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7篇 "探索新課標的閲讀體驗"

來源:巧巧簡歷站 1.55W

本文從語文新課標的角度出發,對於其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了深入的剖析。通過對新課標的研究和實踐,我們發現,新課標註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閲讀能力和文化素養,強化了語文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本文將為讀者分享一些對新課標的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對廣大讀者在語文教學和學習中有所啟發與幫助。

讀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7篇

第1篇

?新課程標準》是《語文教學大綱》修訂之後,教育部頒佈的《新課程標準》),作為一線教師學習了新課程標準以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目標更明確了。就語文學科而言,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這將能更好的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落到實處。那麼,在實施新課程標準時,我們的語文教學應注意些什麼呢?我認為首先就是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合轉變,弘揚人文精神。要堅持讀寫聽説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係;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提醒自己做一名好老師。

那麼如何做一名好老師呢?如何做一個學生喜歡的好老師,這個問題好難。我想首先要愛業,愛業也就是敬業。而敬業與愛學生是分不開的。不愛學生,就稱不上敬業,不愛所有的學生,就談不上敬業。愛學生,就要像春風化雨般無聲,讓他成為莘莘學子心目中的一種看得見,摸得着的最為催人奮進的有效情愫,讓他成為人的一生中一道最賞心悦目的亮麗景緻。師愛是每個學生都應充分享受的權力,充分沐浴愛的霞光。留有死角的師愛是一種不公平的師愛,不成熟的師愛,不要因為他們差而去放棄,因為他們就像是一顆蒙着塵埃的珠子,作為教師,有責任去發現他們,重視他們,為他們擦拭,幫他們發亮。也許他們的光是微弱的,但是我們要相信有光就會有希望。他們的接受能力差,我們要不厭其煩地一次又一次為他們講解。讓這些後進生不斷取得進步,慢慢跟上班集體前進的腳步。

而且,通過學習我知道學法指導不應只看作是簡單的'傳授方法,而應突出學生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只有讓學生自己去主動介入,自己去親自思考體驗,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語文學習的規律,養成習慣,形成學力。其次,教師應充分了解學情,營造使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情境,有針對性地進行學法訓練,提高學法指導的自覺性;適時引導學生自我領悟的能力,有意識地強化活用,加強能力遷移。

另外,這就提醒我們必須繼續由封閉向開放轉變,堅持生活化、社會化、信息化的大語文教育觀。要把教材作為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範例,堅持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的教學方式;同時以課堂教學為主,開闢第二課堂,融通學校、社會、家庭多種語文教育渠道,形成立體式、網絡化的語文教育環境。

總之,課程的革新,還必須落到實踐當中去,在探索中前進,願我們的國小語文教學在新課程改革的大道上能走得更好。

讀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7篇

第2篇

關於實用性閲讀與交流,在學習任務羣的教學提示方面提出了評價要求。評價應注重學生在真實生活情境中語言運用的實際表現,圍繞個人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中閲讀與交流的實際任務,評價學生實用性閲讀與交流的能力。在評價中應引導學生注意實用性閲讀與表達的目的、對象、情境以及交流效果,注意內容明確,條理清晰,語言簡潔明白,注意實用文的基本格式和行文規範。根據這樣的一個教學提示,我們可以擬定六個觀察要點:

一,在閲讀鑑賞過程中有對象意識和目的`意識,根據不同的對象和目的分析表達效果;

二,在表達與交流的過程中,能夠根據不同的交際對象、情境與目的,選擇不同的內容與方式;

三,完成日常生活中的書信短信、便條,能夠格式規範完整清晰的傳遞信息;

四,能夠有目的的説明事物,安排合理的説明順序,恰當使用説明方法,説明性語言準確;

五,能夠區分不同文體樣式的實用場景,根據場景選擇記敍、描寫、説明等表達方式;

六,閲讀非連續性文本,能夠關注文本間的關係,得出有意義的結論。

學習任務羣的評價:教、學、評一體化“實用性閲讀與交流”學習活動評價“實用性閲讀與交流”觀察點。

第3篇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一經頒佈,就成為了老師們學習與研讀的重點。學校也及時購買並給每位老師下發了新課標。我仔細閲讀了新課標,新課標無論是從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還是學業質量、課程實施,都闡述得更為清晰、具體了,也更加具有指導性。讀後我的感受有以下幾點:

新課標提出了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即: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

從“雙基”“三維目標”到“核心素養”,目標維度更加清晰,育人方向更加明確。

語文核心素養中,語言運用是其他三個方面的基礎,語言運用包括字詞句篇的積累、培養良好的語感、必要的語文知識、能説(明得體)會寫(文從字順);

思維能力則是語言學習的核心,思維能力,包括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是義務教育階段語文學科要培養的核心素養之一。在思維能力培養方面,新課標還提到“積極觀察、感知生活,發展聯想和想象,激發創造潛能,豐富語言經驗,培養語言直覺,提高語言表現力和創造力,提高形象思維能力”。只有思維敏捷、靈活、深刻,聽和讀才可以被內化;説和寫,才能被外化。所以,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們還是要緊緊圍繞語言文字運用的中心,讓學生字正腔圓地讀,工工整整地寫,有理有據地説,簡潔通暢地寫,在品味漢語言文字中,發展思維,獲得美的薰陶和文化的認同。

20xx年版課標對每個學段的具體要求,將語文實踐活動由以前的20xx年課標、20xx年課標“識字寫字、閲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大學習領域,變為四個內容板塊加以表述,包括:“識字與寫字”“閲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在分塊表述的基礎上,最後提出每個學段在立德樹人、以文化人上的總體要求,凸顯學段任務的.育人功能。

1、課程目標:立足學生核心素養髮展,充分發揮語文課程育人功能;

2、課程結構:建構語文學習任務羣,注重課程的階段性和發展性;

3、課程內容:突出課程內容的時代性和典範性,加強課程內容整合;

4、課程實施: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習方式變革;

5、課程評價:倡導課程評價的過程性和整體性,重視評價的導向作用。

6、學科思政:立足核心素養,彰顯教學目標以文化人的育人導向;

7、教學設計:體現語文學習任務羣特點,整體規劃學習內容;

8、學以致用:創設真實而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凸顯語文學習的實踐性;

9、智慧學習:關注互聯網時代語文生活的變化,探索語文教與學方式的變革。強調信息技術和語文課程的深度融合,強調跨媒介的學習,強調泛在性的學習,語文學習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在以上九大理念中,特別要注意教學設計中“學習情境”的創設,語文學習的情景建構,可以從日常生活、文學體驗、跨學科學習三個方面去創設,讓學生的語文學習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變得有趣、有用,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學習任務羣”的提出是義務教育語文新版課標的一大亮點。新課標語文學習內容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三大主題,將學習任務羣分為三個層面六大學習任務羣:“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為基礎型學習任務羣;“實用性閲讀與交流”“文學閲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閲讀與表達”為發展型學習任務羣;“整本書閲讀”“跨學科學習”則為拓展型學習任務羣。在“學習內容”“教學提示”內容設計上,新版課標進一步明確了語文課程要“以學習為中心,不僅包括教什麼、學什麼的內容問題,還包括怎麼教、怎麼學的過程方式問題,以及為什麼教、為什麼學的目的價值問題,甚至還有教得怎麼樣、學得怎麼樣的結果水平問題”。體現語文學習的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

在新版課標中每一個學習任務羣的表述均圍繞學習任務羣的內涵、四個學段的學習內容、教學提示三個部分依次展開,將過去零散的、線性排列的知識點和能力點歸納整合,實現了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語文實踐之間的融通。其中,“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任務羣側重語音、文字、詞彙、語法、修辭等知識點的整合;“實用性閲讀與交流”任務羣側重朗讀、複述、遊戲、表演、講故事、情景對話、現場報道等學習活動的整合;“文學閲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羣側重朗讀、默讀、誦讀、複述、評述等閲讀方法的整合;“思辨性閲讀與表達”任務羣側重閲讀、討論、探究、演講、寫作等學習活動的整合;“整本書閲讀”任務羣側重課內與課外、個人與集體閲讀活動的整合以及瀏覽、略讀、精讀等閲讀策略的整合;“跨學科學習”任務羣側重圖書館、互聯網、社區生活場景、文化場館等學習資源的整合。

學習任務羣課程內容的整合不是漫無目的式的,而是統攝於各個學段不同的學習主題,為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服務。我們教師可以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大背景、大主題之下設置多個學生喜聞樂見的小主題,如“數字時代的生活”“家鄉文化探尋”等。每個學習主題的設置都是為塑造學生健全人格服務的,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也在完成一個個情景式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得到提升。以學習任務羣為課程組織形式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和素養的全面發展。

新課標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給出了更為明確具體的目標與導向,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們仍需時刻提醒自己反覆閲讀新課標,以新課標為導向,多實踐,多探索,在新課標指引下,上精品好課,育時代新人。

第4篇

這段時間,我們學校的語文老師在校本研訓時間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在學習的過程中,我認真聆聽了主講老師對新課標的解讀,認真記錄,用心思考,受益匪淺。下面就膚淺地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新課標重視“識字寫字”教學新課標準明確指出了“識字寫字”教學的實施要求:識字、寫字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因此,識字、寫字不單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而且九年語文教育要一以貫之。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要求學生寫字姿勢正確,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質量。

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要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講究練字效果,把作文的書寫也當作練字過程,努力做到“提筆即是練字時”。在今後教學中,我要注意板書規範、端正,這樣才能給學生做好樣子。

二、新課標大力倡導課外閲讀語文課程應注重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重視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在實踐中領悟文化內涵和語文應用規律。它既表明了讀書、積累是語文的學習之道,又指出語言文字運用實踐的.重大意義。所有的“學”都是為了“用”,“學以致用”是誰也不能否定的。這一次課標的修訂,閲讀教學從原先過度挖掘文本、理解文本的“理解閲讀”轉為語言規律的探尋和運用的“表達閲讀”。在課標中講到要“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為積累語言,運用語言打下堅實的基礎,並“通過優秀文化的薰陶感染,促進學生和諧發展,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三、新課標要求寫作要表達真情實感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要求學生説真話、實話、心裏話,不説假話、空話、套話,並且抵制抄襲行為。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在今後的寫作教學中,我要讓學生多留意觀察身邊的事物或發生的事,日記練筆要堅持不懈,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通過這次培訓學習,我的收穫諸多。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要吃透修訂的新課標,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對學生進行教學。

第5篇

學習,反思,成長——國小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靜下心來,我再次閲讀了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中的總目標和學段目標及教學建議,感受頗深,進一步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縱觀語文教學中的名家,個個都注重了教會“做人”的基本能力。因此,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為主體,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今後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基礎就是聽、説、讀、寫的基本能力,也是對一個人語文水平高低的最好評價。當前在語文教學中許多老師受教育部門的考試和評價體制的束縛,還沒有完全擺脱應試教育的模式。國小語文教學較大程度上仍在“講”、“練”、“考”中兜圈子。國小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上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才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要義所在。

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俗語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古人早就指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熟讀成誦,積少成多的道理,然後融會貫通,化為已有。由此可見“讀”在學習語文中還是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我們在閲讀教學中不能純粹“為講而講”,學生不能純粹“為學而學”,這樣的“方法”看似靈活多樣,課堂也很熱鬧,可學生學完後遺忘很快。就像走馬觀花式的旅遊,僅是“到此一遊”而已。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倡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閲讀材料。六年課外閲讀總量應在100萬字以上。讀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朱熹曾經説過: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感官活動的協同作用。因此只有反覆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首先,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支配課餘時間的主人。教學中要強調“精講”,使學生能在課內完成大部分作業。為此,要關注兒童的經驗和體驗,並以兒童的經驗、體驗為依託,解決語文課程的抽象性的問題。從而引發兒童和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共鳴。既使是學生髮表一些與課堂毫無意義觀點,也不要輕易否定。我們常常見到的是,恰恰是學生天真、幼稚觀點,折射出了兒童純真的天性,閃爍的智慧。生活即課堂,培養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實踐,反覆歷練,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點累積起來,才會形成一個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所以,教師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生活處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體驗是伴隨着積極的心理活動,尋求未知的實踐過程,是獲取直接知識,形成學習能力,喚起創造潛能的基本途徑。課堂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拓展學生自主學習、思考、體驗的時空,提倡個性化的理解,注重學生認知、思維等心理的活動過程,把體驗性學習應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學生不僅要用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嘴巴説,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語文教材的內容十分豐富,教師要在教學中為學生設計體驗的程序,讓學生在體驗感知、體驗積累、體驗情感、體驗合作、體驗創新、體驗挑戰、體驗成功的過程中,促進知識的感知和內化,陶冶情感,迪啟智慧。學生學習的真諦在於“自悟”,所以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但因為學生的年齡、知識積累和個性特點,決定了其學習品質的差異性、因此,反映在學習結果上差異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學生的差異有多大,只要是積極參與了學習研究的過程,都要給以肯定和鼓勵。承認差異就是尊重學生的學習過程。新課程標準更加註重快樂教學,快樂學習,讓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主動學習是我們踐行的目標。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第6篇

這段時間,我們學校的語文老師在校本研訓時間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在學習的過程中,我認真聆聽了主講老師對新課標的解讀,認真記錄,用心思考,受益匪淺。下面就淺薄地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新課標重視“識字寫字〞教學新課標準明確指出了“識字寫字〞教學的實施要求:識字、寫字是閲讀和寫作的根底,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因此,識字、寫字不單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而且九年語文教育要一以貫之。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要求學生寫字姿勢正確,指導學生掌握根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質量。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要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講究練字效果,把作文的書寫也當作練字過程,努力做到“提筆即是練字時〞。在今後教學中,我要注意板書標準、端正,這樣才能給學生做好樣子。

二、新課標大力倡導課外閲讀語文課程應注重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重視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在實踐中領悟文化內涵和語文應用規律。它既説明了讀書、積累是語文的學習之道,又指出語言文字運用實踐的重大意義。所有的“學〞都是為了“用〞,“學以致用〞是誰也不能否認的。這一次課標的修訂,閲讀教學從原先過度挖掘文本、理解文本的“理解閲讀〞轉為語言規律的探尋和運用的“表達閲讀〞。在課標中講到要“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為積累語言,運用語言打下堅實的根底,並“通過優秀文化的薰陶感染,促進學生和諧開展,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三、新課標要求寫作要表達真情實感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要求學生説真話、實話、心裏話,不説假話、空話、套話,並且抵抗抄襲行為。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在今後的寫作教學中,我要讓學生多留意觀察身邊的事物或發生的事,日記練筆要堅持不懈,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通過這次培訓學習,我的收穫諸多。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要吃透修訂的新課標,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對學生進行教學。

第7篇

學習,反思,成長——國小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靜下心來,我再次閲讀了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中的總目標和學段目標及教學建議,感受頗深,進一步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縱觀語文教學中的名家,個個都注重了教會“做人〞的根本能力。因此,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為主體,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今後學習和開展打下堅實的根底。這種根底就是聽、説、讀、寫的根本能力,也是對一個人語文水平上下的最好評價。當前在語文教學中許多老師受教育部門的考試和評價體制的束縛,還沒有完全擺脱應試教育的模式。國小語文教學較大程度上仍在“講〞、“練〞、“考〞中兜圈子。國小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學生的根本素養上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才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要義所在。

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開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根底,也是學生全面開展和終身開展的根底。〞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開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俗語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古人早就指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熟讀成誦,積少成多的道理,然後融會貫穿,化為已有。由此可見“讀〞在學習語文中還是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我們在閲讀教學中不能純粹“為講而講〞,學生不能純粹“為學而學〞,這樣的“方法〞看似靈活多樣,課堂也很熱鬧,可學生學完後遺忘很快。就像走馬觀花式的旅遊,僅是“到此一遊〞而已。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倡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閲讀材料。六年課外閲讀總量應在100萬字以上。讀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朱熹曾經説過: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感官活動的協同作用。因此只有反覆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首先,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支配課餘時間的主人。教學中要強調“精講〞,使學生能在課內完成大局部作業。為此,要關注兒童的經驗和體驗,並以兒童的經驗、體驗為依託,解決語文課程的抽象性的問題。從而引發兒童和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共鳴。既使是學生髮表一些與課堂毫無意義觀點,也不要輕易否認。我們常常見到的是,恰恰是學生天真、幼稚觀點,折射出了兒童純真的天性,閃爍的智慧。生活即課堂,培養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實踐,反覆歷練,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點累積起來,才會形成一個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所以,教師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生活處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體驗是伴隨着積極的心理活動,尋求未知的實踐過程,是獲取直接知識,形成學習能力,喚起創造潛能的根本途徑。課堂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拓展學生自主學習、思考、體驗的時空,提倡個性化的理解,注重學生認知、思維等心理的活動過程,把體驗性學習應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學生不僅要用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嘴巴説,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語文教材的內容十分豐富,教師要在教學中為學生設計體驗的程序,讓學生在體驗感知、體驗積累、體驗情感、體驗合作、體驗創新、體驗挑戰、體驗成功的過程中,促進知識的感知和內化,陶冶情感,迪啟智慧。學生學習的真諦在於“自悟〞,所以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但因為學生的年齡、知識積累和個性特點,決定了其學習品質的差異性、因此,反映在學習結果上差異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學生的差異有多大,只要是積極參與了學習研究的過程,都要給以肯定和鼓勵。成認差異就是尊重學生的學習過程。新課程標準更加註重快樂教學,快樂學習,讓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主動學習是我們踐行的目標。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氣氛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