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關於《自卑與超越》讀後感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1W

大家在寫讀後感的時候一定要詳略得當,主次分清,這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讀後感,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優秀關於《自卑與超越》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優秀關於《自卑與超越》讀後感範文
優秀關於《自卑與超越》讀後感範文

《自卑與超越》這本書,總地來説,是一本實用類書籍,書中從頭到尾都在敍述自卑產生的原因以及告訴人們如何幫助人們(尤其是兒童)克服自卑情緒的方法。

在作者看來,生命的意義就是:自我的提升;與社會的合作;兩性關係的和諧,即:職業;社交和兩性。這三個方面只要有一個方面出問題了,那我們就很難認定他是一名成功人士,他也很難感覺到幸福。

由三項中有兩項都是明顯關於和他人合作的項目可以看出來,生命的意義其實是對社會的貢獻,甚至自我提升一項都是要和他人合作我們才能真正地取得成功。

人類只有在社會中才能夠稱之為人,由此來看,這個觀點並不有失偏頗。

接下來便是自卑感和優越感的問題了,其實這都是源於童年時期家長或者教師對於孩子的態度所導致的,家長過於溺愛,孩子就容易成長為一個優越感大於一般程度的人,就容易驕橫跋扈,控制慾會強於一般人,對於自己想要的東西會用一切手手段來達到目的,這也就是很多熊孩子之所以產生的原因。

而要是從小缺少父母的關注,或者父母過於強勢,孩子就會往自卑的方向發展,其特點就是猶豫不決,難以擔任領導職務。過於自卑的人和過於自負的人對於社會來説,都不是特別好的存在。

接下來作者還論述了青春期孩子出現的叛逆現象的原因和如何預防犯罪的原因。青春期孩子的身體趨於成熟,第二性特徵日趨明顯,大部分兒童對於自己的未來還沒有規劃好,會出現對於未來的焦慮,除此之外還有成年之後想要獨立的願望。兩種情感混雜在一起就出現了焦慮,因而會出現攻擊性強,情緒不穩定的情況。

因此一切的一切在書中都認為是在童年時期形成的,人類的童年對人類的人格塑造要比任何一個時期都要有效果。

説了這麼多,個人認為本書的最基礎的知識便是你的經歷不是你之所以成為現在的你的原因,通過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進行底層價值觀方面的改進,失控的行為會恢復到正軌。也就是説:

反思日常生活適當的加以修正有助於我們過上幸福的生活或許叫正常的生活?

就像富蘭克林一樣,富蘭克林的童年也是非常不受重視的,他的父親由於經濟原因不讓他上大學,在哥哥的印刷工棚上班還不受待見(老闆老給他找一些麻煩),而且年輕時候的富蘭克林言辭犀利,經常侮辱他的對手,因此也給他帶來了許多麻煩。

在這可以看出來,富蘭克林這種言辭犀利,不顧一切都要激怒對手的行為方式,很可能和他小時候在家庭中的經歷有關,由於缺少關注(其實這樣有失偏頗,在他匿名在報紙上發表的時候,他的文章倍受當時各大家的稱讚,不過這也是他去工作去的事了,富蘭克林也許是用這種方式來獲取關注,不過這也側面印證了富蘭克林激怒對手也可能是想引起別人的注意。),他的言辭犀利,差點丟失了性命。

不過有一些年歲的時候,富蘭克林給自己制訂了《13美德檢視本》(我這麼叫),就是上面有十三種好習慣的本子,每天對比自己的行為,最後,富蘭克林成為了美國的開國元勛,美國憲法的制定人之一以及一百美金上的老爺爺。

我認為富蘭克林就是一個由童年的不幸經歷走向卓越的一個人,我猜測,富蘭克林童年時期的過於自負也是一種自卑的表現,因而説他完成了超越自卑的過程。

我們有很多人,由於童年時期家庭的原因,導致了性格上或多或少有些不如意,不過這並不構成你要如此對待你下一代的理由,我們無法控制他人,只能專注於自己。

因而,走向超越的方法就是貢獻他人,通過構建良好的兩性關係,社會關係以及自我提升,身邊的人會給予你更多的支持和鼓勵,因為多一個敵人不去多一個朋友啦,我推測多數人都是這麼想的。

優秀關於《自卑與超越》讀後感範文

最初知道《自卑與超越》這本書是因為一篇公眾號文章,文章作者在文中推薦大家去看。當時我看到這個書名,特別好奇,對於一個深知自己有自卑情結的人需要如何超越呢?於是,我翻開了這厚厚的200多頁。

整體看下來,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本書的內容不復雜,但是思想還是到了一定的高度,認真讀下來,心胸會變得豁然開朗起來,不會再糾結於一點不放。這於我的確是有幫助的。

但要説超越,我也説不上來。因為整本書並沒有什麼體系可言,它包含了很多方面,比較鬆散。我在讀每一個方面的時候會將書中的理論往自己或身邊的人身上套,似乎如書中所説,似乎又不完全是這樣。

比如説童年記憶,我想來想去也想不到很多有分析意義的童年記憶。或許有部分人童年記憶深刻,很有參考意義,可是對於記憶沒那麼深刻的人又該如何解析呢?

書中還列舉了很多被慣壞的孩子的例子,我也想到了親戚家不願讀書不願出門的孩子。父母的嬌慣和放縱,學校老師的忽視,使得孩子的社會興趣和合作精神極度缺乏,從而變得不那麼正常。當然,一個人的人格形成,並不僅僅只有這些,阿德勒還列舉了青春期的影響,社會環境的影響等。

由於年代久遠,阿德勒的一些思想與現代的思想必定存在差異,但是把這本書當成現代某些雞湯文的集錦是萬萬不可取的。就拿他提出的男女在婚姻中需合作,互助互愛的觀點來説,這在現代也是不過時的。

其實總體看來,阿德勒是想把自卑當作一個核心,然後用設法去補償,但書中提到自卑的地方並不多,對一些個體的分析也不是那麼嚴謹。不過整本書的思想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很多觀點都具有啟發性,方法論也總是積極向上的,應當算得上是一本好書。

優秀關於《自卑與超越》讀後感範文

接觸到的大多數朋友都説心理學是一門理論性非常強的學科,在翻看了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後,我才發現心理學的另外一面,它也是一門應用性學科。

《自卑與超越》一書中,阿德勒以平易輕鬆的筆調,描寫了自卑感的形象、對個人行為的影響,以及個人如何克服自卑感,將其轉變為對優越地位的追求,以獲取光輝燦爛的成就。

阿德勒説,當一個人面對他無法應付的問題時,他表示絕對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此時出現的便是自卑情結。自卑,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的情緒。

書中作者提到童年對人的影響,如果童年時期常常被父母忽略,得不到應有的愛與關心,長大後會很內向,很自卑,想要避免這種情況父母必須做出改變,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心,並鼓勵他,增強他的自信心。

相反,過於寵愛孩子則會讓孩子依賴父母,以自我為中心,當然別説與其他人合作了,離開了父母,當他發現自己並不是所有人的中心,他便會接受不了,產生自卑心理,不願再與別人交往,在以後的生活與工作中他們沒有合作意識,所以很難獲得很大的成就。

阿德勒認為每個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欠缺,這就決定了每個人潛意識中都有自卑感的存在,消除自卑最好的方法,便是建立優越感,優越感來源於自卑,建立優越感便能培養自己超越自卑的能力。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想讓自己更優秀,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在理想的情況下,我們能通過這種自卑心態的驅使改造環境、改善自己,從而獲得安全感、建立優越感,然而在某些情況下,我們為了擺脱自卑而選擇錯誤的方式和錯誤的目標,最後,自卑就會演變成為各種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

心理學類書籍在教會大家不斷認知自己的同時,也在不斷鼓勵大家改善自己。

自卑與超越,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角逐,是一次與自己內心的真實對話,是一個自己向自己學習的過程,更是另外一種與自己息息相關的人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