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華經典寫讀後感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8.49K

寫讀後感也是一種反思,通過它我們可以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和信仰,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讀後感也是一種分享,我們可以將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與他人分享,促進交流和討論,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讀中華經典寫讀後感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讀中華經典寫讀後感7篇

讀中華經典寫讀後感篇1

經過誦讀經典詩文,我走進了一個妙不可言的世界。我明白了什麼是儒家風範,什麼是道家精髓,什麼是千古美文……“經典”雖然看上去年紀一大吧,其實火力旺盛的很。他流傳了千百年,從“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由“道,可道,十分道”至“天將降大任與斯也”,從《歸去來兮辭》到《蘭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天天掛在我口中。那就是許多人行走,他們之中必然有我的教師。這句讓我收益非淺的詩句,就是出自於儒家的聖賢孔子之口。這句之所以能讓我受益匪淺,是因為它包含着一個哲理:“能者為師,虛心請教。”你見過高山吧它是那樣雄偉綿延!你見過大海吧它是那樣壯麗無邊!山之高,是因為它不排斥每一塊小石頭;海之闊,是因為它聚集了千萬條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般淵博的知識,是否就應當善於從生活中尋找良師益友,吸收他人的點滴長處呢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厭高,水不厭深的哲理”。

人的一生猶如一條長路,有許多的岔道,我們有時會走錯路,但有人會來提醒你,它就是國學就是經典詩文,因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經驗,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其價值歷久彌新,我們沒有理由不繼承和發揚這一民族的瑰寶。並且對於我們少年兒童來説讀誦經典,自幼就開始理解五千年文化的薰陶,就定能奠定一生優雅的人格。讀誦經典的同時也能夠提高我們的古文和白話文水平,有助於我們對其它知識領域的領悟和旁通,更能促進各科學業的提高。

假如説我們的心田是一塊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陽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經典詩文就是那陽光、惠風和細雨。只要你願意時時刻刻去吮吸去領悟去誦詠,那我們的夢想之花必須會開得更豔持得更久。讓它來耕耘我們心中的土地,弘揚中華民族之精髓,更讓它引領我們克服重重困難,向成功邁進吧!

讀中華經典寫讀後感篇2

後面還有多篇中華經典誦讀讀後感!

在《學道德楷模誦中華經典做有德之人》中,當我看到趙國強勇抓歹徒這個故事時,我的心裏不禁湧起一陣震撼……

這個故事講的是:趙國強是一名普通貨車司機。在一次要回北京看他媳婦要生孩子時不料在半路上從貨車反光鏡裏發現一名歹徒在搶劫一女子。於是他連忙下車,與那名歹徒英勇地毆打起來。一位走過的出租車司機見此情景,立刻報警。可是警察終究還是晚了一步,因為趙國強最終頭部被歹徒連砍數刀,身負重傷,住院了四年才痊癒。

趙國強這個見義勇為的精神,不正是我們要學習的嗎?請大家想一想,如果趙國強當時想的是:“生孩子是頭等大事,我本來就應當回去看,歹徒還有可能直接要了我的命,所以我應當選擇直接回去。”如果真是這麼做的話,首先,是那位女子受到傷害;第二,就是成了見利忘義的人,還能成為道德模範嗎?再舉一個例子,一個暴躁的男生欺負一個同學,還打了他,另一個學生出手相救:“不管你打他多少下,請把一半的拳頭分給我吧!”想必大家必須在誇獎那位願意承受一半拳頭的孩子見義勇為的.精神吧。可是,如果他不願意了,那會怎樣樣?那個學生雖然不會受拳頭的打擊了,可是他少了更重要的兩件東西:珍貴的友誼與見利勇為的精神。

俗話説得好:“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秧。”所以,我們要學會見義勇為,而不是見利忘義!

讀中華經典寫讀後感篇3

“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莎士比亞”“書是人類提高的階梯——高爾基”古今中外許多傑出的人物都十分熱愛讀書。而我也不例外,可我最喜歡讀的書還是《中華經典誦讀》!

從國小一年級開始我就和《中華經典誦讀》打了交到,教師剛發給我的時候我看的那些唐詩十分乏味,我到一年級都快放暑假了竟才想起它來。當二年級教師説要背誦古詩的時候,我當時晴空霹靂,可是為了應付過關也只好硬着頭皮枯燥無味的揹着古詩,最終也只能死記硬背,根本沒了解古詩的意思,背的一點感情都沒有。到了三年級我和古詩文有了必須的感情,這是因為……

三年級的一節語文課教師讓我們説一説有哪些關於月亮的詩句,同學們冥思苦想絞盡腦汁也只能想出“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抬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些詩句來。而我想起了前幾天才看的關於月亮的古詩文,我像酵母一樣發揮了它的作用,“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我的.發言讓同學們大吃一驚,教師也對我讚不絕口。

我從這以後就熱愛上讀書,古詩文就像我形影不離的朋友也像一架時光機。沒事幹的時候我就會和“朋友”聊聊天,聽它給我講故事。有些讓我哈哈大笑,有些讓我同仇敵愾,並且它還帶我領略了祖國的大好河山,雄偉的長城、美麗的西湖、壯麗的黃鶴樓……這是多麼愜意呀!

?中華經典誦讀》你在我心中永遠銘記,多謝你伴着我成長。

讀中華經典寫讀後感篇4

?中華經典誦讀》是一本集合了古文古詩於一體的課外書。讀了它,我們能夠明白華夏民族幾千年以來的歷史和禮貌,還能夠培養常讀書和背古詩的好習慣。下頭就讓我具體談談我讀了這本書之後的感想吧!

讀了《農家》這首詩以後,我體會到了在田裏耕種的農民們的辛苦。他們起早貪黑,在月光還未消失時就開始耕作,那一滴滴汗珠如同珍珠般滾落下來,可依然在鬆土,澆水,施肥......而那些統治者呢?在家裏喝着水酒,吃着肉,看着歌妓在跳舞,生活是多麼愜意啊。可是他們的揮霍,才更使那些在田裏耕作的農民們更加辛苦,我真期望把那些統治者與農民的身份換一換,讓農民舒服幾天,讓那些統治者體會體會農民的生活。可惜,這些只是幻想,為此我深感悲痛。

?論語學而篇》我相信五年級的同學必須不陌生,可如果細細品味。也能夠品出許多新的資料。孔夫子以簡練的語言表達出了學習要時常温習,做人要對朋友真誠等等,這些都是做人的基本常識。孔夫子教導學生,期望學生做個正直的人的話,這句話,包涵了教師對學生的濃濃的愛與期望。每個教師都期望自我的學生變成偉人,有文化的人。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那裏,我看到了孔夫子濃濃的父愛。

總而言之,《中華經典誦讀》是一本很深奧的書,值得我們細細琢,磨細細品味。

讀中華經典寫讀後感篇5

論語;孔夫子曾經説過“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以及“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諸如此類的話,並且還説過“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歲,五十七年的經歷使他仁德兼備,學問淵博,成為冠絕一時的大學問家,大思想家,可謂是震古爍今(不敢説後無來者,也起碼是前無古人了)。以如此身份,當他的高足問他時,他的回答竟然是“朝聞道夕死可矣”,多麼令人不可思議!

作為一個完全有足夠的資本炫耀自己的大學問家,孔子還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學習探索中去嗎?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點不是探求天地萬物的具體性理,而是探求社會與人生的具體性情。 因為世間萬物的客觀規律也許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體感情是無限的。作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無限的“人”,這也正是讓孔子感到學無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舉止,是處於不斷的變化過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內容,就打破了原來的舊的規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話已經説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難的。而孔子最精闢的論述,也自然而然體現他對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見解。

陶行知説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這一點上,和孔夫子幾千年前提出的主張“仁與德”的觀點不謀而合,兩人都是偉大的教育家,為什麼相隔千年,提出的觀點卻是驚人的`相似?毫無疑問,兩人都是把“仁與德”當作自己去不斷努力實現的目標,不斷的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的修養與品德,這是有必然性的。

為了學習,可以三月不知肉味,這足以見孔子的勤奮,可如果僅僅是勤奮,恐怕孔子就不會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學表現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是謙虛;我不如老農,我不如老圃,這是實事求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是一種樂觀。他的學習精神,不僅僅限我們常人的思維:這個是學問,那個不合適。孔子會以最博大的胸懷,去接容包納世間萬物,這就是我們所不及的。

兩千年前的孔子,就是一位具備着各種謀生技能、又具備着對於生命意義有深隧洞見的哲學家及教育家。他一方面具備着各種禮、樂、射、御、書、數的專業知識,又具備着經營管理政治的理念,又對教育的目標有着明確的方向指引,因着他的眾多的知能,他成為中國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許多謀生技能的知能細節固然沒有保存下來,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談話卻成了綿延兩千年的中國知識分子立身處世的智能寶典,當我們閲讀吟詠他的話語之時,每一句話都發每一個人都可以從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標。

這就是孔子的學習!這就是聖人的學習!

也許我們這些凡人是永遠無法領會萬世師表的學習的內涵,但每一個人也許都可以從中找到一個新的自我。

子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句話的意思是説,做人要不斷學習,不感到厭煩;教育學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

“學而不厭”。作為教師尤其要做到這一點。教師是學生的示範,我們希望學生做一個終生學習的人,首先教師要做一個終生學習的人。“身教重於言傳”,“親其師,信其道”,教師應該是學生很好的榜樣。

教師要做到“誨人不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教師教育孩子要耐心”,我們經常這樣説。但事實上,我們許多老師並沒有真正理解這句話,老師會在課堂上生氣發火,這是我們還沒有學會耐心的佐證。

教師在課堂上失去理智,感情衝動,除了傷害了孩子的感情以外,別無他用;教師的喋喋不休,除了讓孩子耳根的繭子更厚以外,沒有其他功能。這些都不是我們想要的。我們想要的是什麼呢?我想無非是希望孩子好好學習,好好成長,如此而已。有沒有更有效的辦法呢?回答是肯定的。我們可不可以這樣嘗試一下?當孩子上課走神的時候,原諒他,提醒他,畢竟學習是孩子的事,他沒做好,希望得到的是老師的幫助;當課堂秩序亂的時候,不要對孩子大呼小叫,我們應該考慮是不是我們的課堂對孩子沒有吸引力呀?及時調整自己的課堂,把孩子們吸引過來;當孩子沒有完成作業的時候,原諒他,幫他找出沒有完成作業的原因,幫助他下次完成作業,使孩子體驗及時完成作業的成功感;當孩子犯了錯誤,耐心一點,調查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找出孩子存在的問題,有的放矢的去跟孩子談,幫他認識自己的錯誤,這才是我們的目的。

“誨人不倦”四個字簡簡單單,但藴含的是教師的愛心。

讀中華經典寫讀後感篇6

暑假讀了《木偶奇遇記》這本書,書中一個個鮮活的事例,時時都提醒我,怎樣做一個懂事又誠實的好孩子。

這是一本家喻户曉的故事讀物,它講述了一個任性、愛撒謊,懶惰又不愛學習的小男孩,在種種磨難中接受教訓,從一個個教訓中慢慢自我反省,終於變成了一個勤勞、誠實、勇敢、好學的好孩子的故事

在皮諾曹身上,我一次次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曾經也希望能找到一方奇蹟田,在那兒不用費力就能種出許許多多的金幣。但是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不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收穫到了一定是幻想。就像我們學習一樣,沒有平時紮紮實實的基本功,沒有一字一詞的積累,靠走捷徑,臨時抱佛腳是不行的。

以前我也貪玩,一玩起來就忘了自己該做的作業,有時同作文學一叫我就像匹諾曹一樣跟着去玩了,總感覺學習比玩要枯燥。現在我知道了,玩要有個度,自己要對自己有約束。

?木偶奇遇記》的故事給了我很深深的`啟發,皮諾曹雖然一直都想做個好孩子,但是它身上有着太多的壞習慣,幾次上當還是屢教不改。小仙女教育了它,沒有放棄它,一次次給它機會和勇氣。它決定痛改前非,有一天終於從木偶變成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孩子。這麼艱難的過程一個木偶都可以堅持下來,我們有什麼不能做到的呢?

做人一定要誠實,不要説謊話。面對事情要有自己的判斷能力,不要太過於相信別人。面對自己做錯的事情一定要及時的承認,發自內心地悔改。這就是《木偶奇遇記》讓我懂得的道理。我一定要多讀書,懂得更多的知識和做人的道理。

讀中華經典寫讀後感篇7

讀了《中華經典誦讀》,我深受啟發,它像一個無聲的長者,教會了我許多道理。

對我感觸最深的是"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它的意思是:三軍的統帥能夠代替之,一個人的志向不能改變。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人樹立志向是多麼重要!正如我在《史記》中所看到的,陳勝吳廣因為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志向,所以發動了我國曆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留下了千秋功業。回頭反思我自我,我平時在學習過程總是稀裏糊塗,得過且過,從來沒有一個長遠的志向,我不明白自我要向誰學習,要趕上誰,將來我要考什麼樣的高中。媽媽常常説這孩子不知什麼時候才能開竅呀?今日,孔子的話似乎震動了我,是呀,沒有志向就沒有動力,以後學習中我也要給自我定一個志向:那就是爭取在本學期到達班級中等水平。我要爭取每次多考幾分,爭取多提高几名,這樣我才會有學習的動力。以前,我對自我沒有目標,於是就沒有了學習的動力,沒有了動力,我自然就沒有了成績。

"子曰:之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這句話告訴我,作為學生,首先應當追求真理的.遠大志向,據守道德,以仁愛之心為歸宿,然後學習技藝,掌握專業知識。我們應當樹立遠大的志向,有了志向,才會有努力的力量。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之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我講讓這些話長記在心,讓它們激勵我、督促我。

?中華經典誦讀》還告訴了我做人要守禮儀,守誠信,要自強不息,樂於向別人學習等等。

我平時也沒有禮貌,大人們總是教育我,可我,總是不聽他們的話,有時還會和他們吵架,我太任性了,爸爸和媽媽是為我好,我卻不好好聽他們的話,不好好學習,還和他們吵架,太不應當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