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味在人間讀後感通用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4W

讀後感可以是一個獨立的文學作品,也可以是學術研究的一部分,一本書激發了我對人生、愛情和友情的思考,我會在讀後感中分享這些見解,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至味在人間讀後感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

至味在人間讀後感通用6篇

至味在人間讀後感篇1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簡單的一句,似乎就給葉藏的一生定下了基調,短暫而又漫長,虛假而又真實的一生,這是大庭葉藏的一生,亦是作者太宰治的一生。喪失了做人的資格的人,如何在世間尋求生的方式,又如何一步步走向寂滅。

“因為怯懦,所以逃避生命,以不抵抗在最黑暗的沉淪中生出驕傲。因為驕傲,所以不選擇生,所以拒斥粗鄙的樂觀主義”,從掛着失真的笑討好所有人的童年,到掙扎於金錢與愛日漸絕望而倦怠的青年,葉藏於安樂時創作絕望之詩,於不如意時寫出生之喜悦,直率地可愛,卻又冷漠地可怕。他如是剖析:“我一直對人類畏葸不已,並因這種畏葸而戰慄,對作為人類一員的自我的言行也沒有自信,因此只好將獨自一人的懊惱深藏在胸中的小盒子裏,將精神上的憂鬱和過敏密閉起來,偽裝成天真無邪的樂天外表,使自己一步一步地徹底變成了一個滑稽逗笑的畸形人”。葉藏不僅傷害自己,還傷害了愛着自己的人,這樣的人只能説是個畜生。他的人生就是一個由人墮落成畜生的過程。可是,他真的只是個畜生而已嗎?

亦若文末,曾經的京橋酒吧老闆娘所説:“我們所認識的阿葉,又誠實又乖巧,要是不喝酒的話,不,即使是喝酒……也是一個神一樣的好孩子吶。”葉藏瀰漫着厭世的怯懦的心底,也曾埋着一種奇異的温柔。可他為什麼會墮落成畜生呢?因為他不能合羣?因為他交友不慎?或許真正的原因在於他“沒有自我”,他完全沒有自己的想法,對待生活只是隨波逐流,任何事情他只要遇到一點點困難就會放棄,他沒有克服困難的自我意志和勇氣。興許同葉藏一般,怯懦的靈魂在歷經原生的傷痛、曲折的成長、漫長的昏暗後,幸福與不幸福都不再存在,唯一可以視為真理的,僅是一切都將過去。

慶幸的是,我們所生活的是一個幸福可盼、有人可愛、法律可依和真理可循的強大的社會,可是格格不入的喪失人依然存在,誰又沒有經歷過在痛苦中掙扎的時刻。

所有可選擇的,被選擇的,合起來,便指向了一個人的生命軌跡。為軌跡奠基的,是面對人生的態度。存在即有意義,不論何種際遇,都必有其須經歷的因緣。與其凝望着深淵,不如懷抱温柔,明媚地活着。

生而為人,實為我幸。

至味在人間讀後感篇2

寒來暑往,春去冬來,細細回憶起來,初讀汪老先生似乎已經是一年前,但我仍清晰地記得汪老先生筆下的世界那樣靈動,那樣可愛,《人間草木》中的一花一樹都別具風味。

在汪老先生的書中,飄散着清晨馥郁的梔子花香,瀰漫着糖炒栗子甜蜜的香味,充溢着葡萄酒香醇的味道。他似乎很懂生活,也很會生活,懷着滿腔的.愛去探索世界,雲南、昆明、成都…在他的筆下,每個城市都那麼温柔迷人,他愛吃、愛旅遊、愛風景,卻不愛遊手好閒,他説:“我不願當什麼’離休幹部’,活着,就還得做一點事。”汪老先生真真切切的在愛着這個世界,愛着山川河流,星辰大海,用自己的方式去感知世界,觸碰世界。在河岸邊、山頂上留下自己的足跡,留下自己對自然最美好的描繪,在多年以後,人們可能會想到:噢,原來汪曾祺這麼有趣,他的書這麼經典,這難道不是人生的意義所在嗎?

汪老先生説:“一定要愛着點什麼,恰似草木對光陰的鐘情。”草木眷戀着光陰,汪老先生愛戀着人間。這世間萬物,都值得被愛,愛一直陪伴身旁的親人,愛傾情相助的朋友,愛一顆樹,一束花、一隻鳥,只要心中懷有愛意,世界就不會那麼糟糕。

青春正好,相比於死氣沉沉的生活,為什麼不讓人生更加精彩呢?鳥獸蟲魚、美食美景,只要肯去看,肯去發現,對世間萬物抱有善意,他們也會回報以同樣的温柔,當世界中充滿了愛,人生就有了意義,這一輩子才不算虛度,多年以後回想起來,想到那個熱愛生活,努力奮鬥的自己,是多麼可貴的回憶。所以,愛點什麼吧,一草一木中藴藏着繁華的世界,山海之間埋藏着閃爍的寶藏,愛點什麼,這世間萬物。(馮昕悦)

至味在人間讀後感篇3

説來慚愧,在結束了公考的之後,我的生活變得懶惰拖沓,也出現了許多之前都不存在的事情,有了許多的煩惱,自己的讀書也陷入了一個停滯狀態。五一假期,去往武漢的途中,在往返的十多個小時內,看完了太宰治的《人間失格》,也算是充實了這漫長的旅途。

在看這本書之前,沒有聽聞過太宰治這個名字,也是自己孤陋寡聞的一個印證,而整本書流露出的那種“喪”,我覺得倒是恰恰符合之前比較流行的那種“喪”文化。但是,太宰治的這種“喪”,更加流露出的是一種絕望。一種對於未來的絕望,一種對於人類惡根的絕望。於是乎,我想起了《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的那句經典台詞“生而為人,我很抱歉”,而無獨有偶的,居然發現這句話本身即是出自太宰治,雖然非是這本《人間失格》。

?人間失格》是由三篇手札和幾個後記故事構成,也不能説是故事,幾個片段構成的,裏面的內容,雖然看似毫無關係,但其中透露出的中心確實相同的,很多人説這是一種頹廢,就連本書的封面上也寫着“飽受爭議的破滅之書”。可是在我通讀全部之後,卻絲毫都感受不到所謂的頹廢,我感受到了一種無奈,一種卑微,一種無力。甚至我感受到了作者對於這個塵世深深的愛意。只是一個不善表達的人,只能通過各種掩飾來述説情懷。我記得張愛玲説“愛一個人會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裏,從塵埃里長出花來”這句話,用在太宰治的身上,我認為甚是合適。倒不是説我已經喜歡上了他,不過對於這本書,確實有一種感同身受之處。

本書通過葉藏的三張照片開頭,通過三幅手札,分別介紹了葉藏幼年、青年和壯年時代的經歷。葉藏,可以看做是太宰治自己的一個化身,因為葉藏的許多經歷就是作者本人的那種經歷。這是一本半自傳式的小説,擁有着一種近乎真實的悲劇感,讓我感歎的不僅僅是作者“丑角精神”,更加是那種“罪惡意識”人生來便有罪麼,犯了罪的人應該如何與這個世界和諧共處,應該如何進行贖罪呢?想來整本書都是在詮釋,一個人,一個擁有深深的罪惡意識,一個在外人看來天資聰慧,生性活潑,作為一個“開心果”存在的孩子,慢慢變成一個墮落的人,一錯再錯,直至自我毀滅。但事實是,這本來就是一個墮落的`靈魂,猶如一匹地獄的野馬,只是感受着人世間的痛苦,最後被痛苦折磨。

至味在人間讀後感篇4

清歡,一個淡雅的字眼,它出自蘇軾的浣溪沙“細雨斜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清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廖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想必林清玄的《人間有味是清歡》就是從這裏有感而發的吧。

林清玄眼中的清歡,是在清靜中,享受淡雅的歡愉,是一種悠閒,清靜,自由與舒服的生活狀態。作者年輕時,喜好到處遊玩。或飲一壺茶或爬一次山。但是,現在舊地重遊時,卻發現,現在的一切都如加快了腳步,再也找不到原來的那種感覺了。現有的是汽車喇叭的”嗡嗡作響”,街上行人匆匆的腳步,就連茶樓,也是煙霧環繞,讓人喘不過氣。

“清歡”是生命的減法。在我們捨棄了世俗的追逐和慾望的捆綁,回到最單純的歡喜,是生命裏最有滋味的情境。

“清歡”就是豐子愷筆下的“人散後,一鈎新月天如水”;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清歡………代表這是一種高雅的文化。

雙休日,與家人去登山,“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這似乎是登山的理想境界,但在山道上,全是熙熙攘攘的遊人,遠遠望去,像一條長龍,期間還不時夾雜着商販的叫賣聲。爬到山頂,卻看不到成片的松林,而是滿眼的高樓大廈,“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也只能是腦海中的景物了,吹過來的風夾雜着污濁的空氣,連“清”都沒有更別説“清歡”了。

“清歡”是不受物質的束縛的,沒有外在條件的。它是發自內心的情意,只要心中有情,處處都有清歡。

人間處處是清歡,在孤燈下翻着富有墨香的書,或提筆揮毫;或飲一口茶,體會茶香瀰漫。

至味在人間讀後感篇5

我有抑鬱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沒什麼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離開。拜拜啦。——走飯

你知道的,就是有人可以這樣輕鬆自然的談論死亡,彷彿在談論一日三餐、週末旅行。

生存並且不厭惡自己,並不是人人都有的能力,痛苦這種東西,與生具來根植於一些人的心裏。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1948年,太宰治寫下《人間失格》後便跳河_,《人間失格》無疑成為天鵝之作。作為一部典型的自傳體小説,故事的主人公大庭葉藏是太宰治人生軌跡的復刻。大庭葉藏近乎固執地認為自己是一個“邊緣人”,他性格敏感且脆弱,與女友相攜自己雖然倖存卻因為女友遇難而獲教唆_罪而鋃鐺入獄;他思想反動,參加非法的右翼社團;他終於靜下心與一個女子相愛並結為夫妻,卻因為歹人玷污了他的妻子,致使他一步一步地走向墮落。他選擇吸毒,不時尋找短見。後來,大庭葉藏被送進了精神病院,拋棄了整個世界,然而卻也可憐地被世界拋棄。

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並不知道來到這個世界的好處何在,但有些人在發奮中奮鬥中尋找生命的好處,有些人卻從很早就開始正因迷茫而放下,我不知道是上天怎樣的安排,令這個原本富有才華的男生,這個臨死但是才38歲的男生的一生竟是如此悲愴?好在最後,他最後自己做了一回主,跳河身亡,生而為人,他很抱歉,但是死去的太宰治並不知道,他會對更多的人抱歉,總是説是最不負責的選擇,就算是在宗教裏面,靈魂也是無法解脱的,而這些,不知道太宰治是否知道,他的靈魂又是否能夠逃脱那縱身躍下的冰河,每一世的功課總要做完,沒有做完的就算是想逃跑,大概也只是徒增留級的悲哀吧。

這是一個暴露負能量會被咪蒙小姐罵翻的時代,我們太需要顯現自己痴迷於讀書旅行健身的政治正確了,沒有人敢像《人間失格》一樣,把陰暗的自己撕碎了給別人看。可是如果你像我一樣,在凌晨三點和太宰治來一次精神碰撞,那麼你不願意再佯裝幸福。談到人生的真實狀態,我在本書裏也找到了最恰如其分的一句描述:

現在的我,談不上幸福,也談不上不幸。

只是一個談不上幸與不幸的存在罷了。何為生活?

昨夜,美酒入喉,我心歡暢。今朝,酒冷香落,徒留荒涼。

至味在人間讀後感篇6

在暑假裏,我有幸看了高爾基非常具有影響力的自傳體三部曲之一——《在人間》。

?在人間》這本書講述了阿廖沙少年時代出外謀生的苦難歷程。阿廖沙剛滿十一歲,就離開撫養他長大的外祖母,外出獨立謀生。他當過皮鞋店和聖像作坊裏的學徒,輪船上的洗碗工,還在當繪圖師的表舅家裏當過幫工。我覺得十多歲的孩子正是花季的年齡,理應揹着書包上學讀書,可是少年阿廖沙卻不得不從事與他的年齡極不相稱的繁重的體力活兒。這對於今天正邁向新世紀的少年兒童來説,簡直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可是在一個世紀以前,這卻是活生生的現實。我真是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做到了超出我們常人所能做到的事情,而支撐着他的一切卻是堅持。阿廖沙正是經受了不平凡的生活洗禮,才磨練成了“大寫”的人。

?在人間》讓我看到了很多有血有肉的人物:聰明善良的外祖母,愛好讀書的船上廚師斯穆雷,能幹潑辣的洗衣婦娜塔莉婭,冰清玉潔的“瑪戈王后”等。書中不但寫了生活在最底層的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慘命運,還展現了小市民的自私、保守、貪婪和庸俗。繪圖師一家就是一個典範,他們長年過着飽食終日、百無聊賴的生活,爭吵不休,彼此揭短,幸災樂禍。探聽和談論別人的隱私是他們生活中的唯一樂趣。讓阿廖沙在這種環境下生活,他並沒有被他們感染,而是用堅持保留了一片雪地,他愛上了讀書,走上求學之路。堅持着,堅持着,堅持使阿廖沙雖然過得苦不堪言但從沒想過放棄,堅持使他厭惡身邊的醜陋和粗俗仍努力嚮往美好生活。堅持使他改變了一切。在生活中,難道遇到一些小事我們不能像阿廖沙一樣堅持自己的想法嗎?但古時候的人,比我們更明白堅持的真正意義。孫敬讀書時,隨時記筆記,常常一直看到後半夜,時間長了,有時不免打起瞌睡來。一覺醒來,又懊惱不已。有一天,他抬頭苦思的時候,目光停留在房樑上,頓時眼睛一亮。隨即找來一根繩子,繩子的一頭拴在房樑上,下邊這頭就跟自己的頭髮拴在一起。這樣,每當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時,只要頭一低,繩子就會猛地拽一下他的頭髮,一疼就會驚醒而趕走睡意。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決心要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想睡覺時,就拿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醒來,再堅持讀書。堅持能成就一個人。

堅持,讓沙石煎熬住大海的蹂躪,終於化作璀璨的珍珠;堅持,讓天空忍受住雨水傾盆的陰霾,終於看見那一道彩虹;堅持,讓泉水忘記流進山谷崎嶇的歷程,終於匯入蔚藍無垠的大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