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讀後感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7W

讀後感不僅僅是對書中內容的讚美或批評,更要展示自己的獨立思考和見解,寫讀後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社會和政治背景,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修身》讀後感6篇,供大家參考。

《修身》讀後感6篇

《修身》讀後感篇1

今天,我讀了《廉潔修身》這一本關於青少年修身養性的書。讀後,我深受教育,使我懂得了做一名好少年必須具備的基本品質:誠實守信、勤勞節儉、謙虛禮讓、自省自律、遵紀守法……其中,最讓我感悟深刻的是:誠實、守信。因為我覺得這兩點對於青少年很重要。

説起誠實,這本書中《十年還債路》的故事我印象最深。這篇故事講的是,一對老夫妻用十年時間來把欠別人的鉅額債務還清。大家可能會覺得他很傻,因為這樣,他們也許會一輩子都在不斷的工作,而且他們的年紀也那麼大了,不還等到自己過世之後也不會有人來追債的。不過,他説的一句話使我萬分敬佩他,他説:“做人必須誠實守信,這是很重要的。”聽了這句話,難道你不會對這對老夫妻佩服得五體投地嗎?我就會。他們這種誠實、守信、的品質多麼可貴。我們要學習他們這種品質,在家中、在學校、在社會中,我們都要有這種好品質。

但是,我發現周圍還是有許多人沒做到。例如,近幾年來汕頭的經濟,越來越差,其原因是我們的信譽出現了問題,大量假冒偽劣的出現,不斷的打擊着正版市場。而很多商家都是‘掛着狗頭,買着豬肉’等行為。使別人對我們失去信任。

我覺得謊言再美麗,總是謊言,終究還是會穿幫的。所以,我們要養成誠實的好習慣,説老實話,做老實事,表裏如一,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他們得到了好名聲,到別人的信任。

總之,讀了《廉潔修身》這一本書,使我受益無窮,我們是祖國的接班人,所以,我們從小起,要誠實、守信做一名知榮辱,樹新風的新時代好少年,立志向,接好班,為國家的未來做貢獻!

我們要把傳統美德記在心!

《修身》讀後感篇2

上學期,我讀了廉潔修身這本書,我叢裏面學習到了誠實守信,勤勞節儉,謙虛禮讓,認真負責,自律自省,遵紀守法,真情奉獻,

志氣理想等各種做人方面的知識,要説我最喜歡、印象最深的是認真負責這一課,裏面的一個個小故事是多麼有意義,就比如闖禍的男孩這個故事,男孩踢足球打碎了別人家的窗户,要陪很多錢,男孩錢不夠,就先向父親借,後來男孩在一年的時間裏用幫助別人幹活這種方式來攢夠了12.5元這個“天文數字”,把錢還給了爸爸。這個男孩的負責任在於向父親澄清事實和借了父親的錢就一定要還,他也沒有延長時間,按時把錢交還給父親,男孩明白了一點道理: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自己的過失,使他懂得了什麼叫責任。有一篇媽媽給孩子的一封信,是説某段時間,“非典”爆發了,兒子的學校裏懷疑有一個“非典”的病例,學校害怕病情傳播出去,所以讓學生先不要回家,兒子非常想念媽媽,媽媽為了不讓兒子擔心,就寫了一封信給他,叫他為了別人的安全,不要離開學校,這是對別人的負責。

上學期暑假的一天晚上,我和姐姐,下去踢足球,我們提了很久,越用越大力,最後,我用盡了力氣,一踢,太大力了,球飛向一樓家人的.門上,“當!!!”的一聲,估計是把屋子裏的人下了一跳,裏面的人立刻打開門,看看是誰做的,我們兩個趕緊躲了起來,我忽然想:這樣是不對的,我就走過去向別人道歉,雖然被訓了幾句,但是負責任的感覺是好的。

《修身》讀後感篇3

一、認同的觀點眼睛是靈魂之窗,各行各業,都要靠眼睛才能發揮職業上的技能和能力。眼光要看的遠,要看的高,也要看的開,還要看的透,看的真,更重要的是要看的淡。能把名利看淡一點,名利必定不能左右你,我們對世間的一切,要能看的淡,才能活的安然。不同於往常角度,關於“被人利用”一詞星雲大師的理解則為:我們不必斤斤計較誰利用了誰,世間一切事相都是互相緣起,而願與眾人一起享有互相利用的成果,就能發揮利用的最高價值。也在無形中為自己的人生開拓了無限的“價值”。

二、聯繫實際利用是相互的,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被他人利用的同時更多的時候也在利用對方。班主任利用學生幹部管理班級,而班幹部則利用班主任賦予的權力,鍛鍊自己的能力,有時還能獲取一些榮譽。一個不會調兵遣將的領導者能帶領大家取得成功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當我們沒有利用價值的時候,自然就失去了在工作單位中的位置。很多時候善於放棄,主動向後退一步,反而會獲得更多的利益,或者避免遭受更大的損失,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這一點對成人如此,對我們的學生又何嘗不是呢?正是因為我們有能夠教書育人的價值所在我們才來到了學校,才成為一名老師。只有提高自己的利用價值,成為可利用的有價值的資源,才能讓我們的職業生涯走的更遠。

三、反思重構我們要經常替學生考慮。在教師行業尤其體現的淋漓盡致。能為他人着想的人,是高尚的人,能時常把學生掛在心上的教師,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優秀教師,對於良莠不齊的學生來説,我們教師不能戴有有色眼鏡去看學生,應該一視同仁,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愛和關心。胸襟坦蕩泰然面對“問題學生”。生命當中,有許多錯誤,有時竟在固執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或者錯在輕易放棄了不該放棄的。但是説真的,我們要讓自己成為智者:該堅持,永遠不能放棄;而該放棄,則趁早放棄別再堅持。放棄,或者説以退為進,是一種顧全大局的果敢,同樣需要勇氣和膽略,是一種坦然之的大度。

《修身》讀後感篇4

我們在開始講解、研究《大學》之前,先把這份原本《大學》的原文發給大家,希望平時多加熟讀,要能背誦,那就更好了。那麼,我們以後在講解、研究時,就方便多了。現在,請大家看看原本《大學》的原文是怎樣説的: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修身》讀後感篇5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非常喜歡教學生文言詩詞,每每讀到古人的詩詞歌賦,都不禁驚歎。古人如此聰慧,雖沒有手機、攝像機等電子設備。卻能把所見之景用七言詩詞寫到極致,讀罷有如身臨其境。如:“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寫盡了人間四時之美,怎能不令人神往。

同時我自己也非常喜歡讀文言文的書籍。因為文言文中藴含着古人的智慧。文言文的特點是言簡意賅。古人能用很少的文字傳達出很深的思想內容。這也非常符合我的性格特點。因此我非常喜歡文言文,尤其喜歡藴含深刻哲理的這部《大學》。

所謂“大學”實質為大學問,人世間最重要的學問。我第一次接觸到這本書,是我在大學的圖書館,當時我還不明白“大學”的含義。只看擺放在文言文類別中,就隨手翻來讀一讀。邊讀邊被古人的智慧深深折服。

?大學》作為四書之一的古人必修科目,是古代的每名學子都必須要學的書籍。千百年後,我再讀大學,也能從中感受到當時的思想,可以説它影響着千萬古人,也形成了他們獨特的具有中國色彩的思維方式與做人原則,其中某些道理沿用至今,我們的思維方式仍深受其影響。有些句子,你仔細琢磨也藴含着非常深厚的道理。大學中提出三綱八目。所謂三綱,是指明明德。親新民,止於至善;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誠意、正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人們常説。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又常説,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兩者一樣都被人用來表達自己所理解的君子之道,這種君子之道,用現在的話説就是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大學中“修齊治平”的順序與此並不相同。文章説,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順序不一樣,境界也就迥異。“”修齊治平”是當代社會四有新人的踐行標準。“平治齊修”則是古代君王的基本國策。不過這些都不影響我對這本書的喜愛。

我最喜歡的是其中的這一段:“知止而後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意思是:知道要達到至善的境界,意志才有定向。意志有了定向。才能心不妄動;心不妄動,才能隨處而安,能夠所處而安,才能處事精詳,能夠處事精詳,然後才能達到至善的境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要這樣。心不妄動,才能所處而安。這句話非常好。現代社會快節奏,就是缺少靜下心來想一想,你到底想要什麼。如果做任何事都不靜下心來,是做不成的。只要心靜,有專一的目標。這件事才能做好。這樣至善就離我們不遠了。不要以為至善只有偉大的.人才能做到。其實,我們每個人只要做到以上的事情。至善就離我們不遠了。

一羣善良的人,同一個步調。心中有光,祖國未來才有希望。有人這樣總結説,一個團隊的生命力不是技術,不是人才,不是資金,而是共同的信念和團結一致的步調。這讓我想到了,毛主席在《紀念白求恩》中這樣説到,要像白求恩一樣,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脱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我不敢奢望,做一個如此高尚的人,只要做到無愧於心,足矣。

《修身》讀後感篇6

幾年前已經把《大學》背誦得滾瓜爛熟,現在略微有點生疏,但也基本能背誦。雖然背誦完成,但是一直隱隱約約,不解其意。又不敢直譯,直譯明顯是錯誤的。翻看了很多解讀,不敢苟同。

直到看了因緣生老師的《學庸衍義》、雪廬老人的《大學表注》、憨山大師的《大學直指》、南懷瑾老師的《原本大學微言》,有一點感覺貌似懂了。但實則還沒有真正搞懂。

後來,聽了一些課程,明白了一切經典皆在化心。以聖人之心,方能讀懂經典。小人之心,讀出來,只能讀出小人的味道。我非聖人,也非君子,距離聖賢經典還有十萬八千里。好在,雖然自己不是君子,但能明白一點聖賢君子的標準。以聖賢君子的標準去解讀,應該離聖人本意不遠矣,不敢誤人,請君斟酌學習。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這是大學開篇第一句,三句話提綱挈領,統領全文。朱子定此三句為三綱。

大學,這裏指的肯定不是我們現在讀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機構。古時童蒙八歲入國小,學習灑掃應對進退之行,及禮樂射御書數之業,十五歲入大學,學習修己治民、治國安邦之學。這裏是以年級來劃分。

宋儒朱子晦庵曰:大學者,大人之學也。愚以為,這個解釋更加貼切。

什麼是大人?但從拆字來看,人得一則為大。一為道,為開悟,為性德。當一個人開悟之後,稱為大人。古代對於做官的人,下級稱呼上級,同級互相稱呼,也是某大人。我覺得本意應該是,開了一定悟之後才有資格做官,當年理想狀態和現實還有很多差距。具體什麼級別才有資格稱為大人,沒有考證,不知道。

“大人”一詞最早見於《周易·乾卦》的九二爻辭“見龍在田,利見大人”,這裏的大人,指聖賢君子,在位的賢達。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小人,小人的意思,也不是現代意義上理解的小人。普通平民百姓都屬於小人的範疇,生活在低層面的人,都是小人。而不是今天我們指的奸詐下流的人。

孔夫子在乾卦文言傳中講: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可見,這裏表述的大人,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位高權重者,而是修行極高的開悟者。

大學之道,道是指什麼?沒有一個明確的表述。對於“道”這個字來講,老子的《清靜經》中有表述。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大學之道,這裏這個道,無法按照老子所講的“道”去理解,姑且可以理解為規律,道路,途徑。大學之道,就是大人之學的通道(途徑)。

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什麼是明德?什麼是明明德?

如果直譯,明白道德,可以不可以行得通?按照現代人的思想來理解,顯然行不通,因為人們把道德瞭解片面化和狹隘化了。但是如果你在深入去研究“德”字,我覺得就可以説得下去。

講“德”講到至高點,不外乎孔夫子。四書的思想皆來源於《易經》。孔夫子真正流傳於世的經典,就是其作的《十翼》。《大學》《中庸》僅僅是他的思想,後人記錄成文字,《論語》只是夫子日常飲食起居待人接物的聊天記錄。而《十翼》是孔夫子真正的思想承載。

所以,光讀了《論語》,沒讀十翼,你可能只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是知道《論語》中某句話是真理,但不知道為何是真理。

我背誦完了孔夫子的《十翼》,由於天資愚鈍,依然是一知半解。看了一部分解讀,我覺得依然沒有契入聖人心境,故擱置。

十翼之繫辭下傳中有關於德的表述。

履,德之基也。謙,德之炳也。復,德之本也。恆,德之固也。損,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復,小而辨於物。恆,雜而不厭。損,先難而後易。益,長裕而不設。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巽,稱而隱。

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以自知;恆,以一德;損,以遠害;益,以興利;困,以寡怨;井,以辨義;巽,以行權。

這三陳九卦,把德表述到了極致。

我們一般説,某一個人是很有德行的一個人,其實都是在哄人。沒有經過九變,這九道關口,你根本無法判斷他到底是不是一個有德行的人。你説他不貪財,你給他一個億試試,你説他不好色,你放一個絕世美女試試,你説他很淡定,讓他陷入困境,你再看看。真正意義上的德,上下五千年,能到達的,不多。達到,即是開悟。

所以明德,這個表述我覺得直譯也可,只是按照現代意義的德來理解,這就是栽贓。可以直接理解為開悟。

一個人開悟之後,依然不能算大人。讓更多人開悟,讓道統傳承,這叫明明德。就是你開悟之後,讓你的學生,你身邊的人也開悟,才能算得上大悟。所以,評價一個老師的境界水平,就看他培養的學生。

這就是中國文化的魅力所在。師道文化。自己是太陽,去照耀眾生,這是明德,讓其他人也成為太陽,去照耀眾生,這是明明德。太陽能發光,厲害的不是太陽,而是支撐太陽發光的背後的能量。換個説法,自己開悟是明德,讓別人開悟是明明德。

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親民,即幫助眾生。在物質方面,在於讓百姓安居樂業,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在精神方面,教化百姓,讓百姓斷惡修善,懂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精神飛昇,靈魂解脱。這是大人要做的事情。

止於至善,王陽明釋“至善”為“性”,即本性,人類的本性是純善無惡的,“至善者,性也。性元無一毫之惡,故曰至善。”至善之性是人類的固有本性,所以“止”就是一種對本性的復歸,“止之,是復其本然而已。”

我認同這個觀點。至善,到達善的終極,即是無善無惡。也是開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