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10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4.53K

通過讀完《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大家對於心理學一定都有不少深刻的感想。那麼讀後感都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年《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的參閲。

2022年《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10篇

2022年《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1

這是一本滋養心靈的書。

讀完此書後,我並不試圖轉述此書的資料,只是提議每個人都去認認真真讀它一遍,相信你必須會有所收穫。

人生苦難重重。

在必須意義上,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程度的心理問題,出現問題,我們就要去勇敢的應對和解決,而不能逃避,因為越逃避,隨着時間的積累,問題就會越大。

心理疾病實際上比身體的疾患更嚴重,它不但影響自我的生活質量,還嚴重的侵擾自我周圍世界,讓自我的親人也因你生活在痛苦之中。

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選擇自我的命運,但每個人都要有改變自我命運的念力。念力越大,你能實現的可能越大。

我最喜愛本書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工具,是獲得自身解放和成長的方法論。愛則讓我重新認識真我,找到完善人生的原動力。

人生就是不斷地尋找平衡的過程,我們永遠不能放棄尋找認識真我的可能,我們在尋找自我的過程中,也在發展自我。不要輕易地向命運妥協,應當是在不斷地抗爭中去尋求心靈的解放。

自律的原動力是愛。作者給出愛一個與眾不一樣的定義:愛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愛是自我完善的需要。這讓愛不再是狹隘的和自私的,這讓愛不再以佔有為目的,這讓愛能夠全然的去理解。

愛不是縱容,但也不是出於善意的約束和糾正。它一方面是自我完善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經過改變自我去改善別人,是渴望滋潤對方的心靈,讓對方獲得成長、因自我而逐漸完善。

2022年《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2

深入心靈,是一段艱難的旅程,也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打開這本書前幾頁看到一些名人名家對此書的評論,整整佔據了兩頁半,每個人都用一小段話或者三言兩語道出了自己對此書的看法,因為經歷不同所以視角不一樣,關注點不一樣,感悟也不一樣,但是大家都一致肯定了這本書對自己心靈成長的幫助,讓自己的思維更睿智思想更成熟。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名心理醫生,他在多年對病人的心理治療接觸中,以及自己生活中所得出的一些看法、直覺、感悟。就像他自己説的,讀者之所以會為這本書感動,是因為他説出了別人長期的思考和感受,但缺乏勇氣,不敢説出來的東西,就像是“我們長期以來的想法和感受,有一天會被某個陌生人一語道破。”這是一本心理學範疇的書籍,以我現有的水平看這本書其實是感到了一點困難的,一些專業的心理學甚至一些物理範疇的名詞,我看不太明白的時候需要去百度一下,這讓我想起了我很小的時候,喜歡看故事書,但是經常在書中看到不認識或者不理解的字詞常常會去翻字典,後來這讓我翻字典的速度比別人快很多倍,上國小有一次查字典比賽得了第一。這就是因果關係,有什麼因就會結什麼果。

不管是好事壞事其實追根到底都是有原因的,就像書中所説,來接受治療的一些病人,很多人患上了這樣那樣的心理疾病,但卻不敢誠實面對,當醫生讓他們説出生病原因時,一些人閃爍其詞或者避重就輕,其實已經到了很嚴重的地步了,卻被自己説成只有這一點點焦慮而已,因為不敢坦誠自我剖析,追蹤真正的原因,所以常常會耽誤病情而導致長期治療無效,或者病情反反覆覆,而醫生有時候需要在病人的潛意識裏面去發現挖掘真正的原因,一個人的潛意識可能是某天説的一句話,一個不經意的動作眼神等等,所以心理醫生就需要仔細觀察聆聽病人所説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從而去發現病人潛意識中的真實想法。

本書開篇説到了自律,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最重要地方法。自律就是推遲滿足感,比如我們知道的棉花糖效應,一羣兩三歲的孩子給他們每人一塊棉花糖,然後大人離開前,告訴他們如果堅持三十分鐘不吃的話將會得到更多的棉花糖,幾分鐘之後就有的孩子吃了,有幾個孩子也忍不住要吃,但他們有的用唱歌來忍住糖果的誘惑,半小時後大人回來,寥寥無幾的幾個孩子得到了理所當然的獎勵,後來人們還跟蹤發現這些忍耐力強的孩子,在成年後事業更成功生活更幸福。而我們現在作為成年人,推遲滿足感也是很有必要的一種能力,比如我自己,當很多工作上的事情堆積如山,我卻不想去做的時候,總是在想等吃完東西再去弄,等看完電影再去弄,等……反正就是假裝自己還有很多其他很忙的事情,每每要到臨交工作任務的時候不得不去做,而且在做的時候覺得極度痛苦,心情非常不好,這種拖延症,其實就是不自律的表現,推遲滿足感的原則就是,學會先苦後甜,擁有足夠的自制力,比如把困難的事情做完再去吃東西看電影,這樣做自己喜歡的事,心情會更放鬆更愉快。

書中提到的恩典,一個人對於恩典意識和接納的態度,就是一個人走向心智成熟的旅程。仔細回顧自己的生活很多“千鈞一髮”的時刻,帶給人神奇的體驗,記得在單位,有一次我的工作夥伴來接我班的時候,比以往早了一會兒,等我下班離開沒多久,電線突然短路一陣火光亂竄,後來聽説當時情況非常混亂,而我是個特別膽小的人,當時還在想,幸好當時不是我當班的時間啊,覺得好幸運,其實現在想起來就是恩典的降臨啊!再比如網上報道有人因為臨時取消航班而倖免於一次空難,還有比如在天災人禍中倖存的人,書中提到的交通事故中原本可能成為犧牲品的人,竟然從破破爛爛的汽車裏爬了出來,而且傷的並不重。生活中我們也見到過有人從高樓墜落下來,卻毫髮無傷的事情,這種近乎奇蹟的好運,神奇到我們人類無法用現有的理論來解釋的事情,其實就是一種恩典的存在。但是這樣的事情並不是常常都有的,因為大部分的人沒有意識到恩典的來臨而拒絕了恩典,不相信奇蹟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心智的不夠成熟的人,是不會意識到恩典的來臨。

潛意識也是恩典的一種形式,比如心理醫生有時要對病人做催眠的治療手段,讓病人在潛意識中説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人的夢境其實也是一種潛意識,這點我深有體會,記得讀書時有一次重要的考試,我夢到了自己的分數,也夢到了另一位同學的分數都合格了,還有一位與我關係比較好的同學我卻沒有夢到她得分數,後來那次她考試不合格,而我和那位我夢到的同學的分數居然和夢境中一模一樣,當時在想,這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甚至有的時候我第一次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旅遊的時候,有些建築物風景區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當時我真的覺得是件不可思議,而且很神奇的事情,現在才明白這就是人的潛意識。本書作者描寫第一次去新加坡旅遊看到一個建築,他的妻子問他這是什麼地方,他可以馬上説出“新加坡板球俱樂部”,而一説出口自己也被嚇到了,因為他從未來過新加坡,也沒有見到過任何一家板球俱樂部,後來他們朝前走,走到了建築物的正門看到“新加坡板球俱樂部”。這讓他無比驚奇,“我是如何知道自己本不該知道的事情?”因為我們的思維常常不承認奇蹟的存在,但是思維本身就是個奇蹟。恩典是一種看不見摸不着的,但確實存在的一種力量。在心理學類的書籍中,字裏行間感覺是在宣揚一種東西,但這東西中藴含的力量又是人們不可抗拒的,你甚至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如何把這種力量轉化成讓人幸運的奇蹟,這就需要我們意識的覺醒。

書中説,心智成熟之旅艱苦卓絕,無論思考還是行動,你都離不開勇敢、進取和獨立的精神。這幾點都是需要我長期好好學習的品質。做一個自律而勇敢的人,讓心靈的力量不斷彙集,慢慢的融入自己的血液裏,成為身體的一部分,就像有句歌詞“門外驚心動魄,門裏我泰然自若”。一個心智成熟的人,無論遇到什麼事,都能保持內心的平靜與安寧,冷靜分析,積極思考,妥善處理,這就是一種睿智。

讀完此書,在心靈成長的道路上我感覺自己邁出了一小步,收穫了一點點內心的充實感。

2022年《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3

七點一起牀就看到國中的心理老師昨晚十點多發給我的微信:周泫,最近好嗎?我在武志紅老師的文章裏看到《少有人走的路》,就想起了之前你説過你在看這本書,也就想起了你。

我坐在牀上,望着窗外,是的我是看完了中文版本的《少有人走的路》,那段時間裏我在學習與感情上都不順利,消極情緒纏繞我全身以至於讓我難以呼吸,我偶然看到《少有人走的路》對消極情緒有很大的幫助。那段時間裏,也在打電話給心理老師。上了高中之後,我有時候放假回去會先回到她家吃了晚飯再回去,我也會在學校附近的地攤買一些廉價的書籍帶回去給她,那個時候雖然我們沒有到無話不説的關係,但是學生與老師能夠那樣去交流學習與生活已經是很少見的了。

我是在七年級認識我們學校的心理老師,那時候她剛從廣州讀完心理學拿了文憑回來已經工作了幾年的中學。而那麼巧的,我們七年級的英語老師因為身體不適而停止教我們,所以很幸運的,剛回來的心理老師也就先教我們英語,我們就那樣認識了。由於我當時是班長,與她也就走得比較近,主要是她會交給我許多事情,例如她要開會考試什麼的,就會把自己抽屜的鑰匙給我,讓我去她抽屜拿試卷負責班上的單元測試。在七年級期間,她教會我許多事情,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自己的夢想以及不斷追求更好的前程。最重要的是,我開始認識了心理學那樣一種奇特的新事物。

七年級結束後,她就不再教的英語,而專門在八年級九年級開展心理課程以及在一個辦公室給有需要的學生開導,我會常常跑到她辦公室坐着,聽她講一些事情,講一下她的導師提及的“變態心理學”、講她讀師範時候的生活、講她家裏的事情,講講李清照“少年強説愁”……但幾乎都是她在講,雖然她很多次都在暗示我該講講我的事情,因為她總是覺得我常常顯露出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而我只是願意説起我的雙胞胎弟弟以及一些比較有趣的事情,不是我不信任她,而是覺得我和她會是一輩子的朋友式的師生,我們之間還有很多時間,但更重點的是,我不知道怎麼説起我親人與我,我很難説出口因為我與他們其實真的並不親近。

那四五年裏,雖然我們聯繫不頻繁,但我會主動告訴她我的一些事情以及回去的時候叫她去車站接我,或者新年和幾個同學一起到她家裏聚聚。那時我們的距離可以説是有地理距離,但心與心卻是一走近就彼此會意。可是慢慢地,我還是在淡化了聯繫,我忙於自己的學業,更重要的是真的是在時間與空間上產生了距離。

而這兩天通過微信上的聯繫,我知道那拉開的距離可以彌補回來,因為她陪我走過許多路。距離的遠近,與聯繫有着很重要的關係。

2022年《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4

在素質班的要求下,我翻開了一本以前從未聽説的一本書。《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美國傑出心理醫生斯科特。派克寫的。1978年首次出版,五年之後才出此刻暢銷圖書榜單上,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連續上榜近20年。這本書創造了空前的銷售記錄,至今長盛不衰。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學著作,共分為四個部分:自律、愛、承載與宗教、神奇的力量。其中以“愛”為中心,書中告訴我們什麼是愛的本質,幫忙我們學習愛,也學習獨立;告訴我們如何成為更稱職的、更有理解性的父母。歸根到底,它告訴我們,它告訴我們怎樣找到真正的自我,獲得心智的成熟。

作者第一次説出了人們從來不敢説的話,提醒了人們從來不敢提醒的事,這就是人人都有心理問題,只可是程度不一樣而已;幾乎人人都有程度不一樣的心理疾病,只可是得病時間不一樣而已。規避問題和逃避問題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一切心智成熟者,他們的人生之旅都是從直視問題開始。可是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個艱難的旅程。

解決問題的首要方法就是自律。所謂自律,是以進取而主動的態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職責、尊重事實、堅持平衡。時間這些原則,關鍵在於你的態度,你要勇敢應對痛苦而非逃避。

人生是一個應對問題病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能啟發我們的智慧,激發我們的勇氣;問題是我們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為解決問題而付出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斷成熟。推遲滿足感,意味着不貪圖暫時的安逸,重新設置人生歡樂與痛苦的次序;首先,應對困難並感受痛苦;然後,解決並享受更大的歡樂,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突然想起我的一個習慣,比如説在吃一碗雞蛋麪的時候,最期待的往往是我最愛的雞蛋,可是面我也得吃完。每次的選擇都是把蛋留到最終,即使吃麪的時候有點勉強,可是有蛋在後面等着我,所以最終的感覺大多還是滿足。這不也是一個推遲滿足感的過程嗎呵呵……

很幸運有機會瞭解這本書,否則將會是我心智走向成熟的一個遺憾。我會慢慢學會自律,學會愛,學會獨立,找到真正的自我,做自我的主宰,用進取平和的心態迎接生活!

2022年《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5

《少有人走過的路》一共有三本,這是其中的第三冊,讀過來還要數這本我最喜歡。

在簡介上有這樣一句話“這本書是為我們這個紛擾的時代而寫的。遇見這本書,需要進行一場緩慢的閲讀,這過程就像一股緩流澆灌心田,水過之處,心已經漫洇濕透。”讀書的時候還真有此種感受。

能和這本書相遇還要感謝“個人課題”,因為一直在尋找如何温暖關懷學生的心靈的途徑,結果與這本書偶然相遇。它像一塊德芙巧克力,在嘴裏慢慢融化,醇香無比,引人回味。從中不僅知道了如何在教學中落實生命化教育,還指引着我先學會關懷自己的心靈,特別有意思的是讓間接地認識到音樂教育的潛在能量,對自己的學科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

“心靈”一詞並沒有確切的定義,它完全屬於感性的範疇。直覺告訴我們,心靈與真誠和深度有關,所以我們可以説一首曲子“具有靈魂”,説一個氣質出眾的人“很有靈氣”。只要仔細捕捉這種感覺,就會發現心靈其實牽涉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可口的美食,愉快的交談,真誠的友誼,以及讓我們銘記在心的種種經歷。那麼如何讓自己的音樂教學活動成為學生難以忘卻的美好經歷應該是我要思考的問題,這裏就要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活動,選擇優秀的音樂作品,與學生進行愉快的交流,當然這個交流是基於音樂教學內容的一種對話。

“傳統觀念認為,心靈存在於意識和無意識之間的模糊地帶,其領域既不是思維也不是肉體,而是想象力。”眾所周知,音樂是最能培養想象力的藝術形式,它的不確定性,模糊性給想象力提供了無限寬廣的空間。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一方面能提高教學水平,豐富學生的心靈世界,更主要的是能夠提高師生生命的質量!因為心靈是連接理想和現實、思維和肉體、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的紐帶。瞧!從這一點看,音樂的價值就是無法替代的。經常聽到音樂老師抱怨沒有人重視音樂學科,其實我們音樂學科的老師並不要在意別人怎樣小看我們的學科,我們的國小科其中藴藏着大能量,如果我們把課堂當做實驗室,我們關注教學的過程就是在關注自我的心靈,當把它述之為文字,它就是我們的研究過程。關懷心靈的目的,並不是解開人生的謎題,而是讓我們學會理解和欣賞人生的不確定性,而這種不確定性正是人類生活和文化多姿多彩的原因。我希望得到如何關懷學生心靈的方法,其實方法就在過程中,讓學生的精神在學習的過程中和藝術充分融合,讓學生和音樂文化建立心靈上的聯繫,讓學生體會到每首歌曲的情感,讓學生在演唱中感動自己,協助學生建立親密友好的合作關係等等,這些都是關懷心靈的方式,其實我在教學中已經這樣做了,當下有了理論的支撐,教學的底氣更足了!

“許多個世紀以來,藝術家們一直努力告訴我們,藝術的目的並不是展現才華,也不是創造精美的東西,而是保存和容納心靈。”這一點我們還差的很遠,我們的藝術總是在展現、表演和比賽。“藝術能捕捉生活的瞬間,能體現日常生活的永恆意味,而永恆是心靈最需要的養分——所謂的‘一沙一世界’”“20世紀人類的病痛是‘心靈的淪喪’。心靈淪喪的我們物質越來越豐富,卻越來越感覺不到幸福;相處的技巧越學越多,婚姻關係卻越來越難搞;經歷的事情越來越多,感動卻越來越少。”這是開篇中的一段話,讀來深有感受,我的任務就是用音樂滋養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擁有更多的感動,更敏感的心靈。所以在課堂上的演唱我要求學生們投入真感情地演唱,把自己帶入歌唱的情境,感動自己才能感動他人,因為心靈的天賦就是感動!

希望朋友們都來讀讀這本書,在書的指引下認真聽聽心靈的聲音,去認識真正的自我。學會重新審視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體驗快樂與滿足。深入自己的內心,尋找自己的本性,看看自己生命的源頭究竟有多深!

2022年《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6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學著作,也是一本偉大的心理學著作,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悟,歡迎大家閲讀,供您參考。

這本《少有人走的路 –心智成熟的旅程》是自己內心感覺彷徨無助的時候看的,我想這本書,它給予我最多的是勇氣,它告訴我人生苦難重重,人生錯綜複雜,人生悲喜參半,它告訴我應以勇氣,以責任感,直面屬於自己的責任,自己的人生問題,而不是逃避他。只有直面自己的問題,才有可能解決問題,才能超越自己,自己的心智才有可能慢慢的變得越來越成熟。

這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學著作,也是一本偉大的心理學著作,在這本書裏心理醫生斯科特。派克他第一次説出了人們從來不敢説的.話,提醒了人們從來不敢提醒的事,這就是:幾乎人人都有心理問題,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幾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過得病的時間不同而已。

在現今社會,很多人一遇到難題,就雙手一攤:“這不是我的問題。”是他們果真技不如人,還是不敢面對自己的問題?……人可以拒絕任何東西,但絕對不可以拒絕成熟。拒絕成熟,實際上就是在規避問題、逃避痛苦。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時處理,你就會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承受更大的痛苦。

故步自封,逃避挑戰,可説是人性的基本特徵之一。不管現在如何變化,我們都有自我調節的能力。逃避挑戰是人類的本能,但不意味着它是恰當的態度,不意味着我們無法作出改變。我們必須超越自然。和原始人相比,現代人已經發生諸多的變化,這説明我們完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違背與生俱來的本性,發展第二天性。人之為人,或許就在於我們可以超越本性,乃至改變本性,嘗試去做不合本性的事情吧?

斯科特激勵我們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問題,不要逃避。直面問題,我們的心智就會逐漸成熟;逃避問題,心靈就會永遠停滯不前。所有逃避者,都是阻礙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們的人生之旅都是從直面問題開始的。

接受挑戰,才可以愛來真正的安慰……我們只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問題,我們就踏上了心智成熟的旅程。

引用書中的一句話,“人可以拒絕任何東西,但絕不可以拒絕成熟,拒絕成熟實際上就是在規避問題,逃避痛苦。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裏疾病的根源。”

幾乎人人都會出現心理問題,或者説我們的心靈總會面對天性的弱點。比如只顧當下,比如懶惰。然而讓人覺得釋懷的是,趨利避害是人類的天性,大部分人都是如此,都面對着如此的命運。

然而想要成長為一個心靈健全的人,就絕對不可以去選擇逃避,但是懶惰,抱怨,藉口,卻總是與我們如影隨形。我們時不時的還要面對來自外界的各種誘惑。所以我們總是在和我們的弱點抗爭,並且時有輸贏。

人生的問題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沒有勇氣去面對它,如果能以堅毅果敢的勇氣面對它,百折不撓的精神去解決它,那麼問題這個東西,對我們來説將不在是一個問題,而是一筆非常難得的精神財富。是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所學校能教給你的。你的問題只有你自己能解決,除了你自己誰也幫不了你。

人生是一個面對問題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能啟發我們的智慧,激發我們的勇氣;問題是我們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但是要做到戰勝恐懼,克服懶惰,就必須要學會自律,缺少了自律人生不可能會解決任何問題。

每天都規劃好自己要幹什麼,每天把自己要學的東西,要完成的進度都記在本子上,每天都按照自己安排好的計劃來進行學習,生活,工作,運動。我想這就是自律,通過自律,培養出自我的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在面對麻煩時,能夠以堅毅果敢的態度去選擇,去面對。

自律的原動力是愛,覺得派克很了不起的原因之一,是覺得他非常睿智豁達,也非常平和包容。他所説的愛,並不是過去自己認為的狹義的男女之戀情。而是一種大愛。一種即包容自己,也包容他人的愛。自己越是愛自己,便越是愛他人。

內心沒有愛的人,心靈裏是一定沒有能量的。

派克醫生給愛下的定義是:愛是一種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的成熟,而具有的一種自我完善的意願,愛能幫助他人進步,也能幫助自己更加成熟。

愛是什麼呢?我覺得他使人有了信念,催發人生理想,甘願面對困難承擔責任。

一個懂愛的人,一個有愛的人,他一定是一個自愛,自律,自立,自信,自強的人。

因為心裏有愛,《老人與海》中的老人,一次又一次的和鯊魚展開殊死的搏鬥。

因為心裏有愛,《黑客帝國》中的尼奧,明知有死無生,面對着強大無法戰勝的史密斯,説出那句“My choice”。

因為心裏有愛,《肖申克的救贖》中的安迪,能夠忍受長達兩年被“姐妹幫”毆打,而不屈意志,保持尊嚴,歷經將近20年,在長度約有3個足球場那麼長的臭氣熏天的下水管道中,逃出昇天。

因為心裏有愛,紅軍長征二萬五,等等,這樣子的例子不勝枚舉。

然而這條心智成熟的道路又是多麼艱難,我們如何才能勉力克服自身的種種侷限?

我想如何做到,也只有靠我們自己去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書上也説了,沒有任何一位先哲會拉着你的手向前走。一切或許只能靠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應該經歷的人生歷程,都有自己應該面對的人生選擇。

少有人走的路,希望越來越多的人會來走!

2022年《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7

與《撒下好運的種子》一樣,《少有人走的路》同樣屬於心理輔導方面的書籍,出自美國傑出的心理醫生作家斯科特·派克之手。斯科特的傑出不僅在於他的智慧,更在於他的誠懇和勇氣。因為通過本書,他第一次説出了人們從來不敢説的話,提醒了人們從來不敢提醒的事,面對了人們從為不敢面對的問題。

今天竟然用整整一天的時間浸泡其中,絕不是心血來潮找書打發時間,只覺得,自己的心智還很不成熟,精神還過於膚淺,自身太需要這方面的滋養與潤澤。

作者認為,人生苦難重重,唯有自律方能消除人生的痛苦,而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是實現自律的四大原則。

推遲滿足感,意味着不貪圖暫時的安逸,重新設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承擔責任,告訴我們敢於面對,主動選擇和決定,付出更多的愛,才可擁有承擔責任的勇氣與能力;尊重事實,告之我們敢於接受外界的質疑和挑戰,不讓自己生活在封閉的系統裏;保持平衡,意味着確立富有彈性的約束機制。

如果將這四種原則持之以恆地實踐,任何人都能夠使精神、心理和靈魂達到更高的層次。

對此觀點,本人感同身受,特別是“尊重事實”這一原則,好似讓我看到了身邊諸多沒有尊重事實而被困擾或束縛的人和事。

“我們對現實的觀念就像一張地圖,憑藉這張地圖,我們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斷協調和談判。地圖準確無誤,我們就能確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麼地方,怎樣到達那裏;地圖漏洞百出,我們就會迷失方向。”

是啊,任何人來到世界,沒有偉大與卑微、高貴與貧賤之分,上帝也沒有給誰繪製過地圖,但我們在不同的時期,必須給自己繪製不同的地圖,才會擁有準確的人生航向,愉快的人生旅程。為此,顯然要付出代價。

很多人,因為得意於自己的經驗與資歷,從未有過繪製地圖的意識與做法,純憑感覺做事,遇到麻煩,不是積極面對,而是拒絕新的資訊,甚至指責新的資訊混淆是非,因此,常常埋怨人生的道路總是荊棘密佈,障礙重重,好似上帝不公,時時被命運捉摸。

當然,有一部分人,曾有過藍圖,對自我成長有過規劃,但時這境遷,也不更新。原有的地圖日漸窄小、模糊、粗略,對世界觀的認識狹隘而偏激。對於新的信息與資訊,不是難於對付,就是漠不關心,因此,生活中,常處於恐懼與無奈狀態,碰壁也成了尋常之事。

極少數的幸運者,勤於努力,從未放棄過自己的追求與夢想,不斷地更新和調整自己觀察世界的角度,不斷地修訂自己的地圖,對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不會漠然,而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體驗與驚喜。還會發出如此的感歎:我們貧窮時,世界是一種樣子,我們富有了,世界又是另一種樣子;社會在前進,我們唯有尊重事實,不停地修訂地圖,方可讓心靈獲得成長,讓心智走向成熟。

我以為,給自己繪製前行的地圖——是每個人必做的功課。

《自律》部分,只是《少有人走的路》的第一個篇章,就讓我獲得瞭如此厚重的饋贈,相信其它三部分同樣精彩。

2022年《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8

我們國小教師最容易見證的就是一個孩子的成長,但是有多少成人真正成長為心智成熟之人呢?在假期期間,我遲遲未動筆的原因來自於我整個假期期間讀的這本書——《少有人走的路》。

在偶然上貓撲論壇,看到一個關乎自我成長的帖子,帖子中推薦了這本《少有人走的路》。上網搜索了下,這本書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連續上榜近 20 年,盛名不衰,好奇心的驅動下我輾轉買上了這本書。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心理學家 M · 斯科特 · 派克 , 本書處處透露出溝通與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時代限制,幫助我們探索愛的本質,幫助我們學習愛,也學習獨立,歸根結底,它告訴我們怎樣找到真正的自我。

書中對我們平時有感覺,但卻神祕的情感做出了詳盡深刻的剖析,不僅有説理還有案例,讓人看了不禁反思自己的生活:為什麼要自律?揭開愛的神祕性,如何做才是真正的愛?成長與宗教有什麼關聯?

我是一名女性,毫無疑問我最感興趣的是關於愛的話題。在此書中關於愛有這樣一段論述:“古往今來,關於愛,有過各種荒謬的認識。最常見的誤解,就是把男女戀愛,尤其是把墜入情網當成是愛,或者説,墜入情網起碼是愛的體現。”看到這句話,我不禁疑惑:難道不是嗎?難道我誤解了 20 多年?我想可能很多人都和我有相同的認知。看了後我才明白:每個人從孩提時代最初發育開始就會衍生出“自我界限”,這種自我界限能讓自己產生安全感,並且有利於自身心理髮展。但是永遠活在“自我界限”中,只會給人帶來孤寂,不快樂。但大部分人還是渴望擺脱寂寞,衝出自我界限的牢籠。墜入情網,似乎能夠使之實現“逃亡”,擺脱孤獨和寂寞;墜入情網,意味着自我界限的某一部分突然奔潰,是我們的“自我”與他人的“自我”合而為一。我們突然衝出自我界限,情感就像決堤的洪流,聲勢浩大地湧向所愛的人,於是寂寞消失了,代之以難以言喻的狂喜之感。

墜入情網,是情感和心靈的退化現象,是一種幻覺。與心愛的人結合在一起,跟童年時與父母相伴的記憶彼此呼應,這種感覺就和一個兩歲大的幼兒,自認為能稱霸世界一樣不可理喻。現實會擊碎一切。

影片《泰坦尼克號》中, Rose 和 Jack 因為陰差陽錯相識,彼此吸引, Rose 跟隨 Jack 在下等艙盡情舞蹈,跨出甲板上在船頭感受海風,並與之墜入愛河。 Rose 和 Jack 之所以互相吸引,是源於他們的不同,生活背景、經歷、環境,這些不同讓 Rose 看到了與眾不同的 Jack, 在她內心本身就隱含着冒險的因子,想要離經叛道,想要在她的那個生活圈子與眾不同。他們打破了自我界限,觸角互相融合,被吸引,產生衝動,想把激情乃至生命獻給對方。泰坦尼克號遭遇海難,這場海難讓這份感情得到永恆。

試想一下,如果船沒有遇到海難,他們的感情還能維持下去嗎?可能彼此生活環境、成長背景、思考方式都會成為這段感情發展的桎梏,最後無疾而終。真正的愛,一定要痛苦地打破自我界限,讓自己的觸角不斷延伸,延伸到一定程度就會歸於消失,而我們的心智就會成熟。愛能不斷釋放,自我與世界的區別也越來越模糊,最終我們與外在世界融為一體。這種愛會更加穩定和持久,也使我們更為滿足和愜意。

誠如對愛的認識,每一種人生體驗都會在挫折、痛苦中得到昇華,只有承受這種.種生命之痛,心智才會得以成長,找到真正的自我。靜下心來,細心體會才能真正感受生命的厚重。最後以泰戈爾的一首詩作為結尾:

在山中

寂靜湧起

以探測山峯自己的高度

在湖裏

運動靜止

以靜觀湖水自己的深度

2022年《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9

這本《少有人走的路 –心智成熟的旅程》是自己內心感覺彷徨無助的時候看的,我想這本書,它給予我最多的是勇氣,它告訴我人生苦難重重,人生錯綜複雜,人生悲喜參半,它告訴我應以勇氣,以責任感,直面屬於自己的責任,自己的人生問題,而不是逃避他。只有直面自己的問題,才有可能解決問題,才能超越自己,自己的心智才有可能慢慢的變得越來越成熟。

這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學著作,也是一本偉大的心理學著作,在這本書裏心理醫生斯科特。派克他第一次説出了人們從來不敢説的話,提醒了人們從來不敢提醒的事,這就是:幾乎人人都有心理問題,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幾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過得病的時間不同而已。

在現今社會,很多人一遇到難題,就雙手一攤:“這不是我的問題。”是他們果真技不如人,還是不敢面對自己的問題?……人可以拒絕任何東西,但絕對不可以拒絕成熟。拒絕成熟,實際上就是在規避問題、逃避痛苦。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時處理,你就會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承受更大的痛苦。

故步自封,逃避挑戰,可説是人性的基本特徵之一。不管現在如何變化,我們都有自我調節的能力。逃避挑戰是人類的本能,但不意味着它是恰當的態度,不意味着我們無法作出改變。我們必須超越自然。和原始人相比,現代人已經發生諸多的變化,這説明我們完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違背與生俱來的本性,發展第二天性。人之為人,或許就在於我們可以超越本性,乃至改變本性,嘗試去做不合本性的事情吧?

斯科特激勵我們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問題,不要逃避。直面問題,我們的心智就會逐漸成熟;逃避問題,心靈就會永遠停滯不前。所有逃避者,都是阻礙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們的人生之旅都是從直面問題開始的。

接受挑戰,才可以愛來真正的安慰……我們只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問題,我們就踏上了心智成熟的旅程。

引用書中的一句話,“人可以拒絕任何東西,但絕不可以拒絕成熟,拒絕成熟實際上就是在規避問題,逃避痛苦。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裏疾病的根源。”

幾乎人人都會出現心理問題,或者説我們的心靈總會面對天性的弱點。比如只顧當下,比如懶惰。然而讓人覺得釋懷的是,趨利避害是人類的天性,大部分人都是如此,都面對着如此的命運。

然而想要成長為一個心靈健全的人,就絕對不可以去選擇逃避,但是懶惰,抱怨,藉口,卻總是與我們如影隨形。我們時不時的還要面對來自外界的各種誘惑。所以我們總是在和我們的弱點抗爭,並且時有輸贏。

人生的問題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沒有勇氣去面對它,如果能以堅毅果敢的勇氣面對它,百折不撓的精神去解決它,那麼問題這個東西,對我們來説將不在是一個問題,而是一筆非常難得的精神財富。是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所學校能教給你的。你的問題只有你自己能解決,除了你自己誰也幫不了你。

人生是一個面對問題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能啟發我們的智慧,激發我們的勇氣;問題是我們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但是要做到戰勝恐懼,克服懶惰,就必須要學會自律,缺少了自律人生不可能會解決任何問題。

每天都規劃好自己要幹什麼,每天把自己要學的東西,要完成的進度都記在本子上,每天都按照自己安排好的計劃來進行學習,生活,工作,運動。我想這就是自律,通過自律,培養出自我的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在面對麻煩時,能夠以堅毅果敢的態度去選擇,去面對。

自律的原動力是愛,覺得派克很了不起的原因之一,是覺得他非常睿智豁達,也非常平和包容。他所説的愛,並不是過去自己認為的狹義的男女之戀情。而是一種大愛。一種即包容自己,也包容他人的愛。自己越是愛自己,便越是愛他人。

內心沒有愛的人,心靈裏是一定沒有能量的。

派克醫生給愛下的定義是:愛是一種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的成熟,而具有的一種自我完善的意願,愛能幫助他人進步,也能幫助自己更加成熟。

愛是什麼呢?我覺得他使人有了信念,催發人生理想,甘願面對困難承擔責任。

一個懂愛的人,一個有愛的人,他一定是一個自愛,自律,自立,自信,自強的人。

因為心裏有愛,《老人與海》中的老人,一次又一次的和鯊魚展開殊死的搏鬥。

因為心裏有愛,《黑客帝國》中的尼奧,明知有死無生,面對着強大無法戰勝的史密斯,説出那句“My choice”。

因為心裏有愛,《肖申克的救贖》中的安迪,能夠忍受長達兩年被“姐妹幫”毆打,而不屈意志,保持尊嚴,歷經將近20年,在長度約有3個足球場那麼長的臭氣熏天的下水管道中,逃出昇天。

因為心裏有愛,紅軍長征二萬五,等等,這樣子的例子不勝枚舉。

然而這條心智成熟的道路又是多麼艱難,我們如何才能勉力克服自身的種.種侷限?

我想如何做到,也只有靠我們自己去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書上也説了,沒有任何一位先哲會拉着你的手向前走。一切或許只能靠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應該經歷的人生歷程,都有自己應該面對的人生選擇。

少有人走的路,希望越來越多的人會來走!

2022年《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10

21世紀是心理學的世紀,但有許多人心智不成熟。如果説以前中國人最大的問題是一温一飽問題,那麼這天中國人最大的問題就是心理問題。我認為任何人都該讀一讀《少有人走的路》,在M.斯科特。派克的淡淡敍説中感受這本暢銷20餘年的心理書的真正魅力。

一、先苦後甜還是先甜後苦

“自律”被作者分為幾大類,但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由一個實例引發的思考。一個女財務分析師因經常拖延工作而去向心理醫生求助,但他們始終找不到原因,直到作者無意當中的一個問題解開謎底“你喜歡吃蛋糕嗎?”因為這位分析師喜歡將工作像吃蛋糕先吃奶油一樣,先完成容易的再去完成困難的事,導致她整體速度極慢。這不得不引起我們注意,先苦後甜固然比先甜後苦更有利,但人們止不住先嚐甜頭的用功,往往事倍功半。這種習慣如果不在童年時養成,長大便無法改善。所以導致拖拉,中國的許多學生會產生這種行為,往往是因為貪圖一時安逸而造成的。

二、家庭教育成就孩子一生

父母的教育對孩子們至關重要,家是人們的第一所學習,也幾乎決定了孩子未來生活的發展趨勢。有許多父母習慣用嚴厲的體罰教訓孩子,本質上不上教育,而是發泄怨氣和不滿。這樣的家庭中出生的孩子往往會成為問題少年。所以,父母應當學會關愛孩子,善於傾聽孩子的心聲,能對症下藥地解決孩子的疑惑。讓孩子得以健康快樂地成長。當然忙於工作無心照顧孩子的家長也會使孩子不懂自律,無法無天。毋庸置疑,父母的愛,決定了家庭教育質量的優劣。充滿愛的教育帶來幸運,缺乏愛的教育只能導致不幸。只有孩子在童年時能得到父母的愛和照顧,長大後內心才會擁有安全感。

三、必不可少第認真傾聽

在我們六年級之前,常會拉着父母不斷地説話,沒完沒了,滔滔不絕,往往父母會不理睬或假裝傾聽,實際忙自己的事以及有選取性第傾聽。但應對青春期的孩子,這些方法明顯不適宜。因為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開始有個人思想便更加需要父母的關注和傾聽。用心傾聽,是一種愛的行為,能從孩子口齒不清,語句不通中品味更偉大的不同,從他們幼小的心靈中發掘不平凡之處,將個人想法放在一旁,儘可能低體會説話者的感受,使彼此得到自我完善、

為什麼人人都愛逃避問題?是因為我們心智還未成熟,本書作者點明瞭一個人們從來不敢説的,也不願承認的話:幾乎人們都有心理疾病,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幾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是得病的時間不同而已。但我們不能逃避它們,而就應勇敢滴應對自己的問題,踏上心智成熟的旅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