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生《黃帝內經》讀後感最新

來源:巧巧簡歷站 1.52W

你人一直敬業,愛崗位,能吃苦,急救在分分秒秒之間,救援在生死邊緣之間,那麼關於相關的讀後感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醫生《黃帝內經》讀後感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關於醫生《黃帝內經》讀後感最新

醫生《黃帝內經》讀後感1

《黃帝內經》一書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上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當然其在中醫學領域的經典地位更是家喻户曉的了。它作為一部國學經典不僅僅是醫學生應該好好研讀的,它在養生方面也給我們很多啟示,它指導我們如何才能順應自然以達到健康和諧的狀態。

《黃帝內經》給我印象最深啟示最多的就是它的前幾篇,如《上古天真論》《四氣調神大論》《生氣通天論》這幾篇論述都在養生的原則和總綱上做了精當的論述,其中一些理念極具現實意義,如“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夫陰陽者,天地之常道,術數者,保生之大倫,故修養必謹先之。這句話雖然只有短短的八個字,但其中藴含的養生之道確實可以讓人受益無窮的。很早就聽過“天人合一”的理論,原來覺着很飄渺甚至有些故弄玄虛,在讀過《黃帝內經》之後發現,人體就是法效天地生成的,因此,只有真的只有做到“法於陰陽,和於術數”才能“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

在讀過《黃帝內經》後,我結合自己的身體和生活狀況綜合分析了一下,發現自己沒能做到《黃帝內經》所提及到的理念。首先我覺得自己的作息習慣不僅沒有類天地之道,相反,還有悖天地之道,既然要“法於陰陽”那一定得做到日出我起,日落我息,但實際情況是晚上熬夜熬到好久才睡,上午很晚才起牀,這樣時間久了就會發現氣虛無力。我個人身體一向還是很好的,體質不錯,因此我一向不注重這些,認為這些離我還很遠,老了在養生也不遲,在讀完此書後我發現養生要從現在做起,我們的一舉一動都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大到情志,小到作息習慣在生活中我以前不注重自己情緒調節的,當然也很少注意自己的作息習慣,現在普遍大家都睡得很晚,殊不知這些都是背離陰陽之道的,而且平時也不注意情緒和精神的調節,在讀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時才發現對精神的調節以及對情緒的控制對健康有着十分重大的影響,看來這些謹小慎微的地方如果不注意真的會出現很嚴重的狀況。另外現在正值春季,平時也沒注意什麼,在看過內經的《四氣調神大論》後,知道春天氣機是生髮,條達,舒暢的,因此內心也應該是這樣的。“春三月,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這些也就提醒我們應該內心恬淡,而且應該到外面出去走走,這才符合養生的大道。

另外,縱觀《黃帝內經》,它不是一時一家之作,融合了幾代人的心血,它是中醫學理論的奠基之作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同時它也作為一部國學經典流傳於世,該書巧妙運用以岐伯和黃帝等人的對話形式,使一些理念深入淺出,很精當的闡述了陰陽五行,四時氣候,五運六氣一些理念。《黃帝內經》讀後,我的感受雖然沒有很深,但確實得到一些體會,我想這就是收穫吧,希望自己以後可以按照這些感受去生活,雖不能達到上古之人境界,但還是大有裨益的。因為《黃帝內經》篇幅較多也沒能全部看完,而且後面一些理論性較強的也不能讀懂,因此僅有這些膚淺的感想來完成這次作業。今當臨文嗟悼,不知所言。

醫生《黃帝內經》讀後感2


在汗牛充棟的中醫典籍中,我們熟悉的常用的能稱得上經書的很少:大學系統讀過的就四本:《黃帝內經》,《鍼灸甲乙經》,《神農本草經》,《難經》。開始讀這些經典時,發現讀完一遍,或幾遍後收穫往往很少,很苦惱:讀了中醫經典卻不知道怎樣去運用,有時有這樣的想法:中醫是一門純正的經驗醫學嗎?是我們的古人在欺騙我們嗎?前不久看報紙:發現中醫藥已申報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意思是不保護起來,就要面臨進一步萎縮,淘汰甚至是消亡,且目前國內大多數中醫院都不是在發展擴大,而是處於求生存的狀態,在現代醫學日益發達的時代,有這樣傻傻的堅持下去的必要嗎?中醫到底是科學嗎?為此,我曾捫心自問,科學是什麼?衡量中醫科學的標準是什麼?現代科學是衡量中醫是否科學的標尺嗎?我想不是,最簡單直接的證據便是:目前很多臨牀疾病現代醫學無法治療,可一放到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為核心的中醫裏面,療效確實肯定,所以我不想去爭論中醫是否科學,中醫的經典是否科學,在我的心裏有一個對中醫的定位和評價:能治好病就是科學。

懷着這樣的信念,反覆研讀《黃帝內經》,把自己放到天地自然裏,把人自然化、自然人化,把地球人化、人地球化,採用傳統醫學取類比像方法學習經典,反覆揣摩,並把自己感悟到的理運用於臨牀,療效明顯提高,有時對於現代醫學的疑難雜症,卻能收到覆杯之效,對一些急診病人,也效如桴鼓。當然我們要辯證地看問題,在臨牀上碰到很多的疾病,療效不肯定,有時甚至是石沉大海。我想是我對中醫經典的理解不夠,並不是中醫不能治癒該病。

下面請允許我把自己學習《黃帝內經》過程中對一些經文的感悟寫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

1 《陰陽印象大論》篇雲:….惟聖人上配天以養頭,下象地以養足,中傍人事以養五臟…..,六經為川,腸胃為海…….

2《五運行大論》篇雲:帝曰:地之下為否乎?岐伯曰:地為人之下,太虛之中者也。帝曰:馮乎?岐伯曰:大氣舉之也。……故風寒在下,燥熱在上,濕氣在中,火遊行其間,寒暑六入,故令虛而生化也。故燥盛則地幹,暑盛則地熱,風盛則地動,濕盛則地泥,寒盛則地裂,火盛則地固也。

3 《金匱真言論》篇雲:……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藏精於腎,故病谿;…….上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數六,其臭腐…..

4 《五常政大論》篇雲…..故適寒涼者脹,之温熱者瘡。下之則脹已,汗之則瘡已,此腠理開閉之常,太少之異耳……

5 《陰陽別論》篇雲: …..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痺…….

醫生《黃帝內經》讀後感3

經過了半年的大量閲讀《黃帝內經》,老師終於給我們解經了,當解完一段以後,每個人都站起來發言,而我也深有體會。

《黃帝內經》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至兩漢年間,在內容上主要以黃帝與岐伯、雷公等人的對話形式展開。下面我來解一小段給大家看,希望大家能夠喜歡!黃帝問岐伯説:“我聽説上古時代的人呀,大都能活過100歲,而且動作靈活沒有衰老的跡象。

現在的人,年齡到了50歲上下就動作遲緩有了衰老的跡象,這是什麼原因呢?”岐伯回答説:“上古時代的人們大都懂得養生之道,能夠效法天地間的陰陽變化來調節自己,飲食有規律,不過分操勞,所以能活到100歲。現在的人就不同了,他們拼命地喝酒,任意地妄為,過份地生氣,貪圖享樂,起居沒有規律,所以到了50歲左右就衰老了。”寫到這裏讓我想起了一個小故事,有一個人從小很努力用功讀書,事業一番風順,而且從不做壞事,是一個好人,可他也只活到了65歲。

他死後很不服氣於是去問上帝,上帝幫他一查原來他能活到102歲,那是什麼原因呢?原來他平時的時候不注意調養自己,飯不好好吃,覺不好好睡,很容易生病,所以到了晚年就沒有長壽,但如果他從小就保養自己的話,那他就能活過百歲。其實自己能活多久的壽命,關鍵看你是用什麼態度來對待自己的人生,好的習慣和樂觀的心態是必不可少的,另外還要注意四季氣候的變化對自己的影響。

希望大家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要發脾氣,善待我們周圍的每一個人,希望所有人都能夠長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