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魏書生報告》有感4篇 《魏書生報告》:顛覆思維的啟示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8W

聽《魏書生報告》有感,深受啟發。魏書生以紮實的歷史知識和卓越的演講技巧,生動地講述了中國古代歷史中的一系列精彩故事,讓人對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他的報告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更是對古人智慧的致敬。

聽《魏書生報告》有感4篇 《魏書生報告》:顛覆思維的啟示

第1篇

聽了魏書生專家的報告,如夢初醒。從教以來,一直認為教學很累,當班主任更累。但是,魏老師的人生卻是如此精彩、光芒綻放。無論他是在什麼位置,做局長也好,當班主任也行,他從來都是在享受人生併成就了自己。

祕訣只有一個,就是把做對的事情堅持做,做好的事情做得更好。他討厭“反思”這個詞,他善用正思,他鼓勵教師在每節課後在自己的教案上務必寫一句話,就是我這節課有哪些優點呢?沒上一節課找一個優點,優點就是創新的源泉,是前進的動力,是改革的動力!教師上課也會越上越開心,教師開心,學生就更開心。是啊!以前總是找自己的缺點,自己哪裏教的不好,這節課有哪些不足,絞盡腦汁的想,問領導問同僚,可是什麼時候問過自己哪裏做的好,可以再做下去,有多少好方法剛冒出苗頭就不再顯露了,靈感出現了也要善於發現並抓住,就像是機會來了而自己錯過了,多麼悲哀。

教師應該是幸福的,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當教師是榮幸的,要想獲得教師幸福,就要不斷在給自己肯定的同時不斷努力上進,為自己喜歡並真心願意付出的教育事業奮鬥終身。

教師不應該是勞累的,應該是幸福並快樂的。凡是勞累的,就要找找問題所在,我作為新教師就應不斷優化自己的教學,把孩子當成發展中的人,和孩子平等交流,但是對孩子要有不同的要求和期望,不能一刀切,學習興趣是第一重要的,孩子要覺得學習很快樂,所以優點很重要,魏老先生説,即使是最後一名的學生也要讓他找自己的20個優點,我能記住幾個字,我願意學幾個字就學幾個,我想這就是因材施教。

我想我通過這次學習最大的收穫就是,人生短暫,及時行樂,樂於教育、樂於生活,做幸福教師才能成就幸福孩子。

聽《魏書生報告》有感4篇 《魏書生報告》:顛覆思維的啟示 第2張

第2篇

聽完魏書生老師的報告,感觸最深的就是魏老師那民主科學的管理思想。魏老師經常説這樣一句話“凡是學生能幹的事,班幹部不要幹;凡是班幹部能幹的事,班長不要幹;凡是班長能幹的事,班主任不幹。”從魏老師的這句話裏,體現了他民主、科學的管理思想,他認為民主管理提高了學生對管理的認識,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參與管理的積極性,解決了學生服從管理、投入管理的問題。

魏老師所説的“民主管理班級”的方法,充分發揮了每一個學生的能力,使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管理能力等諸多能力,在一個班級裏,一個教室,一個有限的空間裏得到了無限的展示機會。在這個基礎上,老師給予了積極的表揚和肯定,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思維在班級這個小型社會裏,得到了發展和張揚。幾十個人組成的一個班級裏,居然有“法院”“警察局”等機關。學生在自己創造的最真實的情景中,得到了最真實的社會體驗。很早就聽説“懶”老師能帶出“勤”學生,“勤”老師就只能帶出“懶”學生。魏老師所説的“主任能做的校長不做,老師能做的主任不做,學生能做的老師不做”也就是倡導的這個思想吧!也正是由於這樣的管理理念和方式,魏老師才有時間與精力身兼數職。把班裏的'大事小事都分配給不同的同學去負責,負責管理的同學又攪盡腦汁為自己所管理的事情出謀劃策,這樣一來,使每個同學感覺到自己都是重要的,學生一旦有了被重視的感覺,就會更大地激發他在這一方面的積極性,無形中每個學生為班級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聽了魏書生老師的講座後,我同時也感受到我們心態應該擺正,要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人不能要求環境適應自己,只能讓自己適應環境。想想自己也有不滿的情緒,也曾有抱怨的時候,抱怨學生們怎麼也學不會,抱怨學生太調皮了,聽了魏老師對待工作那恢諧幽默的態度,我們不禁捫心自問,既然困難已經出現在我們面前,何不去直面困難,找到解決的方法呢?所以我們應該擺正心態,用一種樂觀進取、積極向上的態度去對待每一件事,每一個人。學生不愛聽課,那我們就想辦法來改變自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我想,如果我們都能用魏老師的心態去生活,那我們的生活中,煩惱會減少,快樂會多起來,生活會更和諧。

第3篇

讀過魏老師的,學習着他的教學方法、班級管理方法,一直敬佩、感歎、仰慕,終於見到了他本人,真的很激動。上、下午分別連續兩個半小時的講座,偌大的會場裏,無電話鈴聲、無人走到,都怕錯過了他老人家精彩的講説。

從進入會場,魏老師就站在台上講,完全看不出他是一個已經65歲的老人,精神矍鑠,聲音清冽,而且語調更是詼諧幽默,時不時還給手舞足蹈,帶着動作,讓我們聽得輕鬆愉悦。他説:我就是一個平平凡凡的人,我就是做好平凡的自己,做好平凡的工作。因為生活就是平平常常、平平淡淡。從教書到工廠再到教書,從班主任到教導主任到教育局局長,魏老師的一路歷程,他就是堅持做好自己的事。一件件小事,就是做小事做小事,幹小事幹小事,拿得起放得下幹得實。

生活中工作中就是一件件小事,大事幹不來,小事不想幹,怎麼能做好工作呢?想想自己曾抱怨過、憤慨過,可是這都不能解決問題,還是要把一件件事情做好,才能解決,為什麼不做好呢?每做好一件事是多麼喜悦多麼有成就感啊!我也要如魏老師所説的,每天不為難自己,不放縱自己,堅持做好工作中的小事,比如備課、比如批改、比如上課……把該是自己的事做好,備課準備充分,課件齊全;上課精彩,力求測試達標;堅持讀書,和學生共讀;批改細緻,查缺補漏;輔導講究方法,抓準時機……讓班級裏的學生愛學樂學勤學。

每天上班面帶微笑,放鬆心情踏步前行,走進教室,檢查班級管理中的小事是否完成,督促提高,拿出教材研究學法,指導學生學習,每課一歌每課一練每課一思,多和同事研究,多看書籍豐富自己。不怕慢就怕不幹,不怕做就怕不堅持。就做好這些小事,每天的工作就會順順利利。

就如魏老師所説,就是做小事做小事,今天沒做完,明天接着做,最好今天做完提升喜悦感,成就感。找準自己的心想要做什麼,守住想要做事的心,就是堅持做下去,一定會做好。耕耘自己的心田吧,從現在開始,從面帶微笑開始,從放鬆身體開始,從呼吸均勻開始……

魏老師説快樂是最難的,是需要訓練的。其實想一想他説的話,想一想生活中我們是不是覺得快樂好難呢?每天都是煩惱,微信裏聊煩惱、發煩惱,於是那些煩悶的情緒神經就瘋漲了。他説你要是覺得每件事情都非常有意思,有趣,比如寫筆記,你就想啊這是用公家的時間在練自己的鋼筆字。哈哈哈我們都笑了。是的,魏老師整個演説就是這樣,沒有華麗的詞彙,沒有冠冕堂皇的口號,沒有條條框框,幾大點幾小點的羅列,從國際形勢到家長裏短,看似天馬行空,聽着卻句句在理,無不彰顯着入世的智慧,生活的道理。

老師的快樂就是不為難學生,不放縱學生;班級管理就是一民主,二科學(按規律養成習慣)還有一小點就是練注意力體操。注意力體操就是四個字:鬆、靜、勻、樂。鬆就是放鬆身體,靜就是心要靜,勻就是呼吸均勻,樂就是情緒要快樂。看着魏老師在台上邊説邊給我們演示,而且讓我們和他一起微笑,微笑,直到會場裏的老師都翹起了嘴角,他也笑了。他説就是啊,我們就應該這樣啊每天訓練自己的快樂情緒,慢慢慢慢地快樂神經就多啦,生氣那些啊就沒啦。

是啊,面對萬事萬物,都是我們快樂的助力,下雨了,濕潤空氣,沒有灰塵,多好;陽光明媚,心情更加開朗雀躍;學生惹我生氣了,他是在磨練我的毅力;成績低了激發了我的動力……一這樣想真的是快樂啊。教室這個職業就是個寓教於樂、苦中作樂的活吧,其中很多的快樂等着我去體會,那現在就出發吧。

第4篇

在中國,要成就一番事業,首先要關注人際關係,要敏於研究“人學”,要善於採用一系列辦法讓大眾從較遠的地方欣賞自己,久而久之,使大眾在不經意中把自己搬到他們的心坎上紮根。應該説,這是一條制勝之道。當代初為人師者是否應從這裏得到啟示,我想該是不言而喻的。

其二,對於語文教學本身,魏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採取了出奇制勝的策略。一般常人教語文或研究語文教學往往從“同處”着眼,從如何趨同方面着手,未教或未研究之前,總習慣於先定下一個方針、一個框來,然後按力索驥,依樣畫葫蘆。這樣的教學與研究,一般不會產生多大的“轟動效應”。魏書生不同。他和常人一下子拉開了較大的距離。他常常讓別人對他產生一種撲朔迷離、時隱時顯之感。他的教學總是從“異”處着眼,從“立異”上着手。比如以下策略和做法:

(1)一般人都是一課一課地教,而魏書生是“一學期的教材”“只有30多節課就講完了”。

(2)一般人都是對學生的作業精批細改,至多隻不過是研究如何改法,比如是少作多改還是多作少改等,從來就沒有想到“不改”。而魏書生則是“1979年以來,我沒批改過一本作業,沒批改過一本作文”。

(3)一般人都是注重於對學生的學習考評與測試的。依常理,測試是十分必要的;不單是應試,即使是抓素質,也無法離開或摒棄考試。“考考考,教師的法寶”已成共同認識。而魏書生居然“反其道而行之”,他説:“除統考外,我沒有搞過測驗、考試。”

(4)一般人都是遵循課程標準,十分注重課時的,教師不上課堂,怎麼説都不對,這是普遍認識。而魏書生居然不管這一套,他徹底地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了。他説過:“十年來,每年還是要有四個月以上時間外出開會。”除節假日不算,這四個月多少還要佔去較多的課堂教學時間。對於一般教師來説,這簡直不可思議。

(5)一般人教課都是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引導學生逐步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而魏書生也是一反常理,讓學生“自學整冊教材”。效果是怎樣的呢?居然是新學期一開學就可以安排學生進行“期末考試”。照常規來看,這實在讓人感到太越軌了。

還有很多奇特現象,這裏就不一一枚舉了。現在要研究的是,這種奇特現象產生了什麼影響?之所以如此的根源又在哪裏?

從影響説,目前人們對魏書生大致有兩種看法:一是以之為“怪”,魏書生是“鬼才”,他的語文教學是“怪味豆”,有很多破綻和漏洞,不值得普遍學習。一是以之為“神”,魏書生有“神功”,語文教學有“神效”,想學而難以學到。不管是貶也好,褒也罷,有一條是值得肯定的,即魏書生這個人和他的語文教學都離我們比較遠。他是縱向地走到了21世紀了呢?還是橫向地誤入歧途走進了“異國他鄉”?我想,我們目前還不便於下結論。魏書生畢竟是一個鋭意進取的改革者,他的改革是成功還是失敗,目前似乎對於我們的意義還不算大,大的則是在我們的常規文祕站:天地中,他颳起了一股“反常規之風”,至少使我們看到了“別樣的人們”在走“異路”到“陌生的地方去”。這是一種新鮮感。這種新鮮感,在目前不是多了,而是少了。魏書生的探索至少要比那些沒有什麼探索就匆忙自詡為教育家的“跨世紀的人兒”來説要高明得多。因此我主張,今天提出學習魏書生,就要學習他的鋭意進取,敢於創新,善於標新立異的精神,而不要去學習他的一招一式,更不能因了他的招式的神鬼而全盤否定這樣一個少見的奇才。在中國,奇才,鬼才,實在是太少了。

再從根源上探究。魏書生語文教學之“奇”,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他的“人”“奇”。沒有這樣的“奇人”,就沒有這樣的“奇教”。我一直以為,魏書生所以能像上述那樣施展奇術,徹底放手讓學生自學,根本原因在於,魏書生把他的學生看作是一代“小魏書生”。魏書生不同常人之處是同時有兩個魏書生在。一個是凡身肉體魏書生,一個是意念魏書生。意念魏書生始終依附在凡身魏書生身上並時刻指揮着活生生的魏書生的一舉一動,一思一想。魏書生九年級時就停學了,他的語文能力是如何提高的呢?他從未説過有什麼名師從旁指路,事實是有一個意念魏書生在指使凡身魏書生行動。凡身魏書生的成功就得力於意念魏書生的指導。現在,魏書生是教師了,他要把自己徹底變成意念魏書生,用自己成才的經驗來指導新一代“小魏書生們”的學習。他的學習語文的多種“系統”和規則活動實際上就是他個人從前學習語文的切實經驗,他把自己的自學之路變成了眼下的教學之道。所以我堅持認為,“奇教”完全由“奇人”而來。從研究魏書生上説,我們實在有必要研究他的這種變“自學”為“教人”的巧謀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