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糧食日講話稿3篇 呼喚糧食安全與健康未來

來源:巧巧簡歷站 2.15W

“世界糧食日”定於每年的10月16日,旨在提高人們對全球糧食安全和貧困問題的意識,加強國際合作,推動全球糧食生產與分配的平衡。本次講話旨在呼籲各方共同努力,加強糧食生產和管理,為全球糧食安全做出積極貢獻。

世界糧食日講話稿3篇 呼喚糧食安全與健康未來

第1篇

説到“節儉”,大家會想到什麼?不浪費糧食,隨時關好水龍頭,花錢要精打細算不大手大腳……我們從小就被教導過要勤儉節約,正確的行為準則早已爛熟於心。但試問,有多少同學是真正做到了?

為什麼鋪張浪費的往往是那些從小接受過良好教育的城裏人?我得到的結論是,因為生活富足的城裏人並不需要計較生活,節儉對於他們也就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名詞,充其量也就是掛在口頭上裝裝格調。換句話説,這是平民的形式主義。

而這種“形式主義”的產生根源,我們或許可以理解為沒有深入的思考。當我們因為水裏進了一個蟲子而將一杯水全部倒掉時,xx缺水地區的人民卻是將嚴重致癌的泥水當做生命之源。當黃浦江的霓虹照亮了整片夜空時,一些地區卻還在用20瓦的老式燈泡作為夜間的太陽。

再具體點。我們便以每天中午的盒飯為題來做個猜想。如果一個班級每天浪費10斤糧食,那麼一所學校如果有30個班級,一天就要浪費300斤糧食,一個月就是9000斤。這相當於在風調雨順時一個農民一年的收成。

一個學校便是如此,全世界那麼多所學校,那麼多家企業,那麼多户人家所產生的糧食浪費又有多少呢?除了糧食之外的水、電、木材等等的浪費又有多少呢?那是我難以想象的。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勤儉節約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態度,大家只要在舉手投足之間稍稍留意一下,就是一筆巨大的物質和精神的雙重財富。平日飲食注意取之有度,吃不完的打包帶走。離開房間隨手關燈。用後關好水龍頭。不鋪張浪費,不驕縱淫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對於我們來説,這樣便足夠了。

在資源日益匱乏的今天,節儉已成為人類社會必須面對的課題。沒有節儉精神,人類社會就不可能持續發展。提倡艱苦奮鬥、勤儉節約,並不是要人們當“苦行僧”,再去重複過去那種窮苦的生活方式,而是要求我們在物質文化生活條件得到改善的情況下,富而不奢、努力上進、鋭意進取。這裏體現的,是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粧。”如果勤儉文明之風盛行於世,將是國之本、家之幸、民之福。

世界糧食日講話稿3篇 呼喚糧食安全與健康未來 第2張

第2篇

今天是什麼日子?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每年“世界糧食日”所在的周為“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宣傳週”。為什麼要定出個“世界糧食節”來?為什麼還要有個“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宣傳週”?難道我們的糧食不夠吃嗎?是!我國是農業大國,雖然糧食最近幾年均增產,但是人均糧食佔有量長期處於較低的低水平。我們國家不斷人口增長,耕地面積逐年減少,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糧食的供需仍將在緊張中度過,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

有一位小朋友對奶奶做得很多事情總是看不慣的。他在一篇作文裏是這麼説得:奶奶是個很節儉的老人。節儉是好事,但我覺得她節儉得有點近乎摳,無法理解。一次,燒飯的時候,她不小心把米撒了點在地上,我就順手準備掃掉。我腰還沒彎下去,只見一隻滿是皺紋的手擋着我,我愣在那不知道為什麼?這時,奶奶開口了:不要掃掉,撿起來洗洗,浪費可惜。

我説已經髒了,反正就一點點,算了吧。奶奶可不理會我,自己佝僂着身體,蹲在地上慢慢地拾着,每拾起一點就用嘴巴對着吹吹,很專注地,彷彿掉在地上的不是米,而是她的寶貝樣。等到全部拾好後,再用臉盆裝着用清水一遍一遍的洗,看她洗完端着米出來,臉上露着孩子般開心的笑,嘴裏還自言自語:看看,多幹淨,還不一樣吃嘛,你們……我聽懂了她未説完的話是什麼意思,但我依然是不已為然的搖着頭。而奶奶露出了燦爛的笑臉。還有,我們家的電飯褒燒飯總是會在下面結鍋巴,所以每次都有很多飯不能吃。我總是把這些鍋巴倒掉的,有次被奶奶看見了,她老人家又開始了對我的節約教育。我不服氣説:"這都不能吃呀?幹嗎不能倒掉?奶奶也不搭理我,從我手上接過電飯褒,然後倒了些開水在裏面,泡了一會兒,就見她開始用小勺把那些鍋巴,一點一點地刮出來,然後放進自己的嘴裏。天哪,我真的是服了她老人家。我半開玩笑地對奶奶説:"奶奶,你真會動腦筋呀”。奶奶聽了我的話,不好意思地對我説:"我知道你心裏是怎麼想的,不過我們老人家是經歷了饑荒歲月的,知道糧食的寶貴,我不是小氣,只是覺得這樣真的很浪費。我在心裏有點改變了對奶奶的看法,但是我覺得這樣吃對身體有害,我依然不贊同,但又沒有辦法讓奶奶也改變她的做法,於是和媽媽商量,換了個新的電飯褒。

也許這位奶奶説得對,我們這代人沒有經歷饑荒,不能理解他們的想法吧。但是我們也不象奶奶想得那樣,就知道浪費,不知道珍惜。我國每年有許多貧困地區、受災地區的老人、小孩沒飯吃,要靠國家救濟,要靠大家幫助。我們國家還要花費鉅額外匯去進口糧食,糧食確實是寶貴的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曾經是我們從小就會背誦的詩句。我們不會忘卻了這首詩的精髓。但是,看看我們食堂的餐廳裏,各種浪費糧食的現象依然比比皆是。有的同學很是挑食,吃了幾口飯就倒掉了,説這飯菜是自己不喜歡吃的!有的同學光想買零食,不想吃飯;有的同學着急去玩,盛飯的時候,走路慌張就把飯粒灑在地上!有的同學一邊吃一邊還在打鬧……這些都是在浪費糧食!也許你並不覺得自己在浪費,也許你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麼,可是,如果你浪費這一點,他浪費這一點,大家都浪費這一點,那就是一個驚人的損失了!

國家教委早在1991年10月10日發出關於教育系統認真開展愛惜糧食、節約糧食教育活動的通知,通知指出:在不少學生中,節約糧食的觀念十分淡薄。這不僅反映了不少青少年學生和兒童不懂得珍惜人民羣眾的勞動果實,而且也直接反映出他們在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的嚴重缺陷。為此,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類學校領導,一定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高度重視這一問題,要把節約、愛惜糧食的教育活動,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長期抓下去,並努力抓出成效。教育學生樹立“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觀念,培養他們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

所以,我們要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它也是“養成良好習慣”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也是我們創建“綠色學校”、創建“節約型學校”的實際行動,同學們,你想做個文明的國小生嗎?那就從文明就餐、節約糧食開始吧!其實節約糧食,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要剩飯菜;吃飯的時候,也要集中注意力,認真吃飯,不挑食。無論爸爸媽媽給我們吃的,還是學校裏的飯菜,我們都要把肚子吃飽,吃飽才有利於我們身體成長的。為了自己的健康,我們都要通通吃掉它!

我們要樹立節約意識。愛糧、惜糧、節糧,不能是空洞口號,它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風尚不僅過去需要、現在仍然需要。我們的糧食遠未充裕,我們沒有糟蹋糧食的權力,也沒有糟蹋糧食的條件。希望前面我提到的那些浪費現象不再發生。

我們要發掘節約潛力。我們雖然不種田、不產糧,但節約糧食也相當於種了糧食。我們的一張張餐桌就相當於一方方糧田,除了吃進肚子裏的糧食外,不浪費一粒糧食。

我們要強化節約行為。不管在家裏還是在學校裏,都不能浪費糧食。吃多少,燒多少;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少吃零食,買了就要吃完,不隨手扔掉……。對浪費的現象,我們要堅決反對,堅決抵制。只要我們牢記“節約”,就會養成良好的習慣。

同學們,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做一名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學生吧!

第3篇

知道明天是什麼日子嗎?是“世界糧食日”。為什麼要在每年的10月16日設立這樣一個節日呢?很顯然,是呼籲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愛惜糧食,節約糧食。所以,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愛惜糧食,從我做起》。

先請同學們和我一起背誦一下《鋤禾》這首古詩。《鋤禾》——預備起!“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背誦得很好!這首詩我們早就學過了,都知道農民伯伯種田很辛苦,我們要愛惜糧食。因為,一粒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糧,至少要經過20道工序,這中間包含了農民伯伯多少辛勤的勞動呀!可以説,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

有的同學可能認為,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浪費一點糧食不要緊。但是你們是否知道,世界上還有許多吃不上飯的人們在苦苦掙扎?在全世界範圍,每年有數百萬人民,包括六百萬5歲以下的兒童,死於飢餓。在我國,每年有許多貧困地區、受災地區的老人、小孩沒飯吃,要靠國家救濟,靠大家幫助。由此可見,饑荒已經成為全球第一號殺手!所以,即使我們的生活條件再好,也不能丟棄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無數名人、偉人都是愛惜糧食、生活節儉的典範。北宋時的司馬光雖高居宰相,仍然以節儉為本,他認為穿衣能夠抵禦寒冷、吃飯能夠吃飽就足夠了,還教導兒子要“儉樸為榮,奢侈為恥”。我們敬愛的周恩來也一貫反對鋪張浪費,他吃飯時,一粒米也不肯浪費,偶爾灑到桌子上一粒米,也一定要撿起來放到嘴裏。

同學們,聽到這裏,請大家想一想:你是否做到愛惜糧食了呢?你有沒有浪費糧食的行為?在家裏,在學校,你是否將飯菜只吃一部分就倒掉?你是否將吃了幾口包子扔掉?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是否感到可惜,感到心疼?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同學們,我們應該把愛惜糧食落實到每一天的行動中。不管在家裏吃飯,還是學校用餐,我們都應該不偏食,不挑食,吃多少飯盛多少,不要浪費。這樣做,既符合節約的要求,也有利於我們身體的健康。

同學們,愛惜糧食就是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果實,而浪費糧食的行為是可恥的。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珍惜一粒米開始,養成節儉的好習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