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讀後感範文精選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6W

只有把文章真的讀懂吃透了,你才會寫出讓讀者驚豔的讀後感,推薦你去看看《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你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的,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被討厭的勇氣》讀後感範文精選三篇,一起來看看吧。

《被討厭的勇氣》讀後感範文精選三篇
被討厭的勇氣讀後感1

最近剛看完《被討厭的勇氣》,書中有兩個點,我覺得有點難以理解。

01.過去的經歷對人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取決於當事人如何看待。

阿德勒的理論是不看過去,不看未來,關注於當下。不要因為過去的生活影響甚至限制你現在的生活。

因為過去的已經過去,你無法改變。對於過去你要如何定義,完全取決於當下的你。

看到這裏的時候,我就不住地感慨,這個對很多人來説是不是有點殘酷呢。因為它不認可環境會對人產生影響,全依賴於當事人自己怎麼去看待這件事。

忽然想到電影《素媛》中的主角,明明發生在她身上的事情,對她產生了非常惡劣的負面影響。但按照阿德勒的理論,應該與過去的事情分離,那已經過去無法改變,應該積極地看待這件事,如果因此而苦惱,那是因為你還沒有勇氣與過去隔絕。

雖然這個道理是正確的,但對於當事人來説很殘酷啊!已經遭受了殘酷的事情,還要靠自己積極地走出來,如果沒有,那是因為你不想走出來,可能有其他的目的。

可能對於一般經歷的人來説,這個理論蠻好的。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關注現在,活在當下。但是對於那種經歷過比較深的痛苦,比如經歷過X侵,家暴,童年虐待的人來説,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解脱出來,比較難。主要是這個理論認為,如果不能從過去的經歷中解脱出來的話,那是因為當事人有其他可能自己都不清楚的目的。這點有點殘酷。

也就是如果你遭遇不幸,但要能自己走出來,不然就是自己不想走出來。

02.他者信賴。無條件地相信別人。

“請你想象一下這種情況。在某個家庭裏,晚飯結束之後,餐桌上滿是餐具。孩子們回了自己的房間裏,丈夫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只有妻子(我)在收拾。而且,家人都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沒有一個人打算幫忙。如果按照常理考慮,這種情況下,妻子(我)就會產生“為什麼不來幫我?”或者“為什麼只有我幹?”之類的怨言。

但是,這時候即使聽不到家人的“謝謝”,也應該一邊收拾餐具一邊想“我對家人有用”。我們應該思考的不是他人為我做了什麼,而是我能為他人做什麼,並積極地加以實踐。只要擁有了這種奉獻精神,眼前的現實就會帶有截然不同的色彩。”

“也許會被欺騙、被利用。但是,請你站在背叛者的立場上去想一想。如果有人即使被你背叛了,也依然繼續無條件地相信你,無論遭受了什麼樣的對待依然信賴你。你還能對這樣的人屢次做出背信棄義的行為嗎?”

這個觀點也是無法認可。屢次做出背信棄義行為的人是存在的。而且對於上文中提到的案例,當妻子在收拾餐盤時,應該樂觀地想,我是在為這個家庭做貢獻的。而不要去想“為什麼總是我?”這樣就會有價值感。

但是如果確實承擔了更多的家庭義務,可以這樣安慰自己,但另一方面也會不會助長了對方偷懶的意識呢。並不是所有人都會主動看到你的付出而感動,而有可能把別人的付出當做理所當然。

信賴他人,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但這個假設的前提是每個人都是善良的。阿德勒也確實這樣認為,他認為沒有人想做惡。

以上是兩點我有點不能接受和認可的地方。

總體來説,這本書對於我是優點大於缺點的。讀完收穫還是蠻多,甚至幫我解決了一個心魔。簡單地羅列一些阿德勒理論的一些觀點:

1.重要的不是被給予了什麼,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給予的東西。

2.人的一切煩惱皆源於人際關係。

3.無論是走在前面還是走在後面都沒有關係,我們都走在一個並不存在縱軸的水平面上,我們不斷向前邁進並不是為了與誰競爭。價值在於不斷超越自我。

4.在戀愛或夫妻關係中,過了某個時期之後,有時候對方的任何言行都會讓你生氣。吃飯的方式讓你不滿意,在房間裏的散漫姿態令你生厭,甚至就連對方睡眠時的呼吸聲都讓你生氣,儘管幾個月前還不是這樣。

這是因為那個人已經下定決心要找機會“結束這種關係”,繼而正在蒐集結束關係的材料,所以才會那樣感覺。對方其實沒有任何改變,只是自己的“目的”變了而已。

5.在賞罰式教育之下會產生這樣一種錯誤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如果沒人表揚,我就不去做好事”或者是“如果沒人懲罰,我也做壞事”。是先有了希望獲得表揚這個目的,所以才去撿垃圾。並且,如果不能夠得到任何人的表揚,那就會很憤慨或者是下決心再也不做這樣的事情。很明顯,這是一種不正常的想法。

6.學習是孩子的課題。與此相對,父母命令孩子學習就是對別人的課題妄加干涉。如果這樣的話,那肯定就避免不了衝突。因此,我們必須從“這是誰的課題”這一觀點出發,把自己的課題與別人的課題分離開來。

7.為了滿足別人的.期望而活以及把自己的人生託付給別人,這是一種對自己撒謊也不斷對周圍人撒謊的生活方式。

8.不畏懼被人討厭而是勇往直前,不隨波逐流而是激流勇進,這才是對人而言的自由。

9.表揚這種行為含有“有能力者對沒能力者所做的評價”這方面的特點

10.以前有位作家曾引用過這樣的話,“上帝,請賜予我平靜,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給予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賜我智慧,分辨這兩者的區別。”來自一部小説。

11.無論你過着怎樣的剎那,即使有人討厭你,只要沒有迷失“他者貢獻”這顆引導之星,那麼你就不會迷失,而且做什麼都可以。即使被討厭自己的人討厭着也可以自由地生活。

共勉!

被討厭的勇氣讀後感2

2019年,應該是我目前人生中最痛苦的一年,我每天都在抱怨自己的失敗。同時也是在去年,我明白很多事情其實是從一開始就在冥冥之中決定好了的,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受到什麼樣的教育,接觸到什麼樣的人,人生能走多遠。

其實人生彷彿是一段程序,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結局。我羨慕着周圍的人、我也希望我能變成其他人。我認識到自己的能力有限、認識到自己的實力也有限,沒有背景、沒有房、沒有車、沒有錢、大齡女性還沒結婚、這些甚至以後都不可能有。有那麼一段時間,我覺得自己真的一無是處,人生何其失敗,想要的都沒有。。。想爭取的從來不會到我手上。。。。越長大越孤單,越長大越不安,越長大越發現“萬事如意”太難了…申博士失敗、國考失敗、甚至包括研究生找工作的慘痛經歷、那些抱怨、那些不甘心、那些絕望。。。。也許我的一個藉口吧。我已經分不清自己走到這裏是實力還是運氣,我覺得運氣的成分居多,不然我也不會在運氣“用光”的時候這樣頹然不振,對過去、對整個人生都充滿了失望。

也許是自己已經經歷過一遍了,再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就更能感同身受。其實道理很簡單,天生的因素和過去沒有辦法改變,出生的時候也沒有人問過我是否願意來到這個世界上,以這種方式生活(我其實。。。真的寧願我從未來過,這個想法一直沒有改變),但是從現在開始的每一天,我們都有重新選擇如何去生活的權利。所以,過什麼樣的生活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的。也許我的人生就是平庸一世,孤獨終老,那麼我也要讓自己開心快樂地孤獨終老。

人生貴在不斷學習、不停思考、不斷改變自己,讓自己適應這個世界去生存。所以,幸福真的是自己給自己的。這本書,彷彿讓我自己複習了一下2019年的痛苦與釋懷,有很多時候,這些道理,不經歷,永遠沒有辦法完全懂得。

人生不應該進行比較,做自己就好。活在當下,認真活着。

被討厭的勇氣讀後感3

這本書是以對話的方式來探討生命中的一些道理,它並沒有像普通的哲學書那樣晦澀難懂,而是以簡單易理解的文字向讀者傳達着它想表達的一切。其實我不得不承認,哲學家的思想確實有些難以接受,他們的觀點有些絕對化,有時我也會和書中的青年一起產生不認同的觀點,但哲學家的闡述有時又不得不令我信服,我的思維也隨之產生了一些變化。

就像書中所説的“所謂憤怒其實只是可放可收的一種手段”,其實不然,在現實中我們也會遇到這種現象。記得高中時期,我和要好的朋友因為一件小事意見不一而大吵起來,我氣憤地轉身離開,那是我第一次對別人發那麼大的火,出於一種不甘示弱的心裏。事後很是懊惱,當我們再次聚到,把自己對想法説出來時,也覺得並沒有什麼了,事情也得到了化解。

憤怒並不能解決事情,也沒有辦法左右別人的看法和自己的想法一致,所以這個時候我們不妨換個角度思考,用一種心平氣和的口吻進行交談,説不定事情就完美地解決了。

書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説是一個小孩因為成績不好,他的媽媽對他大發雷霆,當在訓斥過程中電話突然想起,他的媽媽瞬間改變了語氣和態度,對電話中的人物表現得恭恭敬敬,電話結束後,他的媽媽又開始對他進行一番説教。這個例子是在提出“因為大發雷霆而製造憤怒”後舉出的。説實話,我在看到這個觀點時很不贊同,難道説別人濺了你一身咖啡,你真的不會生氣嗎?但看到這個生動的例子再想想現實中發生的一些事情,確實不無道理。想象對方是我們領導、父母或者親密的朋友,我們真的會對他們發火嗎?或許他們給我們道歉,我們還要微笑着説一句“沒關係”吧。這樣看來,脾氣確實是自己可以控制住的,亂髮脾不僅會傷害到別人,也會傷害到自己。我們發脾氣無非是想讓對方對某件事情引起重視,那心平氣和地商量不是更好?

書中還提到了如何看待過去的經歷。我想,如果我們一味地活在過去,那麼我們必然不會得到進步和成長。過去如果是成功的,我們會因為陷入其中而目中無人,毫無進取;過去如果是失敗的,我們會長久被其束縛,整天萎靡不振,灰頭喪氣。所以當前才是我們最應該把握的,接受當下的自己併為之努力才是我們最應該做的。紀伯倫曾經説過:“回憶是一種重逢,忘卻是一種自由”,回憶有時並不是美好的,但關鍵在於我們怎麼看待它,遵循自己的內心,不被外界所束縛才是我們給自己的幸福!

“無論過去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現在的狀態取決於你賦予既有事件的意義。”這句話讀完,我深有感悟,一件事情本身是一個陳述句,但是因為當事人的情感賦予在了它的身上,他才會變成了感歎句,疑問句亦或是省略句。一個人的一生也是這樣,它由很多件發生的事情組成。在此看來,人生不是由一條線組成,而是由許許多多的點組成,每個點都是獨一無二的且都是不可重複發生的,而只有我們當事人才能決定它的大小、形狀等,這也就是我們所賦予它的意義!

“人生不是由別人賦予的,而是由自己選擇的,是自己選擇自己如何生活。”其實現在很多人活在別人的言論中。這是一個普遍現象,一般來講,它也並不可恥。畢竟孔聖人也説過“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我們根據別人對我們的評價,從而做出相對應的反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我們的某些表現力而獲得進步。但是凡事都有一個“度”,如果我們過分地關注別人對我們的評價只會讓自己深受折磨,困於言論的枷鎖無法獲得自由。不管何時我們都要明白,無論對方做什麼,最後的決定權在我們手中,決定怎麼做的都是我們説了算;反之,當別人做某些決定時,我們也應當尊重他們,不應該對他們指指點點,不去幹涉別人的人生課題也是換來我們自由的前提。況且,都是第一次做人,哪有誰比誰更有經驗?

對於我們自己的人生課題,只要做到問心無愧就好,至於別人怎麼看待我們,那是他們自己的事情。無論是喜歡也好,討厭也罷,我們無法左右。如果我們做到讓所有人都喜歡自己那將會是我們最大的缺點吧!

再來談談自卑,其實我認為自卑情結每個人都有,只是有輕重之別。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在公司裏,領導下發了一個任務,很多人會自信大方地向領導推薦自己,但有些人因為自我感覺能力不足而畏畏縮縮;班級裏,一羣男生們在比較着自己的球鞋,“我的球鞋多少多少錢買的”等等,這時卻有一名男生低着頭看看自己普普通通的鞋子,繼而把腳縮了回去……這些都是自卑情結在作怪。

我想那一刻他們是不幸福的,他們因為自卑不快樂。但是我們可以想一下,我們為了誰而活?為了別人嗎?肯定不是的,當然是為了我們自己。畢竟,安全感不是別人給的,是我們自己給我們自己的。況且如果我們連自己都不接納,那誰還會接納我們?獲取幸福的第一步就應該是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哪怕我們有些小自卑,有些小缺點,但是都是可以去改變的!

《被討厭的勇氣》,它乍一看像是有毒的心靈雞湯,但是細細品讀可以發現,它並不是雞湯,文中的某些描述或許會讓我們產生不快,但是確有醍醐灌頂的作用。它給我們帶來重拾信心的勇氣,勇敢的做自己;勇敢的接受平凡的自己;敢於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在這有限的一生中,保持一份勇氣,找到自由,找到幸福。做的每件事情,不為取悦別人,只為悦納自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