大化的恆生銀行。

對於書中,超多的各個豪門的歷史發跡,持不肯定的態度。對其中的各種暗性交流,堅決否定。是非恩怨,非我們大眾瞭解,及能夠曉得其中神髓。非桃源中人,不能詳盡桃源中事。

作為一名經濟學類的大一新生,在眾多的書目中選取了《貨幣戰爭》一書,由於對經濟學理論只有淺顯的瞭解,我僅簡單地瀏覽了該書系第一部的大致內容。

作者宋鴻兵,1968年出生於四川,1990年畢業於東北大學自動控制系;1994年赴美留學,主修信息工程和教育學,獲美利堅大學(americanuniversity)碩士學位。長期關注和研究美國曆史和世界金融史。1996年後在美國媒體遊説公司、醫療業、電信業、信息安全、聯邦政府和著名金融機構供職。2002年開始先後擔任美國最大的非銀行類金融機構房利美(fanniemae)和房地美(freddiemac)的高級諮詢顧問,主要從事房地產貸款自動審核系統設計、金融衍生工具的税務計算分析、mbs(資產抵押債券)的風險評估等方面的工作

?貨幣戰爭》從歷史的角度梳理了世界金融寡頭的形成、發展的歷史,追述了世界金融寡頭的世界歷次重大經濟、政治、社會運動中的角色以及給社會經濟造成的破壞,證明了金融資本的逐利的本質,分析了金融資本利用貨幣發行權製造通貨膨脹剝奪廣大民眾財富的種種手法。使人感到震撼,對世界金融發展歷史有了深刻的理解。

國際銀行家通過種種手段在美國和歐洲等國確立中央銀行制度,從而控制美國及其他國家經濟。為了得到一個好收成,通貨膨脹是最不為人民所發覺的手段。經濟學理論中提到,通貨膨脹是指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全面的、持續的物價上漲的現象。紙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是導致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一定時期內通貨膨脹可以增加一部分需求,從而刺激生產,出現經濟的虛假繁榮,但通過增發貨幣所增加的需求不是真正的需求,沒有相應的商品保證,不能根本解決生產和需要的矛盾。高通貨膨脹率不僅會打亂經濟秩序,而且會危害社會安定。

國際銀行家施展他們的絕技,先使勁發放信貸,把泡沫吹起來,讓人民和其他行業拼命創造財富,然後猛踩信貸剎車,使得大量企業和和人民破產。當看到收穫的季節到了,國際銀行家和他們在美國的代理人攜手再度收緊信貸,造成了“1857年恐慌”。“金錢沒有祖國,金融家不知道何為愛國和高尚,他們的唯一目的就是獲利”,這是書中多次提到的拿破崙的一句話,美國的南北戰爭,從根本上看,是國際金融勢力及其代理人與美國政府激烈爭奪美國國家貨幣發行權和貨幣政策的利益之爭。在南北戰爭前後的一百多年的時間裏,雙方在美國中央銀行系統的建立這個金融制高點上進行反覆的殊死搏鬥,前後共有7位美國總統因此被刺殺,多位國會議員喪命。

直至1913年,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系統的成立,最終標誌着國際銀行家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作者利用歷史的分析,説明了亞洲金融危機與上世紀日本經濟低迷、衰退的金融之迷,重點分析世界金融資本操作手法,並提出中國面臨的危險。姑且不論其中是否存在陰謀論的影子,但不得不説本書提供了另一種角度來看世界金融格局。1945年,根據《佈雷頓森林協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成立。在歷史課本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宗旨是穩定國際貨幣體系,主要任務是穩定國際匯率,消除妨礙世界貿易的外匯管制。在貨幣問題上促進國際合作,對國際收支出現暫時困難的成員國提供短期貸款。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又稱世界銀行(wb),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於戰後歐洲經濟復興,後來則轉向全球性的發展援助,為成員國提供長期貸款和技術援助。而在作者的書中揭露了國際銀行家“幫助”發展中國家進行“全球化”的附加條件,即私有化。更準確地説是“賄賂化”,藉此以便於接下來讓受援國繼續服用資本市場自由化,市場定價,縮減貧困策略——自由貿易的三服藥。

隨着國內房價的不斷攀升,我們也在向通貨膨脹不斷前進。是什麼主導了這個過程呢?前兩天看完的《貨幣戰爭》已經給了我明確的答案,那就是人民幣的超量發行。為什麼人民幣會超量發行呢?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老百姓拿出自己未來10年甚至20年的錢來買房子,銀行為了眼前的既得利益,不斷以個人購房的名義將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鈔票轉賬到了地產商、政府以及一手房東的手裏,而這些既得利益者為了明天更高的回報,又把這些鈔票拼命的撒向社會。一時的繁榮導致了國內的人民幣數量猛增,而看看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你就知道了,還是那個房子,還是那斤豬肉,原來要1個銅板的東西,現在要一個金幣才能買到了,這就是通貨膨脹。

書中揭示了通貨膨脹的根本原因:一、以債務為貨幣發行的抵押,而非實物,這樣就讓有些機構有機會做一些不負責任的濫發貨幣行為;二、現在銀行的部分儲備金機制。美聯儲就有憑藉美元是世界貨幣的優勢而濫發貨幣的嫌疑。以前美國憑藉國債發行美元導致本國的通貨膨脹,現在很多國家都有美國的國債,就相當於美國通過國債將通貨膨脹轉嫁到其它國家。中國也是持有大量美國國債的國家。因此中國的通貨膨脹也是跟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持有美國國債的增加)有很大關係的。

通貨膨脹會導致兩個互相矛盾的現象:資產價值(如房子)的提升和其它貨品價值的降低(由於生產力的提高)。資產價值的提升恰恰體現了人民對擁有財富的不安全感的一種表現。

政府為了平易通貨膨脹,只能想辦法讓老百姓手中的貨幣原地不動,怎麼辦呢?答案很簡單,讓這些貨幣在股市裏窩着去,只要不出股市,這些多餘的貨幣就不能去肆意的拔高商品貨幣價格。於是,今年年初,我們如期看到了股市上揚,如期看到了外資撤退後國資殺入救市的場面。但國資還能撐多久呢?作為一個普通的老百姓我們怎樣能度過這個難關呢?作文

首先就是要想盡辦法讓你手中的貨幣保值。例如,將貨幣兑換成房產或是金條。當然,如果負債買房的話那也要承受一定的風險,因為在通貨膨脹的過程中,銀行將快速大比例的提高貸款利率,也許今天你要為供房付出5k,第二天醒來,已經要為房子月供1w了。

其次現在是人類重新認識金錢的時候了,人不能成為金錢的奴隸。人應成為金錢的主人,金錢應為人服務,而不應成為魔鬼的化身。人類需要全新的制度,全新政治,全新的文化。使金錢變成鳥籠中的鳥,為人類服務的鳥。人與錢,人與權,權與錢和諧相處的社會,以人為本的社會。重義輕利,重正義,重感情的社會。作文

面對當前的經濟形勢,現代人如何在不斷變化的貨幣政策,產業環境下生存?是一個很值得人們思慮的的問題。

今日看完了《貨幣戰爭》,覺得很多情節講得很荒唐,可是又覺得有理。金融方面的知識有限,只能根據邏輯常識來做一個分析,請大家指正。

這本書核心就是:應當政府來發放貨幣,而不是私人。可是美國人真的這麼荒唐到了活生生把國家的命運放到私人銀行家手上嗎?這麼多聰明人都不能看清楚這個圈套,還往裏面套,直到把自我套死嗎?銀行家最終把美聯儲搞成了私人的,總應當有其法源合理性吧?我仔細分析了,覺得美聯儲還真應當是私人的,而不是政府的,下頭講講我的看法和推理邏輯:

1.西方最核心的價值是:財產私有化!這個是所有西方都承認的普世價值。正因為這個普世價值的認可,就造成了美聯儲私人化的必然合理性。

2.私人財產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也就是説即使是國家也不能沒有任何原因和理由的情景下把私人財產剝奪。在西方國家的觀念裏,政府只是一個實體,和公民是平等的。公民當然不允許國家推出某種能夠隨便剝奪自我利益的法規。也就是説國家不能沒有任何代價和抵押的情景下來發行貨幣。這張紙必須有某些實際的財產來支撐。

3.由於私人財產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所以美國政府成立的時候,他不像我們政府那樣,美國政府是沒有任何財產的,也沒有任何土地。

4.有一個觀念要更正,美國政府欠了多少多少錢,平均下來每個美國人欠了多少多少錢是錯誤的。政府就是政府欠錢,和我們老百姓一點關係都沒有。我們沒有義務為政府還欠款。可是其實來講如果政府欠錢太多了,自然要增加税收來補這個空子,或者要少投放造福於人民的基礎設施建設。最終確實損失的是我們。其實還是相當於我們每人都欠了錢。

綜上所述,能夠看到,美國政府如果自我發行貨幣,那就是發在沒有任何憑據的基礎上發空頭支票,不貼合普世價值。他必須用未來的税收抵押來發放貨幣,同時支付利息給借個他錢的人,這才合理。

看完《貨幣戰爭》第一部,我也覺得其中藴含的陰謀論氣息很重,在此,我不討論其細節上的暇疵,只總結全書的大概資料和觀點如下:

1.貨幣的發行權由國家政府,在國際銀行家的陰謀操控下,逐步轉移到私有集團手裏。美國總統更替史簡直就是一部政府與國際銀行家的利益較量史。

2.有實物抵押的貨幣(包括金屬貨幣),在國際銀行家的陰謀操控下,逐步轉變成無實物抵押而用國債抵押的貨幣。由於國債是以人民未來向政府繳納的税收作為保障的,隨着債務的增長,貨幣發行量加大,從而造成通貨膨脹,便於利益團體掠奪人民財富。

由此,能夠不難理解:政治書上説,美國總統大選越來越受利益集團的操控,成為一場燒錢的遊戲;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説資本主義世界中存在週期性爆發的並且會愈演愈烈,甚至會導致資本主義滅亡的經濟危機;以及2011年為什麼會出現'佔領華爾街'事件等。

至於作者在文中最終部分論述的,為中國未來發展進行的謀劃,則見仁見智。未來畢竟是誰也不能看清的存在,金銀也許是從當下看未來最好的選擇,但也許真到了未來,金銀也會被新的更好的事物所代替。

最終再提醒一下,《貨幣戰爭》第一部,是作者根據自我收集的資料,加以整理和推測,發表個人觀點的一本書。作為我們讀者,要有自我的辨別力,有針對性、選擇性的吸收其中對我們有益的知識,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如此而已。我想,這也是我們讀任何一本書,都要秉持的一種態度。

第6篇

以前就聽説過《貨幣戰爭》這本書,它不僅寫的是與錢有關的東西,它還寫了一些歷史性的東西。它寫了從歐洲的一次世界大戰,然後尤其寫了美國的發展史,從美國的獨立戰爭,到南北大戰,再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美國曆史上的總統遇刺事件,都被該書歸結為國際銀行家爭奪“貨幣發行權”的陰謀所導致。

貨幣戰爭,從名字就知道是關於經濟方面的“戰爭”—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全書開篇就介紹了兩場戰爭,一個是明面上的有硝煙的滑鐵盧之戰,另一個是羅斯切爾德家族利用戰爭的勝敗消息而發動的英國公債收購站。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讓羅斯切爾德家族一舉控制了英國的貨幣供應,讓人驚歎,尤其是書中第八章介紹的日本金融泡沫的破裂,俄羅斯休克療法,亞洲金融風暴等戰役,金融手段層出不窮,錯綜複雜,的確是很精彩。

但是書裏面個人覺得寫的有些東西不是太真實,可能是我個人的理解的知識面有些狹窄,導致,無法理解書中寫的一些東西,個人感覺作者,把那些銀行家的勢力寫的太誇張了。感覺一個國家,怎麼可能會被一個銀行家所操控。要是如此,那國家還建設軍隊國防幹啥,幾個牛氣的銀行家,就能打垮一個國家。

裏面反覆提到一個叫羅斯切爾德的家族,感覺這個家族,在早期的時候就可以富可敵國,要是在現在算下來。是不是擁有比美國的gdp還多的錢。

讀完這本書,有一個很深刻的感受就是,作者的文筆很流暢,並且引述了許多的歷史典故,軼事,傳説,名人語錄等等,引人入勝,在很大程度上,讓我對一些比較枯燥的金融問題產生了興趣,這也是我能把這本書看完得一個很關鍵的原因。看這本書對我的收穫還是挺大的,因為金融方面的知識不是很懂,在閲讀的過程中,有一些感覺很陌生的專業名詞,以及其它的疑問,都會主動的去查,參考一些資料,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增進了我自身對貨幣和金融的一些瞭解。

雖然這本書裏面的有些事情,我個人不太相信,覺得是作者將一些歷史上的事件,加上虛擬的情節,然後將它們連接起來,要是不太注意,有可能就“掉進去”了,回過神來,都不知道書裏面的是真的還是現實是真的,但是這本書還是讓我感受到了貨幣對一個國家乃至世界的重要性。作為一般等價物,貨幣是衡量其它商品價值的標尺,沒有這個標尺,商業活動就會癱瘓掉,所謂的社會分工,專業化,標準化,規模效應等等,都無從談起。如此重要的標尺,必須得有其穩定的價值,而書中所寫的用美聯儲券在取代黃金作為價值標準,這顯然是行不通的,價值的決定權在寡頭的手中,這種__裸的掠奪道貌岸然而不落痕跡。正因為貨幣如此重要,才會讓美元和黃金的爭霸戰一直延續,而鬥爭背後運用的陰謀和權術讓人歎為觀止。不禁想到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爺爺説過的一句話“金融是現在經濟的核心”,的確,在我們國家,在市場經濟制度中,一個健康運作良好的金融體系通過高效率分配資本,提高投資回報率,在推動經濟增長中扮演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而脆弱不穩定的金融體系又常常容易導致金融危機頻發,帶來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甚至會引發政治上的危機,而金融是離不開貨幣的,可見貨幣的極其重要性。如今的中國,面臨着很大程度上的通貨膨脹,物價飛漲,造成了滯漲,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__年,為了應付美國經濟危機,中央銀行投放的四萬多億。如果因為物價上漲而加薪,這又會市場上流通的貨幣增多,加劇貨幣膨脹。個人的理解就是這樣,可能是經濟方面的知識水平太差,不太懂。覺得要是有人懂裏面的奧妙,真想聽一聽。

看完這本書,個人雖然覺得裏面的好多觀點,我都不太認同,因為,覺得有點假。但是,換一個角度,它其實是比較逼真的重現了歐美銀行家族對世界經濟發展變化那些鮮為人知的影響和作用。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貨幣,認識金融開發所面臨的潛在風險。突然想起一句話“金融誤國,實業強國”,還讓我想到上次中國的“大媽們”怒搶300t黃金的事情。雖然看不出裏面的端倪。但是,現在黃金價格一直跌,又讓我想起貨幣戰爭裏面描述的一些東西。真是看不穿埃才疏學淺,還是得好好讀書。

第7篇

這些天把《貨幣戰爭》看了。書是暑假從蘿蔔那裏借來的,本來應該在假期裏搞定,沒想到拖到現在,書還一路跟到了英國,所以趁這個寒假趕緊解決,好讓老媽過年後回國把書帶回去。

我個人感覺是我看這本書的過程讓我收穫很大,引起了我很多疑問,讓我查了很多資料,做了很多思考。雖然很多疑問還是沒能找到答案,但是還是從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增進了對貨幣和金融的瞭解。對於這點,我還是非常滿意的,也非常感謝作者。

就書本身和它的內容觀點而言,有一部分是比較有見地,也值得深入探討的。我非常理解它為何能在中國暢銷。書裏面的內容煽動性強,有非常強烈的陰謀論色彩,再加上很強的憂患意識,所以在現在的時代背景下面,會與廣大的中國中產階級和知識分子產生共鳴,因為大家對美國和外資都心存警惕。但是,越是這樣的重大問題,越是要慎重討論,應該嚴肅認真嚴謹地來研究,畢竟經濟是一門科學,要講真憑實據,邏輯緊密,這點我感覺本書是比較缺乏的。

宋鴻兵先生的寫作風格,就我感覺,對於一本經濟政策論述的書來説,太過於天馬行空和誇張隨意,文學性太強,導致他對理論的闡述,缺乏邏輯和條理。

1、在許多事情上,只提出了觀點和理論,並沒有給予解釋來論證,比如説宋先生提出了“剪羊毛”這個説法,聲稱這是國際銀行家的剝削平民的終極方式,但是這個方式的具體操作和機制,並沒有被很詳細的闡述。像這樣的缺乏邏輯支撐的説法在整本書裏比較多,當然我知識淺薄,有些簡單的概念不理解也是有的,不過總體感覺,邏輯推理還是比較缺乏的。

2、我對書中較多的比喻和有時候過於隨意的概括比較反感,比如把經濟比作身體,將肥胖,高血壓,冠心病此類名詞引入,我認為這對解釋經濟現象和金融運作完全是有副作用的,只會讓人覺得混亂,像是在矇混過關,用準確樸實的語言進行解釋,會清晰有效得多;在解釋金融衍生產品的時候,作者很果斷的定義説其本質就是債務,對此,我深表懷疑,非常多的衍生產品的本質是某種保險形式,如何能和債務等價呢?

3、就是數據圖表的缺乏,大量的命題,都缺乏有效的數據來做證據,真實嚴謹的數據,是經濟理論的基石,否則可信度很難建立。

4、書中引用的許多評論和警示,相當多得來自19世紀,20世紀早期,已經不符合現在的時代背景,畢竟金融系統在不斷的改變和進化,人們對經濟體系的認識也在演變,歷史上的爭論也許在現在根本沒有意義。書中引用的材料,大多來自美國金融陰謀主義作品,經濟資料非常有限,所以我對觀點的客觀性和科學性有懷疑。

5、我對宋先生對的西方經濟學界,以及歷史上的經濟學大家的'不尊重和惡意猜測,讓我感到些許憤怒。宋先生就整個西方經濟學都被銀行家洗腦的説法實在讓我無法接受,西方經濟學界的治學嚴謹,對研究的細緻對經濟現象的探索,都是我親身感受着的。難道就因為現在主流經濟學都統一金本位的侷限性和法幣的優勢,就説他們是被國際銀行家洗腦了?這樣的説法對西方經濟學者的學術獨立和尊嚴是一種侮辱。

6、我個人覺得書中的有些説法斷章取義,扭曲事實。比如説書中提到巴菲特大量購入白銀是因為他受父親影響,支持金本位的貨幣體系。然而,從我剛讀的巴非特傳記中,巴非特自己對白銀的解釋是,只是一筆投資,2003年就全部脱手了,而且巴非特對黃金有一段令人非常印象深刻的評論:“黃金是歷史上最沒有意義的東西,我們千辛萬苦把它從地下里挖出來,再千辛萬苦地運送千里,只為了在另外一個地方把它們埋到地裏去!”這樣的巴非特有可能支持金本位的貨幣體系麼?

2、法幣系統會無限擴大國債,從而導致金融系統的崩潰;

3、金本位系統是最好的貨幣系統,但遭到國際銀行家的破壞;

4、部分儲備是導致通脹的罪魁禍首,而通貨膨脹是剝削人民的終極手段。

1、書中説英美的央行都是私有的,我的調查是英國的央行是政府所有,美聯儲雖是由美國各大銀行聯合所有,但是利潤基本上交國庫。

2、我目前的理解是,法幣系統裏,因為央行有印鈔的權利,當經濟需要產生新的貨幣的時候,央行就從賬户上產生新幣購買國債,當需要減少貨幣流通時,就從賬户上賣出國債,然後將所得的貨幣銷燬。國債本身無限增加並沒有關係,只要貨幣流量的增加和國債的增加的比例固定就可以了,就是説國債的相對價值沒有變,貨幣只是一種表達方式,面值增加並沒有關係。舉個例子,如果a國國債是1美元,經濟總值是10美元,過了段時間,國債到了2美元,而經濟總值到了20美元,那其實説明了a國的債位並沒有改變,自然應該不會對金融系統產生影響。

3、金本位的概念是,貨幣的發行直接與黃金白銀的儲備掛鈎,一單位的貨幣,可以直接兑換一定量的金銀。其實貨幣本身只是個價值流動的媒介,所以説遠古的時候,也有人類族羣拿貝殼羽毛當貨幣的,其實很多貨幣本身沒有任何價值,因為他們不是商品,只是個媒介,所以用什麼當貨幣都沒有本質上的區別。舉個直觀的例子,a與b要交易,如果沒有貨幣,a就用5斤米和b兑換1斤肉;如果有貨幣的話,如果一斤米的價格是1個單位的貨幣,那麼一斤肉的價格就是5個單位的貨幣,無論這個貨幣是貝殼,羽毛還是黃金。黃金白銀之所以幾千年在世界被通用,是因為它們漂亮,難以開採,又不容易化學反應,滿足作為貨幣的條件,並不是本身有太大的內在價值,(銀的工業價值不算)。所以用黃金掛鈎貨幣,從經濟的角度來説,是根本沒有意義的。

4、部分儲備要解釋的話,比較繁瑣,簡單的説,就是當銀行只保留一部分存儲資金,然後把剩下的儲蓄借出時,這個過程會產生新錢,導致貨幣流通量的增加,所以宋先生就説這種貨幣流通量的增加,會造成通貨膨脹,其實不然,因為當被銀行借出的錢被歸還時,系統會反向運轉,而新錢將消失。無數筆借貸和歸還永遠都在同時發生着,所以他們會達到動態平衡,保持金融系統裏貨幣流通量的穩定。具體解釋大家可以搜索fractional-reservesystem,網上有很多很好的解釋。通貨膨脹其實不可怕,只要商品的相對價值沒有改變就可以了,宋先生總是強調一個單位貨幣的購買力下降了,但是隻要每個人擁有的貨幣總量增加了,那就説明個人的購買力增強了。美國人均財富(消除通脹效果後)在上個世紀提高了9倍,雖然美元購買力低了很多,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美國人比20世紀初,要富得多了。

總結一下,貨幣戰爭這本書,讀起來還是比較有趣的,只是我對裏面的很多觀點不敢苟同,餘下的很多觀點,我會近一步地去研究,估計等一段時間以後,再回頭來看一下,希望能解開更多謎團,有新的收穫。我推薦學經濟方面的同學們還是應該看一下,因為這本書可以引發很多思考。但是我個人認為,對此書的觀點要比較小心,盲目草率的接受是危險,所以一定要用獨立的思想去面對它。對於不學經濟的朋友,如果要讀貨幣戰爭,我建議不要太當真,就當一種説法,如果在讀的時候同時瞭解一下以被承認的經濟金融知識,會很有幫助。

第8篇

近日,在朋友的推薦下,讀了宋鴻兵學生所編著的《貨幣戰爭》一書。書中主要講述了銀行家們是如何編制和精心巧妙地設計每一場戰爭、每一次金融危機、每一次的謀殺總統、每一位經濟學家的理論來攫取他們利潤最大化的。其本質是每一次的戰爭、危機、總統不是自然規律,不是個人意志的決定,而是全世界中最富有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及其代理人的巧妙設計,而在這其中每個人包括經濟學家、每一位總統及政客都是“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棋子,工具。

初讀此書,感覺並沒有印象當中的經濟學書籍那種枯燥乏味,感覺它更像是一部小説,推理小説。看完之後,第一感覺就是:簡直不可思議,世界怎麼會是這樣呢?初看似乎講述的是事實;繼續似乎是小説,讀到一半似乎是事實;當讀到最後感覺是真理;回味反思後讓我茫然。《貨幣戰爭》中的一段話令我震撼:“眾所周知,誰能壟斷某種商品的供應,誰就能實現超級利潤,而貨幣是一種人人都需要的商品,如果誰能壟斷一國的貨幣發行,誰就擁有無法限量的賺取超級利潤的手段。”在我的腦海中,簡單明瞭的壟斷產生超額利潤的事實從未被應用到貨幣的供求上。在我國執政為民的政治理念宣傳下長大,我從來沒有想到過有人可以壟斷貨幣的發行,國家也不可能剝削人民。但是,書中的事實表明貨幣在其實也可以視為一種普通的商品,一種可以控制的商品。儘管理論上我們都知道,但是從未將其應用到實踐中認真的考慮過。

從宏觀角度來看,《貨幣戰爭》這本書讓我們知道金融對於現代社會運作的及其重要性。掌握了知識,就是掌握了力量,才會掌握主動權。金融,無論好與壞,至少它現在是存在的,而且對現代社會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就衝這一點,我們也應該把金融相關的知識搞明白,才能在現代金融競爭中掌握有利地位。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從個人角度而言,《貨幣戰爭》這本書告訴了我們黃金黃金作為個人必備資產配置的必要性, 根據傳統理財理論,個人資產中黃金的合理比例應在10%左右。作為一種資產, 就和股票等其它資產一樣有高估和低估的時候, 目前黃金價位居高不下,此時買入黃金並不是一個合理的時機;其次,是否買入黃金還要看個人資產總量大小,如果資金量太小,買入黃金也未必最適合,因為那樣並不能達成足夠的財務安全保障目標同時缺又降低了資產的流動性,機會成本相對來説實在太高。綜上所述,我想目前可能較穩妥的方法是適當持有一些長期堅挺且有一定低估的其它貨幣以防止因本國經濟過熱或其他突發因素造成的惡性通貨膨脹產生。雖然這種可能性較低,但個人理財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分散風險。作為一個普通公民,我們要增強自己的理財意識,分散風險,儘量避免貨幣戰爭中的流彈。當前經濟開始出現蕭條,物價上漲,我們應該利用這個時刻,利用更多的時間、更多的機會去廣泛的學習,讓思維真正與國際接軌。

第9篇

不要以為貨幣戰爭都是沒有硝煙的。1812年爆發的美英戰爭,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73年的中東戰爭等真刀真槍,血肉橫飛的戰爭,都與貨幣供應和貨幣危機有着直接關係。從某種意義上來説,這些戰爭都是貨幣戰爭。美英戰爭是為了第二合眾國銀行的貨幣發行權。一戰是為解決歐洲積重難返的財務問題。而一戰和會強加給德國的龐大的戰爭賠款埋下了二戰的禍根。1920年代德國的超級通貨膨脹以及金融寡頭們對納粹的扶持,為二戰的爆發做足了準備。70年代的中東戰爭更是寡頭們為了給美元解套而精心策劃出的石油危機。為了貨幣問題,而用貨幣來培育戰爭,挑起戰爭,這何嘗不是寡頭們發動的另一類貨幣戰爭!

第一、貨幣戰爭對於世界金融的描寫,更感覺像一部歷史演義,而且還是野史的演藝,給人的感覺是虛擬大於真實,作者講故事的水平比較高,從羅斯柴爾德講到美聯儲,其中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令人很想一口氣讀完,但我想很多東西是禁不起推敲的,就美聯儲而論,我們可以説美國政府監管不力,但絕對不會亂到如此地步,當然這一點從網上眾多網友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出來,美聯儲的工作人員絕對是國家工作人員,美國政府和喜歡桀驁不馴的美國人絕對不會容忍幾位大佬將他們玩弄於股掌之間的,誠然,西方人愛錢,但他們的文化中還有其他精神性的東西,例如:道義、榮譽之類,經過百年的發展,他們已經很好的將金錢和這些東西結合起來。反觀現代中國,除了金錢,而我們的精神卻很空虛。我們已經淪為金錢的奴隸,這種情況在當下的中國到可以存在。

第二、本書的暢銷,只能説明他迎合了我們東方人的心理,對於經濟和現代金融,我們無法讀懂西方的各種法則與制度,但我們很是羨慕他們經濟發展的成功,更多的時候,我們是通過自己的想法去猜測西方的發展的,正如當年的煙片戰爭,對於西方的船堅炮利,我們認為那是鬼神作祟,在自我的臆想中,我們便認為西方如此發展,肯定有一些精英組成的集團在控制着世界。同時,由於近代中國幾次反儒學運動,加之,新中國成立後,馬克思主義的虛幻。現代中國完全處於一個信仰虛無時代,金錢至上,拜金主義橫行。當然這也許是任何一個工業化的國家都要經歷的痛苦過程,正如狄更斯《雙城記》:“也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絕望的冬天……”人們對於金錢的渴望超過了一切,渴望暴富的人比比皆是,《貨幣戰爭》幾大銀行家控制全世界賺取大把的鈔票的故事,完全迎合了大家的心態。所以説,此書中的故事,只是大家心中關於財富故事的嚮往。

第三、對於書中的許多材料的真偽問題,我感到不是可信,如果在讀大學期間,看完此書,熱血沸騰會相信世界上有這樣一羣銀行家控制着,中美金融大戰時刻就要爆發,走上社會後,我發現,世界並非這樣非白即黑,而是多彩的,當然更多的時候是灰色的,一兩個人對社會和自然界的影響不會那樣巨大,再者説,許多史料,作者自己也説就連核心人員也不知道,那宋先生又是怎麼得知的呢?還有那些被刺殺的總統怎麼往往都是由於金融集團矛盾有關,這樣隱祕的資料對於美國那些以自由為旗號的新聞狗仔隊都不曉得,作者是如何得知,即使是新聞集團被金融集團所控制了,當年美蘇冷戰時期,蘇聯的克格勃應該不會放過這些搞垮美國的機會吧!況且,前蘇聯也有許多金融專家呀,許多時候,更多感覺作者是在臆測,儘管列舉了一些別人的原話來佐證,但對於材料的真實性及總體意思,我們不得而知,很難令人信服。

第四、關於黃金。作者一定認為黃金為王,而且肯定的説,如果控制世界上黃金的一部分就可以造成美元的崩潰,但現代世界上由此實力且想制美國於死地多的去了,但那些國家都怎麼這麼傻,沒有去夠沒黃金,從根本上去推翻美國,很顯然美國繁榮不是完全建立在黃金至上的,但同時用有政治、經濟、軍事的強大,美元更多的一種信用,但對於美國政府對金融市場監管不力導致本次金融危機負有主要責任,如果照作者的説法,這次金融危機,這次完全制定世界金融法則的大鱷們怎麼會玩砸了呢aig倒閉,雷曼破產,許多投行幾乎血本無歸,那又如何解釋呢?作者不會又告訴我這是這些金融大鱷們下一盤很大很大的棋,裏面隱藏着巨大的陰謀,就像《葵花寶典》裏面一樣“欲練神功,必先自宮”這樣做是為了拖垮中國經濟。真是恐懼源於無知,對於亞洲小虎、小龍們的遭遇,我們深表同情,但蒼蠅不定無縫的蛋,在危機前,已經是泡泡滿天飛,__橫行,日本經濟再強大,沒有政治和軍事的支持,一樣註定會失敗的,當然中國經濟運行現在也存在很大問題,但並非無法挽回,對於外資投行,我們應該提高警惕,尤其是對於世界貨幣組織,説他們是“嗜血成性”完全不為過,但我們不能妖魔化他們,也許我們與他們的對抗中會有失敗,但我們不斷的完善自我,提高經濟的抗風險能力,我想我們的經濟會繼續騰飛,當然這也是每一位中國人最樸素的想法,畢竟世界的一體化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當然我們要走的路還要很遠。對於作者提出的人民幣與黃金掛鈎,這樣只能導致人民幣的猛然緊縮,對於我們這樣加緊發展的窮國必然會帶來災難,我們已經失去的太多,如果本次再錯過趕上發達國家的機會,世界將離我們越來越遠,黃金不是唯一,強大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及源源不斷創新能力才是我們走向強大的核心,這一點上我贊同供給學派的觀點,世界不會簡單到用黃金來衡量一切。當務之急,我們提高自己的綜合國力,不要一味的再經濟上追求量的發展,更多參與世界,提出自己的金融法則。擴大自己的軟實力,才是王道,當然,我們國家也真朝着這個方向努力着。

第10篇

隨着國內房價的不斷攀升,我們也在向通貨膨脹不斷前進。是什麼主導了這個過程呢?前兩天看完的《貨幣戰爭》已經給了我明確的答案,那就是人民幣的超量發行。為什麼人民幣會超量發行呢?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老百姓拿出自己未來_年甚至20年的錢來買房子,銀行為了眼前的既得利益,不斷以個人購房的名義將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鈔票轉賬到了地產商、政府以及一手房東的手裏,而這些既得利益者為了明天更高的回報,又把這些鈔票拼命的撒向社會。一時的繁榮導致了國內的人民幣數量猛增,而看看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你就知道了,還是那個房子,還是那斤豬肉,原來要1個銅板的東西,現在要一個金幣才能買到了,這就是通貨膨脹。

書中揭示了通貨膨脹的根本原因:一、以債務為貨幣發行的抵押,而非實物,這樣就讓有些機構有機會做一些不負責任的濫發貨幣行為;二、現在銀行的部分儲備金機制。美聯儲就有憑藉美元是世界貨幣的優勢而濫發貨幣的嫌疑。以前美國憑藉國債發行美元導致本國的通貨膨脹,現在很多國家都有美國的國債,就相當於美國通過國債將通貨膨脹轉嫁到其它國家。中國也是持有大量美國國債的國家。因此中國的通貨膨脹也是跟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持有美國國債的增加)有很大關係的。

通貨膨脹會導致兩個互相矛盾的現象:資產價值(如房子)的提升和其它貨品價值的降低(由於生產力的提高)。資產價值的提升恰恰體現了人民對擁有財富的不安全感的一種表現。

政府為了平易通貨膨脹,只能想辦法讓老百姓手中的貨幣原地不動,怎麼辦呢?答案很簡單,讓這些貨幣在股市裏窩着去,只要不出股市,這些多餘的貨幣就不能去肆意的拔高商品貨幣價格。於是,今年年初,我們如期看到了股市上揚,如期看到了外資撤退後國資殺入救市的場面。但國資還能撐多久呢?作為一個普通的老百姓我們怎樣能度過這個難關呢?

首先就是要想盡辦法讓你手中的貨幣保值。例如,將貨幣兑換成房產或是金條。當然,如果負債買房的話那也要承受一定的風險,因為在通貨膨脹的過程中,銀行將快速大比例的提高貸款利率,也許今天你要為供房付出5k,第二天醒來,已經要為房子月供1w了。

其次現在是人類重新認識金錢的時候了,人不能成為金錢的奴隸。人應成為金錢的主人,金錢應為人服務,而不應成為魔鬼的化身。人類需要全新的制度,全新政治,全新的文化。使金錢變成鳥籠中的鳥,為人類服務的鳥。人與錢,人與權,權與錢和諧相處的社會,以人為本的社會。重義輕利,重正義,重感情的社會。

面對當前的經濟形勢,現代人如何在不斷變化的貨幣政策,產業環境下生存?是一個很值得人們思慮的的問題。

第11篇

作為生長在和平年代中的一代,我們沒有對戰爭刻骨銘心的記憶,也絲毫體味不到在戰爭歲月中人們的苦辛,天真地認為和平才是人類史的常態。《貨幣戰爭》一書則賦予了我們一個獨特的視角,讓我們明白,並非硝煙戰火才是戰爭,在這個仍然有着利益紛爭和意識形態對立的世界上,國家之間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着各種各樣的戰爭,並且不論輸在哪一方面,都有可能將一國置於不復之地。

?貨幣戰爭》中講到的經濟學原理很簡單,但是在我本科學習經濟金融的過程中,從未深入分析這些道理,就是這麼一些簡單的、在邏輯上看上去自洽和完美的原理,其誕生竟是如此歷盡坎坷、暗藏玄機。就拿現代商業銀行體系中的貨幣創造機制(部分準備金制度)來説,根據西方經濟學的經典理論,這是現代貨幣發行制度的基礎和根本,是人類在經濟活動過程中不斷髮展構成的優美體系,貨幣發行機構發行的基礎貨幣透過商業銀行體系的反覆存貸,放大並滿足了這個社會經濟活動的所有貨幣需求,也給經濟活動主體帶來了相當大的便利,貨幣的過剩和不足都能透過機制自動調節。但是,《貨幣戰爭》一針見血的指出,正是這樣的機制,為今後氾濫的通貨膨脹埋下了禍根,也使得商業銀行體系成為不勞而獲的社會寄生蟲,不斷地蠶食人民的財富。私人擁有的商業銀行“空手套白狼”,透過不斷貸出創造出來的新錢,獲得高額的利息收入。而一旦商業銀行不注意控制風險,準備金率過低,新錢投放增量過大,就極有可能產生惡劣的通貨膨脹,更為重要的是,銀行體系發生的風險和損失將直接轉嫁給人民,個性是底層人民,由於沒有任何避險工具,他們辛辛苦苦攢下的積蓄將瞬間大幅縮水,成為最終的買單者。《貨幣戰爭》更明確地指出,這種現象的

發生並非是當初機制設計的疏忽,而是銀行家們有意的設計,為的就是透過掌控貨幣數量進而獲得瓜分財富的手段,書中做了一個形象貼切的比喻:剪羊毛。牧羊人在羊羣生長過程中對羊精心呵護,為的就是在收穫的季節剪下更多的羊毛,銀行家們也一樣,平時為經濟活動的健康快速運行帶給便利穩定的貨幣環境,一旦到時機成熟,貨幣也就成了剪刀,銀行家藉機推高資產價格,構成經濟泡沫,然後在泡沫破滅過程中洗劫社會財富。《貨幣戰爭》還指出,商業銀行家並不滿足其在貨幣體系中扮演的主角:貨幣流通中介,正因僅僅存貸利差並不能滿足他們的胃口,貨幣遊戲裏的利潤要向源頭要,因此銀行家們期望能夠把持各國的貨幣發行權,這樣就能以購買國債的方式向政府放貸,所獲利潤極高,個性是在戰爭時期,政府不得不向銀行大舉借錢以保證戰爭的持續,“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政府把人民今後的税收作為抵押向銀行借款,而高額的借款利息並非是能夠在短期內結清的,剩下的只有無休止的向人民徵税和向銀行家們繼續借款、並廉價地出售國有資產,國際銀行家們就是透過這樣的方式,在戰爭期間和其後的時刻內大發橫財,並將觸角拓展到實業領域,從控制貨幣體系發展到控制整個國家經濟體系。

整部《貨幣戰爭》貌似危言聳聽,故事情節生拉硬套,與近來歐美流行的有關陰謀論的小説、電影如出一轍,但是仔細想來,習慣了天真、單純、學究式思考問題的我們真的需要從實際中獲得一些關於世界的真實認知,至少有一點我們不得不服,20_年此書出版後,書中所預言的國際金融危機真實的發生了,而且肇始者就是書中警示到的房利美、房地美,而黃金的價格也隨之大漲,書中部分言論不可不謂之洞見。但是,部分觀點確實無法苟同,和許多讀者提出的異議一樣,我懷疑當前具有缺陷的金融體制是否只有透過迴歸金本位一種方法才能矯正,金本位真的是被國際銀行家的陰謀所顛覆的還是如經濟學家們反覆灌輸的“作為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長期作為貨幣而存在的黃金最終為法幣所代替”。我個人認為,為防範應對這種無形的“貨幣戰爭”,在當前就應探究籌劃的不是金本位的問題,中國正面臨着金融人才競爭力不強,金融體系不夠發達的問題,而越來越猛烈的國際化浪潮裹挾着機遇和風險已經到來,我們無法拒絕這樣的大趨勢,不能由於害怕被人給謀了國家資產而閉關鎖國,更不能毫無防範之心地引狼入室,在各方面務必準備好應對措施,比如金融業,什麼領域是永遠不能向外資開放的,什麼領域是暫時不能向外資開放的,什麼是允許

同業競爭的,都務必界定清楚,並制定好各類方案,就和下棋一樣,此刻來競爭的是強手,我們就要精打細算的構思好每一步棋怎樣走,他們要給我們下什麼樣的套,這些都要想。

所謂多難興邦、居安思危,國人多一點這樣的思考和顧慮並不能就説是“小肚雞腸、沒有大國國民風度”,在睦鄰友好、親善合作的宏大背景裏尋找一些尖利刺耳的音調,多聽聽一些所謂“極左”的言論和觀點其實也挺有價值的。

第12篇

作為一名學經濟的大學生,讀了貨幣戰爭,我受益匪淺。該書以嶄新的視角向讀者描述了近現代資本主義國家爭鬥史。可以説這本書是學習經濟金融的最佳入門教材。也是經濟學家和政府必須閲讀的參考書。

首先,把它作為一門初級認識貨幣產生及活動影響類的書,我感到受益匪淺。貨幣沒有國度,只有流通。沒有流通的貨幣,就是破銅廢紙。

這本書我在閲讀時,正值金融危機在全世界蔓延,之後又陸續在網上看到宋鴻兵先生的一些訪談,對其能在20_年初就預見到這場金融危機的爆發無比欽佩,與此同時,也引發了我對金融領域一些問題的深度思考。比如,宋鴻兵先生對金融危機的看法主要是一種陰謀論,這點我並不贊同。我認為,這次危機的本質是“次貸”引發的金融危機,而金融衍生產品的過度創新放大了這次“次貸”危機,進而演變成全球性的金融風暴。

西方國家房地產市場週期性的漲跌,本來是很正常的市場表現,但此次引發如此嚴重的金融危機,與金融創新密切相關。貸款機構將其放出去的貸款進行資產證券化,變成證券產品後銷售給投資銀行。投資銀行再利用“精湛”的金融工程技術,進行打包、分割、組合,變身成新的金融產品,出售給對衝基金、保險公司。在創新的旗號下,投機行為一波一波地被推向高峯,金融日益與實體經濟脱節,虛擬經濟的泡沫被金融創新越吹越大。當這些創新產品的本源——次級住房信貸資產出現問題時,經過放大十倍甚至幾十倍的金融槓桿效應後,金融市場就會發生劇烈動盪。

如果説美聯儲和其他銀行家合起來謀求統治世界,那就值得商榷了。前一輪美聯儲的幾千億救市,涉及10大歐洲銀行,其影響力遍佈全球金融市場,連我們小川哥都要關注它。如果説美聯儲是私人控制的,那同是資本主義的歐洲,怎麼沒有人説法國央行、英國央行、德國央行……是私人的呢?!我覺得人們之所以關係它的公私有屬性,是因為它有發鈔的權利。在hk,政府是沒有固定的‘央行’的,它要發行鈔票,是委託給發鈔銀行的。同理,如果你將美聯儲理解為發鈔銀行行不行呢?!但美聯儲中有央行的權利,如釐定利率等等;在hk,銀行的利率都繫有各自發鈔銀行釐定的;那如果美聯儲不是在美國,而是在hk,那不知它是屬於私有銀行定國有呢?!推廣些想,會不會所有西方的銀行系統都同hk的情況系一樣呢,如果是這樣,那美聯儲就係一間巨大化的恆生銀行。

對於書中,大量的各個豪門的歷史發跡,持不肯定的態度。對其中的各種暗性交流,堅決否定。是非恩怨,非我們大眾瞭解,及能夠曉得其中神髓。非桃源中人,不能詳盡桃源中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