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歲月心得體會2022精選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1W

為了讓自己的感受得到培養,我們要認真寫心得體會,想要提升我們的寫作能力,寫心得體會是一種很不錯的方式,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知青歲月心得體會2022精選7篇,供大家參考。

知青歲月心得體會2022精選7篇

知青歲月心得體會2022篇1

?七年知青歲月》是由中央黨校策劃組織的系列採訪實錄,其在《學習時報》刊出,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和學習熱潮。大家被七年艱苦的知青歲月所表現出的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濃濃的愛國愛民、為國為民的家國情懷,如飢似渴、孜孜不倦的學習熱情所敬服。當然,我也不例外。

共產黨人要堅定信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七年的知青歲月中,無論是“黑幫子弟”的政治污衊,還是吃不飽穿不暖的現實困境,是跨越“四大難關”中的種種不適應,還是先後寫下八份入團申請書,十份入黨申請書,都沒有讓他放棄最初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必須做表率、打頭陣,越是形式嚴峻複雜越需要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保持定力、一往無前,越是任務艱鉅繁重越需要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奮勇當先、實幹擔當。作為一名青年黨員幹部,選擇在基層不是為了當大官,而是為了在實踐中打下堅實的基礎,繫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不斷磨練意志、增長才幹、積累經驗,鑄就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心有所信,方能遠行。

共產黨人要根植愛國愛民、為國為民的家國情懷記在七年知青歲月裏,一直把自己看作是黃土地的兒子,把自己看作是普通農民,完全融入農民當中,知道百姓的所思所想,幫羣眾找回逃跑的豬,為羣眾興修水利,修建沼氣,他用雙腳丈量黃土地的寬廣與厚度,為改變這貧苦的面貌做努力,一心要讓農民過上好日子,正是這樣的情懷孕育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2020年新冠疫情中,對黨員幹部提出要求,廣大黨員幹部要把人民羣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深入防控疫情第一線,各級黨員幹部要勇當先鋒,敢打頭陣,用行動展現共產黨人政治本色,在其職盡其責,主動擔當,積極作為,當好人民羣眾的貼心人,及時解決羣眾所急所憂所思所盼。由此我們便不難理解為什麼反覆強調“增強人民羣眾獲得感、幸福感”,為什麼勉勵當代青年“讓青春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共產黨人要始終保有如飢似渴、孜孜不倦的學習熱情。一孔窯洞、一盞煤油燈、兩箱圖書,即使身處困境,也沒有失去他對知識的追求,讀書成了他始終堅持的一鍾生活態度、一種精神追求。他在讀書過程中,常常以一本書為主,同時也尋找幾本相關書籍作為參考,這樣進行分析對比,不斷拓展知識面。久而久之,讀書便成為了一種習慣,讀書成為了一種樂趣,反而不讀書的日子很無味。身處當代知識爆炸的信息時代,我們青年黨員幹部必須保有孜孜不倦的學習熱情、勤奮好學的進取精神才不會落後於時代。基層是最好的課堂,實踐是最好的教材,羣眾是最好的老師,我們青年黨員幹部要刻苦學習新理論,掌握新技能,把書本知識轉變為實際工作能力,讓自己在實踐中不斷髮光發熱。

知青歲月心得體會2022篇2

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發行的《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是一本深受廣大讀者喜愛的書籍,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好評,而我本人也是愛不釋手,讀完了還再想讀,意猶未盡。

懷着虔誠的心閲讀《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書中鮮活的人物形象、生動的歷史事件、藴含的精神力量深深打動了我,引起情感強烈共鳴,從中找到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根源,讓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昇華和洗禮,更對讀書學習、理想信念、工作與生活、個人與集體、小家與大家、責任與擔當、服務與奉獻、苦與樂、得與失、人生觀、價值觀等等有了新的認識、新的思考。

一、堅定理想信念,敢於擔當,才能成就事業

習近平總書記在陝北的七年正處於我們國家一個特殊的時期,是一個黑白顛倒、美醜錯亂的時期。但是,在陝北農村的七年,習近平總書記建立起自己的人生理想:就是要為老百姓辦實事。只有心裏想着、裝着羣眾,才會想着為羣眾辦實事,進而才能真正贏得羣眾的信賴和擁護。習近平總書記在樑家河插隊期間,一心想着為當地羣眾辦實事,試圖改變當地落後面貌。為羣眾做實事,是他矢志不渝的信念,就是在那樣的歷史環境下,習近平總書記也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內心深處胸懷為民謀福利的信念和抱負。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之所以能解決過去長期想解決但沒有解決好的難題,辦成許多過去想辦但沒有辦成的大事,就與他這種敢於擔當的精神和氣概有關。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敢於擔當的精神,需要我們每一個共產黨員都必須具備並在實際工作和生活細節中時時處處去體現,因為敢擔當才能辦大事,敢擔當才能成偉業,敢擔當才能為人民。

二、學習,才能走向未來

讀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學習才能改變命運,只有多讀書、讀好書,才能獲得知識和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到樑家河插隊期間,裝滿了兩個箱子的書,在田間地頭休息間隙抓緊讀書,幹了一天活再累,晚上也要看書到深夜,勤奮好學到了夜以繼日的程度。黃土高原閉塞而荒涼,青年習近平卻“痴迷”讀書,“一物不知,深以為恥,便求知若渴。”習近平總書記後來回憶道:“我並不覺得農村7年時光被荒廢了,很多知識的基礎是那時候打下來的。”這種勤奮好學的精神,貫穿習近平總書記的人生軌跡,從樑家河的窯洞到清華大學的課堂,從基層工作到治國理政,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讀書學習當成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習近平總書記説:“好學才能上進,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勤學為他積累了豐厚的文化底藴,培養了特有的學習能力和思維方式,更加厚植了他在治黨治國治軍中的政治理念。這也告訴我們,只有勤於學習、勤于思考、勤於分析,既把學到的知識運用於實踐,又在實踐中增長解決問題的新本領,我們才能在迅速變化的時代中贏得主動,在新的偉大斗爭中贏得勝利,走向未來。

三、艱難環境的磨礪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艱難困苦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毀害一個人。究竟如何,關鍵看每個人的人生態度。孟子説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習近平總書記到延川縣樑家河插隊,一開始要過四關:跳蚤關、飲食關、勞動關、思想關。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中,習近平總書記沒有消沉,他不對身邊的人抱怨什麼,不向別人傾訴自己的苦悶,反而磨礪得更加堅強,能吃苦,能頂住壓力,精神得到了昇華,思想得到了提升,認識得到了提高,堅定了要貼近黃土地,貼近農民,下決心紮根農村,立志改變樑家河的落後面貌。延川貧瘠的土地,讓習近平總書記了解了農村基層,瞭解了中國貧困農村的面貌。在這七年裏,他用每一滴汗水和每一份付出,生動詮釋了他説的那句話:“幹在實處,走在前列。”他紮根黃土地,於實處用力,用青春書寫了無愧於時代、無愧於歷史的華彩篇章。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讓我懂得了這樣的道理:只要保持一顆永不言敗、無所畏懼的心,人生就沒有什麼難題。

四、羣眾需要什麼就幹什麼

無論是在當知青的時候,還是在當大隊書記的時候,習近平總書記的目標很明確,就是為人民服務,要為羣眾辦實事,進而才能真正贏得羣眾的信賴和擁護。習近平總書記曾自述:“7年上山下鄉的艱苦生活對我的鍛鍊很大。最大的收穫有兩點:一是讓我懂得了什麼叫實際,什麼叫實事求是,什麼叫羣眾。這是讓我獲益終生的東西。二是培養了我的自信心。”今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要把人民作為我們力量的源泉”,到貧困地區體察民情,一再強調脱貧要攻堅、脱貧要精準,這與他七年知青經歷所形成的為民情懷息息相關。作為一名黨員、一名公務員,我們要不斷增強宗旨意識,弄清“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用心服務,履職盡責,幹好本職。

閲讀《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讓人不知不覺從中受到教育、受到啟發、受到感染、受到召喚,給人以面對艱險的信心、勇氣和力量,給人以永恆的啟發和滋養。習近平總書記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愛國為民的家國情懷、勤奮好學的進取精神、求真務實的良好作風、艱苦奮鬥的優秀品質深深感動了我,使我獲得強大的正能量,激勵我前行。

知青歲月心得體會2022篇3

俗話説: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與行路,都是人生成長的重要方面。讀《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這本書,讓我同時獲得了讀書與行路的雙重收穫,因為《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以習近平在青少年時期堅定理想信念、錘鍊意志品質、加強自身修養的過程,展示了有中國特色的“黨性修煉之道”,進而實現求真與務實的統一。這本書講述了習近平同志的成長與人生體驗,書中的每一個章節,都是生動的黨的羣眾工作課程,其中滲透着習近平從融入羣眾到植根羣眾、造福羣眾的羣眾工作方法。通過一再閲讀,讓我深刻理解和領會到如何通過求真務實的生活與工作實踐來實現自己的成長。

1969年年初到1975年10月。少年習近平來到黃土高原上的延川縣樑家河村當知青,同鄉親們一起挑糞拉煤、攔河打壩、建沼氣池、吃玉米“糰子”。在這七年的生活與工作之中,習近平迅速成長起來,正如他所説的:“七年上山下鄉的艱苦生活對我的鍛鍊很大。最大的收穫有兩點:一是讓我懂得了什麼叫實際,什麼叫實事求是,什麼叫羣眾。這是讓我獲益終生的東西。二是培養了我的自信心。”

習近平在樑家河的7年,靠自己的苦幹實幹做出了一番成績。他帶領幹部、羣眾打壩、挖井、辦縫紉社、代銷點、鐵業社、磨坊、辦沼氣。只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去辦。剛到樑家河才幾天,習近平就去弔唁一位老黨員過世的母親;習近平把“孃的心”針線包送給村民張衞龐,並幫助果農提高蘋果產量質量;習近平把好一些的糧食分給老鄉吃,對貧下中農、老人、兒童、殘疾孩子真誠相待,一直對智力有點缺陷的靈娃包容、關心;習近平對乞食老漢“解衣推食”、幫助老漢拉車、幫羣眾找豬……習近平的所有努力,都是為了讓羣眾過上美好的生活。

習近平在陝北這塊紅土地上繼承了父輩革命者的優良傳統,完成了他的人生昇華。習近平的七年知青生活告訴我們,實踐出真知,基層是沃土。村民們都説,“近平開會和其他幹部不一樣,其他幹部開會,講話的時候老百姓在下邊抽旱煙的、説閒話的、納鞋底的,基本上沒有人聽。唯獨習近平開會,講話的時候大家都靜悄悄地聽”,“能把人聽憨了!”原因就在於青年習近平“不説空話,不説大話”,講得“特別實在”,説的都是老百姓想説的心裏話。習近平“有決心、有毅力,輕易不説出口,只要説出口的話,只要認定了的事,他就堅持到底”。打壩、辦沼氣、辦代銷店、辦鐵業社,等等,沒有哪件事情是半途而廢的,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他都能想辦法克服。特別是在當時的政治和經濟環境下,搞副業是有風險的,很容易被扣帽子。但是,只要羣眾需要、對集體有利,習近平就會在嚴謹把握政策的基礎上,帶領大家堅決地幹。久而久之,就養成了習近平的為民情懷。習近平認為自己“就是個普通農民”,還經常説他是“老陝”,把自己看作黃土地的一部分,這説明他已經完全把自己融入農民之中了。同時,也正是陝北這段艱苦的生活磨練,錘鍊了習總書記堅忍不拔、堅毅剛強的性格,鑄造了他自強不息、志存高遠的情懷。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是一本我們樹立正確人生觀、勵志成才的生動教材,更是當前的青年幹部錘鍊黨性、健康成長的生動範本。在七年知青歲月裏,習近平擔任過駐隊社教幹部、樑家河村黨支部書記,在最基層、第一線為老百姓做一件件實事,一次次贏得了羣眾的信賴和口碑,成了一名“大家都擁護”的村支書。在七年知青歲月中,當習近平越來越多地瞭解當時農村的落後與老鄉生活的艱苦,就越激發他為羣眾做實事的激情。習近平説:“我到樑家河畢竟好幾年了,老鄉對我不錯,我不能就這麼走了,得幫助老百姓做點事兒。”他認為,是陝北人民收留了他,愛護他也保護了他,他要為民辦事。他用親身實踐告訴新時期的年輕幹部“為什麼當幹部、怎麼當好乾部”,習近平的所作所為,給大家樹起了看齊的標杆,帶給大家前進的動力。

從習近平的七年知青生活中,我深刻認識到,新時期的年輕幹部理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教誨,深入調查研究,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始終堅持走羣眾路線,在工作中,認真落實深入基層、深入羣眾的工作要求,牢固樹立羣眾觀念,多傾聽羣眾的批評和意見。只要符合羣眾切身利益的事,難度再大也要努力辦;違背羣眾意願的事,與民爭利的事有再大的誘惑也要堅決抵制,做到廉潔剛正、執紀嚴明。在工作中,求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之真,務堅持長期艱苦奮鬥之實;求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之真,務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之實;求人民羣眾的歷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務發展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實;求共產黨執政規律之真,務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之實。在實際生活與工作中,對自己,要算好政治賬、經濟賬、名譽賬、家庭賬、親情賬、自由賬、健康賬、成本賬等,逐項比較分析,明辨利弊得失,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持續高尚的道德情操,進而實現幹部作風的轉變,增強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強調,要“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羣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為此,我們在工作上要從實際出發,真正選擇人民羣眾急需的事情去幹,特別要把那些已經決定了的好事實事,快乾、幹成、幹好,真正讓人民羣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從而實現個人的成長進步與人民羣眾的利益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步,在社會和諧發展的進程中磨練黨性、不斷成長。

知青歲月心得體會2022篇4

最近,我認真閲讀了《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該書通過真實的歷史細節,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在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在陝北黃土高原紮根農村、紮根農民,在農村艱苦歷練,堅韌成長的奮鬥歷程。年僅15歲的習近平克服了跳蚤關、飲食關、勞動關、思想關“四大關”,由北京高幹子弟蜕變成真正的農民,白天下地幹農活,晚上挑燈夜讀,還常常要忍受吃不飽餓肚子的煎熬,在這樣的環境下,他仍堅持學習,並時刻想着為鄉親們辦實事,今天我主要從學習和對農村感情方面談談體會。

一、愛學習、會學習、不斷學習。

在長途坐車帶行李很不方便的情況下,習近平帶了重重的兩箱子書,足以説明他是很愛讀書的。到了樑家河以後,他利用田間地頭休息間隙抓緊讀書,幹了一天的活再累,晚上也要看書到深夜。讀書時非常注重方法,常常是以看一本書為主,同時又尋找相關的書籍作為補充,不斷拓展書中的知識。就一個觀點、一個歷史事實找出很多相關的參考書籍來閲讀比較,相互驗證,然後形成自己的見解和觀點。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經常會引經所典,很多都是從哲學的角度分析問題,對歷史規律和歷史經驗把握的非常好,這與他一直以來注重學習、注重讀書是分不開的。他的讀書方法是非常值得我們年輕人學習的。

他的閲讀面非常廣,既有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又有國外文學名著,還有大部頭的歷史鉅著,特別對中國經典古籍有着濃厚的興趣。在2015年10月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中,一口氣列了那麼多名師大家,這些人的作品他都是實實在在讀過了的。另外,他還讀了不少軍事和國際政治著作。所以,他號召領導幹部“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號召領導幹部要重視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要讀點歷史,都是他的經驗之談,很大程度上源自他青年時代讀書學習經歷的深刻體會。

實踐表明,青年時期所養成的不倦學習精神和良好學習方法,以及通過學習所養成的思維能力,可以伴隨人的一生,發揮長遠影響。後來,他在各個領導層級和領導崗位上,都號召大家讀書學習。兼任中央黨校校長五年間,更是多次直接講到讀書,甚至為學員開列書單。他在中央黨校建校80週年慶祝大會上,專門就全黨的學習發表了一篇重要講話,他明確指出:“好學才能上進。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

二、對農村有深厚情懷。

在《我是黃土地的兒子》一文中,習近平指出,上山下鄉的經歷對我們影響是相當深的,形成了一種情結叫“黃土情結”。在遇到困難時想到這些,就會感到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來選擇,如何選擇一條正確的道路,關鍵是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否則,環境再好照樣會走錯路。陝北的經歷使習近平與普通農民建立了深厚感情,對農村、農民、農業有了深刻理解,增進了與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

在樑家河時,習近平與社員一道打井、打壩、修公路,發展生產,在村裏創建鐵業社,增加了村民收入,帶領鄉親們建起了陝西省第一口沼氣池,讓村民用沼氣照明、做飯。離開樑家河後,他幫樑家河通了電,修了國小,後來又修了橋,心裏始終牽掛着延安人民。

在《我是黃土地的兒子》一文中,習近平還指出:“我的成長、進步應該説起始於陝北的七年。最大的收穫有兩點:一是讓我懂得了什麼叫實際,什麼叫實事求是,什麼叫羣眾。這是讓我獲益終生的東西。二是培養了我的自信心。”後來的很多事情印證了習近平的這一説法。1985年,習近平任縣委書記時第一次率團訪問美國考察農業。他注重學習先進的農業技術,但在生產方式和經營模式上,並不盲目崇尚美國農業所代表的“西方模式”。基於對國情的深切認知,後來他説,“那種大農業的道路看來不行,就看東北那些人少地多的地方怎麼樣,那也有個成本問題”,“很多東西啊一定要因地制宜。什麼是科學,並不一定是大、洋、全,並不一定是所謂的機械化。要最小成本、最大效益,什麼事情都離不開現實。”2006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掀起新農村建設的新高潮,一些人開始推崇以日本、韓國為代表的“綜合農協”。習近平冷靜指出,從人多地少,從耕作習慣,從人文背景,日韓模式與我們有相似條件,但也不能照搬。他們那個體系,他們那個發展脈絡,有特定的歷史背景。我們則不能拋開我們的歷史。所以,既要借鑑外面,又要走自己的路。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屆領導班子帶領下,過去五年我的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首先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變化,以前是地地道道的“水泥”路,一下雨路上全是水和泥,老人出行很不方便,現在村裏都修了乾淨整齊的水泥路,而且是直接修到了家門口,村民出行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從今年開始,馬路邊還放置了垃圾桶,生活環境較以前有了較大改善。其次,生活更方便了。通了自來水,徹底結束了“壓水井”的時代;天燃氣管道正在鋪設中,估計今年春節能用上天燃氣;農村電網也進行了改造,以前的電只能用來照明,而且燈泡還是昏暗的,大功率電器根本無法使用,現在空調、洗衣機等家用電器都可以正常使用了;光纖也通到了村裏,以前看電視主要是通過衞星接收器,信號很不穩定,現在在農村也可以看互聯網電視了。最關鍵的是農民收入有了明顯提高,村裏不斷增加的小汽車是最好的證明,春節期間,鎮裏甚至村裏都出現堵車現象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現行財税體制與現代財政制度的要求還有一定距離,改革的任務還很艱鉅,通過加強學習增強本領是解決好改革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的有效途徑。作為財政幹部,更應該響應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讀書學習的號召,既把學到的知識運用於實踐,又在實踐中增長解決問題的新本領,努力為財政事業貢獻更大力量。

知青歲月心得體會2022篇5

讀總書記的七年,學他的勤學苦讀。總書記是“年齡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隊時間最長的知青”,儘管條件艱苦,但總書記從沒有放棄讀書和思考,甚至是“痴迷”閲讀,有一點點空閒時間就坐下來看書,讀書成癮。作為青年的我們,更要多讀書,讀書可以汲取知識、改變思考、開闊眼界,可以使自己在工作中有所創造, 有所成就, 可以使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多采, 充滿情趣。讀總書記的七年,學他的敢於擔當。因為公道正派,頭腦靈活,又肯幹,被大家推舉為大隊黨支部書記。辦沼氣、打水井、辦鐵業社,積極作為,心繫羣眾,幹了許多好事。作為正處於成長時期的我們,更要學會擔當,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積極投身工作和生活,養成遇事沉着冷靜,即使事務再緊急,也要條分縷析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讀總書記的七年,學他的志存高遠。曾任延川縣文安公社知青專幹的劉明升説:“近平立志辦大事,不搞形式主義。”與習近平一起到延川縣樑家河插隊的知青王燕生説:“近平在困境中實現了精神昇華。”總書記寄語青年人,忠於祖國不負時代,勉勵青年人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放飛青春夢想。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包括廣大青年在內的每個中國人的夢,總書記的諄諄教誨和殷切期望,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和鞭策,要牢記在心,付諸於行,扣好人生的每一粒釦子,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在強國逐夢的新徵程上綻放光彩。

知青歲月心得體會2022篇6

人的一生被劃分成了很多的階段,每個人在不同階段經歷的差異成就不同的人生軌跡。青年是一個人成長的黃金時期,這意味着青年時期的經歷跟人一生的成長髮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這本書為我們再現了青年習近平紮根陝北黃土高原,七年來同人民羣眾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連、魚水交融的青春面貌。本書通過訪談生動描繪了青年習近平樹立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和植根愛國為民的家國情懷。

作為新時代成長的青年人,品讀此書能夠從小故事中讀出大道理,從口述史中洞察大時代,從真情懷中感受大擔當,從奮鬥史中汲取大智慧。

毋庸置疑,本書意義非凡,對青年來説更為意義深遠。它是當代青年人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鮮活教材,也是當代青年人勵志成才的重要典範,還是當代青年人綻放青春光芒的黨史寶典,更是當代青年人汲取真理光輝的精神寶藏。

艱苦奮鬥磨礪七載

1969年,從北京同乘一列火車去插隊的知青,大多數人在插隊一到兩年內都陸陸續續離開了,而習近平在陝北一待就是七年。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何毅亭在書中提到,習近平是“年齡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隊時間最長的知青”。萬事萬物都有一個發展過程,每個人也都有一個歷練和成長過程,雖然沒有“天生偉大”這一説,但習近平七年來經歷的惡劣的自然條件、繁重的生活勞動、嚴酷的政治考驗、巨大的心理壓力,磨鍊了其堅毅剛強的意志品質、頑強拼搏的奮鬥精神和勇於擔當的品格風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先賢的這句話在習總書記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印證。

實事求是幹在實處

習近平在樑家河村不到兩年時間內,辦沼氣、辦鐵業社、辦磨坊、種烤煙、辦代銷店,打井、搞河橋治理、打5大塊壩地等。對無所事事的人來説,兩年時間很漫長,但若想在兩年內做出這麼多大事實事,兩年時間又實在太短。每件事情都不是特別大事,但是把所有事情集中起來就有很大很顯著的效果。習近平在樑家河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之前村子裏從未有過的事,每一件事都是便民惠民的事,每一件事都是身體力行、苦幹實幹做出來的事。充分體現了青年習近平苦幹實幹精神和勇於擔當精神。習近平在艱苦時期的苦幹實幹,為百姓做實事,切實解決了老百姓的生活需求,解決了人民生活的後顧之憂。幹在實處,取得實效,正是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真實寫照。

堅定理想綻放青春

2013年習總書記寄語青年,“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青年時期多經歷一點摔打、挫折、考驗,有利於走好一生的路。要歷練寵辱不驚的心理素質,堅定百折不撓的進取意志,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變挫折為動力,用從挫折中吸取的教訓啟迪人生,使人生獲得昇華和超越。”習近平“從15歲剛到黃土高原時迷惘、彷徨,到22歲離開時,已經有着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七年來,習近平貼近黃土地,貼近農民,下決心紮根農村,立志改變樑家河的面貌,在這七年時間裏,他靠自己的苦幹實幹做出了一番成績,在實幹中找到人生的目標和方向。當今社會的發展一日千里,很多青年在社會的高速發展中迷失方向,我們從習近平的知青經歷中學習到,年輕人要不畏困難,腳踏實地,苦幹實幹,經受考驗,在努力實幹中尋找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情繫人民磨礪初心

為羣眾做實事的信念在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時就已悄然紮根,“七年知青經歷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的歷史起點。”習總書記的七年知青歲月讓我們可以更加系統、準確地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內涵,更加全面、歷史地認識到確立以習近平總書記為全黨核心的重大意義,更加深刻、直觀地領會“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的精神所在,更加具體、清晰地理解“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羣眾的幸福指數”的執政為民情懷。習總書記不忘初心、始終如一的執政為民情懷與目前的“廁所革命”是呼應的。五十年前,習近平在樑家河做知青時就進行過廁所整改,此後,從河北到福建,從浙江到上海,都一直高度重視。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三年兩次重要指示“廁所革命”,充分體現了習總書記對百姓民生問題的高度關切,彰顯了習總書記“民生之事無小事,民生之事一抓到底”的執政為民情懷。

矢志奮鬥砥礪前行

青年有理想,國家才能有希望,青年有信念,民族理想才能實現。七年的知青歲月將青年習近平於黃土高原和基層百姓深深融合到了一起,其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和愛國為民的家國情懷促使他在大學畢業後果斷走向窮困人民、走進基層百姓,選擇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青年習近平從破舊的農村通過苦幹實幹走進繁華的大都市,大學畢業後又從繁華的大都市主動回到農村,其青春再次綻放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是我們學習的光輝楷模和榜樣。這是有大抱負、有大氣魄、有大本事、有大勇氣、有大責任感和大使命感的人,才能做出的選擇。

習總書記七年的知青歲月以堅強的意志克服了當時的嚴酷考驗與巨大困難,準確把握了當時的時代際遇與歷史潮流,在艱難的歲月裏愛學習、能吃苦、有追求、辦實事、重辯證、敢擔當,充分體現了強烈的歷史擔當精神和鮮明的創新創業精神。習總書記七年的知青歲月告訴我們當代青年要樹立與這個時代主題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於擔當這個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不忘初心,勵志勤學、刻苦磨鍊,敢為人先,將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爭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見證者和全程參與者,爭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堅定實踐者和奮力開拓者。

知青歲月心得體會2022篇7

近日,中央黨校出版社應廣大讀者的強烈要求,將今年年初在學習時報上連載的《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彙編出版,受到熱烈歡迎。在全國閲讀、學習的熱潮中,西寧市委召開《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學習座談會,結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青海重要講話一週年學習貫徹工作,認真學習《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和《習近平總書記的成長之路》。市委書記王曉與大家交流了自己的學習體會。

王曉指出,黨的領袖人物的成長曆程是黨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市各級領導幹部的重要學習任務。《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是以領袖人物的具體成長階段為切入,素材翔實、筆觸生動、情感豐沛,《習近平總書記的成長之路》是以領袖人物的內在成長規律為主線,視角宏大、脈絡清晰、概括凝練,兩者經緯相織,全面、生動地反映了習近平總書記在紅色基因傳承中、艱難困境磨礪中、豐富革命實踐中、複雜國際鬥爭歷練中成長的過程,系統、深刻揭示了習近平總書記成為黨中央核心、全黨核心的深厚歷史邏輯、實踐基礎、人民意願。

王曉指出,近年來,西寧市委在全面、系統、深入學習的基礎上,堅持每次市委常委會議都先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重要指示重要批示精神,並結合實際制定落實貫徹措施,努力把總書記重要講話中藴含的普遍性、客觀性真理轉化為西寧改革發展的生動實踐,深感學總書記講話就是學真理,是早學早受益、深學深受益。對於堅持把“始終對黨絕對忠誠,堅決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黨中央保持絕對一致”作為思想方針、政治紀律、組織原則、實踐標準的西寧來説,更應該在學習《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和《習近平總書記的成長之路》方面學在前列、用在前列、走在前列。

“要把《知青歲月》當作重要教材來學”

王曉指出,出版《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是我們黨在新時期關於領袖人物宣傳、黨的理論傳播、黨員黨性教育等方面的一大探索創新。我們既要將這本書當作“史”來讀,更要將這本書當作“經”來讀,做到經史結合,實現教育效用最大化。

首先,這是一本關於馬克思主義領袖論的生動教材。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高度重視“權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強調權威和服從不是由人的主觀願望確定的,而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向我們展示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決定人的才幹、氣質、風範的“黃金時期”的成長過程,以直觀生動的事實,讓我們深刻領會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領袖地位是建立在多麼堅實、多麼深厚的根基之上,讓我們深刻領會到馬克思主義權威觀、領袖論的科學性、重要性,讓我們深刻領會到社會主義運動、黨的事業發展對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領袖的需要和依靠是內在的、必然的。比如,在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心中,習近平總書記是“最有威信、最有影響、最有經驗”的黨的領袖。這“三個最”與書中提到的另外“三個最”,即習近平總書記在知青中“年齡最小,去的地方最苦,在農村待的時間最長”有着跨越時空的內在聯繫。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人民懷抱,哺育成長。當年樑家河的“三個最”中已經藴含着當今大國大黨領袖“三個最”的初始密碼。學習這本書,就是要通過了解習近平總書記追尋真理、腳踏大地、植根人民的成長曆程,進一步深化對習近平總書記這一新時期黨的領袖、人民領袖發自內心的崇敬與愛戴,進一步把忠誠核心、擁戴核心、維護核心、緊跟核心融入血脈、植入靈魂,化為堅定的信仰信念和自覺行動。

其次,這是一本關於中國共產黨人黨性論的重要教材。《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以習近平總書記這一當代中國黨性最強、覺悟最高”的領袖人物在青年時期如何堅定理想信念、如何錘鍊意志品質、如何加強自身修養的過程,展示了有中國特色的“黨性修煉之道”。學習這本書,就是要從這一個個故事中,向習近平總書記學習怎麼做一名合格共產黨員,進而尋找到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從強大走向強大、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答案。

第三,這是一本關於新時期羣眾工作方法論的權威教材。《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為我們全景式地展現了總書記當年“與羣眾坐在一條凳子上”“與羣眾一塊過、一塊苦、一塊幹”的經歷,是一本總書記“手把手”教我們做羣眾工作的教材。可以説書中的每一個章節,都是一堂黨的羣眾工作精品課程。學習這本書,就是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融入羣眾、植根羣眾、造福羣眾的羣眾工作方法,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記心中、落到實處。

“要把成長經歷結合思想經歷來看”

王曉指出,對全黨同志來説,《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我們一定要認真研習、領會精髓、把握要義。一是要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的成長之路是真理力量與人格力量的統一;二是要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的成長之路是歷史選擇與人民選擇的統一;三是要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的成長之路是實踐特質與理論特質的統一。

王曉特別強調,要善於從習近平總書記的“人生歷程”中學習領悟習近平總書記的“思想歷程”,善於從大視野、大環境、大格局來認識理解習近平總書記的知青歲月,從源頭上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要準確認識深厚思想根脈。七年知青歲月,為習近平總書記提供了一個在形成馬克思主義的原點(人民羣眾實踐),在誕生毛澤東思想的地方(延安),在孕育鄧小平理論的時間(文革結束前夕),系統進行實踐、學習、思考,從而實現思想發展的寶貴機遇。這就決定了習近平總書記與馬克思主義發展歷程中的各位思想巨人擔負着同樣光榮的使命、思考着同樣重大的問題、開創着同樣偉大的時代,決定了以此為起點的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馬克思主義正源的延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正脈的傳承,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要自覺認同絕對思想權威。七年知青生活,決定了習近平總書記完全能夠回答好、解決好“當代中國之問”。究其原因,其一是感情最深。與人民同甘共苦、生死與共的生活經歷,使人民始終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居於最高地位,也使得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羣眾的衷心支持中獲得了源源不斷的偉力。其二是國情最清。習近平總書記從樑家河這一學校“畢業”後,基層是什麼樣、羣眾在怎麼想、事業該怎麼幹在他心中都清清楚楚。其三是積澱最實。習近平總書記知青時期的學習、閲讀不是在象牙塔裏進行的,而是在廣闊天地中,與學習“無字之書”同步進行的,這正如毛澤東同志青年時期在湖南開展農村調查的經歷一樣,能夠實現最為厚實的積累。這些積累,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執政歲月中,與新的實踐進一步結合,產生了改變中國、影響世界、指引未來的重大思想。正是從習近平總書記薪火相傳的信仰、百折不撓的磨礪、腳踏實地的奮鬥、人民為本的初心中,我們堅信這樣一位領袖所凝練的思想、所開創的理論,必定能引領承載着中華民族偉大夢想的航船破浪前進,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要深入瞭解重大思想特質。習近平總書記的七年知青歲月,同時也是當代世界處於大變革的前夜。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二戰”以來所形成的世界格局和經濟社會發展態勢正在醖釀着深刻變革。知識淵博、視野開闊的習近平總書記當年自然也直接或間接地受到那個時代的影響,孕育形成了鮮明的問題意識、強烈的改革精神、宏大的創造魄力。這樣的思想特質,使得習近平總書記總是能夠敏鋭、深刻地把握黨情國情社情的重大變化,把握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來思考把握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戰略問題,在理論上不斷拓展新視野、作出新概括,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

“要把學習貫徹融入西寧實際來抓”

王曉指出,要組織引導黨員幹部把學習《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7.26”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作為全市黨員幹部做好迎接黨的十九大的思想、政治、理論準備的重要內容。

要把政治自覺與行動自覺結合起來。始終對黨絕對忠誠,不是靜態的,而是對96年來這段苦難輝煌歷程的所有歷史智慧、歷史經驗、歷史啟示的尊重和掌握。堅決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絕對一致,不是孤立的,是始終對黨絕對忠誠的根本保障,是對黨的十八大以來13億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所有奮鬥、所有實踐、所有探索的尊重和延續。我們要進一步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忠實踐行“兩個絕對”,把總書記囑咐的每一件事情都辦好、落實好,奮力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建設“幸福西寧”,當好全面落實“四個紮紮實實”重大要求、着力推動“四個轉變”、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的排頭兵。

要把思想養分與精神養分結合起來。既要了解總書記重要思想的起點和源頭,更加堅定自覺地維護總書記的核心地位,又要注重從總書記的成長經歷中汲取理想信念、為民情懷、擔當意識、奮鬥精神等精神養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榜樣,更加自覺地向總書記看齊,樹立正確價值觀、成長觀、政績觀,努力踐行好乾部標準,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不懈奮鬥。

要把學習工作與研究工作結合起來。既要抓緊讓《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等與總書記成長經歷相關的學習內容在黨校等教育培訓陣地進教材、進課堂,還要把握“領袖人物成長經歷也是黨史、黨的理論發展史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定位,拓展黨史研究領域。

要把幹部教育與大眾教育結合起來。在抓好黨內幹部教育的同時,積極運用大眾化方式、新媒體手段,廣泛宣傳習近平總書記的成長曆程和人格魅力,把西寧幹部羣眾對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信”與對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黨的領袖、人民領袖的“愛”結合起來,形成和保持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整體性、實踐性、持續性絕對忠誠,凝聚起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譜寫中國夢幸福西寧篇章而共同奮鬥的強大力量,沿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