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堂的活動總結5篇 精彩活動總結:第二課堂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6W

最近,許多學校開展第二課堂的活動,通過多元化的課外教育,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成長機遇。這些活動涵蓋廣泛,包括社會實踐、文藝活動、體育競賽等各個方面。那麼,這些活動有哪些成效和亮點呢?本文對第二課堂活動進行總結和分析。

第二課堂的活動總結5篇 精彩活動總結:第二課堂

第1篇

時間飛逝,轉眼本學期的第二課堂活動已接近尾聲,現在把工作總結如下:

本學期第二課堂的學生學習分為3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首先訓練學生的素描基礎,主要是訓練學生對繪畫基礎練習,訓練學生學習素描基礎,從一些最基本的石膏開始。第二階段訓練色彩,讓學生體會色彩關係的變化,感受大自然的無窮變化。第三階段主要是訓練學生的水粉作畫和技巧學習。

通過這短短的幾個月訓練與學習,有一部分學生對美術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也慢慢的開始喜歡上了這一門藝術。

有參加興趣小組的同學都有這麼一個感受:通過這幾個月的努力

學習後,對美術技巧能力有了一定的進步,對審美意識也得到加強了。他們意識到他們不再是被動的而是變成主動的學習,他們的學習能夠自覺完成了而且還能頭頭是道地向同學介紹他所學習到的知識。在他們的影響下更多的學生想參加興趣小組特別是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學生尤為突出。

在這次的興趣小組中不但美術的基本知識,而且更多的是讓學生掌握了許多繪畫的基本技法,使他們的知識面得到很大的拓展。

從素質的角度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他們的生活不在僅限於課

當然,我們的工作還存在不足,我們期待着我們的工作能夠得到更快的完善,得到更好的發展。我們將本着為學生工作的思想更加努力地工作,使我們的學生的素質更好地得到提高。

總之,在下一個學期開學時,也要一樣的把第二課堂活動如實如期的進行,讓更多的學生參加到學習活動中來。不但能添加校園學習文化氛圍,同時也對學生們的自身一種學習訓練。

第二課堂的活動總結5篇 精彩活動總結:第二課堂 第2張

第2篇

20xx學年,在學校的領導下,緊緊圍繞學校的中心工作,堅持以面向同學服務為宗旨,組織開展目的明確、生動新穎、形式多樣的第二課堂活動,全面提高了廣大師生的綜合素質,豐富了校園文化氣氛。現在對第二課堂工作總結如下:

由學校指定有專業特長的教師負責組織開展,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水平自由選擇參加。

2、本學年的第二課活動內容主要包括:繪畫、書法、棋類、球類、音樂、英語等學科小組。

在學校的每個小組活動都指定地點、時間,確保活動小組有序、有效地進行。

1、第二課堂活動是學生的興趣活動。因此,我們以自由參與為首要原則,在不增加學生課業負擔的前提下,學生有充分的選擇權。

2、第二課活動以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終極目標。內容的選擇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興趣、拓展學生思維空間以及鍛鍊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潛能。

3、輔導的教師能精選活動內容、設計活動形式,以合作、競爭等多種手段來豐富第二課堂,提高效率,讓第二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培養能力、發展特長的舞台。

4、教師能按時認真組織開展二課活動,沒有出現以種種理由延誤活動的現象。

5、學生能積極按時參加二課活動,努力在活動中豐富自己的見識,增長自己的才幹。

1、各小組都能認真制定活動計劃,紮紮實實的抓好落實,備好每一節課,作好活動記錄。

2、各活動小組每次活動都能清點人數,確保學生校內校外的安全。

2、由於第二課堂活動開設的項目較少。今後將適當增設項目,供學生選擇如:電子琴、舞蹈。

第3篇

本學期我除了認真完成三年級和五年級的科學課教學外,還承擔了學校的科技第二課堂活動的教學任務。我們把它起名叫做科技泡泡堂活動。

科技活動課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學生對科學認知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學到本領,增長知識和才幹。

本着這一原則,我帶領學生一起觀察,實驗,研究,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多種方法,開展科技第二課堂活動。

本學期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成立了紅領巾氣象觀測站,學校還為實驗室配置了三十套工具箱,工具箱中的工具也是十分齊全,在全管局也是前所未有的,是一流的。

開學初,我對學生進行氣象觀測知識講座,讓每一位學生都學會簡單的氣象觀測,比如風力風向的目測法,背誦風級歌,最低寒暑表的觀測方法,如何測量降雨量,地温及乾濕球温度計的讀法。學生通過一個週期的學習與培訓,基本上可以獨自觀測記錄天氣狀況,而且每人都寫出了至少一篇觀測日記。許多學生對氣象觀測產生了深厚的興趣,節假日也會到學校的氣象觀測場地來觀測記錄天氣情況,充分體現出強烈的責任感和堅持不懈的精神。

我們還採集了植物標本,並且學習了製作植物標本的兩種方法;鼓勵學生自己在家裏建立家庭實驗室,在家裏開闢生物角,飼養小動物,栽培各種植物,用這種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飼養與種植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要求學生寫觀察日記,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得到提高,真正做到了學科間的整合。

在活動中,我們力求做到廢物利用,變廢為寶。我們利用廢舊電池和用過的易拉罐製作用橡皮筋作動力的回滾器;利用用過的小食品包裝袋和舊雨傘製作了太陽灶的模型;利用口服液的小藥瓶製作利用大氣壓原理來控制升降的升降小人;我們還請學校的技工幫助我們把廢棄的玻璃切割成相同大小的長條形,製作成了萬花筒和潛望鏡;在晴好的天氣帶領學生利用課間做光的匯聚實驗,到校園裏的角落觀察小動物,觀察植物;指導學生利用廢舊的飲料瓶子製作各種小飾品和小掛件……

第4篇

時間飛逝,轉眼本學期的第二課堂活動已接近尾聲,為了使我校學生成為適應時代需要全面發展的且有健康個性的社會主義新人,我校在抓緊教學主渠道的同時,積極開展了課外活動項目,發展學生的藝術興趣和特長。

這個學期的第二課堂教學內容,我以毛線、樹葉粘貼畫為主要內容來輔導學生。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培訓,其知識能力學習成果如下:

平時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注重政治理論學習,每週認真上好第二課堂,從不無故缺課。

由於第二課堂的時間較少,不能滿足學生的繪畫願望,有的學生當時沒有完成,剩一點,想畫完再走,我總能耐心的輔導,基本上每次都要延長!為了更好的完成區組織的各項美術大賽,提高學生的繪畫水平,本學期的第二課堂活動幾乎常常進行,沒有間斷!本學期,學生的繪畫作品參加了區組織各項美術大賽展,並獲得一定的成績。

以上是我xx年做的一些工作和所取得的一點成績,我們將在今後繼續努力,除了繼續開展以上的活動外,我們還將在教學和課外活動方面開拓新的方法和活動,把我校的藝術教育工作搞得更加有聲有色。

第5篇

由重傳授向重發展轉變。傳統教學重視知識傳授,卻忽視人的全面發展,學生是一個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而不是一個待灌的“知識器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掌握基本知識,又要獲得情操的陶冶、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培養,同時還要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學生成長的多方面需求決定了現代教育必定是一個綜合複雜的工程,在教學中對於的歷史人物如司馬遷、班超、文成公主等,我們不只是簡單的介紹事蹟,而是指導學生閲讀有關書籍,讓其整理相關的材料,在課堂上或小組中介紹這些英雄人物的事蹟,暢談英雄身上的優秀品質,以及對當時社會的貢獻,對我們今天的為人處世的啟發等。學生在接受歷史知識的同時,更從心靈深處受到感染和薰陶。新教學理念倡導的是——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以學定教、因材施教。研究的是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參與、自主探究、掌握方法。為此我們的課堂學生是主體,學生尊重教師,教師相信、肯定、鼓勵、賞識學生。人人都參與,有提出問題,有解決問題,有修正補充,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關係平等融洽。由重結果到重過程轉變。重結果輕過程是傳統教學的一個十分突出的弊端,歷史教學如果只強調學習結果,必然走到死記硬背的應試教育的死衚衕裏去。要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動機、興趣和思維能力,必須讓學生親身經歷和體驗這一過程。為此,在教學中,凡涉及到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分析評價這些理論性強的地方,我們關注的是學生怎樣從材料中得出結論,對材料怎樣進行整理和尋找。

以前教師課前備課的重點是放在教學中所涉及到的主要內容上。現在教師備課的重點則放在教學目標上,即明確通過這節課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達到一個什麼程度:是簡單地瞭解,還是理解,甚至是評價的程度。既然不同的教學內容要求學生達到的目標程度不同,因此教師組織教學的方法也不一樣,如果是第一個層次—瞭解,那麼在教學中就可以放開讓學生自己去準備,在廣度上做文章。學生可以結合課本談自己的看法和體會,也可以結合生活實際去談。如果是理解、評價,就要從深度上去把握。這樣才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為了讓學生能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課堂提問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以往的提問是教師的專利,現在可以多種多樣,教師可以設計問題,有時也可以大膽地放開讓學生去自問自答。我們知道,答案有時是的,但問題可以多種多樣,提問時應該儘量避免提一些低水平的問題,比如對歷史事件年代等類似的提問,應該提些“為什麼”而不是“是什麼”的問題。具體實施時,可以事先讓學生預習課文,然後討論。討論時我認為分組討論效果,具體分幾個組,可以根據班級人數來定,但至少應該分成三個組,還可以讓學生自己成立一個裁判組,學生提出問題、回答問題、評判問題。比如講到辛亥革命時,有學生提出:為什麼帝國主義支持袁世凱而不支持孫中山?有位學生回答時就説:“如果我是帝國主義,我也會選袁世凱”,學生把自己放在帝國主義的角度上來思考這個問題,這樣換位思考,問題就很簡單了。講南昌起義時,有學生就提出:南昌起義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教師一般領着學生探討過辛亥革命、護國運動等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而學生就可以大膽地提出南昌起義的成敗,我認為這個問題很有新意,通過這個問題的討論,學生只要能得出“不同的前提,有不同的結果”這樣的結論,那對這個問題的討論就很成功了。所以我們應該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去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