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選關於《自卑與超越》讀後感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W

大家要知道一本好書對我們有着淨化內心的影響,對我們有方方面面的好處,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最新精選關於《自卑與超越》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最新精選關於《自卑與超越》讀後感範文
最新精選關於《自卑與超越》讀後感範文

每個人其實都會自卑,因為每個人都對自己不滿,而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敗的原因就是,自卑之後,你是否會努力去改變現狀提升自己的滿意度還是,為了避免受挫折的感覺拒絕嘗試任何改變。

《自卑與超越》是個體心理學先驅阿德勒的代表作。書中作者他告訴我們,理解一個人,就要從他的過去入手,而一個人的生活風格,則是與他對於過去經驗的認識和理解相一致的。自卑並不可怕,關鍵在於怎樣認識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難,超越自我。作者從每個人的童年不同的經歷和成長環境去分析個體心理的變化以及對生活的看法。

本書主要由兩部分來敍述,認識自卑和超越自卑,找到生命的最終意義。“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想讓自己變得更優秀,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對優越感的追求是人的通性,作者將理論與例子結合,把自卑與超越自卑進行深度的剖析。

其實每個人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自卑,在人生的各個階段。我們都會有自己的不足和弱點,與他人的優點進行比較時自然就會有自卑的情緒。但是自卑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自卑給人帶來影響也是根據個人的認知來決定。對於心態樂觀的人來説,自卑會讓他認清自己的缺點,從而激勵他去克服自己的短板挖掘自己的潛能。對於消極的人來説,會在意識形態上造成打擊,讓其失去對個人和家庭的希望,不利於發展。

書中還有重要的一個觀點就是奉獻。阿德勒告訴我們:生活的意義在於奉獻,在於與他人的團隊合作之中獲得滿足。人只有融入集體之中,融入社會之中,才能感受到人生的意義,實現自我價值。

自卑與超越這本書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引導我們在人生的旅途的道路上更好的把握自己,超越自卑,樹立自信。這本書詳細分析了自卑這一情感,同時提出了與以往不同的觀念和看法。自卑與超越相互影響相互轉換,構成生活意義的理解。

最新精選關於《自卑與超越》讀後感範文

自卑與超越讀完有快半年了,一直計劃寫一篇讀後感,但是一直也沒有下筆。今天感謝馬校長定的“正面管教學校講師課程”的報名要求,讓自己定下心來把讀後感寫下來。

網上看過很多人的評價,我發現評價並不高,與我自己對這本書的評價嚴重不符。我細想了原因,人生處在不同的階段,讀這本書能領悟到的知識點可能會完全不同。

當今社會太過於浮躁,阿德勒在開篇提到人生目標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世界更美好,奉獻與合作是人生的真諦,可能是讓很多人覺得不合胃口的原因之一吧。我個人是非常喜歡《自卑和超越》這本書的,首先,他開篇明確了正確的人生目標和人生的真諦,有的人可能認為這是老生常談。

但我認為,阿德勒在這裏有兩點與他人不同:首先開篇明確目標,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接下來,阿德勒用了很多的心理分析案例,論證了這一論題:正確的人生目標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世界更美好;合作與奉獻,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必備要素。

接下來,阿德勒開始向我們講述,家庭、學校在一個人的發展中扮演者何等重要的角色。為人父母,分別應該給予孩子哪些方面的合作機會。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書中阿德勒認為的母親角色,與現代社會女性解放的的思想不太契合,但是我覺得這本身並沒有問題。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元,母親操持家務並不代表地位卑微,應該受到同樣的尊重。很多的全職母親對於經營家庭做的不好,原因不在於她們自身,而在於她們沒有受到該有的訓練,她們對於成為全職媽媽會面臨什麼,完全沒有概念,沒人提供知識的普及,更沒有提供科學的訓練。

對於學校,阿德勒還是從辦學的目的入手,很快就揭開了各種辦學亂象的面紗。接着阿德勒描述了他認為的理想的辦學目標:讓每一個人都成為為人類的發展爭取共同利益的夥伴。以這一目標為導向,阿德勒開始梳理教師的角色,師生關係的處理,如何培養孩子的合作與奉獻精神。每個孩子都有無限的潛能,因材施教,發掘潛能,教師將能收穫教學帶來的巨大的樂趣。

不恰當的評價與負面標籤可能會對孩子的發展設限。接着阿德勒對青春期這一人生重要時期進行的分析,這一時期不應是父母逐漸退席的時候。早期養育的不當留下的性格缺陷,有待於在青春期逐步發現並進行修補。

關於擇業、社交和建立家庭,阿德勒也給出了建議。關於宗教,阿德勒的理解也很有啟示。因此,我認為,《自卑與超越》是為人父母必讀的一本書。

最新精選關於《自卑與超越》讀後感範文

我們發現一個現象:在現行教育體制下,孩子在入學前已經在競爭方面做了很多準備,而合作方面卻非常匱乏。在入學後的生活中,我們也在不斷地鍛鍊他們的競爭能力,對於孩子來説,這是件不幸的事。假如他可以擊敗別的孩子名列前茅,他的不幸未必會比落於人後的孩子少。無論是哪一種情況,他都會只將焦點停留在自己身上。他將只關注怎樣獲得對自己有利的東西,而不會想到奉獻和施捨。這就好比在一個家庭中,每個成員都是平等的個體,應該凝聚起來,處於一個班的同學也是一樣的。只有採用這樣的方式,才會讓孩子們產生好奇,並覺得合作是快樂的。

其實,對教育造成很大阻礙的,並不是孩子本身所具有的各種限制,而是他認為自己具有哪些限制。如果讓一個兒童知道自己的智力較低,他就會喪失信心,我們就無法提供鼓勵並幫他扭轉自己的想法,或者消除他所認為的自己具有的各種限制。

我們知道,是沮喪和恐懼阻止了興趣的發展,而不應歸咎於遺傳就可以對其進行訓練,來彌補缺陷。每一種非凡的能力都是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和發自內心的興趣得到的,而不是來自於遺傳。

就算我們身邊1一個人被無情地驅使着為成功而努力,任何挫折對他的自尊都是一種嚴重的威脅;結果就產生了孤立無援感、不安全感及自卑感。如果市場的變遷決定人的價值,那麼,人的尊嚴感自豪感、就被摧毀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