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隱者不遇》教案5篇 遇見尋隱者:《尋隱者不遇》教案

來源:巧巧簡歷站 1.28W

本教案以唐代詩人賈島的名篇《尋隱者不遇》為主要閲讀材料,旨在通過對文本的分析和解讀,讓學生了解詩歌中的意境和哲理,培養其閲讀能力和文學素養。

《尋隱者不遇》教案5篇 遇見尋隱者:《尋隱者不遇》教案

第1篇

《尋隱者不遇》教案5篇 遇見尋隱者:《尋隱者不遇》教案 第2張

第2篇

尋:尋找,尋訪。隱者:獨居大山林裏的人。遇:碰見,遇上。

3.質疑:讀了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麼?(引導學生圍繞"尋"思考。如,詩人為什麼沒遇上?有沒有問問其他人?為什麼不在那等一會兒?)

1.檢查課文朗讀情況。注意讀準平、翹舌音的字:鬆、採;師、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讀zhi。

2.提問:(1)圖上畫的是什麼人在什麼地方做什麼?(完整通順地回答問題,相機識字:鬆、童。)

(2)圖上誰是詩人,誰是童子?詩人要找的隱者是童子的什麼人?識字:師

引導學生椵想自己是詩人在松下遇上童子,體會向童子詢問時的心情,把這種心情讀出來。教師先放錄音,同學再練習朗讀。

鬆:用學過的木字旁和熟字"公"記字形。組詞:松樹、放鬆。

童:上下結構。上面是"立",下面是"裏"。這個字橫畫多,但長短不一。首橫最短,次橫最長,最後一橫又比它上面一橫長些。組詞訓練:童話、兒童、童年。

師:左邊是一短豎和一撇右邊是橫下一個"巾"。組詞:師父、老師。

採:上面是爪字頭,表示手,下面"木"表示樹,手伸到樹上表示採摘的動作。第一筆為平撇,下面的三筆間隔要勻。

深:左右結構。右邊上面不要寫成穴寶蓋兒。組詞鞏固 :深山、深海、深淺。

1.開火車讀卡片(包括認識的字並用要求會的字口頭組詞。

2.練習背誦。指導:詩從問了童子後,童子先後告訴他師父採藥,接着告訴詩人,師父就在這座山裏,不過山高雲深,我不知他在何處。

第3篇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並能背誦詩的語言。

2、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薰陶,培養想象力。

3、培養學生想像能力,把詩的語言轉化成生動形象的畫面。

教學難點:培養想象力,把詩的語言轉化成生動、形象的畫面。

1、 同學們,世上最美的文字莫過於詩詞,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詩的國度,有着源遠流長的詩歌傳統,這片土地上曾產生了浩如煙海的詩詞名篇。它們或抒發詩人的豪情壯志,或描繪山高水長的靈氣,或稱誦大自然的明淨與灑脱……

2、讓我們一起來看幾幅畫面,由這幾幅畫你們想到了哪些詩。(出示學過的古詩插圖)

3 、出示課題《尋隱者不遇》,請學生説説課題的意思。

什麼樣的人才稱為隱者?以你的理解,那些人可以被稱為隱者?

1、 這首詩讀來琅琅上口,老師相信同學們自己就能讀懂。現在請大家讀古詩。指名讀。

(1)讀好了詩,我們再來看一下,這四句詩哪些話是詩人問的,哪些話是童子説的?請你仔細想想,填上人物?

(2)松下問童子,可全詩並沒有明顯出現詩人的問題?你能將詩人的問題補充完整嗎?

(3)現在你可以連起來説説詩人的意思了嗎?注意把詩人的這些問話放到詩中。

2、其實他們的對話是多麼豐富,但詩人把三次問答都濃縮在全詩20個字中。賈島的詩,有很鮮明的特點,老師不講,你們再來讀讀詩,看能不能有所發現。

3、 古人云:詩言志,志者,心聲、心情也。是詩人心情、心聲的表現,那麼這首詩有沒有作者的心情在裏面呢?

①古時候交通不便,詩人是帶着怎樣的心情,千里迢迢前來拜訪?遇到童子,詩人心情如何?

高興——失望——再燃起希望——最後徹底失望的心情變化。

這首詩明明飽含着詩人心情的起起落落,可是詩中不着一字,這就是詩的魅力,更是賈島寫詩的特點:凝練。

a) 詩人賈島千里迢迢趕到深山尋訪隱者卻沒有遇到,心情多麼惆悵。昨夜老師構思這篇教案時,偶得靈感,將詩中的一些景物稍作替換,也寫下一首小詩叫做《尋隱者有遇》,請大家來欣賞一下。

c) 大家認為,兩首詩,哪首好?好在哪?可以就某個詞,某一句詩來説説。

鬆:松樹給你怎樣的感覺?它有怎樣的品質?你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它?

是啊!蒼松樹歷經風雨,堅忍不拔,志向高潔的,象徵着隱者的風骨。

是啊!深山才有蒼勁的古鬆,有深深的雲霧,有潺潺的流水,有婉轉的鳥鳴,給人幽靜安寧,身心俱靜的感覺,這才是適合隱者隱居的地方。

是啊!白雲山那樣飄逸、輕盈而又品質高潔,也正象徵了隱者那與世無爭的高潔品質。

d) 巍巍高山,鬱郁青松,悠悠白雲,這一青一白,含蓄地襯托出了隱者的身份,像白雲一樣高潔,像蒼松一樣的風骨。這種寫作手法叫——寫景襯托。

1、青山翠鬆,綿延幽深,古琴裊裊,讓詩人不禁詩興大發,寫下這首詩,我們也情不自禁學着詩人吟誦起這首詩——(音樂響起)

生個別吟誦,(你已經完全感受到詩人內心的情感變化;隱者高潔的品性與詩人是相通的,與你也是相通的;詩化到了心中,也就把詩讀得特別好)

2、沉浸在這樣的情景中,我們也文思泉湧,請大家把《尋隱者不遇》一詩描繪的情景,寫下來。加入詩人問的問題,用上課上積累的一些詞語,寫在抄寫本上詩文的右側。

2、這堂課,我們通過讀,感受了《尋隱者不遇》語言美,通過讀,感受詩的情感美,通過讀,感受了詩的意境美。送給大家學習古詩文的祕訣——多讀。

第4篇

?尋隱者不遇》是長春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七板塊的第二課,這首詩寫的是賈島去訪問隱士沒有見到的情景。詩句淺顯精練,第一句從問開頭,後兩句省略問只寫了答,可見作者用詞巧妙。

認識兩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並背誦,理解重點字詞,進而理解詩意。培養學生想象能力,把詩的語言轉化成生動形象畫面,會用自己語言講述。

隨文識字,鼓勵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引導學生通過合作交流解決問題,鼓勵學生朗讀、感悟、想象,進而使學生在頭腦中再現畫面。

教學對象是三年級的學生,他們雖然初步掌握了理解古詩的方法,但這首詩每句都有省略,這對學生理解詩句造成一定困難,教師要通過提示幫助學生理解。本班學生好奇心強,為此要創設一定的故事情境來協助教學。

本首古詩詩句自然質樸,通俗明快,為此在教學中努力渲染詩境,在教師生動的故事情境描述中、在古典的樂曲演奏中,學生隨同教師一起走進文本、一起探索感悟文本。由於三年級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為此在理解古詩時我採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不僅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更能達到預期目標。為更深一步感悟古詩內容、意境、情感,我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大膽填説,再現畫面、大膽吟誦,再悟情感,進而昇華情感,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1、同學們,長大後想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教師針對不同的價值觀進行評價)老師今天向大家介紹一種人----隱者(板書 隱者)

請學生自由談對隱者的理解。可以結合註釋,教師適時引導。(隱者一般隱居在風景優美、環境幽雅的深山中。一般是有學問有品德的人。

有一位大詩人要尋找一位隱者(板書 尋 )。大家知道他是誰嗎?板書 賈島。(指生介紹詩人)教師:賈島是一個讀書刻苦的人,但經過幾年都沒考中,他心想一定是自己在某一方面做的不好,於是要請教高人。有一天他打聽到大山深處住着一位以採藥為生的高隱士這位隱士很有學問,正是賈島要找的人,於是他打聽好住址準備好乾糧,上了路。

教師一邊播放優美民樂及山水圖片,一邊敍述引導學生進入情境。

過渡:我們隨同賈島跋山涉水終於來到隱者的家,賈島能不能找到他呢?

1、教師範讀古詩 (學生邊聽邊思考問題——詩人遇到隱者了嗎)

3、引導學生質疑 (詩人為什麼沒有遇到隱者,他的心情會怎樣呢?)

過渡:同學們通過各種辦法理解了字詞的意思,是否想嘗試一下把古人的話變成我們現在通俗易懂的話呢?

3、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述詩意 (屏幕出示配圖古詩文)

過渡:這首詩寫的是作者和童子的對話,在理解和解釋詩意時,我們會發現詩句中少了些什麼呢?

過渡:詩人千里迢迢、跋山涉水,歷盡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才找到這裏,卻沒遇到隱者,心情又會怎樣呢?

詩人來到山中尋訪隱者,見松下站着隱者的徒弟,於是( )地問:請問你師傅在嗎?童子答 :師父採藥去了。詩人有些( ),又問:去哪裏採藥了?童子答:就在山裏。詩人一聽,覺得還有( )找到隱者,於是又問:在山裏什麼地方呀?童子答:山上雲霧瀰漫,我也不知道在哪。唉!詩人歎口氣徹底( )。

(1)小組交流合作完成填空(培養合作意識及感悟能力)

(希望——失望——一線希望——絕望)

過渡:作者由希望 失望 一線希望 絕望,這是一種多麼復而多變的心理狀態呀!這真是有些讓人難以承受,那就讓我們帶着這種複雜的情感,再一次吟誦這首詩。

教師配樂創情境:當賈島尋隱者而不遇,只好無奈地拖着疲憊的雙腿往回走,邊走邊不時地回頭望望山谷,直到看不見了,他低頭吟誦道:

這一堂課大家表現特別好,可見大家對古詩文很感興趣,我們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詩詞歌賦異彩紛呈,請同學們課下再蒐集幾首有關尋人的詩文,讓我們進一步感受古詩文的意境與魅力。

第5篇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尋、隱、者、遇、藥”5個字。

1.直接揭題。通過以前的學習,我們已經認識了唐代四位大詩人:白居易,李白,孟浩然,王之渙。今天,我們隨着第五首古詩的學習,再認識一位唐代大詩人,他的名字叫賈島。

題目的意思就是:(作者)尋訪一位隱居山林中的人卻沒有遇到。

1.仔細看圖。想一想:你知道了什麼,還想知道些什麼?

(我知道了作者在向隱者的弟子詢問隱者的去向;童子在擺手説不知道在哪裏;隱者在山高林密的深山中。)

2.結合圖談一談詩句中詞語的意思。童子:小徒弟。師:老師。此山:這羣山。

第四句:雲深不知處——悵然若失,又生出無可奈何之感。

1.正確地、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讀出節奏。指讀、同桌互讀。

“童”上邊的“立”寫得要扁平,與下邊“裏”寫得緊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