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與自卑讀後感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24W

讀後感可以是讀者對情節轉折、意想不到的情節發展的反應,寫讀後感是一個思考的過程,通過它我們可以培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提高問題解決能力,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超越與自卑讀後感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超越與自卑讀後感8篇

超越與自卑讀後感篇1

這本書快讀抑鬱了,真難啃,拿的紙質書還讀了五六小時,特別是【自卑情結與優越目標】那塊,不好理解,死啃了2-3小時。

談談看完書後對「自卑感」、「自卑情結」、「優越感」、「優越目標」的理解,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與不同。

?自卑感」:我們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有一些自卑感,因為所處環境總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當你感到無法擺脱無力感、無法達成理想時,就會產生自卑感。

沒有人能長期與自卑感共處,如果你能保持勇氣,直面問題,通過唯一的對應方法和實際行動來解決問題,就能改善現狀,最終消除或者減弱這種感覺。

而如果你不堪壓力,魯莽採取某些行動,不再試圖跨越障礙、解決實際問題,而是強迫自己憑空產生「優越感」(虛構的優越感),然而問題的根源還在,那麼你接下來就會更深地陷入自我欺騙之中,壓力越來越大。

如何理解做出上一舉動的你呢?當你感到軟弱,你選擇創造出一些能令自己感覺強壯的情境,不是鍛鍊自己自己變得更強壯起來或更有能力,相反,你選擇讓自己在自己的眼中“顯得”更強壯。然而,這樣無法真正消除你的自卑感。這樣一種複雜而反常的心理狀態,我們稱之為「自卑情結」。

當有問題出現時,如果個體無法恰當地適應或應對,並且堅信他們沒有辦法解決,這就是自卑情結的表現。

自卑情結是把自己的自卑感當做某種藉口使用的狀態。

?優越目標」:指對優越性的`追求,它是屬於個人的,是獨一無二的。它來源於人們對於生命意義的描繪。我們早在人生的前四五年裏就決定了生命之於自身的意義,但是,沒有人能完整清晰地描述出自己的優越目標,只能靠摸索和猜測。

通向優越目標的道路有千萬條,如何選擇看個人。個體可能會改變他們定義和表現目標的形式,正如他們可以有可能會換工作一樣。

對於優越感的追求是靈活的,當一個人越健康,越接近正常狀態,就越能找到更為開放的奮鬥空間,而不是被侷限在一個特定的方向上。

當一個人的優越目標匹配了高度的社會興趣(大概意思是:為他人共享,服務與社會和他人,有利於合作),那麼這個目標和本人很可能會被社會和大眾給予正面評價。

作者説優越感來源於自卑,那麼他表達的這個“優越感”,是有貶義嗎?是的。我第一次意識到這個。

總結一下:阿德勒認為,人的優越目標/總目標是追求“優越性”,是要擺脱自卑感以求得到優越感。然而某些人難免在途中迷失,無法認清“情況可以通過現實的努力而改變”這一事實,從未採取行動便覺得無力解決問題,轉而消極應對,自我欺騙,這就是自卑情結。

哎,不知道我理解錯了沒有?

超越與自卑讀後感篇2

這本書在我讀大一的時候,老師曾向我們推薦,我嘗試閲讀了很多次,但卻由於其文字枯澀難懂而逐漸失去了閲讀的興趣。通過線上聆聽該書的解讀,我愈發冷靜的開始思考自己的生活本質,自己的成長曆程。

每個人心裏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自卑情結,難以啟齒。這些自卑的心理存在我們的生活中,體現在每個言行舉止裏。也許這會變成一種苦難壓垮和摧毀一個人,也許這也會成為一種昇華和造就。關鍵之處就在於個體如何對待自卑情結,尋求超越的方法,合理化自己的自卑情結。

這本書是阿德勒所著,他曾追隨弗洛伊德,但二者在理論上的分歧卻十分明顯,縱使他們一併被劃入經典精神分析流派。精神分析流派強調於人成長的背景,兒童時期的創傷容易導致性格的缺陷。在自卑的時候,我們會感到無助,沒有安全感,無法準確的認識自己。這種種都可倒推回我們潛藏於內心深處的記憶。只有清晰的認識了自己,理解到自卑的根本原因所在,才能夠超越自卑。

日常生活中,自卑的體現往往可見於為人處世之際,拼命尋求優越感,合作能力很差,無法與他人和諧共進。超越自卑,就需要改變,重新認識世界,解讀問題,與社會連結,努力創造自己的價值,建立信心才會給自己帶來安全感,從而建立自卑的屏障,超越自卑。

超越與自卑讀後感篇3

一、書本簡介

?自卑與超越》書名很容易誤導人,買的時候,還以為是一本解釋自卑的書,看完後,依舊自卑。我是個自卑的人,“不瞭解一個人的幼年,就無法瞭解其童年”。小時候,父母總是很嚴格,記得無論外面有多少人,只要聽到你説髒話,就打嘴巴;考試必須班上前3名,否則抄字帖,但即使長期第一名也沒獎勵;老爸字寫得很好,看你寫得難看,就得擦了重新寫。小時候聽的大道理賊多,感覺自己無論做什麼都是錯的,這樣的環境下怎麼可能自信。倒是我弟,皮糙肉厚,耐打,一個家庭,養了兩個性格完全相反的人,家庭環境很重要,出生順序也挺重要。

自卑感與優越感相輔相成,為了建立優越感,認真學習,聽話、懂事、少犯錯,但做這些更多的是討好父母。讀大學後,徹底自由了,然而很多東西都印在骨子裏了,改變不了。

二、生活對我的意義

看完這本書,也沒發現生命的意義。小時候怕死,安慰自己人死了可以成為大地一部分,繼續見證滄海桑田;中學時期得知,宇宙在膨脹,地球有一天終會消失,那就成為宇宙的一部分吧;可現在,宇宙也會消失,好吧,總有一天灰飛煙滅,無人知曉,唉,背脊發涼。

活着又有啥意義呢?經歷這麼多失敗,越來越悲觀,如今常掛嘴邊:人生苦短,及時行樂。如此短暫的一生,儘量讓自己過的開心吧。

超越與自卑讀後感篇4

可能我對好多事物的理解都是錯誤的,比如“自卑”這個詞,本來我覺得這就是一個貶義詞呀,可當我看了《自卑與超越》這本書後,它告訴我,這只是一個狀態,它本身並沒有錯,而為什麼被很多人認為不好,是因為無數的人無法用正確的方法去面對它,以至於造成了很多不好的影響。比如很多自卑的人,會用某方面的優越感來遮掩自卑感,而不是努力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

自卑的確是一個不太好的狀態,但是這本書告訴我,自卑的狀態是可以改變的,而且自卑的人如果能超越自我,那麼甚至可以獲得比常人更大的成就,因為他們常常需要思考,在一個更低的狀態下進行提升,他們常常需要給自己打氣,不斷得從失敗中爬起來,這會讓他們擁有常人難以擁有的堅韌品質,我想這也是這本書的名字裏為什麼會“超越”兩個字吧。

我曾經也是一個自卑者,在溝通這個方面。我一直不知道如何與別人交流,會因為自己的話無法逗笑別人而感到沮喪,也會因為找不到話題而覺得自己不是一個擁有有趣靈魂的人。曾經我一度認為這輩子就這樣了,可是常常覺得不甘心,好不容易來世間走一遭,怎麼能這樣算了呢?於是我瘋狂的查資料,看書,我不相信還有用心學不會的東西,事實上正是如此,我慢慢得學會了如何溝通,如何正常的聊天,雖然有的時候還是會找不到話題,但已經好多了。

小時候,身邊的人都説“這小子很聰明”,那時的我覺得,我只要稍微努力一點,就能把這件事做好,要麼是覺得剛剛懂了一點就不再深入學習了,覺得這知識太簡單了,可後來我錯了,我才發現,我的聰明也僅僅是和大家一樣,我剛剛學就能明白的,他們也都明白,而我不明白的,他們也明白。我明白了不要光想着“我以前不會只是因為我懶,只要我學就一定能學好”這樣的話,這是最無用的,若是我們懶人可以靠這個,那對於那些十分努力的人是極其不公平的,就如同一個漂亮的女孩子已經不希望別人再告訴她“你很漂亮了”,就如一個本來很努力的孩子,你卻告訴他你是因為天賦好才成功的,而忽視了他的努力,也許他本身並不比別人聰明,只是他比別人努力很多很多。我們更需要重視努力,而不應該總是盯着天生的東西,這東西本來就已經無法改變了,從出生的那一刻起。

有一句話不是挺好的麼,成功是99%的汗水加上1%的天賦,99%的汗水其實比1%的天賦要重要得多,畢竟天賦改不了,而汗水可以自己打拼,大家都是平凡人,誰也不比誰聰明多少,而且天賦這東西,我個人感覺也分為天生的天賦,和後天的天賦,我們要多找找學習的方法,比如背個英語單詞,你強行記憶和我聯想記憶,肯定不一樣,可能有的人就覺得我天賦好,其實不然,我只是用對了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後天可以形成的天賦。主觀上,我是認可大部分的東西都可以形成後天天賦的,問題是我們如何去尋找這樣的方法。

今天是假期第四天,我在家看書,可以説只有一點點收穫,有一點沮喪的同時,我也很高興,這説明了,我正在做一件不是那麼容易被別人超過的事情,也許一開始會很難,很慢,但只要堅持做下去,一定能有所改變的,我還有一個想法,我希望從自己從一個小白到最後的聊天能手的過程,整理出一套天賦模型,可以教給以後有同樣困惑的人。

超越與自卑讀後感篇5

最近我讀了《自卑與超越》這本書,讓我對自卑有了不一樣的體會。其實吧每個人都會自卑,或多或少,因為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人,難免會對自己感到不滿意。自卑並不可怕,但願自卑之後,你會努力去改變現狀提升自己的滿意度,而不是為了避免受挫折的感覺拒絕嘗試任何改變。

?自卑與超越》是個體心理學先驅阿德勒的代表作。書中作者他告訴我們,理解一個人,就要從他的過去入手,而一個人的生活風格,則是與他對於過去經驗的認識和理解相一致的。在日常生活中好多人都不太願意承認自己自己有自卑感,在很多時候,她們覺得自卑並不是一件光榮的事情,她們總覺得自卑是很消極的一種心裏感受。但其實自卑並不可怕,自卑也不一定不好,關鍵在於怎樣認識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難,走出自卑,超越自我。

本書主要由兩部分來敍述,認識自卑和超越自卑,找到生命的最終意義。但殊不知,其實每個人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自卑,在人生的各個階段。我們都會有自己的不足和弱點,與他人的優點進行比較時自然就會據個人的認知來決定。就比如説,身材較肥胖的女生看到個子較纖細的女生,就會油然而生出自卑感,再比如説;當顏值較低的女生看到面容姣好的女生也會產生自卑感。她們只不過在放大自己的不足之處,究其原因,無非是對於自己過度不自信。當我們處於這種情況時,一定要努力走出來,儘管對自己某一方面不滿意,但我們可以培養和發展自己其他方面,從而找到自己自信的源泉,這才是超越自卑!

自卑不一定就是不好的,正是人類對自我所擁有的感到自卑,才不斷的超越自我,從而獲取了巨大的進步。而自卑與超越這本書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引導我們在人生的旅途的道路上更好的把握自己,超越自卑,樹立自信。

超越與自卑讀後感篇6

自卑是什麼,作者阿德勒在本書中提出的定義是,“當個人面對一個他無法應付的問題時,他表示他絕對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此時出現的情緒便是自卑。”人類生活在“意義”之中,每個人為自己構建的“生活意義”各不相同。但是,思考生活的.意義,不能忽略三個基本事實:

(1)人類生活在資源貧瘠、物少人多、競爭激烈的地球上;

(2)個人很脆弱,受到種種限制,在多數情況下無法單獨地完成自己的目標。假如一個人孤零零地活着,並且想只憑借自己的力量來應付一切問題,他只能面對失敗和滅亡;

(3)人類有兩種性別,個體和人類集體生命的存續都必須依賴於這一事實。由於這一事實的存在,人類社會才產生了愛情和婚姻這兩種聯繫。

人類生活在“意義”之中。我們一生中所經歷的事物並不僅僅是單純的事物,更為重要的是這些事物對我們人類的意義。即使是我們生存的環境中最簡單的事物,人類在接觸它們的時候也是從自己的角度作為出發點來看待它們的。

如何超越自卑?作者是從教育者和治療者的角度討論這個問題的。作者否定了遺傳或者性壓抑決定性格的觀念,認為自卑是有希望被糾正的。作者認為人們需要判斷哪些行為其實是自卑的表現,患者的潛在願望是什麼,患者的哪些早期經驗造成了現在的錯誤反應模式,然後向患者指出錯誤所在,鼓勵其建立正確的反饋模式——即作者通篇強調的“合作”,以達到一種利人利己的普世價值。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卑感吧!我認為人類應該不斷加強自己的心理素質,不斷改變,提高自己。

超越與自卑讀後感篇7

讀到這個標題,您先別疑惑,請先跟隨我體驗一場別樣的人生:假如你從小可以“聽見”別人聽不見的聲音,“看見”別人看不見的東西,你想同別人分享這小小的奇特能力,可他們都認為你是怪物,紛紛驚恐地遠離你,你會怎樣?

會孤獨?會自卑?會消沉?

從出生起,草間彌生一直扮演着“你”的角色。少見的幻聽、幻視病症讓她被迫遠離人羣,獨自承受多種壓力。她的世界很少有與普通人重合的時候,這少之又少的機會,便是她凝視、創作波點的時候。穿波點的衣服,創作佈滿波點的《南瓜》,時而在高雅的藝術展出展,時而在精神病院中掙扎。旁人愛她的作品,更愛她藝術家背面精神病患者的身份。

心理學家阿德勒著有一作——《自卑與超越》,此書內容詳實豐富,尤其是其中專業的心理學分析對生活十分具有指導意義。同樣不得不注意的還有作者的自身情況和創作歷程。雖然筆者對書中寫的生命意義、宗教等方面內容也有興趣,但是為了避免出現“追二兔者,不得一兔”的問題,選擇只分享一點。

阿德勒自幼羸弱,患有佝僂症,行動笨拙,喉部也有毛病。和草間彌生一樣,可以説是不幸之人,想必因自身缺陷也有過不愉快的經歷。在書中他分析很多消極情緒的產生時,都有提到人體缺陷的原因,但是我們明顯能感受到他釋懷了,接納了自己的“與眾不同”。

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心理或者生理上有缺陷的人,我願稱這類羣體為“維納斯”。魯迅先生認為:“人類的悲喜並不相通。”一定程度上是這樣的,當我們對探討“愛情、生命、夢想”等人類避不開的母題感到厭煩時,殊不知對殘障人士而言這些詞分量有多重。看過一場盲人足球賽,幾乎熱淚盈眶。場上共十位運動員,只允許兩位守門員有部分視力,其餘八人公平起見,一律帶上眼罩。傳球、搶球、射門,普通球場上普通發生着的動作在這裏表現得有些怪異,甚至醜陋扭曲。可是衝破自體缺陷,他們堅韌拼搏的身資着實令人動容。

我曾以為盲人的夢想無非是看見彩色的世界,普通平靜地過完一生而已。但膚淺的思想境界實在無法揣測精彩的靈魂。聽到盲足運動員回答央視記者自己的夢想是“拿盲足世界盃冠軍!”時,我才發現自己過於傲慢和愚昧。

應該把“依米花”獻給每個不屈的“維納斯”,它生長在戈壁,狀似野草,乍看下平平無奇。為了兩天的花期,需要五年時間來完成向下紮根汲水的準備工作,然後在第六年春天的某一個清晨綻放出美麗的四色花瓣。

“維納斯”們渴望燦爛的精神和依米花一樣強烈,異於常人,他們勇往直前的蟄伏歲月都更漫長,一生美麗一次更需要努力與堅持。生物界還在爭論依米花是否為杜撰出的植物,但是就算是一場夢,只要足夠美麗,在困頓時做一做又何妨?

標題選詞時筆者糾結過要用“成為”還是“親吻”,細思後選了後者。用“成為”的話,內容是要寫給“維納斯”們的,而我有什麼權利去要求他們,沒有深刻了解和體驗,以一個健康者的身份指手畫腳難免顯得傲慢無禮。而用“親吻”的話,內容就是寫給普通人的,當渺小試圖要證明自己的偉大的時候,挫折就已經註定了。

對於那些飽受困難挑戰的人,我們除了瞭解、幫助但不過分關注外,還應有一份敬畏心存在。就像面對斷臂的維納斯——美與殘缺完美共存的神明,會有親吻以示尊敬的衝動一樣。

超越與自卑讀後感篇8

剛剛讀完這本書《自卑與超越》這本書,真的是用心去讀了,把一些想法和感受在還沒有忘記之前,寫下來,這就和靈感一樣,如果不及時記錄,過後一定會忘,進入正題。

個體心理學發現,生命的一切問題都可以劃歸為三大類:職業問題、同伴問題、兩性問題。這本書的所有討論,也是基於這三大問題展開和討論的。貫穿整本書的一個關鍵詞就是合作。童年早期生活的記憶尤為重要,之前在大學的課堂常常聽老師們講,童年對一個人來説有多麼多麼的重要,尤其是很多的成功人士,還有很多藝術家,他們的作品的創作靈感來源於他們的童年。那個時候,只知道原來童年如此重要,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這麼重要,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童年早期生活的記憶尤為重要,能表明個體對生活的獨特解讀已經存續了多久,並提供他最早確定生活態度時的背景。所有記憶中最早的記憶,地位非常重要,原因有二:第一,他包含一個人對自己在世界中的基本定位,這是他第一次總結所看到的世界,第一次用某個模糊或是清晰的東西來象徵自己和約束自己。第二,這是他精神成長的起點,是他為自己譜寫的自傳的開篇。所以,我們常能在這裏找到根源,他感覺自己哪方面有 不足或是缺陷,他認為理想中的有力量、安全的自己是什麼樣的`,以及兩者之間的落差。從心理學意義上來講,他認為的原初記憶是否真是最早的記憶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只是因為他們被當作了什麼,以及他們的解讀對現在和未來生活產生了或者會產生何種影響。早期記憶有特殊的意義。首先,他們提供了生活風格的起源和最直白的表現形式。正是因為這個事實,早期記憶才對職業指導具有極大的價值。至於記憶是否準確,相對來説並不重要。其最大的價值在於個體做出了什麼判斷:“我從小就是這樣的人”或“我從小就知道世界是這樣的”。從而揭示其生命的意義、人際關係,以及他看待世界的方式。

只要發現並理解了一個人賦予生命的意義,我們就找到了打開這個人整個人格的鑰匙。最重要的是培養和鼓勵兒童參與合作,讓他們在與同齡兒童一起遊戲、學習中找到自己的方式。和兒童對抗一般只會失敗,你永遠打不贏孩子,更無法通過對抗培養其合作精神。孩子第一次感受到的他人之間的合作就是父母的互動,如果家長都無法良性合作,那孩子怎麼能學會?而且,兒童會從父母的婚姻中得到最初的婚姻觀念和兩性合作觀念。父親的義務可以總結成一句話:他必須證明自己是妻子、孩子、所有人的好朋友。他必須正確處理生命的三大問題(職業、友誼、愛情),與妻子平等合作,照顧和保護家庭。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十分重大,所以很多孩子一生都把父親當作偶像或是最大的敵人。懲罰,尤其是體罰,一定對孩子有害。父母必須一起努力商量下一代教育方面的一切問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