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國》讀後感精選範文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3W

在寫讀後感之前,可以認真的回顧一下書籍中的內容,領會一下作者想要表達的含義,這樣寫出的讀後感才是有益的。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理想國》讀後感精選範文三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理想國》讀後感精選範文三篇

《理想國》讀後感精選範文1

有句老話説,一千個讀者的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物慾橫流的現實社會中的我們,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理想的國度,於是就有了一千個不同的理想國。

走進柏拉圖的《理想國》,透過它我恍惚看到了蘇格拉底他那承受着所有善與惡的永恆不滅的靈魂,看着他追尋着智慧與正義,走向上的路,從未停下過腳步。也正是透過智者們的經久不息的討論,藉着蘇格拉底同格勞孔等人的辯論,以正義為地基,構築起柏拉圖他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國——

這是一個智慧、勇敢、節制而且正義的國家,由立法統治者,國家護衞軍,普通勞動民三個階級組成:讓勇敢節制、心胸寬廣、温雅親和、良好的記性以及智慧敏鋭的哲學家來做國王,讓他們積極參與政事;選擇那些不忘原則的,不易受騙的人做護衞者,而捨棄其餘的人;有節制美德的農民和手工業者。他們雖然一土所生,彼此都是兄弟,但是老天鑄造他們的時候,在有些人的身上加入了黃金,這些人因而是最可寶貴的,是統治者。在輔助者(軍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銀。在農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鐵和銅。個人與國家是共通的,人的靈魂具有理性、意志和慾望三個部分一樣,最理想的國家也應由相應的三個等級組成,把分工看作國家的構成原則。在一個國家中,當護國者、戰士和輔助者,這三種人都各司其職,互不干涉,那這個國家就是正義的。一個人的各種內部品質都在起着它應有的作用,做着該做的事情,那麼這個人就是正義的。從大的城邦到城邦中的每種人乃至於他們的生活,工作,教育以及其他的一切,在智者們的對話中,給我們描述了一個理想化的國度,他心目中所渴望的一切。

哪怕這樣的國度僅僅只是那些先哲們天馬行空的思索,這樣的國度只是立於雲端的的烏托邦,但是它卻真真正正地在人們心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在大浪淘沙的歷史洪流中存留下來,成為不朽的經典。

我同樣有我的理想國,在我理想的國度裏,我希望一切都是我付出無數汗水,親手得到的,親手創造的,縱然有付出的辛苦,但也有收穫時候的美好。

我願成為自己國度的哲學王,成熟睿智地應對我所面對的一切,勇敢地護衞我應當守護的而不忘初心,遵守本分做我應該做的事,用理性和正義構築起屬於我的理想之國。

《理想國》讀後感精選範文2

柏拉圖不僅是古希臘哲學家,也是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

柏拉圖的《理想國》是通過蘇格拉底與他人豐富多彩、環環相扣的對話,給後人展現了一個完美優越的城邦。這個城邦是歷史上大大小小“烏托邦”的開山鼻祖。

該書是柏拉圖中期思想的總結,其語言華麗,邏輯縝密,想象豐富,闡述精彩,在歷史上頗具影響力。

理想國的宗旨是締造一個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義國家。圍繞這個宗旨,柏拉圖開篇不久就開始討論什麼是正義的國家,而不是什麼是正義的人,他從城邦至公民、從上往下、從大往小地理想化地安排了城邦公民的一切,生活、工作、教育及一切。

所謂理想國,是柏拉圖推理出的一個充滿正義和美德的國家,這個國家由立法王權,國家護衞軍,普通勞動民三個階級組成。該書的核心思想是哲學家應該為政治家,政治家應該為哲學家。哲學家不應該是躲在象牙塔裏死讀書而百無一用的書呆子,應該學以致用,去努力實踐,去奪取政權。政治家應該對哲學充滿嚮往,並不斷的追求自己在哲學上的進步,並用哲學思想來管理民眾。而這些所要體現的東西在他的《理想國》開始時候並沒有直接提出來,他是利用了正義二字逐漸將其拓展並且引申出來的。正義是一種好的表現,然而什麼是正義呢,面對這個看似很好理解的詞語,柏拉圖首先對它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拉圖的《理想國》裏面不僅有着他對理想國的闡述,也包含着一種樸素的辨證主義觀點和應變的思想,他自始至終沒有明確給出正義的定義,也暗示着人們,這裏沒有什麼正確的定義,還需要繼續的探索研究,只不過他的想法是讓人們去利用這個探索研究構造他那種柏拉圖式的理想國。

《理想國》讀後感精選範文3

柏拉圖出生於雅典貴族,曾執教40多年,是希臘著名的哲學家,他和老師蘇格拉底、學生亞里士多德並稱為古希臘三大哲學家。柏拉圖的一生著述頗豐,他的哲學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國》和《法律篇》中。這本吳獻書先生翻譯的《理想國》由於是文言文的,看起來頗為費神,但是看到精彩處,也往往為譯者的深厚文采而感歎不已。比起白話文的翻譯,文言的譯作中又多了一些不同的東西叫我們思考。

在《理想國》中,蘇格拉底與人的辯論,很多地方叫人深有感觸。在第一部分蘇格拉底與賽弗拉(今譯克法洛斯)的一番關於老年和財產的辯論中,蘇格拉底的幾句話對於我們的生活與學習很有用。“蓋餘素視高年人為已嘗經歷絕遠路程之旅行家,而此路程或亦為餘將來所必至。故餘對於過來人,深願一詢此路程之難易險夷。”有一門學問是經驗學,在經驗中得來的東西,不是任何書本所能全部記載的。雖然,書本上的東西本來就是人類幾千年發展的經驗,但生活的經驗,每個人都不一樣,有時候一句話便能讓你受益匪淺。人一生就像一條長河,我們和無數的人一樣同遊那一條河,有人在前,有人在左,所經歷見到的東西也不一樣。但那些“過來人”,往往更高的時間層面或者僅僅是路程上就要比我們遊得久、遊得遠,認識的東西也不一樣,與老年人交談,尤其是睿智的老年人交談,總是一件受益的事兒。

賽弗拉對於老年人的一些觀點,很有智慧。他説曾經老年的索福克勒斯——古希臘三大悲劇詩人之一——曾有人向他問問題,“情慾之猶於老年時代有用乎,汝乃昔日之索福克勒斯乎?”索福克勒斯應答説:“居吾語汝,餘甚喜餘已脱離汝曹所謂情慾一端矣。餘覺脱離乎此,宛如脱離一狂暴之主人。”而賽弗拉説,情慾既滅,別有一種清淨與自由之樂境,不只是脱離了一狂暴之主人,簡直就是脱離了無數的狂暴之主人。這段話相當的睿智。對於我們年輕人很難想象若有一天“情慾既滅”那會怎麼樣,沒有情慾豈不是槁木死灰麼。這是一種年齡境界上的思考,讀這樣的書,我們增長的不知是見識,還是一種生活境界、生命境界和情感境界的感悟。

賽弗拉還有一段關於老年人的話,也很有意義。“凡人至自知其將死時,輒有一種素所未有之恐怖及憂慮纏繞於其腦中,即來世之説與今世行為上所應得之刑罰是也。人固平日視此為笑譚者,然至此則頗認其説之非虛。於是疑惑驚悸,紛至沓來。使之不得不回憶曩所開罪於人者為幾何。人之所以至此時而有如是之景象者,大約以年老神衰之故。或又如飄泊扁舟將抵彼岸時,見解能較清晰耳。”一直以來,我們都很難説清楚到底這個世界上是不是有生死輪迴、前世今生的説法,而賽弗拉認為“人之所以至此時而有如是之景象者,大約以年老神衰之故。或又如飄泊扁舟將抵彼岸時,見解能較清晰耳。”生命長河未到下游未到彼岸我們永遠都不知道真正的河流是什麼樣的。對於人生的瞭解,見仁見智,但卻都有些盲人摸大象之嫌。而老年人,或許是頭眼昏花意識不清了,也或許是將抵彼岸了“見解能較清晰耳”。人在快去世之前,總是有很多奇怪現象這也是不能否認的。

在《理想國》中,蘇格拉底與人辯論,我們第一步的不感歎蘇格拉底的才學,第二便是他對於事物的認識和思考方式,這對我們的思考問題的方式是一個很大的擴展。而最後一個,便是他和各種不同的人之間的辯論,我們從他們的辯論中可以重新的思考“公道”、“政治”、“婚姻”和“教育”這些東西。《理想國》,讀完此書,讓人受益匪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