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解放戰爭》有感心得四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58W
解放戰爭勝利的意義在於這場戰爭完成了近代以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也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統一,統一了國內市場和資源配置,為我國的工業化道路奠定了基礎。今天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這篇關於《讀《解放戰爭》有感心得四篇》,歡迎參考查閲。

讀《解放戰爭》有感心得四篇

《解放戰爭》有感心得1
  
  鬥爭是人類進步的重要方式,而戰爭又是其中最直接最暴力的,他集中體現了我們人性的醜與美。但話是這麼説,其實除了統治者、戰爭狂人和無知無畏者之外,大致是沒有人喜歡戰爭的,管他社會進不進步,我是來打醬油的,關我屌事!老百姓都是這麼想的,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另外就是戰爭的正義性很多時候其實我們無法正確地判斷,這裏面涉及到一個問題:戰爭本身是帶有破壞性的、摧毀性的,他席捲一切,勢必造成巨大的方方面面的傷害。所以,有時候戰爭正義性的判斷並不僅僅與發起戰爭的目的有關,而還與戰爭的破壞程度息息相關。所以,戰爭很多很多時候並不是一個好東西,看戰爭史的時候我們要樹立這樣子的觀念,要有反思的精神,即使很多事情已經過去了,無法挽回,我們也應該在戰爭的過程中吸取其中的教訓。
  
  這是我看戰爭史的一點心得。至於説在戰爭史中我們要反思些什麼東西,我覺得很複雜。我只能説幾個例子,譬如説戰爭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政權存在的法理性、其受民眾歡迎的程度;可以看出各個政權所實施的政治、經濟政策正確與否,可以看出戰爭中雙方主要將領尤其是直接指揮的將領的個人能力,還可以觀察一下戰爭對雙方造成的影響,以及戰爭最終的後果。
  
  解放戰爭已經過去很多年了,但我始終覺得這是一場決定中國命運的戰爭,至少他決定了我們100年的命運,解放戰爭雙方的輸與贏,決定了1949年或者別的一個什麼年份之後100年我們的政治制度、文化經濟、生活習慣。也決定了很多人的爽與不爽,決定了我們今天到底是流落街頭,還是高高在上。
  
《解放戰爭》有感心得2
  
  如果要説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意味着中國即將脱離貧窮落後,忍痛捱打的舊社會局面,開創一個舉世矚目的雄偉篇章;那麼解放戰爭的勝利,就是揭開了新中國成立的序幕,吹響了新時代的號角,將陽光灑遍全中國的偉大事蹟!
  
  可以説,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在解放戰爭勝利的基礎上一步步實現的。認真研讀《解放戰爭》,品味其中淳樸而又真摯的語言描述,在心中想象着一場場戰役的驚心動魄和勝利之後人民,軍隊,全黨一同慶祝的情景,總是不由得讓我熱血澎湃,激動萬分!在解放戰爭之初,國民黨軍隊控制着全國大多數地盤,清一色美式裝備在手,更有美帝國主義在其後撐腰,可謂氣焰囂張;反觀共產黨軍隊,小米加步槍,一窮二白,只有區區幾個根據地。雙方實力懸殊的有目共睹。可是,最後的結果為何如此出人意料,彷彿歷史給人類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
  
  在我看來,中國共產黨和軍隊具有國民黨永遠無法具有的能力,魄力和魅力。正如陳毅元帥所説:“淮海戰役是人民羣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勝利。”我們都知道,人民羣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和見證者,誰掌握了人民羣眾,誰就擁有改變歷史軌跡,成就人類輝煌的巨大能力。國民黨政府和軍隊的極端腐敗魚肉百姓,國統區物價飛漲,人民生活水深火熱,這樣的軍隊如果能夠打勝仗,在我看來,實在是天理不容,歷史老人都瞎了眼啊!而中國共產黨自從成立以來,就一直代表着中國人民的利益,代表着中國的未來發展方向,代表着新生力量,新事物必定戰勝舊事物,這是哲學上已經被論證了無數次的命題!
  
  我想起來《解放戰爭》裏的一個場景,在等待前方戰場勝負消息的時候,毛澤東主席的失眠症患了,朱德同志對此很是憂慮,找來了醫生給主席治病,最後確定的方案是陪主席打麻將散心。讀到這一段的時候一開始感覺很幽默好笑,仔細想來又覺得這是多麼的偉大和淡定。面對敵死我活的勝負戰場,這種領導人之間深厚的情誼,這種英雄大無畏主義精神,一種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所昭示出來的力量,實在是讓人讚歎不已。從這段歷史上,總能夠看到我們現代人所缺少的淡定,從容,自信,豁達,樂觀的精神。而這,也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小康社會所要奮鬥的目標!
  
  合上這本厚厚的《解放戰爭》,我的頭腦中,那一幕幕激烈而又壯闊的場面久久不能平息下去,這本書所傳遞給我的那一份民族國家的骨氣和正直,那一份對人民幸福最執着的追求,也必定會帶給我無限的力量,指引着我在未來的人生中,走正確的路,走為人民服務的路,堅決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做一個無愧於歷史,無愧於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此致,敬禮!
  
《解放戰爭》有感心得3
  
  解放戰爭在世界戰爭史上堪稱奇蹟,是不能用軍事攻勢來計算的,是人民的選擇,人心的選擇。內戰初期,國民黨各個方面的實力都大大超過共產黨。在軍事方面,國民黨軍隊達470萬,裝備精良;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軍只有127萬,且裝備簡陋。無論是國民黨內部,還是當時的世界輿論,都認為這場戰爭的勝負沒有懸念。可戰爭卻在短短的4年裏來了個大翻盤。國共軍事力量對比如此懸殊,為什麼中國共產黨能以弱勝強取得最後的勝利呢?所有這一切根本無法用軍事理論去闡釋。但偶然中體現的卻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其根本原因是,中國共產黨代表着廣大人民的利益,團結了要求實現國家統一和民族獨立願望的先進知識分子、工人、農民、民族資產階級等一切革命力量,實行了符合中國人民要求的一系列政策。而在國民黨方面,腐敗已經達到了不可遏止的地步,國民黨軍隊信仰的缺失,執政運作規則的扭曲,官員價值觀念得崩潰,所有的腐敗註定國民黨政權的滅亡。
  
  在政治方面,共產黨所主張的政治理想,就是建立一個自由民主的中國,抗戰結束之前,毛澤東就説過,我們要建設一個這樣自由民主的中國,即:“在廣泛的民主基礎之上,召開國民代表大會,成立包括廣大範圍的各黨各派和無黨無派代表人物在內的,同樣是聯合性質的民主的政府,建立一個自由、獨立、民主、統一和富強的新中國。”
  
  在經濟方面,共產黨的土地政策使農民真正成為農村和土地的主人,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革命積極性,參軍支援前線成為熱潮。正如毛澤東所指出,“我們的解放戰爭,主要就是靠這一億六千萬人民打勝的。有了土地改革這個勝利,才有了打倒蔣介石的勝利。”在延安的時候,外國記者曾經問過毛澤東説:“你能不能和國民黨軍隊作戰當中取勝?”毛澤東給的回答,根本就沒有提到“軍隊”兩個字,他説:“那就要看我們的土地改革工作完成得好不好。蔣介石肯定要失敗,因為他反對農民的土地要求,如果我們能解決土地問題,我們就一定會勝利。”而這也正如作者所言:“這場戰爭與其説是軍事的勝負,不如説是共產黨以土地改革為引領,逐步獲得民心的過程,是人民對戰爭雙方作出了勝負的選擇。”淮海戰役時共產黨只有60萬人,國民黨有80萬人,但共產黨背後有500萬老百姓的支持!在世界戰爭史上,沒有哪一支軍隊像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那樣身後會有那麼多的民眾奮力支持。“在所剩無幾的境遇裏甘願傾其全部的百姓,是共產黨官兵刻骨銘心的依靠和難以忘懷的歸宿。”
  
  人民的選擇,以及人民何以作出這樣的選擇,是《解放戰爭》一書所承載的重要命題。正是人民的選擇和支持使中國共產黨贏得了勝利.解放戰爭爆發之初,共產黨領導的軍--人民是決定歷史走向的最終力量 隊在數量和武器上都處於絕對劣勢,但卻在短短三年的時間內,一躍成為一支摧枯拉朽的強大軍事力量,最根本的原因是得到了人民的支持與擁護。這深刻地啟示我們:在戰爭中,作戰雙方與其説在進行軍事較量,不如説在進行政治較量,進行人心向背的較量。中國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也就選擇了自己國家的未來命運。正是這個偉大的選擇,創造了波瀾壯闊的解放戰爭歷史。
  
《解放戰爭》有感心得4
  
  解放戰爭在世界戰爭史上堪稱奇蹟。內戰初期,國民黨各個方面的實力都大大超過共產黨。在軍事方面,國民黨軍隊達470萬,而且有美國提供的精良裝備以及日本投降後幾乎所有上交的戰備物質;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軍只有127萬,且大部分還是漢陽造這樣的簡陋裝備。無論是國民黨內部,還是當時的世界輿論,都認為這場戰爭的勝負沒有懸念,就連斯大林也建議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談判。可戰爭的進程卻在短短的四年裏來了個大翻盤,讓世界上軍事分析家始料不及。國共軍事力量對比如此懸殊,為什麼中國共產黨能以弱勝強取得最後的勝利呢?
  
  軍旅作家王樹增創作的《解放戰爭》一書,似乎是專為解開這一重大歷史“懸疑”而生。她與其説是一幅軍事戰爭的歷史畫卷,不如説是一篇記錄着我們黨精神歷程的壯麗史詩。閲讀此書,讓我感悟到的不僅僅是書中對戰爭細節的揭祕或革命浪漫主義精神宣示,更多的是書中所揭示的一個人類歷史發展永恆不變的規律——人民是決定歷史前進的最終力量。
  
  書中的一則故事讓我印象特別深刻:那時,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想把位於陝北與晉北交界的佳縣打下來,以緩解胡宗南大軍進犯陝甘邊區的壓力。但臨戰卻發現,胡宗南部已將這一帶搶掠一空,部隊由於極度缺糧根本無法打仗。毛澤東計算了一下,如果仗打三天,部隊就需要12萬斤糧食。他請來佳縣縣長張俊賢,讓他想想辦法。張縣長説:“把全縣堅壁的糧食挖出來,夠部隊吃一天;把全縣地裏的青玉米和穀子收割了,還可以吃一天;剩下的一天,就把全縣的羊和驢都殺了!”
  
  戰役打響了。佳縣百姓的支前隊伍扛着拉着從各家各户湊來的糧食、驢和羊,共產黨官兵打到哪裏,他們就一步不離地跟到哪裏;而在戰場的後方,佳縣百姓吃的是樹葉和樹皮,這些都吃光了,就吃觀音土。戰後很長時間裏,這個縣都看不到羊和驢。毛澤東十分感動。他給佳縣縣委寫下了這樣一句話: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一面。
  
  是呀,整個解放戰爭中,正是因為我們黨始終“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一面”,緊緊依靠廣大人民,才有毛澤東的“兵民是勝利之本”在戰場上的所向披靡,才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大生產運動,才有山東戰場、東北戰場上支前百姓浩浩蕩蕩的隊伍。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民黨“人心不順,士氣不高,經濟困難”的種種現實。廣大人民的傾力支持使得這場戰爭成為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爭。
  
  在延安的時候,有記者曾經問過毛澤東説:“你能不能和國民黨軍隊作戰當中取勝?”毛澤東給的回答,根本就沒有提到“軍隊”兩個字,他説:“那就要看我們的土地改革工作完成得好不好。蔣介石肯定要失敗,因為他反對農民的土地要求,如果我們能解決土地問題,我們就一定會勝利。”是故毛澤東才會深情地指出:“我們的解放戰爭,主要就是靠這一億六千萬人民打勝的。有了土地改革這個勝利,才有了打倒蔣介石的勝利。”是故本文作者才發出了這樣的感慨:“這場戰爭與其説是軍事的勝負,不如説是共產黨以土地改革為引領,逐步獲得民心的過程,是人民對戰爭雙方作出了勝負的選擇。”
  
  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我看來,《解放戰爭》所描繪的解放戰爭史,就是一段我們黨與人民同甘苦共患難、為人民解危難謀幸福的歷史,就是一段我們黨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歷史。
  
  其實,我們黨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信念,豈止閃耀在解放戰爭階段。放眼我們黨歷史,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長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並不斷髮展壯大,其生生不竭的力量源泉就是最廣大人民的支持和擁戴,所謂“水有源,故其流不窮;木有根,故其生不窮”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九十六年來,我們黨不僅僅是依靠人民打江山,更是為了人民能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一大批惠民舉措落地實施,人民獲得感顯著增強,充分體現了“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執政追求,彰顯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價值理念。更令人振奮的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人民”是貫穿始終的一條主線。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到強調“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再到要求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人民”二字醒目鮮明、力重千鈞。十九大報告擘畫的新時代藍圖中,健康中國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中國、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全面取消以藥養醫、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一個個紮實有料的民生“大禮包”,實實在在地體現了“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黨的十九大強調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我們黨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從“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到“不辱使命、不負重託”,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為人民的幸福殫精竭慮。進入新時代,邁向2018、2019、2020、2021……不斷延伸的時空座標,勾勒出我們黨為人民造福事業繼續前進、永無止境的發展脈絡。“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的莊嚴承諾,再一次凸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對人民的使命擔當。我想,只要堅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我們黨就一定能無往而不勝,繼續在新時代開創新徵程、譜寫新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