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學校,壞學校讀後感最新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W

寫讀後感的過程,可以促使我們思考生活中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對人生有更深刻的認識,讀後感是讀者對一本書、文章或文學作品的個人感想和反思,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好學校,壞學校讀後感最新5篇,感謝您的參閲。

好學校,壞學校讀後感最新5篇

好學校,壞學校讀後感篇1

教育孩子不是為了迎合社會,而是讓他們自由地按其本性去發展和生長,要他能真誠的面對生命的本質,快樂地享受生命的樂趣,積極實現他自我的價值!每個人對成功有不同的定義,我想被父母和學校的模型塑造出來的孩子,可能有好工作高收入高學歷受人尊敬就是所謂的成功。但我想對那些順應其生命發展規律自然生長起來的孩子來説,快樂真誠心中充滿愛做他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就是他的成功。誰説一個快樂的清潔工比一個精神壓抑的學者狀況更糟糕呢?電影《天使愛米麗》中的那個餐廳服務員amily盡情的享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自己喜歡的事,給他人帶來快樂,努力的尋找真愛,她真誠的面對自己的內心,她自由快樂的心純潔得就象天使一樣在天空飛翔。

夏山學校也有自己的紀律,這些紀律都是在學校大會上經過所有師生投票制定和通過的。這和蒙特梭裏教室裏通過團討制定共同的規則是一樣的。自由不是無限制的,自由的前提是不損害他人的利益。真正合適的紀律不是為了管束限制孩子,而是為了讓每個人最大限度享受自己的自由,讓整個環境更和諧。

但我感覺我們現在在很大程度上做不到夏山學校那樣自由。比如他提到學校中的孩子不願學習可以整日遊蕩,整日泡在工具房,有的孩子甚至遊蕩了三年,直到他恢復學習的慾望。夏山有吃手指或説髒話的孩子老師會放任。有去偷東西的孩子老師和他一起去偷。不願意整潔的孩子可以不用洗澡,飯前不想洗手就隨他去,用手吃飯也是他的自由。在我們的教室還不能自由得如此徹底。因為我們畢竟要和社會接軌。

我們的環境不是脱離社會的伊甸園,但我們給孩子的愛和自由以及他們由此建立的獨立健康良好的人格仍會使孩子們受益終身。

好學校,壞學校讀後感篇2

杜威是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教育家和評論家,他在芝加哥大學擔任哲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系主任,在這三個領域均有不凡的建樹,實際上,杜威認為哲學、心理學和教育學三者是直接關聯的,在他指導下,創設了芝加哥實驗學校,這成了他踐行哲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的實驗室。《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實際上是一本文集,收錄了六方面的內容:我的教育信條、學校與社會、兒童與課程、教育中的道德原理、教育中的興趣與努力、明日之學校。

“以具有社會用途的事物為媒介的教育,無論對智力以及道德發展都是必要的。兒童越是密切地或直接地從社會環境中學習,他所獲得的知識就越是真實和有效。”正是秉持這樣一種觀念,杜威倡導“從做中學”。他和他的女兒伊夫林為我們詳細記述了20世紀初在美國進步教育運動中出現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新型學校所進行的教育革新實驗。實際上,他是在勾勒一副理想的“明日之學校”的藍圖,這就是之所以他描述的是“今日之學校”而稱它為“明日之學校”的原因。

在杜威看來,在“明日之學校”裏的兒童是通過“從做中學”而獲得參與社會生活的經驗的,他明確提出:“從做中學要比從聽中學更是一種較好的方法。”杜威所説的“從做中學”指的是“涉及一切活動,它包括使用中介的材料、用具以及使用各種有意識地用以獲得結果的各種技巧。它涉及各種用工具和材料去進行的表現和建造,一切形式的藝術活動和手工活動,只要它們包括為了達到目的的有意識或深思熟慮的努力……它們還包括要動手的科學研究,對研究材料的蒐集、對器具的管理、工作進行中和記錄實驗情況所需的活動程序。”因此,杜威的“做”包括藝術創作、手工活動和科學探究等方面,而且,他在教學實踐中更重視手工活動。他要求在課堂中為兒童準備具有充分活動的地方和適合兒童活動所需的各種材料和工具,要在學校裏設實驗室、工廠、園地等,讓兒童在製作的活動中學習。他在《明日之學校》中説,學校的工作是以對學生有內在意義和價值的活動為中心的,這些活動中的大多數還是兒童自己首先發起的,兒童從這些活動中學習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獲得不同的學科本身——算數、幾何、語言、植物學等等——就是各種各樣的經驗”。在對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第45公立學校進行介紹時,杜威也指出:“這所學校的工作幾乎都是以對學生有內在意義和價值的活動為中心的,從這個意義上説,這所學校的兒童是‘從做中學’的。反思我們當今的學前教育,雖然“從做中學”的觀念我們都接受了,但真正做起來卻還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有時,我們着急於孩子們的“從做中學”,迫不及待地告訴孩子們答案,有時,我們又限於條件,無法提供滿足孩子們“從左中學”的各種操作材料。儘管這樣,我相信只要我們時刻提醒自己孩子們的學習方式是“從做中學”,我們還是可以為改變現狀做點什麼的。

全書最後歸結到了“民主的教育”這個問題上。杜威認為,在最近150年間發生了改變人類生活和思維習慣的兩大變化,一個是民主觀念的發展要求教育上相應的變革;另一個是通過科學發明帶來的變化,也必須在課堂中得到反映。把公立學校劃分開來,結果表明一部分學校追求傳統的過多的書本教育;另一部分為應付從事手工勞動的人進行過多的“實際”教育,這是與民主精神完全不相容的社會宿命論的計劃。杜威的結論是,以機會均等為理想的民主教育,把學習和社會應用、觀點和實踐、工作和對於所從事的工作的意義的認識,從一開始並且始終如一地結合在一起。在這裏,杜威再次表現出了他的教育理論中的主要東西是社會改良主義。

1915年,杜威和他的女兒寫下了不朽的教育篇章《明日之學校》。杜威是具有世界影響的.教育家,他的思想是人類教育的寶貴財富,它能夠給今天的教育改革帶來最直接的啟示。

好學校,壞學校讀後感篇3

開學初,學校給所有老師推薦了一本《夏山學校》,於是我利用課餘時間細細品味。

?夏山學校》講的是英國的一所名叫夏山的學校,這本書的作者也即是夏山學校的創辦人“a。s。尼爾”,尼爾先生所創辦的這所學校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而且也不能夠多,畢竟這種學校所倡導的教育理念和我們現在進行的教育有很大的區別。在夏山,孩子們是被高度尊重的。創辦者尼爾和他的妻子共同的辦學理念是“創造一個不是讓孩子們來適應學校,而是去適應孩子的學校。”。

反觀我們現在的教育,往往家長和老師對孩子具有很高的期望值,成績一定要名列前茅,翻過的錯再犯就要懲罰等等,老師的壓力很大,孩子的內心也一直很焦慮,甚至對工作學習產生了恐懼感。父母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孩子,剝奪了他們自己去發現去探索去體會去享受的權利,更培養出一個個沒有個性沒有自我的木偶人,他們失去了快樂自然的天性,他們永遠在那個的真實的自我和被扭曲的自我兩者中間做各種衝突和鬥爭。他們的問題嚴重影響了自己的生命質量,並會帶給下一代。

教育孩子不是為了迎合社會,而是讓他們自由地按其本性去發展和生長,要他能真誠的面對生命的本質,快樂地享受生命的樂趣,積極實現他自我的價值!每個人對成功有不同的定義,我想被父母和學校的模型塑造出來的孩子,可能有好工作高收入高學歷受人尊敬就是所謂的成功。但我想對那些順應其生命發展規律自然生長起來的孩子來説,快樂真誠心中充滿愛做他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就是他的成功。電影《天使愛米麗》中的那個餐廳服務員amily盡情的享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自己喜歡的事,給他人帶來快樂,努力的尋找真愛,她真誠的面對自己的內心,她自由快樂的心純潔得就象天使一樣在天空飛翔。

在孩子面前,我們要懷着一顆謙卑的心。只有我們身體裏的道義和真理是高高在上的,但我們是平等於孩子們的,甚至要以僕人的身份來“服侍”好他們。我要向他們學習,我們要和他們一同學習和成長。

讀着《夏山學校》,我的思想也隨着不斷翻騰着,很多教育中的問題讓我們思索和反思,它像一個新生兒一樣,慢慢的在我們體內生長,長成一個新的“夏山學校”。

好學校,壞學校讀後感篇4

叔叔送了我一套《笑貓日記》,我讀的第一本書就是《雲朵上的學校》。

主人公有好多位,第一位就是小白,她是一隻舉止優雅的貴婦犬,她有一雙烏溜溜的圓眼睛。

第二位主人公是蜜兒,她是雲朵學校裏的老師,同時也是小白的女主人。她也經常在孩子們熟睡的時候拿着粉紅色和黑色的口袋,去收集孩子們的夢,將好夢裝到粉紅色袋子裏,將噩夢裝到黑色的袋子裏。她還經常把做惡夢的孩子送到她創辦的雲朵學校裏,這就是她的神奇之處。而且我還知道她飛上天的方法,她帶着孩子們,拿着自己的油紙傘和大箱子,輕輕轉動油紙傘,就可以飛上天空。

主人公還有球球老老鼠、笑貓,我就不一一介紹了,只介紹雲朵上的學校吧。

我最喜歡的一篇是《花樣早餐》。孩子們排成一隊,走到像花房一樣的餐廳裏,藏在後面的笑貓説;‘小白,吃早餐為什麼來花房呢?"小白回答:“等你進去就知道了!’笑貓進去一看:“哇!還真的是餐廳啊!”只見餐廳的中央有一棵桃樹,上面開着熱氣騰騰的桃花,結着熱氣騰騰的紅嘴桃。孩子們拿了托盤,來到桃樹下摘了一個紅嘴桃,放到托盤裏。又摘下一朵桃花放到托盤裏。孩子們來到水果色的小桌前,每一張桌子上站着一隻黃母雞,每隔幾張桌子上站着一頭花奶牛,孩子們拍了一下黃母雞,它就噠噠地下了一枚雞蛋,孩子們將牛奶杯放到花奶牛的乳房下面,花奶牛便將牛奶杯填滿了。等孩子們吃完了,笑貓到桃樹前一看,原來紅嘴桃是抹了草莓醬的花捲。

當我看完這篇故事的時候,我覺得雲朵上的學校裏的早餐還真是花樣,我也想吃一頓這樣的早餐!

好學校,壞學校讀後感篇5

翹首以盼,我的《未來學校》還是以最快的速度姍姍來遲;手不釋卷,我被朱永新老師的關於“未來學校”的言辭再次震撼。

一、封面語言震顫心靈

“對未來教育趨勢的預判:今天的學校會被未來的學習中心取代。”

學習中心?未來的學習中心長什麼樣?和我們現在的學校一樣嗎?未來的學習中心誰來教?還需要我們老師嗎?需要校長嗎?未來的學習中心還像現在這樣,六週入學,一個年級一個年級的完成義務教育嗎?

四字激起千層浪,無數的問號在我的腦海盪漾。對《未來學校》的渴望,迫使我廢寢忘食的看了一遍,又品了一遍,又開始了細細咀嚼……

二、好奇話題數次翻閲

學習中心,貫穿全書的一個概念;圍繞未來學習中心,朱永新老師在《未來學校》一書中深入探討了八個問題。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問題有三。

(一)未來的學習中心,長什麼模樣?

未來的學習中心,打破了傳統的學校概念。他可以是網絡型的,也可以是實體型的,它是一個開放的體系,可以跨區域甚至是跨國界未來的學生。不管是國小生,中學生,還是大學生,可以在這個學習中心學習數學,可以在那個中心學習藝術,只要是學生需要的課程,就可以去不同的學習中心學習。

未來的學習中心,是沒有圍牆的校園,甚至是虛擬的網絡空間。沒有所謂的固定教室,想學什麼叫提前預約;每個學生有自己獨屬的課程表,獨屬的學習內容和時間;沒有周末、禮拜天,沒有寒暑假,只要你願意學習中心全天候開放;沒有嚴格的入學年齡,不必六週就揹着書包上學去。只要你成績夠好,12歲也可跨入大學的“校門”。

未來的學習中心,同一課堂上年齡不再是單一。10歲的孩子可以跟70歲的老人一起學習,一起遊戲;未來學習中心的教師將是自主學習的指導者、陪伴者。就像我們現在的網絡課堂,屏幕那端可以是學生,也可以是白髮蒼蒼的爺爺奶奶,更可以是年輕的爸爸媽媽,我們通過釘釘授課的內容,也不再是單一的教材內容,我們可以聽劉殿波老師講《用閲讀架起親子溝通的橋樑》,也可以聽朱永新老師講《成長六字訣——信望愛學思恆》;我們可以傳遞知識膠囊,也可以共賞優質的教課資源……

未來的學習中心,是自由的;不必整齊劃一,沒有集中組織。每個學生所用教材也分為不同的程度,不同的個性,不同的.挑戰級別。學生可自由的選擇學習內容,自由的安排學習時間。想一想就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

(二)未來的學習中心,誰來學?

孔子早就説過“有教無類”,想學的就是學生;未來的學習中心,想學的就來學。在這個問題上,朱永新老師重點討論了兩個關鍵詞:有教無類和混齡學習。

1.有教無類

“有教無類”,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他認為每個人都可以接受學習,所以應該一視同仁對他們進行教育,不分階級,不分地域,不分智慧;只要肯虛心向學,交上十條幹豬肉,都可以成為他的弟子。看到這兒的時候,我的腦海中首先想到了我們的控輟保學工作,為了確保“兩基”(基本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工作的鞏固和提高,我們學校每學期都抽出老師對户籍在本區域,人在他處上學的學生進行家訪、電話訪等多種形式的行動,以保證每一個孩子都能有學上,都在上學。雖然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我們為義務教育略盡綿薄之力,內心還是很高興的。

我還想到了我們學校午讀時間的趣事。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每個學校每個班裏總會有那麼一兩個讓所有科任老師頭疼的學生,啥也不學,啥也不會。趙延軍校長就在午讀時間,把他們組織起來,大大小小有13個,給他們講繪本。有一次我們班的學生回來後興奮地説:“老師,今天校長給我們講了《安娜的新大衣》。校長還説‘辦法總比困難多’……”我還聽同事多次説道,他們班的萌萌,一到中午就興奮的不行,總是早早的就告訴她,“一會兒呢,我們要去聽校長講繪本。”

也許這兩件事跟“有教無類”關係不大,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這些孩子都讓我感覺到,每個人都有公平受教育的權利,每個人都有選擇自我喜歡的自由。

2.混齡學習

中國有句老話説得好“活到老學到老,一生一世學不了”。未來的學習中心,少年兒童可以來學,父母也可以來學,老年人也可以來學,不同社區、不同城市的學生都可以來學。在學習的過程中,大同學和小同學可以互相幫助,取長補短,能者為師。

(三)未來的學習中心,誰來教?

答案很簡單:能者為師,誰能教誰教。

朱永新老師説:“智能機器人重出江湖,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從教。”那麼,真人教師是否會被淘汰呢?答案是否定的,但要想不被淘汰就必須做到兩條:一是學會做智能機器人做不到的事情;二是學會共處,讓智能機器人為己所為。教育是“人的事業”,教學不是冷冰冰的,把知識從一個腦袋裝進另一個腦袋裏,而是師生之間無時不在的情感交流。

就像這次因為疫情一再延期的寒假,因為疫情只能釘釘的課堂。孩子們離開了熟悉的學校,離開了真人教師、同學,離開了真實的學習環境,有些孩子就變得無所適從;不能隔着冷冰冰的屏幕接受老師知識的傳遞,不能跟隨教學程序思維靈動;沒有了學習的氛圍,周圍的一切都成了誘惑,什麼電腦、電視、手機遊戲、各種零食,都在無聲地召喚着他們;有些孩子難以忍受誘惑就沉迷遊戲,抖音刷上癮。家長管不了,老師就開始了艱難的説教之旅——電話、釘釘、語音和視頻,跟孩子聊天,詢問聽課説説作業,談談天侃侃地,孩子終於説:“老師,我今天一天都沒有打遊戲了!”好吧,一顆心開始悄悄落下。

未來的教育會更具情感性和互動性,未來的教師更應該增強自己的親和力,努力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成為學生的成長夥伴,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

朱永新老師在文中説:“以未來照亮現實,是我們這一代人教育的使命。”因為任何事業都可以不談理想,惟有教育不可以;任何人都可以沒有理想,但孩子一定要有夢想。夢想是希望,是創新,是未來。一個擁有夢想的孩子,就有了無限的可能;一個擁有夢想的事業,在未來就會有無限的希望。

?未來學校》,帶給我滿滿的震撼,讓我激動不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