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鑑賞心得體會4篇 "靈感迸發:藝術的探索與鑑賞"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W

這是一個關於藝術鑑賞心得體會的文章,我們將探索和分享各類藝術形式帶給人們的獨特感受和體驗。無論是繪畫、音樂、舞蹈還是文學作品,通過深入的觀察和感悟,我們希望能夠帶給讀者更深層次的思考和美的享受。讓我們一同走進這個奇妙的藝術世界,感受其中的魅力和無限可能。

藝術鑑賞心得體會4篇

第1篇

經過幾周的中國藝術史課的學習,在老師的引導下,漸漸地對中國曆代的美術知識有了一些瞭解,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精深。

在中國歷史的瞭解中,我對宋代的那段歷史有一些過多地瞭解。宋太祖趙匡胤通過黃袍加身成為宋朝的開國皇帝,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戰亂。雖然他通過“杯酒釋兵權”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然而卻使整個國家的經濟文化得到了繁榮的發展。在詩歌方面的發展從唐以後的豪放大氣轉為細膩委婉,造詞組句也更加生動細緻令人細細品味,意境深遠。在經濟方面,更是發展到了極致,一片市井的繁榮,而這一切的繁榮正是為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物質保證。科技方面也是有了很大的發展,印刷術、航海羅盤、天文方面的水運天象台等等,這些科技發明是人類的文明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這一段歷史,我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歷史之一,在這段期間,儘管軍事上處於薄弱的地位,但是中華民族的文明發展的淋漓盡致,人民的生活相對來説比較安定,而這才是人類發展的根本目的。

中國文明發展的同時,也締造了很多的歷史名人,在這些眾多的名人中,我對朱耷的印象相對來説比較深。朱耷是明朝皇室的後裔,在國破山亡後,他在逃離和悲傷中過完餘生。因此,每當我看到他的作品,我就感覺到一種孤獨悲傷的情感。在他的一些鳥禽圖中,簡短的幾筆墨痕就勾勒出一隻孤傲但又落寞的禽鳥,畫面中反映了朱耷的哀傷之情,同時,也感受到他的氣節。例如,在他的一幅畫中畫了兩隻停在樹枝上的鷹,其中一隻昂頭張望,但它的眼神中卻是一股傲然不懈的神情,像是對清朝的不屑;另外一隻耷拉着頭,畏縮着脖子,羽毛也鬆軟雜亂,好像是一種無奈的憂傷的感覺,從這幅畫中就看出了朱耷自己身影的寫照。因此,每當我看到他的畫的時候,我都被他的畫深深的打動。

每個民族之所以能夠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中,是因為這個民族的文化給予了這個民族的根和生存下次的養分,這不只體現在民族中,也體現在現在的企業品牌中。在眾多的品牌中,我比較喜歡的是“三福”這個衣服品牌店,這裏的衣服主要服務對象是年輕人,這裏的衣服款式多樣,並且體現時尚。這是一個普通的類似於連鎖的衣服店,在這個店的品牌商標中,就體現着這個品牌所要體現的年輕、時尚的品牌氣息。在它的品牌的標誌中,是以九宮格為原型的九塊具有跳動氣息的紅、黃、藍三樣顏色的色塊組合而成,讓人看起來活潑而具有親切感的同時,也感受到這個品牌店的時尚、年輕的經營文化。因此,每當我買衣服的時候,我一般都回去那,在那裏除了價格實惠外,主要還是傾向於他的品牌文化。

因為我的專業是建築學,專業性質的要求需要我們將技術與藝術結合起來,這就需要我們涉足於哲學、音樂、美術、科學等領域。而這次中國藝術史的選修課就很好的給我提供了一個接觸中國文化的機會,通過學習這門課,也確實受益匪淺。關於未來的職業規劃,以前我是傾向於走一步是一步的思想,但是最近我發現人生還是需要適當的規劃。在我的未來幾年,我打算在畢業之前,學會專業的製圖三維軟件和紮實的專業技能知識,另外打算提高自己的英語能力,具備有外國人交流無障礙的能力。因此,這就需要我在這學習的幾年中,將付出更多的努力,而我也將腳踏實地的去實現自己的計劃,追逐自己的夢想。

藝術鑑賞心得體會4篇

第2篇

?中國藝術精神》,徐復觀著,由台中中央書局於1966年首次刊行,以後改由台北學生書局出版,幾十年間不斷再版重印,影響深遠。大陸有春風文藝出版社1987年版,華東師大出版社20__年版,廣西師大出版社20__年版。全書共計十章,前兩章分別論述儒家孔子與道家莊子各自所代表的藝術精神,其餘八章均為論述繪畫藝術及其所藴涵的中國藝術精神。

我國古代最初是以音樂為中心教育,慢慢的就變成禮到後來的法律條文規定了。其實我在想,大同社會是不是就是最初的樂高於禮的狀況呢?應該是吧,在我眼裏,這只是一種美好的心願。樂高於禮?可能嗎?完全不可能?社會是不可能倒着發展的。社會永遠是前進的,就算你是退,也只是你個體的退。實際上以人性來説,是一種進步。但是羣體意義的用“樂”去陶冶,是不現實的。我覺得社會發展到巔峯狀態,肯定是要毀滅的。不管説是天災還是人禍,我倒覺得人禍的可能性還大點。倒也不是説這個毀滅就非得是今年的“20__”。

李復觀講到孔子對樂的追求,舉孔子學鼓琴師襄子的例子——十日不進師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習其曲矣,未得其數也。”有間,曰:“已習其數,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間,曰:“已習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為人也。”人格與磬聲為一體,這樣的大智慧才令人折服。

講莊子的第二章,我不得不説,真的很難懂。徐復觀先生認為,莊子精神上的自由,以一個“遊”字可以加以象徵。即藝術上的東西,來源於遊戲。因為在藝術上所得到的快感,是不以任何利益為目的的。事實上,我對此有一些的懷疑。許多時候,對於藝術的創作,都是創作者對於自身某種情感的一種宣泄。宣泄自己的情感獲得一種快樂難道不是一種利益嗎?那麼藝術的精神究竟是什麼呢?恐怕誰也無法將它準確定義。那麼究竟又為什麼要來定義?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説的好,順其事物自然的發展就好了。無即是有。研究過去研究過來,於我而言,也只不過是找到了數學上的一根漸近線。

另外,我覺得對於不是學畫畫的人來説,徐復觀先生對於那些畫的整理、討論與考證,真的很讓人佩服和讚歎。不僅為他的作品——這本書,也為他的這種精神。真的很好,或許這就是衞夫人所説的“善寫者不鑑,善鑑者不寫”吧。

第3篇

所謂藝術精神,也就是指的藝術的精神境界。徐復觀認為:“文學、藝術,乃成立於作者的主觀 “心靈或精神”與題材的客觀事物互相關涉之上。”藝術作品既不是純主觀的,也不是純客觀的。把主觀生命的.躍動投射到某一客觀的事物上面去,借某一客觀事物的形相把生命的躍動表現出來,形成晶瑩朗澈的內在世界,這就是藝術的精神境界。因此,不僅未為主觀所感所思的客觀事物,根本不會進入文學、藝術的創作範圍之內,而且作者的人格修養和理想追求,對客觀事物的價值或意味的發現有着重要的影響,從而使藝術作品所表現出來的生命躍動有不同的層次,使藝術精神有不同的境界。正是這樣,不僅在中國人與西方人之間,由於文化的巨大差異,其藝術精神呈現出迥然的不同;而且就是在中國人之間,由於人格修養和理想追求不盡相同,其藝術精神也呈現出明顯的區別。

徐復觀認為,中國人在藝術精神上的諸多區別,如果窮究到底,可以概括為孔子和莊子所顯出的兩個典型。這是因為:“中國只有儒道兩家思想,由現實生活的反省,迫進於主宰具體生命的心或性,由心性潛德的顯發以轉化生命中的夾雜,而將其提升,將其純化,由此而落實於現實生活之上,以端正它的方向,奠定人生價值的基礎。所以只有儒道兩家思想,才有人格修養的意義。因為這種人格修養,依然是在現實人生生活上開花結果,所以它的作用,不止於是文學藝術的根基,但也可以成為文學藝術的根基。”而具體地看,孔子和莊子所代表的藝術精神,又呈現出兩種典型性格。由孔子所顯發出的藝術精神,是道德與藝術合一的性格;由孔門通過音樂所呈現出的為人生而藝術的最高境界,即是善與美的徹底諧和統一的最高境界;由莊子所顯發出的藝術精神,則是徹底的純藝術的性格、中國的純藝術精神。

徐復觀指出,莊子的藝術精神雖本旨不在藝術創作,但卻對中國藝術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特別是在繪畫方面結出了豐碩的成果。莊子的藝術精神對中國的繪畫產生深遠影響,並不是直接的,而是通過魏晉玄學來實現的。中國的繪畫,雖可以追溯到遠古,但對繪畫作藝術性的反省,因而作純藝術性的努力與評價,還是從東漢末年至魏晉時代的事情。與中國的文學、書法一樣,中國的繪畫只有在這時才獲得了一種藝術精神的自覺。這種藝術精神的自覺,與東漢以經學為背景的政治實用哲學的衰落和老、莊道家思想的重新抬頭有密切的關係。正是魏晉玄學的興起,實現了中國藝術精神由思的世界走向了畫的世界,由哲學家的神思而成為畫家筆下的人物山水。最能直接、深刻、鮮明地體現莊子的藝術精神的,則是中國的山水畫。中國從周初起,隨着人文精神的最初躍動,自然界中的名山巨川便從帶有壓抑性的神祕氣氛中逐漸解放出來,使人感到這些自然景物對於人的生活確實有一種很大的幫助。

徐復觀先生在《中國藝術精神》一書中解釋了藝術創作的一個根本性問題:藝術家的心靈,藝術家的生命,藝術家的人格,是藝術作品得以成立的根據。這也是我們在進行畢業論文寫作時必須進行田野調查的原因:在研究藝術品或畫作本身時,其創作者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理清創作者的“心靈”“生命”及“人格”,才能理解畫作本身。

第4篇

?中國美術史教程》,是我大學時的一本教科書,記載着我國很多的美術歷史知識,最近利用業餘時間又重新讀了此書,整理概括了各個時間或朝代中國美術發展狀況。現總結如下: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中國美術也同樣淵源流長,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卓越成就,在世界美術之林中獨樹一幟。在漫長的的歷史年代裏,中國人民在美術領域裏發揮了聰明才智,知名美術家眾多,創作了不計其數的優秀美術作品,許多美術遺蹟保留至今,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人民的寶貴財富。中國美術的偉大成就,讓我們引以為豪。因此,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有必要了解中國美術的光輝歷史,豐富自身文化修養,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並在教學中傳授給學生,增強學生愛國主義思想、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原始社會的美術主要體現在對石器的製作、使用和裝飾品的製作。勞動是從製作工具開始的,製造勞動工具是人類的特點。由於勞動人類才從動物界脱離開來。生存於距今70萬至2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經過了漫長歲月的勞動實踐,大腦已比較發達,手腳完全分工,右手已相當靈巧,並已產生了有音節的語言。語言的產生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密切相關,而思維能力則又是藝術創作的前提。北京猿人在石器的製作和使用上,已就積累了不少經驗。他們能製作各種不同用途的石器,對造型樣式有了一定的認識,初步掌握了一定的造型手段。而距今1萬8千年前的山頂洞人的創造活動,除了有較過去精良得多的勞動工具外,還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裝飾品。從鳥骨線紋、穿孔貝殼、孔眼獸牙、染色石串珠這些裝飾品中我們可以看出,山頂洞人對已掌握了一定的裝飾藝術品的知識和技巧。並有了精神財富的創造,包涵着他們強烈的審美意識。他們對美得若干規律性認識從此產生。

當中國的遠古人類跨過了石器時代、金石並用的時代,就迎來了金屬時代——青銅時代。以青銅工藝為代表的美術創作是我國古代美術史上的又一個高潮。揭開了中國美術史的新篇章。其中出土最大的青銅器是1939年出土於河南安陽侯家莊的司母戊鼎。此鼎造型雄偉莊嚴。鼎為長方形,四個柱形足的外側有突起的獸面,鼎腹中間光潔,四周皆裝飾以龍紋組成的獸面紋裝飾帶。直立的鼎耳上鑄有雙虎相向而立,中間夾有一浮雕的人頭形象,給人以精神上的威懾和壓抑。如此精美的青銅器,體現了商代青銅工藝的高超水平。也反映了當時社會、政治、宗教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觀念。

進入了戰國時期後,出現了最早的真正獨立的繪畫作品《人物龍鳳帛畫》、《人物御龍帛畫》。兩幅畫都有一定的技巧水平。《人物龍鳳帛畫》畫法比較古樸,具有一定的裝飾風,而《人物御龍帛畫》技巧比較成熟,人物形象準確,神采生動,不僅追求外部形貌的肖似,更注重通過外貌的描寫揭示內在的精神氣質。體現出了“形具而神生”的理論。此兩幅畫可以看出我國戰國時期人物肖像藝術成就,楚國貴族婦女的基本特徵和“楚王愛細腰”的審美時風。也為秦漢繪畫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秦漢時期的美術作品在壁畫、畫像石、畫像磚、帛畫、書法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但讓世人矚目的無疑是秦始皇陵兵馬俑。兵馬俑的內容包括戰車、騎兵、步卒、弩兵等。兵馬俑都與真人真馬等高或稍高,製作工序複雜,形象多樣生動傳神,體現秦朝戰士的精神風貌。兵馬俑陣容龐大,組織嚴整,巨大的規模和恢宏的氣勢,是秦王朝國力和武力的象徵,是對秦始皇統一偉業的歌頌。高超的寫實水平和對人物精神氣質的成功塑造充分體現了那一時代雕塑藝術的飛躍發展和進步。

三國及西晉時期 儒家思想受到衝擊,反映老莊思想與清談玄學和佛教思想的繪畫開始出現。反映士族生活面貌的作品有所增加,以文學作品為題材的繪畫創作也日趨活躍,山水、花鳥畫有脱離人物畫而成為獨立畫種的趨勢。同時宗教美術出現極端繁榮的景象,石窟壁畫盛行。從審美觀的角度看,繪畫從漢代古拙、雄壯、陽剛之美轉化為巧密、婉約、陰柔之美。代表畫家有三國槽不興,西晉衞協,東晉顧愷之等。其中顧愷之提出了“傳神寫照”、“遷想妙得”的美術思想,把中國繪畫理論思想推向新的里程碑。魏晉南北朝美術的種種跡象,標誌着美術發展已步入了歷史的新階段,從而奏出了隋唐美術繁榮的先聲

到了隋唐,佛教壁畫在藝術上呈現煥然一新的景象。由歡樂明亮代替了陰森血腥,從中可以看出當時的社會現象、宗教思想與人們的願望。如《淨土變》、《藥師淨土變》等壁畫。唐代審美理想一改之前的“清贏示病之容”,更喜“豐腴華貴”。從張萱人物畫中,我們可以看到,張萱畫的婦女形象豐腴碩體,服飾豔麗,描繪的是盛唐貴婦的歡樂情緒。體現出當時社會生活的豐衣足食,人民生活開心安寧。同時,和平富裕的社會環境促進了精神世界的發展。

到了宋代,文人畫風出現,宋代文人畫家強調主觀感受在筆墨上的流露,都在“筆墨情趣”中披露自己的心境,在技法上注重“寫意”,如,蘇軾認為繪畫不是不要形似,而是認為形似並不是繪畫的終極目的,只有神似才是繪畫的最高法則。蘇軾非常重視構思,注重“意在筆先”。北宋的山水畫以高山流水為主體,給予人們的審美感受寬泛、豐滿而不確定。南宋,更注重簡單化、單純化的形式,詩意的追求和細節真實同時並舉,以簡化繁中國藝術的境界美在這裏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隨着人們的審美觀念的轉變山水畫也在發生着變化。

元代,士大夫畫在宋金的基礎上有着明顯的發展,成為令人矚目的現象。元朝前期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士大夫畫家,如趙孟頫,高克恭,商琦等,具有很大影響。也有一些宋朝遺民如鄭所難、龔開燈,在繪畫中寄託對先朝的懷念,並以曲折的方式表露他們的政治態度,元代中後期在畫壇中顯露才華的多是遭遇落魄、經歷坎坷的文人。創作上以山水花鳥及墨竹、墨梅最為盛行。他們強調文人士大夫的藝術趣味,重視筆墨性能的發揮,以詩文題畫成為作品重要的組成部分,使書法、文學、繪畫結合為一體。對明清文人畫的發展具有直接和重大的影響。

到了明清,畫家眾多,畫派林立,盛況超過前代,繪畫在社會上有了很大的普及。文人畫仍占主導地位。但民間繪畫也非常活躍,年畫和版畫的成就十分突出。宮廷繪畫創作一度表現出振興的局面。宮廷、民間和文人畫藝術有一定的互相滲透和交流。代表畫家有:明朝王履、劉俊、李在等。最著名的莫過於“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唐寅。唐寅在山水、人物、花鳥畫上都有不小的成就。清朝,八大山人最為人所知。其“拙規矩於方圓,鄙精研於彩繪”,“不拘成法,長於水墨,畫風樸拙二不作矯飾,筆墨含蓄而沉鬱豐富,把寫意花鳥畫繼承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同時,西方美術開始通過傳教士傳入中國,清代宮廷有少數外籍畫家,他們的創作和畫風為某些中國畫家所吸收,對民間美術也有一定的影響。真正對西方美術的學習和借鑑在鴉片戰爭以後。

重讀《中國美術史教程》讓我收穫頗多,在這僅僅陳列了部分美術發展概況,具體情況無法一一陳述。畢竟中國美術博大精深,和中國歷史一樣源遠流長。瞭解中國美術史的發展,知道中國美術的藝術種源,在教學中讓學生感受美術的美、學會鑑賞美術的美。足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