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談讀後感通用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9.31K

書籍中的奧祕是無窮無盡的,讀後感其實也是議論文體的一種,想要寫出令讀者有共鳴的讀後感就要認真把原著讀完,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教師談讀後感通用7篇,感謝您的參閲。

教師談讀後感通用7篇

教師談讀後感篇1

這個暑期過的不平凡,去阿城學習期間,每人發了一本吳非著的《致青年教師》,在書的自序中看到“對教師職業生命負責”的話時,有點受驚。因為我從開始教學至今還沒想過如此深層次的問題,只是因為喜歡教書,喜歡面對一張張孩子們純真的面孔,而走上教學的工作崗位。而在一個學期的實際教學中,我也認識到只有熱情的教學是不完美的,對我的職業生命負責,我必須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們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團結、正氣、奮進的集體,才能鞭策我們的進步;優秀集體的全面塑造,良好集體形象的建立,需要以下幾點:

一、要樹立服務意識因為真正良好的教育一定是具有服務精神的教育。服務不僅僅是一句問候,一個微笑,一種獎品和一句讚揚,真正的服務應該在課堂。比如:你是否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了;課堂上是否關注每一位學生了;你為學生提供學習方式了沒有?學生這節課有發展嗎?這種隱性的服務理念應該是我們真正意義上的服務。

二、要學會感恩只有具有感恩意識的人,才具有奉獻愛心的精神。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感謝社會給予我的這個崇高而又偉大、穩定而又令人羨慕的職業。教師令所有人敬佩二,要感謝在各個崗位上做奉獻的納税人,無論是工人還是個體勞動者。既使他們起早貪黑,生活無着落,也在為我們提供着經濟保障,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教育他們的子女。第三,要感謝我們的學生及其家長,因為教育的產品是服務而不是學生,而購買這個服務的是家長,家長是學校的上帝。而消費者才是推動產品不斷更新和質量提高的最強大的動力。第四,要感謝我們的同事及生活在你周邊的每一個人。

三、關注細節“以身立教,為人師表”是我們行為永遠的準則,無論做什麼事情,我們都要考慮孩子們投在我們身上的目光,應該考慮我們該給孩子們展現些什麼。我們應該關注我們言行中的細節:表現出我們的激情,因為激情不僅會被感染,而且是一位優秀教師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展現一種好的態度,表現出你的喜愛、關心和尊重,因為態度是會影響的。我們的事情別總讓學生做,因為孩子們是有思考的:自己的事情不是自己做嗎?隨手關燈、隨手關緊水籠頭是不難的,節約紙張、愛護教學工具是自願的,我們節約的習慣是帶給孩子們最樸素和最美好的禮物。遵守時間,遵守諾言。我們對規定和允諾的實現,帶給孩子們的將是一生接人待物最厚重的體驗。

青年教師楊恆奇説過:“學習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保鮮劑’”,由人及已會很有收穫。我們會關注孩子們的每一本作業,因為他是孩子們學習收穫的晴雨表。我們會嘗試着改變,讓我們的教學方式逐漸讓孩子們喜歡,讓我們的教學成果更加豐碩。

教師談讀後感篇2

有幸拜讀了陳鶴琴的《怎樣做幼稚園教師》,一邊讀書我也一邊對這個從事了三年的幼教職業產生了新的認識。書本開篇就説:“教師是最偉大而又最辛勤的雕塑匠,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所負的任務是非常艱鉅的。”看到這句話我很感慨。剛參加工作的時候,許多人不理解我們的工作,認為幼兒園老師不過是帶帶小孩子,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對我們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

陳鶴琴先生理論的精髓是“活教育”。按他自己的説法,“活的教育”就是“不是死的教育”,而“死的教育”就是“書本主義的教育”。在我看來,“活教育”並沒有準確的定義。我在工作時也嘗試着“活教育”的實踐。我非常強調班上的孩子們“動手、動腦、動嘴巴”。學前兒童大部分還處於動作思維階段,通過鍛鍊動作能力來提高思維能力,同時促進語言的發展。比如,讓幼兒進行開鎖遊戲,先讓他們自己動手嘗試,孩子們一邊嘗試開鎖,一邊思考:怎樣把鑰匙插入鑰匙孔;怎樣開鎖;怎樣轉動鑰匙??嘗試之後,引導孩子們將自己的發現用語言總結出來,之後再次操作。第二次操作時,孩子們的多餘動作明顯減少,開鎖時間減少了許多。

陳鶴琴先生説:“活教育的教學方法也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這一原則我要不斷理解、不斷實踐才會做好。我們班上有一個孩子剛來上幼兒園時不説話,他很內向,既不喜歡和老師説話,也不喜歡和小朋友講話,我每天都和他聊天,即使他不講話,我也會講一些有趣的事給他聽。有一天他早上上學時,主動和我打招呼,説:“老師早!”我知道他在慢慢接受我,慢慢學會和老師打招呼,於是我開始用問他一些他感興趣的事情,告訴他可以點頭或搖頭來回答,慢慢的,他開始會説話並且也願意説了。現在的他改變了,可以主動和老師講話,還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了。“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這句話,我想,就是這樣體現的。不僅孩子進步了,我也從中得到了啟發,從中我感受到教師的責任是:引發、供給、指導、欣賞。

陳鶴琴先生還有許多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學習的話,比如“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你要兒童怎樣做,就應當教兒童怎樣學”,“鼓勵兒童去發現他自己的世界”。

教師談讀後感篇3

這段時間讀了吳菲先生先的一本書《致青年教師》,全書共分六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共計85篇文章。讀完這些用心靈澆注的文字,彷彿和智者經歷了徹夜的長談,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個境界。

懷揣夢想和激情,走上教學的工作崗位。在兩年的實際教學中,我認識到只有熱情的教學是不完美的,要想對職業生命負責,必須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就如吳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為思想者,學習者,實踐家。教育是一份美麗的事業,她呼喚人的理性追求,呼喚建立美麗的人格。樸實的工作態度和發自內心的話語,就像把一粒種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潛心耕耘,就會開出智慧之花。

讀完這本書,讓我對教師工作有了更多的瞭解和認識。他那一個個精彩動人,樸實無華的故事,讓我從中學會了很多。教師的言行舉止一定會影響學生,所以教師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一、用真情打動學生,感染學生,孕育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我還是學生的時候,特別喜歡聽老師講他們的真實故事,那不僅是經驗的交流,更是情感的交流,無形中都牽動着我們的心。作為一名老師,同時也是一個普通人,我們有思想,有情感,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比起語言的教育,更好的方法也許就是真實的袒露教師的真情實感,引導學生,感染學生。

二、教師的心中沒有陽光,學生的心靈上就有可能添上一份陰暗。學生處於青少年時期,有很強的向師性,他們會向老師學習,包括教師身上的不足也一併吸收,給學生樹立一個健康的心理,很重要。這是一種生活的氛圍,當我們身邊人總是處於一種憂鬱的狀態,我們自己的心情也會受影響,更何況是學生,他們還不具備完全判別好壞的能力,更應該給他們一個優良的環境。。

三、説學生聽得懂的話。説學生聽得懂的話在教學上尤為重要,當我發現一個問題提出後,很多學生沒反應,這時我會想到我的教學語言是否有問題?學生的成長需要我們的耐心和勇氣去實現,如果我們每次和學生接觸,都能考慮到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考慮到他們人格的養成,關係到他們個人的生命價值,我們可能會更加註重我們的語言表達,加強與學生的心靈溝通。

教師談讀後感篇4

最近看了一本書名字叫做《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看完以後我感觸頗深,這本書開啟了幼兒教育的一扇門。集中的一個個真實的問題,案例以及分析都是從現實教育中經常回遇到和發生的實例,而掌握和解決這些問題更是教師必須具備的教育技能。這本書從幼兒教師日常工作會涉及到的各個方面:孩子的日常護理、安全問題、心裏問題、教育教學問題;家長的溝通等,一些例子非常值得一看。

目前,我們的孩子大部分是在六加一的模式中長大的,所以當一個孩子要從家庭進入幼兒園時總是有很多的問題會出現,比如情緒不穩定哭鬧、注意力不集中、挑食、身體較弱小、語言表達能力有限等一系列問題強烈要求我們幼兒教師要學會“隨機應變”,最好是能像孫悟空那樣會72變。每當碰到孩子哭鬧時,我總會跟孩子進行移情情緒,或者是讓他一個人冷靜些,進行冷處理。看了這本書以後我更加的理解了孩子也有自己的情緒,正確的引導孩子身心健康發展是最重要的。首先,老師要能夠對孩子的情緒進行識別,再深入的瞭解和觀察情緒產生的原因,用科學而合理的方法進行引導。要鼓勵幼兒將事情的原委表達出來。一般我們常用的有移情情緒的方法,其實讓幼兒宣泄情緒也是很重要的,讓幼兒利用踢球、跑步、跳躍、大聲吼叫等方法來發泄不愉快的情緒,在運動中將累積的情緒發散到其他地方,儘量避免幼兒經常有不愉快的情緒,在運動中將積累的情緒發散到其他地方,儘量避免幼兒經常有不愉快的情緒。以前我在鼓勵幼兒自主遊戲的時候也有過矛盾的時候,覺得教師參與到活動中去好像影響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如果不進入活動,就會出現不良行為。看了此書的案例之後,我明白了教師需要做的並不是去幹預幼兒的活動,而是教會他們如何正確的開展活動,我們需要抓住機會去引導他們學會如何獨立的.解決交往中的問題,而不是去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近年來,越來越提倡家園共育,書中也説道家長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資源和合作夥伴。教師有責任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目標,以方便雙方能達成教育共識,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學校每年都會有家長開放日,陽光助教等活動,班級中有時也會開展一些親子自制比賽等,逐步轉變家長對幼兒教育的觀念。

看了這本書以後,我將一些理念和實例結合到了一起,知道該如何去施行這些正確的教育觀念和理論。

教師談讀後感篇5

從某種程度上説,“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共識。因此,在現實中,教育出現了不少違背發展規律,甚至是“大躍進”的現象。前一階段我讀了《致青年教師》,給了我很多借鑑。 特別對於教育的一個特徵:慢有很深的感受。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他帶給我們的首先是教育理念上的衝擊。相對於一些急功近利的教育行為,“教育是慢的藝術”帶給了我們更多的從容與淡定。正如吳非所言,教育是慢的藝術,需要細緻、耐心,但有時非常容易就是訓斥、強迫、禁止。當然這有教育體制的原因,但更可能是教師自身教養、對教育的責任、對孩子的愛心出了問題。的確,我們不少教師以“為學生好”的名義,做了很多不利於學生髮展的事情,這是需要我們教師反思的。

社會現狀反映了國人的一種浮躁心態,是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祟。這一思想也開始衝擊着我們的教育。我們搞素質教育,就一股腦的把素質教育的種種做法,比賽似的加於我們的學校,各種興趣班一擁而上,學校紛紛構建了屬於本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霎時間,每個學校熱熱鬧鬧,看似精彩紛呈。有人竊喜:素質教育已在我校提前結出成果了!可是,用不了多久我們就會發現,這樣的快,只是為素質教育穿了一件外衣而已,沒有實際的意義,是違背素質教育規律的。教育的快,還表現在片面追求升學率上。這也是一個極端。有人説,我只要升學率高了,就能遮百醜,於是乎,加班加點,搞題海戰術,讓學生沒完沒了的做作業,沒完沒了的考試,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還美其名曰: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生是承受痛苦了,但也沒發現學生得到舟啊。急速提高升學率與提高教學效率,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前者,是帶有明顯功利色彩的行為,屬於拔苗助長。

蘇霍姆林斯基説:“生命既是一種強大的生命力,同時也是一種脆弱的極易損傷的作品,有時只消一句冷酷無情的話,就足以扯斷一根纖細的生命線。”是啊,教育的使命就是用耐心攙扶生命成長的一段時間,孩子的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地自我確認、自我調節、自我控制的過程,我們可以給予學生一時的攙扶,但我們總不能拖着孩子跑啊。

在生命化教育的理念中,教師需要用生命去影響生命,用生命去推動生命,用生命去潤澤生命,在生命化教育的高度下,教育毫無疑問就是慢的藝術。如果教師用生命的高度來看待學生的成長,學生的學習生活就是他們生命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學習是否愉快,這其實關係到學生的生命質量。因此,讓“教育是慢的藝術”的理念成為越來越多教師的共識,讓教師們在繁瑣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對學生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寬容,多一些期待,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引領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現在的教育不缺宏大的理論,更需要的是迴歸常識,教育是慢的藝術,其實就是一種常識,需要我們去尊重。

教育是慢的智慧的藝術。教師要用心慢慢去做,這體現了對學生生命成長的尊重。教育是潤澤心靈的藝術,不能急於求成,要有足夠的期待、耐心,減少教育浮躁與功利,這是教育真正的精彩。教育應該慢下來,欣賞細水長流的美妙風光。慢下來靜靜地看,我們就會驚喜地發現,所有一切依然是美好如初,抑或是更加美好。慢教育是對中國傳統教育思想“潤物細無聲”、“大愛無痕”、“誨人不倦”、“鍥而不捨”等精髓的通俗詮釋,對我們也是一種訓誡。慢下來,我們才能從容領略教育事業的精彩;慢下來,我們才能細膩感受教育生命的神聖;慢下來,我們才能咀嚼教育生活的美好;慢下來,我們才能夠輕輕觸摸教育行走的真實!教育,就是扶着生命慢慢走!慢教育是新課程的一種態度,是教育的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教育智慧和能力!我正享受着這個“慢”的狀態,他是最自然的也是最真實的!

教師談讀後感篇6

當看到肖川博士所著的《教師的詩意生活與專業成長》這本書,我馬上和老師一起交流,為在我們周圍發現這樣有着教育詩意情懷的老師而感到興奮。總覺得有很多感悟但不知從何談起。覺得教師像一條“漸行漸寬”的河,在平和而從容的自我超越中,在真誠而寬厚的愛中,微笑着默默行走,矢志不移地追尋着做教師的職業幸福。

我們把詩意看成是一個動詞,尋找詩意就是一個過程,就是一種觀察和處理事物的方式。我們可以在當下的環境中,用一種超乎平常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以一種內心的體驗或一種審美的態度,去看待你必須應對的事物。我們可以嘗試去做:

一、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儘可能將有關教育現象聯繫起來,尋找其中的意義,去發現其中的詩意。

你可以將自己的班級當成一塊實驗田。你可以將自己的每一堂課,每一次教學活動都做得精彩,做得生動,都做成一個成功的案例,這就是詩意。你可以在課堂教學充分展示你的教育智慧,體現你的個性的魅力,這就是詩意。 進而,當你對教育教學進行深入的探索時,你會發現新的角度,發現另類的存在,這也是詩意。 你用自己的心去感悟教育現象的意義,你會發現教育生活中的尋常瑣事充滿了意義。你讓這種感悟習慣化為一種生活的實踐,你這就是真正的“參與”生活了。所謂“參與”就是“從自我中延伸出去”的意思。這樣做,你就獲得了積極的認識能力,你就可以超越平庸的理解。

二、堅持廣泛的閲讀,並努力地解讀你所遇到的每一篇文本,加深理解文本的洞察力。

閲讀當然就是藝術,因為閲讀就是探索的過程,我非常喜歡一個這樣的定義:閲讀其實就是靈魂的一次探險——靈魂在作品中的探險。我們通過閲讀來實現一種對應,與我們的生活,與我們個人的經歷、與我們的個人的體驗一一對應,詩意於是就產生了。閲讀,説到底,就是以設身處地的行為去探索世界,以設身處地的方式進入他人的世界。

一名教師如果一直能夠堅持閲讀,就能始終保持與最前沿的思想的聲音的接軌,除了能夠獲得新知,還能夠獲得一種精神上和道義上的力量。因為一個人的內心不會總是強大無比的,如果沒有一種外在的動機資源的輸入,任何人都可能感到動力不足的。這樣堅持下來,閲讀就可以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成為我們生命的組成部分。

三、創造和諧的的人際關係,這也是詩意化生活的一個方面。

來自朋友的相互激勵、相互理解,本身就是富有詩意的,何況還能夠激勵我們在尋求詩意化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有了同行者,情況就會大不一樣,你能夠從他們的支持和慰藉中獲得新的精神的資源,你在乎來自這些知音的關注的目光,你在乎他們的評價,在乎他們的鼓勵。

創造和諧的人際關係,還包括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你必須看着你的學生就覺得快樂,他們是你快樂的重要源泉之一。你與學生的每一次交流就像是一次傾訴,學生把你當成師長,更把你當成朋友。他們從你這裏天天有所收穫,他們對你天天有所期盼。當你的學生告訴你,因為你的榜樣,使他更加熱愛了生活時,你的生活就已經有了詩意了;更何況,因為有了他們,你為自己堅持詩意生活的立場找到了更加充足的理由。

原來,詩意化生活的祕密不是別的,就是行動起來,用審美的眼光打量我們的生活,打量我們的工作,從現有生活資源中去獲取一種快樂和幸福。只要我們傾心於去創造事物,去創造一堂課,去創造一次解讀的過程,去創造一次美好的生活經歷,去創造美好的人際關係,我們就是在創造世界了,就是在創造詩意了。所有的詩意都存在於我們生活的體驗之中和過程之中。

教師談讀後感篇7

利用課餘時間,我拜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書中平實淡雅的文字,真實形象的案例,非常貼近我現在的工作和生活,讀後讓我對自己的職業,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它為我們青年教師打開了一扇通向真理的窗户。我邊讀邊反思自己的教師心態、教育行為,真是受益匪淺!書中吳非老師通過一個個典型的案例,用其平實的語言引領我感悟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懷揣夢想和激情,走上教學的工作崗位。在兩年多的實際教學中,我認識到只有熱情的教學是不完美的,要想對職業生命負責,必須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就如吳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為思想者,學習者,實踐家。教育是一份美麗的事業,她呼喚人的理性追求,呼喚建立美麗的人格。樸實的工作態度和發自內心的話語,就像把一粒種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潛心耕耘,就會開出智慧之花。

在第三章中的“等一會兒,讓他把話説完”和“作業評價未必要用統一標準”的內容讓我感悟頗深。在教學中,我很容易“急”,有着恨鐵不成鋼的心態,每上完一節課,都很希望所有的學生能接受我的觀念,都能獨立,正確的完成的作業,但往往是事與願違。於是我就會覺得是他們腦子不開竅。現在想想,我真的是一廂情願。就連我自己對任何事情也會有自己的思考,甚至需要一個更漫長的過程,更何況是學生呢?因此,好的教育除了智慧,還在於有耐心。作為教育者,要有種樹人的耐心,在平靜中等待。同時,在堅持一碗水端平的教育原則下,我們還應個別對待。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亮點,不要以某一標準去評價,斷定一個人的成敗,這樣很容易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我們要以同樣的眼光對待每個學生。

對於青年教師,“青年”説明還有很多東西要去學習,去思考,去理解,去實踐;“教師”説明要傳道受業解惑,更説明要努力超越,以至擁有精湛的傳授技巧和高超的教育藝術。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應該負責,無論是對學生的教育,還是自己的專業發展。而且每時每刻都要意識到這一點:自己教育教學業務的錘鍊,不只是為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價值的展現。

吳非老師的文字,讓我在平實的語調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教育。我要做的還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願我會做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