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讀後感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4W

《被討厭的勇氣》讀後感範文

讀完一本著作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被討厭的勇氣》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被討厭的勇氣》讀後感範文

讀完了《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乍一看這本書可能是個心靈雞湯,但其實讀完之後發現完全不是,不是告訴直接你應該怎麼樣怎麼樣,而是一步一步的引發你去思考。讀的時候我也把自己帶入到青年的角色,也有很多問題要去問哲人,也會對哲人的話產生質疑,但是最後被哲人説服,解決了我一直困惑的事情。

心理創傷並不存在

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會經歷一些不好的事情,也常常説對過去發生的事情有陰影。我在讀這本書之前也會覺得那些生活的不幸福的人們往往是由於過去發生的壞事影響,比如童年時代家庭不和諧造成長大後覺得自己不會有幸福的婚姻,比如性格內向造成覺得自己處理不好人際關係等等。這就是弗洛伊德的原因論,總認為自己當下的行為是受過去所經歷的事情的影響。但是阿德勒告訴你,人是有主觀能動性的,人並不受過去的原因所左右,而是朝着自己定下的目標前進。人生也不是由別人賦予的,而是由自己選擇的,是自己選擇自己如何生活。所以那些所謂的原因只是“藉口”,是害怕改變害怕付出害怕不確定性而自己編造出來的,你的不幸是自己“選擇”的。這句話講出來很殘忍,但也的確是事實。不得不説阿德勒的“目的論”讓我恍然大悟,原來只要我們願意,是可以忘記和拋下過去,活好當下的。我想這對覺得自己有心理創傷的人來説是莫大的鼓勵,不好的事情過去了就要放下,它不能決定你的現在和未來,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走出來。

一切的煩惱來自於人際關係

阿德勒告訴我們人生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如果這個世界沒有人際關係, 如果這個宇宙中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那麼一切煩惱也都將消失。比如人往往會感到自卑,這其實是是因為自己的主觀臆造,總是把自己跟別人相比。然而人生並不是與他人的比賽,所謂“ 追求優越性” 是指自己不斷朝前邁進, 而不是比別人高出一等的意思。這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大家都很討厭的的“別人家的孩子”,其實只要孩子和自己比有所進步就好,如果一直追逐別人就會陷入別人的人生,而不是自己的人生。此外,阿德勒還提到課題分離的概念,他認為一切人際關係矛盾都起因於對別人的課題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課題被別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夠進行“課題分離”,人際關係就會發生巨大改變。而辨別究竟是誰的課題的方法非常簡單,只需要考慮一下“ 某種選擇所帶來的結果最終要由誰來承擔。舉個例子,父母讓孩子學習,很多家長都認為這是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因為幾乎沒有真心喜歡學習的孩子,而父母則是孩子的保護人。但是如果孩子選擇“不學習”這個選項,那麼由這種決斷帶來的後果“例如成績不好、無法上好學校等”最終的承擔者不是父母,而是孩子。所以學習是孩子的課題。就學習而言,告訴孩子這是他自己的課題,在他想學習的時候父母要隨時準備給予幫助,但絕不對孩子的課題妄加干涉。在孩子沒有向你求助的時候不可以指手畫腳。這就是我們經常聽説的一句諺語:可以把馬帶到水邊,但是不能強迫馬兒喝水。我想這對日益焦慮孩子學習的家長們能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指導。

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阿德勒告訴我們人際關係的終極目標是“共同體感覺”,也就是把對自己的執着變成對他人的關心。拼命的追求他人的認可這件事看似是在乎別人的感受,而實際上因為它關注於別人對“我”的看法,所以這反而是以自己為中心的表現。而你是世界的中心嗎?當然不是,地球不會因為你而轉,所以不要關注自己,而是關注和別人的共同體,共同體中的人是平等的,不要把自己凌駕於別人之上。當然別人也不會高你一籌,所以關於自己的人生你能夠做的就只有“選擇自己認為最好的道路”。別人如何評價你的選擇,那是別人的課題,你根本無法左右,也沒有必要去在意,即使別人討厭你又有什麼關係呢?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毫不在意別人的評價、不害怕被別人討厭、不追求被他人認可,如果不付出以上這些代價,那就無法貫徹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不能獲得自由。

除此之外,書中還有很多很多的話值得仔細品味。對我來説這本書是讓我顛覆以往認知的書,讓我堅定的相信只要願意人人都可以獲得自由和幸福,人生的意義由自己決定,活在當下不枉此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