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中的城讀後感參考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3W

讀後感有助於我們發現作品中的隱含信息和文化內涵,讀後感也是一種反思的機會,讓我們回顧自己的閲讀過程,思考自己在其中的成長和變化,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夢中的城讀後感參考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夢中的城讀後感參考6篇

夢中的城讀後感篇1

父愛是一座山峯,讓你的身心即使承受風霜雨雪也沉着堅定;父愛是一片大海,讓你的靈魂即使遇到電閃雷鳴依然仁厚寬容。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我為父親與兒子的偉大感到無比敬佩、感動。文中這位平凡的父親用自己堅定不移的信念救出了兒子等13位同學,在38小時50分鐘的長時間中,父親執着地、不吃不喝、不停歇地挖掘,終於救出了兒子。這似乎不可思議,但卻真實地發生了,這就是父愛的力量,神奇的力量。一句“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使這對父子堅持了那麼久。

其實,生活中,每個父親都是一樣的,為了自己的子女可以犧牲自己的一切。

有一次,我在電視上看到:一隻梅花鹿爸爸帶着自己的兒子一起出去嬉戲,可誰知一隻兇猛無比的大獅子早就盯上了他們,危險離這對父子越來越近。梅花鹿爸爸為了尋找更嫩綠、更鮮美的青草,漸漸地離開了小花鹿。大獅子如箭一般向小花鹿狂奔過去,而玩得正開心的小花鹿完全沒有覺察到危險在向他一步步逼近,兇猛的獅子猛撲過去,一口咬住了小花鹿。手無縛雞之力的小花鹿苦苦掙扎,大聲嘶叫。鹿爸爸聽到了兒子撕心裂肺的叫聲,不顧一切地向兒子奔去,雖然他深知自己不是獅子的對手。鹿爸爸和兇猛的獅子進行激烈的搏鬥,小花鹿在爸爸的示意下狂奔離去。過了不久,鹿爸爸堅持不住了,成了獅子的盤中餐。看到這,我不禁流淚了,為了鹿爸爸的勇敢,為了鹿爸爸的奮不顧身。

信念的力量如此偉大,父愛的力量如此偉大!讓我們深深地震撼了,讓我們在生活的點滴中體會如山的父愛吧!

夢中的城讀後感篇2

説心裏話,對於心理學的書籍,是排斥的,總覺得理論、道理一套套,既枯燥無味又晦澀難懂。抱着這樣的心態閲讀劉儒德教授的《教育中的心理效應》,沒想到卻被“圈粉”。讀完許久,內心是歡喜的,時不時在課堂上“露一手”,運用一下,有意外的驚喜,也圈了不少“學生粉”:“老師,您看的那本是什麼書?怎麼這樣厲害!”

一、思——推己及人

與朋友聊天,聽她分享學校的趣事。她説最佩服他們校長,能把每週例會變成老師們期待的“學會(學習的機會)”。會議開始,他會把一週的工作及各部門所應配合落實作了佈置;會議的結尾一般針對工作中的不足予以剖析,提出建設性意見;而會議過程中,則是用輕鬆幽默的方式與老師對話或分享他個人的所學所思所想。每次會後,老師們均能各司其職,高效高質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聽完以後,竊以為,這只是他們校長的個人魅力。直到讀完《教育中的心理效應》才知道,他是遵循了心理學上的“系列位置效應”:把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在開頭和結尾的部分。這就是他效率又高,又讓人期待的原因吧。

於是,教學中,我也嘗試着在課堂開始和結尾要講重要的內容,處理重要的事情,只有最重要的事情才能佔據最重要的時間。上課的前10分鐘一定要儘快進入學習狀態,不能在檢查作業、回顧批評中度過。課堂上,合理安排學習材料的順序,保證每次學習時間不會太長。久而久之,課堂教學變得有效、高效,學生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倍增,也能從學生嘴裏聽到“數學學習很輕鬆很快樂!”

二、悟——反思運用

心理學上的`“超限效應”表明:人接受任務、信息和刺激時,存在一個主觀的容量,超過這一容量,人就不願意認真對待這些任務了——過量的作業,不僅達不到好的教學效果,而且還會適得其反,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也許短期學生的成績有所提高,但時間一長帶給學生的什麼呢?那就是“物極必反”、“欲速則不達”!反思自己的教學,是佈置大量的作業,認為只有反覆練習才能掌握所學的知識,還是隻給學生適量的作業,以便於鞏固當日所學?答案不言而喻。

教育也要講究“布白”藝術。中國繪畫講究“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疏可走馬”指的就是“布白”。有了“布白”,才能產生美感。回想平時與學生的交談,嘗試點到為止,適當地留點“布白”,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去反省。運用科學民主的方法去建造一架溝通的心靈之橋,而不是“宜將剩勇追窮寇”。惟其如是,才能使成長中的學生把教師視作自己信得過的良師益友,從而甘願接受其教育,心理得到健康發展。去年,“臨危受命”當了一個相對調皮的班級班主任,一個月時間過去,有個孩子問我:“老師,為什麼您不用生氣,卻可以讓班級變得安靜有序,讓同學們變得自覺自律?”我説,因為老師讀了一本書,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於是就有了開頭孩子好奇的問題,他們想知道老師到底讀了什麼書。我想,這就是書籍的魅力,也是學習的動力!

三、行——授人以漁

數學知識本身是一個龐大的邏輯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各種知識間有着密切的聯繫。數學教材內容的編排是根據知識的內在聯繫循序漸進進行。教學中,我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個單元的知識學習,都會在新課前撥出兩分鐘回顧梳理前一節課的知識,這原本是一個無意識的舉動,卻不知收穫頗豐!有一個跟崗的老師和我談了她的感受:就像是鐵鏈中的小小的鏈釦,把知識串聯起來,環環相扣,温故知新。小細節,大智慧!

驚喜之餘,也從書中找到存在的道理。

德國心理學家烏申斯基曾説過:“不要等牆倒塌了再來造牆。”這句話生動地描繪了遺忘曲線應用的精髓——及時地複習。遺忘規律要求我們學習之後要立即進行復習,加強記憶,並且以後還要再複習,但複習時間的間隔可以逐漸增加。學習的第一天後進行每一次複習,三天後再複習一次,下一次的複習可以安排在一週之後,以此類推。複習就是温故而知新,“温故”是形式,“知新”才是最終的目的,要在追溯陳舊中發掘新意。當然,複習不是依靠機械的重複、簡單的記憶,每次重複應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點,這樣每次重複才會有不同的感受和體會,才會獲得更深的認識。教師對教學做到及時反思,並引導學生有規律地複習,學生對知識的認識也就在這種不斷的重複中得到昇華。

從來沒有一次像讀這本書一樣,讀得很慢,很細,好像有一種力量總是牽住我的思緒,讓我不自覺地就回憶起身邊的那些教育教學案例,對號入座,時而開心,時而激動,時而遺憾,時而感同心受。我深深地體會到,一個老師懂得心理學,並且在教育教學時善於運用,將會事半功倍!

一本好書就是一杯好酒,《教育中的心理效應》這本書正是一杯好茶、一杯好酒,它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慢慢醖釀。

夢中的城讀後感篇3

天空,依舊灰濛濛的,沒有一絲亮光,就如同我此時的心情一般。手中的筆還執着,卻不知該如何下筆......

撐着傘,我走在操場上。風夾雜着雨,淋濕了傘,也淋濕了我那顆冰冷的心......胃,更加難受了!

看着校門口那些焦急等待兒女的父母,我的心絃被繚亂了,記憶像碎片一樣,撒了一地。一點一滴地在我眼前浮現---

她在雨中撐着傘等着我,雨水淋濕了她的衣襟。她的眉頭緊皺着,眼角的魚尾紋隨着歲月流逝也越來越多,越來越清晰。但她的目光卻死死的鎖定在這些來來往往的車輛上。

冬天,路上結了冰,車子無法行駛,她就帶着我,揹着我的書包,一步步艱難的向學校走去。

可現在,今非昔比。她只是呆在家裏,上着網,看着電視......

心痛、胃痛,讓我變得不堪一擊,只能勉強擠出一絲微笑。

啊,是她!是她!站在車站等着我的人是她!心,又亂了,像糖一樣,甜甜的。

早上我就看你吃不下飯,胃又疼了吧。我沒有説話,這是低下頭,低吟了一聲嗯。你先回家吧。啊?我張皇的望向她。我去醫院買點藥。不...不用了,我...已經沒事了...她沒有理我,只是徑自向藥店走去。不知為什麼,我的血液好像加速流動了,暖烘烘的。

拿着吧。她用那雙生着凍瘡的手遞給我。我走上樓梯,看着手裏的藥,笑了。

窗外,雨淅淅瀝瀝地下着。

窗內,一顆幸福熱情的心。

夢中的城讀後感篇4

這本書是20xx年再版,書中每個話題都有相隔七年的兩個視角,流年對照,閭丘露薇的成長軌跡,也是每個年輕人的參照,諸如夢想、大學、愛情、選擇、生存、壓力、婚姻、名利。

“戰地玫瑰”— 是人們對她最為熟知的稱呼,每當世界上有大事件發生時,總有她的身影。然而以報道全球重大新聞事件聞名的閭丘露薇,,她不再評論時事,沒有報道新聞。帶着自己入行17年積累所沉澱下來的沉穩和厚重、對人生的思考,分享着每個人都在思考的人生命題。

看到作者討論的每個標題,總會產生些憧憬,從上學到現在工作一年,經歷了人生中最最簡單的時候。就像書的扉頁寫着“有了足夠的積累,人會變得自信起來”,當我們在不斷積累時,會發現身邊的一切在變化。我們常要在走了一段路後,回頭看看,也算是對自己的總結。正如書裏説的“七年的時間,想看看自己過去和現在的文字,最大的變化,我想,我不在看到我個人的成長,而是學會了把自己放在社會裏。”是的,從這句話我讀出了,沒有人可以脱離社會和羣體。學會反思,學會成長。

關於大學,這是書裏離我最近的一個話題,閭丘露薇闡述了七年前和七年後,關於大學的思考。

關於自信,七年之前:真正的自信不是刻意去創造的,這是需要時間,需要經歷,需要磨練,需要體驗而自自然然得到的東西。七年之後:當然,到現在我還是覺得,自信和自大就是一線之差,而且我也覺得,一個人發自內心地謙卑一些,反而讓自己的承受力更大,做起事情來更加專注,沒有顧慮。

七年前:大學的四年,學會如何學習,如何戀愛,學習面對社會,學會對待生活。這是多麼似曾相識的聲音。然而七年後的閭丘露薇卻説:我明白,人生會怎樣,不是依靠一句話來支撐自己,而是依靠自己形成清晰的價值觀,依靠自己對應對變化的能力。也許大學帶給我們的不應該僅僅是簡單的學習和思想的迸發,它該有更深層的意義。就像我們在面對人生眾多的選擇時,不該僅僅想我們想選擇什麼,社會要我們選擇什麼,而是當我們做了選擇,如何去承擔責任,因為我們已經成年。

關於成長,書裏討論了愛情、婚姻、壓力、生存、健康、工作等諸多話題。成長是人生活的基本。從擁有隻能留在心底,無法分享的愛情開始,到我們為了生存必須有勇氣和韌勁來面對這個社會裏的人和事。年輕時的無知者無畏是人生必經的過程,沒有比較,哪兒來的成長?享受人生不同階段的每一點樂趣。

夢中的城讀後感篇5

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之後,我的感觸很多。在美國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堅持不懈地在廢墟中挖掘,經過38個小時的努力,終於救了兒子阿曼達。

從阿曼達的父親的言行舉止中的明白了一個道理:態度決定一切。做一件事情,只要你有恆心,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並能堅持到底,就一定能成功。就像我們的學習一樣,我們首先要相信自己能學好,熱愛所學的科學知識,並能持之以恆地勤奮拼搏,就一定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阿曼達也很令我感動。發生大地震後,面對死亡,阿曼達不僅沒有哭,還安慰別的小朋友要對生還充滿信心。因為阿曼達時時刻刻都記得父親給他説的話:“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他頑強的毅志和信念也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可貴品質。等到父親找到了他,要抱他出來的時,他説“讓我的同學先出去吧!”他這種助人為樂,先人後已的高尚品德是我們今天應該大力倡導和學習的,人們這些獨生子女從小受到太多的寵愛,往往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與阿曼達相比,我們應該更加相互關心,互幫互助。

比如張玉可姐姐也是這樣一個人。有一天下雨,正好輪到她掃地,她來到學校教室裏只剩下兩把掃帚了,張玉可姐姐毫不猶豫地把那兩把掃帚給了其他同學,自己則用乾淨的手去拾那些在雨中浸泡過的骯髒的.垃圾。

把好處送給別人,把困難留給自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把這種美德發揚光大。

阿曼達父子的精神和品德深深地感染了我,今後我要用他們那種頑強、自信、堅強來面對生活和學習,用助人為樂,互幫互助,相互信賴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同學和親人。

夢中的城讀後感篇6

“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齊!”這是《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裏的一句話。

一想到這句話,我就想起文章中的主人公阿曼達和他的父親。應對大自然的災害,我們似一棵小草,在天災降臨時,也許就會被天災奪去生命。可是這對父子,在大自然的災害來臨時臨危不懼。父親懷着不放棄一絲救孩子的期望,而兒子阿曼達也懷着相信父親必須會來救他的心理來理解困難和考驗。最終老天不負有心人,讓這對父子又團聚了。

老天可能會關上一扇門,但也必須會為你打開一扇窗。不要以為一件事僅有一種解決方法!就像汶川大地震一樣,全國人民心連心,各地羣眾自我送來了救命的物品,在大家眾志成城的努力下,從廢墟中就出了許多生命。最終,如此之大的困難,我們也克服了。

所以,我們要像那對父子一樣,遇到困難勇於應對,不能半途而廢。今年夏天,我就克服了重重困難,登上了黃山。黃山“飛來石”景觀是我向往已久的,從早上出發,我和爸媽一路走,一路喘,馬不停蹄地向飛來峯進發。可是來到山腳我傻眼了——那麼陡,那麼高啊!原本不恐高的我想打退堂鼓了。可是,我這一路氣喘吁吁地爬了大半天,不就是為了一睹為快嗎,不能白跑一趟啊!可我就是小腿肚打顫。媽媽看出我的心思,大聲説:“x,加油啊,你看我體力不如你都爬上來了,你也不能落後呀!”爸爸也在一邊説:“我的女兒是最棒的,到此刻都沒讓我們扶一把,必須會完成自我的心願。”聽了爸媽的話,我鼓起勇氣,扶着石壁細心翼翼地爬上了山頂。站在“飛來石”旁,望着腳下的萬丈深淵,我的心胸一下子變得極其舒暢。眼前起伏的羣山,連綿的雲海盡在我的腳下,這是多麼完美的享受啊!此時此刻,我忘記了害怕,盡然來到峭壁邊扶着欄杆嚷着要媽媽給我拍照,留下這難忘的一瞬間。

此刻,每當我看到當時留下來的照片,就會想起“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句話,我將把這句話當做我的座右銘,時刻激勵着我,讓我在今後的生活中像地震中的父子一樣,永不言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