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媽媽讀後感模板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87W

撰寫一篇讀後感有助於加深人們對書上故事的體會,讓閲讀變得更有意義的最好方式就是寫好讀後感,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想媽媽讀後感模板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想媽媽讀後感模板8篇

想媽媽讀後感篇1

最近在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其中“在愛的名義下施暴”這句話給我很強烈的感受,它讓我越來越深刻的反思,我們作為老師在做學生工作的時候,總是在強調“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我問心無愧。”良心和愛固然是必須的,但這畢竟主觀,而且我想這也是一種比較自私的想法,畢竟你主觀感覺的是對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們再煞費苦心,也是失敗的教育。我們要求孩子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我們作為老師有沒有樹立起作為老師的理想;我們要求孩子從小認真學習,我們作為老師有沒有把“教育”作為一門功課來學習,如果我們沒有,又有什麼資格去要求我們的孩子。作為一名老師,我們總是在強調一些客觀因素,國小老師説孩子沒有良好的家教,國中老師強調國小老師沒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師又抱怨國中老師無能,大學老師更是覺得沒有必要為學生的行為負責。如此,孩子便長大了,真的成為禍害別人的人了。誰為他負責呢?我們應該為此感到憂慮。沒有道德敗壞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們沒法改變無法改變的事情,但我們可以讓每一個到我們手中的孩子感覺到幸運,要知道他已經不幸很久了。

作為一名老師,許多事情感覺力不從心,我們總是寬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錯誤,可我們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們犯了錯誤可以改,可我們孩子的生活卻永遠不能夠從頭來過。

書中説“現代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父母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為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我們從來不否認一個溺愛孩子的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所以我們也從來不否認作為一個良苦用心的老師對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這遠遠不夠,如果我們真正能夠愛孩子,那就從改變自己做起,從加強自身的學習做起。

書中説“不是所有成為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為老師的人都會做老師。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我想只有更多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當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想媽媽讀後感篇2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前段時間,看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身為人母又身為人師的我,被書中的內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動。

本書的尹老師尹建莉以前也當過教師,她有一個女兒,很是不錯,十六歲就考上了清華大學,還超出分數線二十多分,她根據自己十幾年的育兒經驗寫下了這篇文章。一個如此成功的孩子背後定有一對成功教育孩子的父母,她把自己的育兒經驗無私地奉獻給我們這些讀者,讓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有了方向,瞭解到如何去做才能最好得使孩子接受我們的意見,做個聰明的好孩子! 書中總的分成七大點進行講解:

1.如何提高愛的質量

2.把學習做成輕鬆的事

3.一生受用的品德教育

4.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5.做家長應有的智慧

6.小事兒就是大事情

7.走出坑人的教育誤區,點點都講的很詳細,通過自己接觸的實例更好得把問題擺放在我們面前,教我們可以用哪些方法去解決,使孩子不受傷害,維持他們的那份純真。

讓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幾點:

大人替小孩子做事,那是很容易的,哪個家長都可以做到這一點;難的是不替孩子做事。最重要的是經常讓孩子有機會獨自做事,獨自承擔責任,獨自解決問題。凡能讓孩子獨自做的家長就不要包辦,凡能讓孩子獨自想的家長就不要急於給他出主意。在孩子面前,家長要裝得無能一些,無知一些,以便把各種機會留給孩子。看了這一段,我有意識在和兒子生活、學習和遊戲中注意對他進行這方面的鍛鍊,比如:自己洗澡。我家的熱水器開關安放的較高,5歲的兒子踮起腳也夠不着,每次洗澡都是我給他開關水,我覺得很是麻煩。一天,兒子又叫我放水,我告訴他自己搭個凳子就行了,他很樂意地做了,可是一個凳子矮了,我就告訴他用一高一矮兩個凳子組成梯子這樣就可以碰到開關了。這個方法實施後,他很喜歡,只要一喊他洗澡,他就會自己搬倆凳子洗澡去了。在學習方面,剛開始我還是陪他學習,給他讀題目。在他的識字量提高後,我就不再守着他做作業,而是讓他自己把所有的作業做完後,再一起檢查。

這樣訓練一段時間後,他基本上能獨立完成作業,只是偶爾有不認識的字才來問我。玩遊戲的時候也是這樣,比如找不同,其實我早就看到了不同之處,但是我還是裝着苦苦搜尋的樣子,等他先找到,然後就誇他觀察仔細,眼睛亮等等,得意洋洋的兒子找得更仔細認真了。但是要注意不能次次都是他贏,偶爾還要超過他一兩次,這樣才能激發他的競爭意識。

想媽媽讀後感篇3

你看過《我的媽媽是精靈》這本書嗎?這本書的作者是陳丹燕,你想知道這本書裏面發生了什麼有趣的故事嗎?讓我來告訴你吧!

陳淼淼的媽媽是一位精靈,你想知道這位精靈是怎麼來到人世了嗎?她是坐着精靈車來到人世的,我都還沒想到竟然有精靈車。

陳淼淼,她爸爸只喝黃酒,媽媽只喝可樂,因為精靈一碰到酒就會變回原形,有一天,陳淼淼在爸爸的杯子裏倒上了可樂,在媽媽的杯子裏倒上了黃酒,倒完她才想起來到錯啦,但是她又覺得黃酒的顏色跟可樂的顏色差不多,就覺得媽媽不會察覺到,誰知道?吃飯的時候一喝下去,兩個人瞬間跳起來,媽媽和爸爸跳到了桌子上面,爸爸摟着媽媽的腰走進了房間,陳淼淼看着媽媽變成了藍色的人藍人,就覺得很奇怪,爸爸把媽媽抱到了牀上放下來,把窗户關了起來,把被子給媽媽蓋上了,因為媽媽太輕了,爸爸怕媽媽會被吹走,然後就出去了,陳淼淼看到這一幕跟本不敢相信媽媽竟然是一個怪物,但是爸爸説:“陳苗苗,你不要擔心,媽媽不是怪物,她是精靈”。陳淼淼説:媽媽是什麼樣的精靈?她會吃人嗎?爸爸説:"媽媽不會吃人,她是我們的鄰居,就像一個球,裏面有許多洞,住着許多不同的人,媽媽也就是我們的鄰居。

你想知道後面發生了什麼事情或者什麼故事嗎?那你就趕快打開這本書去看看吧!

想媽媽讀後感篇4

寒假期間,我讀了一本非常好看的書,這本書的名字叫做《天真媽媽》。

馬小跳的媽媽是一個櫥窗設計師,有一頭像海藻一樣彎曲的頭髮,在廚房做飯時愛穿一條鑲着荷葉邊的碎花兒圍裙。他像小女孩一樣愛哭,馬小跳給她做了一個十二層的三明治,馬小跳給她洗腳,給她過母親節……她都會感動得流淚,她還有一顆小女孩一樣的好奇心,常常將自己想象成神探去破案,她愛吃有臭味的食物,比如榴蓮、臭豆腐。她睡覺時偶爾還會磨牙……這個像小女孩一樣天真漂亮的女人,就是馬小跳的媽媽。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勇於探索和嘗試各種事情。

我還有一個和這個差不多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淘氣包和小馬跳之巨人的城堡》,那就讓我給你講一下里面的大概內容吧:馬小跳最近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有一座房子,門很高、窗户也很高,整天關着門窗,好像沒有人住。房子是用來做什麼用了呢?會不會有壞人把人質關押在裏面?馬小跳、唐飛、毛超、張達帶了望遠鏡去偵察,他們發現,那居然是一個巨人的城堡。巨人的名字叫阿空,身高二米四九,比籃球明星姚明還要高!這裏面提出了三個問題,我來給你們寫一下吧:巨人為什麼住在哪裏?她有什麼高興的事或傷心的事?她能成為馬小跳的朋友嗎?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也要嘗試各種事情,也要學會探索各種事情。

這是我給大家推薦的,如果想看,就找我借。

想媽媽讀後感篇5

世界因為有了愛,才會温暖,我們的心才會凝固。讓我們把愛給我們身邊的每一個。讓我們的世界充滿愛。

——題記

在《我的媽媽是精靈》這本書中,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陳淼淼的的媽媽對陳淼淼的愛,這是一種偉大的愛,是母愛,今天我要説的就是母愛。

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天深夜,一場突如其來的特大泥石流吞沒了小山村。次日,當救援人員循着哭聲刨開泥土,掀開屋頂,發現一個光着身蜷縮在屋樑下的兩三歲小女孩竟然活着。救援人員趕緊將小女孩抱出來,可她死活都不肯離開,邊用小手指着邊哭喊起來:”媽—“救援人員沿着隱約露出的一雙泥手小心翼翼地往下刨,眼前現出一幅驚心動魄的畫面:一個半身赤裸的女人,呈站立姿勢,雙手高高舉過頭頂,彷彿一尊舉重運動員的雕塑……女人竟是一個盲人,身體早已僵硬。而她的身下,又刨出一個昂首挺立的男人!

動物也罷,人類也好,惟有父母之愛是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的。生死攸關的時候,他們總是義無反顧的捨棄自我,把生的希望留給後代。這種盲人父母捨己救子女的壯舉是對母愛力量的絕佳詮釋。愛如山,如山的偉大,如山的崇高,如山的厚重……讓我們把傳承下去,讓我們的世界充滿愛,讓愛不分國界……

想媽媽讀後感篇6

在這個暑假我讀了一篇《媽媽不是我的傭人》這本書。從中我瞭解了裏面的男主角是阿章,來自一位首爾的五年級的男孩,轉到他舅舅家裏來上學。到了這裏,阿章變得亂糟糟的,不是什麼東西沒帶,就是上學遲到。生活弄得可真算是一塌糊塗啊!就連比他小一歲的小金都乾和他比,有一次美術課,阿章沒有帶美術課的文具,問自己的表妹小金借,小金説可以,但必須要他把作業借給她抄襲為條件。其實,他成績好完全歸功於他媽媽,媽媽是她的第一任老師,在家的時候所有的時獨有媽媽做掉,功課有媽媽幫他預習、複習。甚至連每天做完作業的課本書籍獨有媽媽負責收入書包,但阿章從來沒有感謝過媽媽,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有時還會對媽媽的依賴沒有得到及時的迴應而大發脾氣。就有這麼一回,阿章的媽媽生病了,阿章從補習班回來,阿章非常餓,但卻沒找到吃的,就對媽媽大吼大叫的。過了一段時間以後阿章才恍然大悟。現在,阿章要改變自己和自己約法三章。功夫不負有心人,從此以後,阿章的媽媽再也沒有超過他的心。表妹也跟他化敵為友了,向他豎起了大拇指。養好良好的習慣是每個學生必須要做到的基本功課。

讀了這本書後,我覺得我也曾經有過這樣的情況。

記得有一次我的作業本沒帶,我當時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同學們一個個的都交上去了,我卻在手忙腳亂的找,那是因為我平時亂丟亂放。我要像阿章學習,從小事做起,我也可以一個人放學回家,一個人搭車,幫爸爸媽媽做事,首先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從小事做起,向阿章學習。

想媽媽讀後感篇7

看完《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收穫很多,本書的題目就一再提醒我:老師固然很重要,媽媽也很重要,不是説孩子開始上學了,將孩子交託給學校就萬事大吉了,媽媽仍須要盡上當盡的責任,生下孩子,更要養育孩子,要照管和正確地教育孩子。作者在書中有不少觀點,對我很有啟發,分享如下:

第一,對於必須要讓孩子承受的一些痛苦,大人應有幾個原則,其中之一是平靜自若,不要表現出焦慮。如果大人首先一臉焦慮,孩子就會覺得問題嚴重,會嚇着他們。這的確是我們大人要注意的,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在孩子面前學會保持冷靜,不要嚇着孩子,孩子會受大人情緒的影響,會恐懼。

第二,教會孩子在困難面前從容鎮定些,既能減輕痛苦,又能保護自己。比如,誠實地告訴孩子“打針有些痛”。回想自己所見現象,有時大人會遮掩説:沒事,不疼。其實,這是不符合事實的,既説了謊,還容易造成孩子以後不再信任自己,不如告訴孩子事實,同時教導孩子要堅強,畢竟這是孩子完全可以承受的。

第三,分清“逗”孩子與“捉弄”孩子的區別。“逗”孩子應該是以兒童的快樂為前提,成人把自己降低到兒童的情趣中,以兒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製造出讓兒童快樂的事件,其中包含着童心、快樂,甚至幽默和指揮。而“捉弄”孩子,則是成人居高臨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讓孩子犯錯誤、哭泣和害怕,它的目的是逗大人高興,給孩子帶來的卻是羞辱、擔憂和失落,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懼和對他人不信任。作者針對自家孩子舉例説,寧願得罪同事,不願得罪孩子,結果不僅孩子受到保護,同事也能理解父母了。

第四,學會饒耍作者用給小板凳揉痛來説明,不要教導孩子復仇行為,比如孩子不小心磕碰到小板凳,孩子痛的時候,大人不要拍打小板凳以示出氣,在孩子眼中他也許不能辨別小板凳和人的區別,這種復仇行為教給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責怪別人,導致不寬容和報復,不利於兒童心理健康。碰撞是雙方的事,要善待對方。不妨教導孩子説小板凳也受撞擊了,小板凳也會痛。一個能給小板凳揉痛的孩子,他對別人會有更多的理解和愛心,遇到問題從不偏執於自己的理由和利益。“利己主義”和“孤獨”是同義語。一個只顧及自己利益的孩子,容易與孤獨為伴,家長要教導孩子如何做個好人,學會饒刷寬容和恩慈。否則,當他們急於維護自己的利益時,人生中一些真正的利益卻悄悄消失了。

第五,家長身教影響大。當家長教導孩子“給小板凳揉痛”時,別忘記自己要以身作則,當孩子不小心犯錯時,要體諒、豁達,不要愛物勝過愛孩子,要讓孩子有“揉板凳”的品格,家長也要體諒孩子,包容孩子的一些行為。

第六,用充滿陽光的內心感染孩子,信任孩子。只要大人內心陽光,孩子內心也會陽光。成人以乾淨的目光看待孩子,以健康的信念理解孩子。比如,當孩子在青春期時,對於孩子的情感,大人要有陽光的心態,作者認為,“有男孩子喜歡你,説明你是個可愛的孩子,你對別的男孩子有好感,説明你也是個懂得欣賞他人的人。除去不安和自責。”事實上,作者作為家長對孩子的引導帶來很好的結果。作者認為,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包括成人在內,被暗示為品行端正、善良友愛,孩子就會自我肯定、品行健康。家長信任孩子,以陽光的心態來感染孩子,孩子會往正確的方向上走。

第七,要陪伴孩子閲讀。作者認為“兒童的天性喜歡閲讀,凡那些表現出不喜歡閲讀的孩子,都是因為家長沒有在合適的時機給他們提供合適的閲讀環境。要麼家中很少買書;要麼是買了書懶得給孩子講;要麼是整天用電視機哄孩子,總之,孩子從小與閲讀是隔離的。”孩子之所以長大後不愛閲讀,與小時候的習慣有關,的確孩子常會找家長講故事,不要用電視打發孩子時間,要多多親子閲讀。

第八,陪伴閲讀時用書面語,不要用口語。作者認為“好閲讀儘量用書面語,壞閲讀拋開書面文字大量使用口語。”這對家長是很好的提醒,有時圖快,就用口頭語給孩子表達書中圖畫的內容,但其實自己的口頭語畢竟不規範,不要圖省事,要按照規範的書面語給孩子讀故事,讓孩子學習規範的語言。此外,家長不要為了孩子不比別人落後和自己的要求強行讓孩子讀書,要巧妙地運用智慧讓孩子自己有興趣願意閲讀。

第九,隨着孩子年齡增長,培養孩子閲讀文字的能力。作者認為“文字是一種抽象的語言符號,可以刺激兒童語言中樞的發展,並且這種符號與兒童將來學習中使用的符號是一回事,他們在閲讀中接觸得多了,到課程學習中對這種符號的使用就熟練自如,這就是‘讀字’可以讓一個孩子變得聰明的簡單陳述。”優美的文學作品可以陶冶孩子情操,而且可以真正提高讓孩子的寫作水平。讀古詩也是培養孩子心靈意境的一個選擇。

這本書還有不少作者觀點,絕大多數都給我非常大的啟發,包括家長不能生而不養,不應與孩子長時間不見面等,作者舉了例子,從反面給讀者提醒,孩子不是動物,要多考慮孩子,不是為了自己的需要遣派孩子,等等。

非常感謝這次寶寶班的讀書活動,很感恩,在我很想讀這本書的時候,在讀書活動中看到這本書,內容如我所願地給我很多受益,願更多家長協助老師培養更多身體健壯、心靈健康的新一代!

想媽媽讀後感篇8

暑假媽媽給我買了許多書,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媽媽走了》這本書,主人公烏拉是爸爸媽媽最喜歡的小女兒,烏拉有兩個哥哥,一家五口幸福的生活着,但不幸的事發生了,美麗的媽媽生病了,不久離開了他們,烏拉在一段時間的調整下相信了這個事實,一家人開始了新的生活。

新的生活很艱苦也很温馨,媽媽的突然離開讓他們的生活一片混亂,原本家裏的一切都是勤勞的媽媽準備好的,媽媽離開後再也吃不到可口的飯菜,每天睡覺前也聽不見媽媽講的故事了。但是在爸爸和哥哥的安慰和鼓勵下,烏拉一天比一天堅強,漸漸地有了笑容。雖然爸爸沒有媽媽細心,有時燒菜還忘了加鹽,但是爸爸會鼓勵烏拉勇敢的生活,一家人相互攙扶,相互鼓勵終於克服了所有困難。

我真的很難想象那些沒有媽媽的孩子是怎麼生活的,我的生活用品都是媽媽準備好的,平時可口的飯菜都是媽媽燒好的,穿髒的衣服都是媽媽洗的,平時的學習大多是媽媽監督的……所有的一切都與媽媽有關,媽媽就是我的“多拉a夢”。

雖然我們是五年級的學生,對於生活我們有很多的不明白,也沒有經歷一些磨難。通過閲讀,我瞭解了別人的不易,所以我們要堅強,要珍惜現在的生活,要理解爸爸、媽媽的用心,還要堅強面對我們傷心難過的事情。

生活!我們已經準備好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