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地壇》讀後感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81W

《我與地壇》讀後感範文

讀完一本著作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我與地壇》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我與地壇》讀後感範文

《我與地壇》是史鐵生先生的一部代表作。我認為,這本書是史鐵生將畢生經驗向讀者的傳授,值得細細品位,意義非凡。

地壇,是一個廢棄多年的破園子,也是史鐵生的烏托邦。在這裏,史鐵生對命運不公的怨恨和憤怒不斷沉澱,對生命的參悟越來越深刻。“在滿園瀰漫的沉靜光芒中,一個人更容易看到時間,並看見自己的身影。”在離開體壇後,他説“我已不在地壇,地壇在我。”

史鐵生讓我感動的是他對生命獨到的見解,是他超乎生命又源於生命的價值觀的體現。他説:“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不必急於求成。”這是一種樂觀的態度。我想,正所謂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這種對死亡的態度既有道理,也是有益的。也有過一段時間,史鐵生認為活着的意義是慾望。那麼,自己或者是為了寫作,並由寫作得到別人和自己對自己的認可,找到生命的價值和光彩吧。抱着這種想法,史鐵生有為怕自己終將才思枯竭而傷心恐慌。這是一個人質被束縛而產生地痛楚。後來,他幡然大悟,寫作是為了活着,“生病是主業,寫作是興趣。”他在人生的意義的尋找上得到了正確的答案。寫作是生活在世上的鎮靜劑,給予安慰。“有很多事要慢慢對它談,隨手記下謂之寫作。

什麼鑄就了史鐵生?是他生而殘疾的命運?不是,是他的思想。讀了史鐵生《牆下短記》,我深有感觸。人活着便是有意義的,否則就掉進昆德拉所説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輕。”生命的重量就是有意義的要求。所以史鐵生説:“不要熄滅破牆而出的慾望。”但他又説:“要接受牆。”是的,要想突破牆還是得靠自己對自己問題的解答。究其一生寫作。都是與牆的問答。他的人生意義終於完整了。

史鐵生的樂觀也是很令人欽佩的。他的樂觀不是盲目的,我願稱之為充滿哲理的樂觀。除了對死的認識,他對自己的殘疾也有了新的認識。“一個失去差別的世界是一潭死水,是一塊沒有感覺沒有肥力的土壤。…於是一個令人絕望的結論等在這裏,有誰去充當那些苦難的角色?又有誰去充當那些苦難的角色?又由誰去體驗這世間的幸福美好與歡樂?…就命運而言,休論公道。”言外之意,自己也算是做了一份貢獻。當不幸的事情落在身上,也只是接着了,還能怎麼辦,只能坦然接受。”這是史鐵生用哲理的樂觀戰勝厄運,令人欽佩。

同時,我也很喜歡史鐵生,我覺得他是一個很有情趣,很有個性的人。在《好運設計》中,他玩了個遊戲,給自己來世設計了人生計劃。他的設計過程中不僅只給自己添加“好”,也加了一些痛苦和掙扎。比如和女朋友見岳父岳母,他安排自己生了一場大病,先被岳父岳母拒絕,但治癒後沒有後遺症,自己成功聚到了心愛的人。其實,他早就知道,再完美的人生設計,沒有痛苦的陪襯是沒有意義的。在設計完後,面對死亡,他也束手無措,只好説: “就算是永恆的勝利者也總將面對死亡。”站在如此高的地位,尚且改變不了結局,這使他很感慨,也許人生真正的意義在於過程,而過程到處在進行,也許自己就是命運的寵兒。這是對生命的透徹理解。

《我與地壇》,給了人們看世界的新視角,也是史鐵生一生的成長。或許,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地壇,在那裏,與自己心靈對話,找到生命的意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