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扶貧心得體會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1W

優秀的心得體會是對自己和他人行為的思考和反思,心得體會可以激發我們的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學扶貧心得體會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學扶貧心得體會6篇

學扶貧心得體會篇1

今年2月,我作為一名扶貧工作隊員,被派駐到沙坪鎮賽陽村。駐村後,我努力克服諸多不便,積極配合賽陽村駐村工作隊、村支兩委開展幫扶工作。一年來,訪遍村户、摸清村情,感受良多,體會深刻。深深的感受到各級部門對脱貧攻堅工作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也體會到了基層幹部的艱辛與不易。

桃源縣沙坪鎮賽陽村地處自然保護區——烏雲界的核心地帶。全村有9個村民小組,398户1270人,其中貧困户100户334人,目前已脱貧76户266人,預計明年貧困户全部脱貧,貧困村摘帽。

20xx年以來,賽陽村在各級幹部的積極努力下,在基礎建設方面實施了一路一壩一橋一區一場一業六大工程;在產業發展方面創新了合作社+大户+農户(貧困户)的發展模式,每個村民小組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產業;在結對幫扶方面採取1+x綜合幫扶模式,制定幫扶措施500多條;在基礎工作方面率先實行一户一檔、掛圖作戰並得到推廣;在抓黨建促脱貧方面建立起了組織關愛黨員、黨員關心羣眾、羣眾關注組織的黨羣連心機制。全村脱貧攻堅取得了壓倒性勝利。駐村近一年,個人也有一些收穫。

一、加深了對扶貧工作的認識

之前沒有接觸扶貧工作時,不知道扶貧的目的和意義,駐村後慢慢認識到為什麼要精準扶貧,怎樣精準扶貧。駐村後,通過入户走訪,發現有些貧困户家裏四面透風,甚至漏雨;一年吃不上幾次肉;小孩國中畢業就上不起學,作為一名城市長大的年輕幹部,深刻理解到扶貧開發工作依然面臨十分艱鉅而繁重的任務,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期。黨中央明確提出,到今年2020,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小康路上,不能有一個人掉隊。對扶貧工作更深刻的認識,能讓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做的工作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同時也讓自己意識到賽陽村脱貧攻堅的緊迫感。

二、體驗了基層工作和生活

農村工作面對的是農民羣眾,要做好羣眾工作是件不容易的事。經常會有羣眾到村裏找幹部解決糾紛矛盾,儘管看似小事,但對於羣眾來説件件都是大事。因此每項工作都要認真對待,妥善處理。村幹部為了完成村裏的工作,解決好羣眾的問題,沒有白天黑夜,沒有星期六星期天。從他們身上可以發現高度的責任心和無私的奉獻精神,這也是我值得學習的地方。

此次駐村,直接面對農民,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加強學習很重要,因此除開展正常的工作外,還要認真學習扶貧的各項方針政策。上面制定的政策是全局性、指導性的,到了村裏還要結合村裏的情況來落實,不能簡單一刀切,這樣政策落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同時在走訪中,向農民學習,特別向有經驗的專業户、富裕户學習,學習他們的成功之處,有利於向貧困户推廣、引導。

如何與羣眾溝通交流、拉近感情是個大學問。記得第一次去走訪農户時,我感覺很拘謹,只知道照着問卷來問,沒有過多地與農户交流,覺得與農户有距離感。後來與農户接觸多了,慢慢地學會與他們拉家常,拉近了距離,增進了感情,發現他們很淳樸。要融入到羣眾中,就要把他們當成自己的親人、朋友,做到以誠相待,以理服人。現在,羣眾在村裏遇到我們都會微笑着和我打招呼。

三、學習到了駐村工作的一些方法

要做好農村工作,必須掌握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雖説做駐村幫扶,要撲下身子,多幹實事,但還是要掌握有所為而有所不為的原則,不能事事全攬下。一是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協助工作隊長、村支兩委當好參謀和助手。二是到位而不要越位。要按照駐村工作隊的職責、任務和要求做好工作,不做超越職權範圍內的事。三是參與而不要干預。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村班子集體,多做溝通、協商的工作。四是要充分依靠羣眾、發動羣眾。駐村幹部在村裏開展工作,不能單打獨鬥,很多工作最終還是要依靠村幹部、全體黨員、全村村民來組織開展和實施,而最主要的還是要依靠村兩委幹部。在依靠他們開展工作的同時,還要負責任地幫助他們提高素質,增強戰鬥力,這樣才能有效地完成各項任務。

學扶貧心得體會篇2

兩學一做在各層各級黨組織中如火如荼地開展着,宛如一縷春風,喚醒沉睡的黨員隊伍,帶來新的生機和動力。作為一名基層公務員,我們直接面對的是廣大人民羣眾,是黨和國家的一個窗口,承擔着大量的公共服務職能,肩負着上情下達、下情上傳、服務農村的重任。我們是政府的履職者,社會的管理者,人民的公僕,在“兩學一做”中,我們應立足於“學”,着手於“做”,應有所思,應有所為!

學而不思則罔

世界是物質的,尤其是物慾橫流的今天,中國經濟社會高度發達,人們生於和平,居於安樂。在小康社會的大旗下,部分黨員已經不再“居安思危”,甚至有的人出現了思想滑坡、精神墮落、內心腐化。敏鋭的黨組織是善於捕捉細節的,也是追求完美的。黨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攻堅克難之際提出“兩學一做”是黨防微杜漸、誒雨綢繆之舉,這也是共產黨不斷進步的基本要義之一:善學。我們不僅要清楚,我們要學什麼,還要明白,我們為什麼要學,學來做什麼。

共產黨員之所以先進,是因為我們追求一一種叫做“黨性”的東西,它是任何一名合格黨員都應該有的基本精神準則。俗話説“千里之堤毀於蟻穴”,思想防線一旦鬆懈,我們就很容丟失我們的“黨性”,所以我們應當把學習黨章作為必修課。通過學習黨規黨章,認真遵守黨的各項規定,明白我們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清楚我們該幹什麼,怎麼幹。時刻謹記忠於組織、相信組織、依靠組織、服從組織,自覺接受組織的安排的紀律約束;保持黨的優良作風,弘揚黨的光榮傳統;自紀自律,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堅決守住一名黨員做人、做事的基本底線,永葆政治本色,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終身。

學習系列講話是思想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想建設對於黨員幹部而言,就是補鈣。只有加強思想建設,補足了鈣,才不會得軟骨病。有些基層工作人員因日常工作繁多而遺忘了學習,導致了很多基層工作人員對上級政策吃不透、拿不準、猜不到。我們要認真學習系列講話,學深悟透、融會貫通,用所學知識來武裝頭腦,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為人民服務的能力,盡忠職守,做到各司其職,各盡起力,各創起業,更好的帶領廣大羣眾轟轟烈烈打贏扶貧攻堅的戰鬥,熱熱烈烈共享小康的繁華。

説過:“鄉村幹部處在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的末端,是黨執政大廈的地基,鄉鎮黨員幹部是地基中的鋼筋,位置不高,但是責任重大。”由此可見,基層黨員幹部是人民羣眾基業中的鋼筋,其貌不揚而至關重要。如果這些鋼筋變了質,就有可能影響到整個建築的質量,甚至威脅到整個建築的安全。因此防微杜漸,心存憂患意識,是每一根“鋼筋”都必須要做到的。做合格黨員,不僅是要一根合格的鋼筋,可以承載黨的執政大廈,更要做一根優秀的鋼筋,足以承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業!

舉一反三,引他山之石攻己之玉

在省委“兩化互動”、瀘州市委“兩個率先”、“六個突破”的方針下,毋庸置疑,首要任務是脱貧攻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每一位基層幹部,都是偉大事業的鋼筋,在不同的地方發揮着自己的作用,奉獻自己的力。我們有着相同的目標,但是所處的位置各不相同、方向各不相同、着力點各不相同,難免會出現作用各不相同,出力各不相同的現象。我們雖然開展了兩學一做,但是很多地方的基層幹部都搞不懂我們該往哪裏發力、怎麼發力、發多少力這個問題,這就是典型的“懂得了理論卻套不出公式”。各個基層組織、每位基層幹部,都應保持着黨的先進性,脱掉皮鞋,穿上雨靴,走出去。走到其他基層去,其他受力更大的地方去、其他發力更大的地方去。去學習和探討適應各自地區的方案和做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

舉個例子, 我們的幹部帶着滿腔熱枕想要位羣眾辦點事,那就得清楚我們能夠為羣眾做些什麼事,我們能夠讓羣眾相信我們能做什麼事。如果我們搞不懂,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走出去,相互學習,把共產黨的先進性發揮出來,大家帶着相同的目的,相互交流學習,把優秀的經驗或者是適合當地的方法提煉成可行的方案。把當地的情況和自身的情況進行對比,認真反思,是否我們放手去嘗試,是否我們盡了全力去做,是否我們做到了每個細節?

不久前,鎮黨委組織我們去參觀學習兩河鎮脱貧攻堅示範點的時候給了我很深的感觸。沒有大項目就用小項目來湊。今天修一截路,明天修一個塘,後天修一個壩,積少成多,最終形成一個規模巨大的產業園區;沒有資金就自籌資金。黨員幹部臉皮要厚,嘴皮要薄,臉皮厚不怕説,嘴皮薄很會説。通過各自的人際關係聯繫在外的成功人士,説服他們為家鄉羣眾辦實事、辦好事。化緣也好、融資也罷,終究是為羣眾引進了規模可觀的農業企業;沒人響應則黨員做示範。以黨員為示範點,流轉土地、入股合作。最終帶動周邊全體羣眾參與脱貧攻堅項目的。這就是我們黨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的基層寫真。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兩學一做的重點在於“做”字。不管學多少內容、學多少次,做不到、做不好就相當於沒有學。只有辛勤的汗水滴在了為人民服務的道路上,只有忙碌的身影閃爍在脱貧攻堅的戰場上,我們才有資格説我們做了一名合格的黨員。因為我們只有放棄辦公室的舒適安逸,走到每一户貧困户家中、地裏,我們才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一村一品、一社一產業計劃;我們只有不辭勞累、不畏艱難,身體力行,才能取得老百姓的信任,才能振臂一呼而羣起響應,才能帶動羣眾共謀發展;我們只有擯棄個人私慾,大公無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能最終得到羣眾的認可、才能將項目順利地推行。黨在羣眾心中從來都是為人民服務的、都是有號召力的,只有我們做了合格的黨員,擁護黨的羣眾自然出現。

我欣慰地看到青山披銀甲,書記到農家的聯盟村第一書記熊軍,能頂着漫天飛舞的大雪逐户前往幫扶對象家中瞭解村民生產生活情況;我很欣慰地看到大雪封山成阻礙,幹部踏雪送温暖中的摩尼鎮機關幹部,在冰凍災害來臨之時,人背肩扛十餘公里為被困高速路的司機乘客送去維持生命的熱水和食物;我很欣慰地看到從高校教師到烏蒙山區的第一書記馬小洪,來到金榜村不足半年,能倒背如流地説出每一户貧困户的家庭情況、致貧原因和脱貧措施,探索出“眾籌養牛”、“扶貧基金”、“家庭農場”等創新模式。

脱貧攻堅是個必須要完成的重任,“兩學一做”更是個必須要完成的入門課。請牢記習對我們的要求“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學扶貧心得體會篇3

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確保我縣所有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貧,按照縣委、縣政府指示,組織部安排,10月26日,全縣106名幹部前往西南財經大學參加了“縣2015年扶貧攻堅專題培訓班(第二期)”。為期五天的培訓短暫而緊湊、適用而有效,對剛到基層工作的我來説,加大了對農村貧困現狀的瞭解;認識了當前新形勢下扶貧開發工作所面臨的歷史機遇;明確了新時期下扶貧開發工作的目標任務和總體要求;學習了做好扶貧開發工作的相關實用技巧與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和思考。

一、政策吃透很重要

五天培訓時間中,有一半的課程在解讀政策、分析利好。楊暉教授的《認真貫徹省委十屆六次全會精神,確保精準扶貧工作有效落實》、唐義教授的《省農村扶貧開發條例》、楊海洋教授的《把握經濟新常態,解析中國經濟形勢與宏觀政策》、徐承紅教授的《產業扶貧政策下激活經濟造血功能》、劉燕教授的《精準識別建檔立卡政策解讀》等把扶貧工作分別從內容到形式再到規模進行講解。省委以全會形式部署扶貧攻堅,首次,開全國先河,充分體現了省委對脱貧奔康的高度重視。全會指出,推進扶貧開發攻堅,貴在精準、重在精準。具體要做到“四個切實”,扶持對象“六個精準”,精準實施“五個一批”,集中力量解決10個貧困突出問題,在有效打好3+10的組合拳的同時需將中央、省、市、縣各級政府精準扶貧的各項政策措施傳達給每一個農户,讓他們家喻户曉、領會政策、吃透精神,共謀思路、找出路、求發展、鼓實勁。

二、思維打開是必須

我縣縣域經濟實力較弱,教育文化水平相對較低、農民生產生活方式比較單一,綜合指標的落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民的發展思路和發展模式。通過此次培訓,認識到一味的閉門造車不能轉變農民的生活條件,現階段農民的脱貧致富,除了依靠國家扶持外,更重要的是自食其力,拓寬路子。可從過去主要依靠土地增加產量、提高價格轉向提高效益、擴大就業,從依靠農業轉向依靠特色經濟和勞動力轉移。

(一)因户施策開展技能培訓,思想扶貧增強就業能力。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定點定向培訓為重點,開展家電維修、家政服務、餐飲服務、建築等技能培訓,通過培訓可使每個鄉鎮每個村組都有一批農村致富產業發展的技能型帶頭人。

(二)因地制宜依託產業帶動轉,就業扶貧拓展收入渠道。推進農業生態園、工業園區等項目建設,搭建更多就業平台,依託旅遊景區、農家樂等,組織農民從事導遊、餐飲服務、旅遊產品銷售等工作,以拓展他們的收入渠道。

(三)因勢利導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建立長效扶貧模式。大膽創新機制,充分發揮合作股份的形式,讓貧困農民多渠道增加收入。以“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户”、“龍頭企業+專合組織+基地+農户”的模式,採取土地流轉和農民入股等形式發展產業,把單家獨户的農户組織起來,“抱團取暖”,增強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這次培訓過程中,參觀了崇州市榿泉鎮土地合作社與農業服務超市,該鎮以村為單位,採取“龍頭企業+土地合作社”的經營模式。推薦土地規模流轉,進行規模化生產。入股農户除年終在提取10%公積金和風險基金後再按股分紅。不願外出打工的農民也可受聘到基地工作,每月有1000多的工資。現在,崇州市榿泉鎮不僅改善了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速度,還做到了户有增收項目,農村基礎設施和居住條件也得到改善,新型城鄉形態顯現。

(四)引導農民創業示範轉,發揮金融扶貧作用。優化返鄉創業環境,梳理整合各類涉農項目資金,綜合運用扶貧貼息、財政補助等扶持政策,吸引農民返鄉投資興辦各類經濟實體,帶動貧困户自主發展就業創收,以此來促進鄉村經濟全面發展。

(五)構建互聯網+農業思維,強化科技扶貧支撐。為服務農村,創新農業,可建立農村電商等營銷途徑,突破信息和物流的瓶頸,解決農村買難、賣難的問題,實現“網貨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功能。農民通過電商渠道可更優惠的獲取農資和城鎮製造的各類商品,農產品也可打“綠色生態牌”,走現代農業的路子,通過電商渠道更快的速度、更高的價格銷售給加工企業和終端消費者,讓農產品足不出户賣到全世界,由輸血到造血做到可持續發展。

三、落實舉措是關鍵

為穩步落實扶貧工作,必須做到精準識別到村、到户,把握好時間節點,謀劃好項目安排,落實好經費使用,加強宣傳培訓。具體做法如下:

(一)摸清底數。精準扶貧,一是要掌握詳細情況。必須深入一線,逐村逐户面對面的瞭解實情,對貧困村的基本情況、貧困狀況、致貧原因、基層組織建設情況等做到胸中有數,按收入等次等相關指標準確衡量劃定貧困户。對貧困户的家庭基本情況、經濟狀況、生產生活條件、幫扶情況等方面進行全面、客觀、準確的掌握,確保對象精準。二是要建檔立卡。將劃入貧困户的羣眾登記造冊,以便進行動態管理。同時將年度減貧任務明確到户、到人,並明確年度計劃脱貧人口數和做好相關公示工作,切實為開展精準幫扶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二)科學謀劃。分析和總結致貧原因,列出需求清單,根據10個扶貧專項方案,有針對性的搞好貧困村、貧困户的發展規劃和幫扶計劃,落實幫扶人員、幫扶方式,確定產業項目,明確年度增收目標,確保扶貧對象及時得到有效扶持。

(三)金融支持。通過積極爭取各類項目、扶貧資金和社會捐助等多種途徑,多渠道籌集資金,幫助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和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特別是大力爭取惠農貸款、婦女小額貸款等小額信用貸款的落實,為貧困羣眾解決融資難題。在吃透掌握當地金融扶貧的各項優惠政策的基礎上,向羣眾做好宣傳工作,做好資金的運用、監管工作,保證各項扶貧資金安全、落實到位。

(四)發揮主導作用。各鄉鎮(區)黨委政府是當地“精準扶貧”工作的直接責任人,要發揮扶貧攻堅的主導作用。可建立扶貧工作隊管理機構,落實專職人員,建立完善的管理考核制度,營造良好的幫扶工作環境,確保扶貧工作取得實效。

作為基層一線的幹部,我將以這次扶貧精準識別為起點,履職盡責,積極投身扶貧攻堅主戰場;主動作為,全力協調打贏這場扶貧攻堅戰,確保我縣(鎮)貧困羣眾與全國人民同步實現小康。

學扶貧心得體會篇4

河南日報農村版全媒體記者 楊哲洋 通訊員 範靜

“沒有共產黨,我的病早把我們一家拖垮了,更別提供孩子上學了,我永遠感謝共產黨。現在脱貧了,我想加入中國共產黨……”10月27日,在永城市薛湖鎮董閣村支部書記董勝奎辦公桌上,放着這樣一份字跡歪歪扭扭的入黨申請書。

今年53歲的尤紅旗是薛湖鎮董閣村村民,是一位遠近聞名的“名人”。因免疫系統缺陷,導致他疾病纏身,痛苦了大半輩子,也窮了大半輩子,嚴重的疾病導致他基本喪失勞動能力,更無力照顧家庭。貧苦的生活讓妻子不堪重負,最終選擇了離開,拋棄了這毫無希望的家庭。妻子的出走讓本就困難的家雪上加霜,幼子老父無人照料,疾病纏身痛苦不堪,生活的艱難讓他無力支撐,直至完全喪失了鬥志,周圍三裏五里誰人不知尤紅旗。

“黨委政府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羣眾。”薛湖鎮黨委書記邸書傑強調説。近兩年來,邸書傑隔三差五就到尤紅旗家中走訪慰問、開解鼓勵,幫助他重拾信心,點燃希望。並設立專人幫扶,通過鎮村幹部和幫扶人的不懈努力,不僅“扶志”,也不忘“扶智”,逐漸點燃他生活的希望,讓他意識到自己也有希望和未來。

當天見到尤紅旗時,他正辛勤晾曬着今秋收穫的玉米,臉上掛着收穫的喜悦和滿足。問及入黨初衷,他滿是拘謹但堅定,“我想入黨,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的今天,如今我摘掉了窮帽,生活有了保障,兩個孩子一個在開封上大學,另一個在薛湖一中讀書。現在我覺得活着有奔頭,生活也有盼頭。”

就業保障、產業幫扶、醫療保障、教育補貼……是黨的一項項扶貧政策讓尤紅旗看到了希望。在黨的政策幫助下,他的病情基本穩定了,孩子能夠安心上學,生活也有了保障。他一改之前的墮落和頹廢,精心侍弄莊稼,飼養家禽家畜,在公益崗位上幹得有聲有色,每月有400元的工資,可達萬餘元的年收入讓尤紅旗有了底氣。如今提起尤紅旗,誰不説他裏裏外外徹底換了面貌。

“以前他天天窩在家裏,出門見人也懶得説話,邋里邋遢的,現在不僅人乾淨利落了,心態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整天樂呵呵的。今年疫情還主動給村裏捐了錢呢。”村書記董聖奎向記者介紹道。

談及入黨初衷,“我想入黨!我是個大老粗,説不出啥大道理,但是我知道沒有黨就沒有我今天的生活,我得感恩。我的父親就是一名老黨員,他經常給我講共產黨的歷史,現在我有了更深的體會。我想入黨,共產黨好,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我想向黨靠攏,也能幫助鄉親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他們調侃我一把年紀還想入黨,有啥用?不管別人咋説,我想入黨,黨員光榮!黨員偉大!”

千餘字的入黨申請書,尤紅旗思考、練習了五六個月,他想把每一句話每一個字寫得端正一些。字寫得歪歪扭扭,但不缺少一筆一劃。他寫得神聖,每一筆落的都莊重無比,他在做的是他這輩子最榮耀的事情。一紙申請書,見證了脱貧户尤紅旗對黨的赤誠之心異常堅定,也證明了尤紅旗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堅定決心!

學扶貧心得體會篇5

按照xxxx省委、省政府關於扶貧開發“規劃到户、責任到人工作部署和我所《關於扶貧開發“規劃到户、責任到人”工作實施計劃》,20xx年xx月xx-xx日,在所長張偲、黨委書記黃良民帶領下,我們來到了xxxx韶關樂昌市雲巖鎮白蠶村開展“扶貧幫困”社會實踐活動。

白蠶村是我所定點扶貧村,自然條件惡劣。該村有農户xxx户、總人口xxxx人,其中家庭年人均純收入xxxx元以下的貧困户xx户、貧困人口xxx人。到達白蠶村後,我們分成四組逐户進行慰問67户貧困農户,我被分在貧困户最多的大白蠶村。我們冒着稀瀝瀝的冬雨,手提着我們的慰問品,滿懷激情地開始了我們的慰問。

第一户只有2位老人在家,兒子媳婦都去外地打工了,孫子在國小讀書。老二口幾乎沒有收入來源,住的是破舊的老房子,由於下雨,地上的幾處水漬清晰可見,屋內的温度和屋外沒有差別,一樣的寒冷。因為提前接到通知,知道我們的到來,但看到我們的時候還是有點手足無措,對我們非常熱情,邀請我們去屋裏坐着,給我們倒上了熱開水,就這樣,我們的扶貧幫困社會實踐活動真正開始了。在接下來的4個多小時裏,我們帶上所裏的問候與祝福,深入到每個貧困户中問寒問暖,瞭解生產生活情況,為白蠶村農户舉辦了農業技術講座,向他們傳授蔬菜種植、畜牧家禽養殖等科技知識。通過這二天的活動,每位同學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觸動,特別是像我這樣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更感受到祖國還有這麼多貧困的父老鄉親,我不能有一刻的懈怠,必須時時提醒自己,加倍珍惜現有的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加倍努力學習,爭取在科研上取得更好的成績。以下是我個人的一點心得體會。

一、科學合理規劃,做到規劃先行

在我們這次“扶貧幫困”社會實踐活動開展之前,所領導已多次對白蠶村進行了扶貧調研,與村鎮市幹部共同研究,確定了綜合扶貧方案和措施:一是在村公益事業方面,擬修建連接村的水泥公路2公里,解決3個自然村生活飲用水問題;二是在近期發展生產方面,解決蔬菜基地的排澇問題,儘快實現增產與農民收入的增加;三是在長遠發展方面,根據當地土質、氣候等自然條件,扶持村民種植金銀花、油茶等收入較高的植物,確保農户以後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實現穩定脱貧。這樣分三步走的方針策略是符合白蠶村的具體情況的,雖然這次扶貧幫困活動是在雨中進行的,但由於我所出資資助了村水泥公路的建設,我們並沒有感到任何困難。俗話説的好“要致富,先修路”,我們已經做到了第一點,相信後面的路會更好走。

二、科學知識是第一生產力

在與農民伯伯交談的過程中,我們瞭解到大白蠶村種植的都是一些經濟價值很低的作物,主要用於自己解決日常的温飽問題。由於地處山區,可耕作的土地非常少,這就直接導致收入的低下,可以説,除了去外地打工掙錢之外,這裏的村民幾乎沒有額外的收入。從白蠶村的自然環境條件來看,這裏雨量充沛,年光照時間較長,非常適合金銀花、油茶、桉樹的種植。而且這裏的年青村民大都出去務工,僅剩的勞動力以老弱病殘為主。結合以上二點,我覺得在白蠶村種植桉樹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然,這需要科技工作者對各種經濟作物的種植進行適當的培訓。

在此期間,我們還與白蠶村國小的孩子們展開了海洋知識科普教育遊戲活動,並向國小圖書館轉交了所圖書館捐贈的近xxx冊圖書。看到這些可愛的孩子這麼的好學,我感到這裏的村民很快就能脱貧致富,對省委、省政府的‘雙到’工作充滿了信心。

三、重在行動,貴在落實

中華民族有着優秀的傳統美德,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但是,這種支援必須建立在幹實事、幹正事、幹好事的基礎之上,只要我們乾的是功在當代、利在於民、造福子孫的大事,就一定會得到社會各方面的援助。在白蠶村作為我所定點扶貧對象以來,我所多次對白蠶村進行扶貧活動。出資資助修建了連接自然村的公路,多次帶去慰問品。在這次扶貧幫困期間,看到國小教室的燈光太暗的不利學習環境後,我們學生黨支部積極動員各方力量,展開了2天的捐款活動,同學們反應強烈,使得國小的孩子們終於可以不用在昏暗的地方學習了。等等的這一系列活動充分説明了我所對白蠶村扶貧的決心與具體行動。

通過這次扶貧幫困實踐活動,作為年輕的黨員同志的我覺得肩上的擔子很重,要想為社會多做點貢獻、去幫助那些在困難中掙扎的人們,我認為首先要用科學知識武裝自己,認真學習環境遙感等方面的知識,努力改善知識結構,增強專業素質,不斷學習,時刻不忘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但一個人僅僅學習而不思考,那將等於什麼也沒有學到,因此要牢固樹立“重在行動,貴在落實”的理念。在任何學習過程中會面臨各種困難,面臨各種難以預料的考驗,因此在學習中要把握好原則性,又要靈活多變,同時又能夠破除舊觀念,用知識去幫助那些貧困落後的人多學技能,多跟他們交流,讓他們走向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的道路。

雖然我從農村走到了城市,對農村自認為有很多認識,但這次的扶貧幫困卻是真正讓我思考最多的一次,正是這些激勵着我不斷進步、不斷創新、不斷髮奮圖強。

學扶貧心得體會篇6

xx縣是一個農村人口多、農業比重大的貧困山區,如何把中央的大政方針與xx的實際緊密結合起來,走出一條貧困山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路子,是我們必須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xx年以來,xx縣以整村推進的形式,分批組織實施了47個整村推進脱貧奔小康及温飽示範村項目。這些項目的建成,已經成為我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效載體。今年5月,我縣又在馬白鎮壩尾、南撈鄉塘房和都龍鎮茅坪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就此問題,我們先後開展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在執行中存在着一些不恰當的做法,主要根源還在認識和方法上,這些問題不解決,新農村建設就有走偏方向的危險。由此,對於我縣這樣的貧困山區,在自我發展能力較弱的情況下,如何充分利用國家的良好政策機遇,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長期從事扶貧工作的我,下面談談個人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科學合理規劃,做到規劃先行

當前我縣農村發展的一大突出問題是:村莊佈局散、建設亂、規模小,村鎮規劃滯後於建設;農村交通、通訊、人畜飲水、農田水利設施等基礎設施嚴重不足;文化、教育、衞生等社會事業發展滯後;農村產業發展層次明顯偏低,農民增收難度偏大。這些問題是長期積累下來的,必須儘快加以解決。為避免走彎路、造成浪費,規劃先行應當查字典範文網成為一個重要原則。從過去的實踐情況看,一個好的規劃應當具有以下特徵:

一是具有前瞻性。規劃要充分考慮到今後發展的長遠趨勢和村鎮佈局的長遠變化。今後要撤併的邊遠村莊和人口稀少的居民點,現在不必要花很大代價搞基礎設施建設。

二是具有和諧性。要從村鎮的山形地勢出發,依山順水,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樹,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田園農莊、農村社區,防止千村一面。

三是以人為本。要考慮農村生產生活特點,便利農民生產生活。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居民不一樣,不能雷同於城鎮,不能簡單地抄襲城市,搞“小區化”,防止“貼瓷磚、住洋樓、扛着糧食上高樓”的現象出現。但也要注意改變傳統的陋習和不文明、不衞生的習慣,與改水、改廁、改圈、改院結合起來,使民居上一個層次,要考慮羣眾經濟實力,新的村莊規劃建設搞到什麼程度,實際上是由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農民收入水平和城市對農村的支持程度決定的。城郊村、公路沿線村的實力強,可以搞得好一些、快一點;偏僻村、薄弱村實力差,不要大拆大建,可在規劃一次到位的基礎上,量力而行,逐步實施到位。在農村村莊和人口比較分散的情況下,規劃時應充分考慮到今後發展的長遠趨勢、村鎮佈局的長遠變化以及其他因素,防止選址不準、預留不足或“空殼化”。總之,要堅持規劃先行,基礎設施先行,優惠政策先行,試點先行,從農民最積極、幹部最主動、條件最成熟的村實施起。

二、新村莊建設不等於新農村建設

新村莊建設主要是村容村貌建設;新農村不只是新在村容村貌,它是政治、經濟、文化、社會、黨建五位一體的系統工程,具有綜合性、長期性和複雜性。但是,從目前全州各縣組織參觀的重點和經驗介紹看,人們自覺或不自覺地都把目光放在村容村貌上,其實這只是新農村建設的一個方面。從整體和長遠看,經濟建設是基礎,是新農村建設的基本任務。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全面體現了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社會、政治和文化教育事業發展的要求。實現這五句話提出的要求,就是農村各方面實現協調、全面發展的過程。

三、要把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

只有生產發展了,才有能力建設新村鎮,才有條件過上新生活。只有富民產業才能支撐起真正意義上的新農村。因此,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一定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和增加農民收入放在首位,農民在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和承受能力的條件下,進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才有可靠的基礎。過去把主要精力用在對現有房屋、道路改造和建設上,忽視產業發展,忽視生產發展這一根本性問題的做法必須糾正。就我縣的實際情況來看,新農村建設要積極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和產業化經營,培育龍頭企業,組織起更多的分散經營的農户開發優質糧、茶、林果、畜禽等資源,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竭力拉長育種、育苗、肥料、種植、收穫、加工、養殖、制沼、沼氣液化等產業鏈,通過構建流通鏈、結成利益鏈、培植要素鏈,力爭在全縣形成以草果、八角、板栗、核桃、碰柑、楊梅、櫻桃、大棗、梨、藥材、瓜菜等集中連片的優質農產品產業帶。

四、積極探索建設模式,努力創新建設方式

我縣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應充分考慮到基礎設施建設任務重、資金籌措難等實際,努力探索一條適合山區新農村建設的新路子。

第一,必須堅持典型引路、示範帶動。首先選擇經濟和民意基礎好的自然村入手,在示範點取得切切實實、具有説服力的成效之後,再大張旗鼓地進行宣傳推廣。第二,充分尊重農民的自主權。一是要堅持農民“自主申報”。確定示範點不下硬性指標,不搞人為指定。

二是堅持農民“自主建設”。新農村建設具體怎麼搞,如採取哪種建設模式、確定哪些建設項目等由農民自己説了算,建設資金由農民自己投入為主,建設施工也由農民自己投工投勞。

三是堅持農民“自主管理”。引導各地成立新農村建設理事會,由理事會全權負責發動羣眾、資金籌集、組織建設、質量監督、後續管理等工作。

第四,建立起農民自我管理、自主發展的長效機制。一是建立責任目標約束機制。要制定一些簡單實用、便於操作的《新農村建設理事會章程》、《村規民約》、“門前三包”責任制以及村道養護、公廁管理、庭院保潔等制度,並將相關的目標任務進行了細化分解,逐一落實到户甚至到人。二是建立日常管理投入機制。應採取“村集體解決一點,向農户收取一點,市場化運作籌措一點”的辦法,籌措解決理事會成員工資和部分公共設施、環境衞生維護管理費用問題,保證有人管事、有錢辦事。

五、必須始終樹立長期奮鬥的思想

目前,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存在一種錯誤的做法,對新農村建設下任務、定時間,急於求成,急功近利,甚至出現包辦代替、強迫命令等現象,這種傾向是違背中央精神的。農村落後狀況是歷史形成的,改變農村面貌,縮小城鄉差距,決非朝夕之功。新農村建設是一項緊迫的現實任務,但不是一項階段性工作,更不是一般性工作部署,而是一個必須長期實踐和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新農村建設的預期目標雖然從性上可以確定,但在量上並不是一個可以完全量化的東西,即使可以量化也要隨時間的推進,不斷完善和提高,因而是一個可以充實的變量,並不能説到什麼時候新農村就建成了,完成了,不再前進了。因此,我們不要在時間上過於細化,過於急於求成,而應當穩紮穩打,腳踏實地,逐步推進,要反對那種定指標、定時間、機械、僵化和教條式的考核驗收,反對用那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考核細則形成“千村一面”,否則,結果只能是基層忙於應付達標考核,導致形式主義氾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