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9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9.44K

通過讀後感我們可以表達自己內心和想法,大家要知道文學的魅力是無限的,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優秀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優秀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9篇

優秀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1

聽説這本《浮生六記》還是林語堂先生的功勞,因為他的翻譯,我在學校圖書館借了本,但是相應的版本實在是久遠得很,紙張泛黃,中文還是繁體字版。然而即使如此也還是堅持下來了。

我想,對於那時候的人,能夠遇到一個像芸一樣有趣味又識大體的女子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事(不過據林老在《蘇東坡傳》裏所寫的蘇軾之夫人,多少也是賢妻良母)。現在的電視劇常常會塑造一位才貌俱佳的女主,但真正到了生活中會是什麼樣子,我們並不能從其中細細品味。這裏的故事卻是那麼細小,那麼親切。

如果有一天,我也能遇到這樣的女子,我會讓自己鼓起勇氣去結識如此得體的女子。

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和自己的他這樣恬淡地生活,我該會是很滿足的。

優秀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2

沈復與陳芸青梅竹馬,兩人情投意合,終成眷屬。

林語堂先生稱陳芸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

一屋、兩人、三餐、四季,他們把普通的日子過成了煙火神仙。

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笑問粥可温。

兩人的温馨甜蜜,盡在沈復筆下重現,平淡如水、對酒當歌、相約來世。

然而,造化弄人,妻子陳芸早逝,獨留沈復,長相憶。

沈復的後半生,在追憶中度過——

無人問我粥可暖,無人與我共黃昏。

想必在甜蜜往昔之後,引發的更多的是作者的悲愴,無人能言説。這種悽苦之情,也被我的那位來自聲音課的學長演繹得萬分悲涼、充滿落寞,令我久久不能忘懷。

孤燈一盞,舉目無親,兩手空拳,寸心欲碎。喪妻、喪父、喪子,人生顛沛流離。

天地如逆旅,人生如過客,“浮生”,“若夢”?

優秀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3

“奉勸世間夫婦,故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過於情篤。語云:‘恩愛夫妻不到頭’。如餘者,可作前車之鑑。”——題記

譯記道:“沈復簡直配不上他妻子”。初讀文章時,覺得沈復出身書香世家,滿腹經綸,又不乏浪漫情懷,所以對這個觀點持有懷疑態度。然而越往後讀卻越感諷刺。

沈三白,為墨客無儒俠灑脱之致,為人子無家成業就之心,為男兒無獨當一面之力。他自詡性格爽直,落拓不羈,其實都是毫無擔當的託辭。他自命清高,嚮往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將自己視作傲然不羣的風雅文人,卻終不過是個揮霍無度的、毫無擔當的、軟弱無能的凡夫俗子。

芸的死,是因血疾,以及弟亡母喪、憨園負義、不得公婆歡心的精神打擊。沈復卻偏偏將此歸咎於“恩愛夫妻不到頭”,他説芸是他的賢妻良友,是紅顏知己。就因為“自古紅顏多薄命”,芸就一定得早早的死去?如果當芸被誤解時他能夠站出來,如果當芸的血疾復發時他能夠及時籌錢就診,如果芸不是嫁給這麼個學問不高的窮酸書生,那麼結局是否會發生改變?

最可憐的,莫過於沈三白的一雙兒女,衣冠仕宦家庭出身的孩子,一個被送去當了童養媳,一個做學徒夭折。看到這裏,只得歎惜。

唉,罷了,罷了,以現代人的眼光看待清人跟以人的思想對待執拗地滾着食物的神聖甲蟲又有什麼區別呢?

優秀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4

《童趣》節選自沈復的《浮生六記·閒情記趣》,題目是編者加的。沈復,字三白,清代乾隆年間人,雖然出身於“衣冠之家”,讀過幾年書,卻終生未進學中舉,主要職業是習幕、經商。然而其人靈秀聰悟,於人於事皆重於感情。寫作本文時作者已46歲。

《浮生六記》前四記(《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為沈復所作,沒有爭議;尚缺《中山(指琉球)記歷》《養生記道》二卷,一般認為“筆墨滯重”,視為偽作。

從現存的四記和後二記的標題可知全書主要有兩大內容:

1、參與社會生活的艱辛,家庭生活,尤其是與妻子愛情生活的苦與樂。由於作者受封建禮教浸染不深,書中與妻陳芸相親相愛的感情溢於言表。陳芸會刺繡,因而“漸通吟詠”,與丈夫趣味相投,夫唱婦隨(如山水之遊、書畫之樂、用情伴趣等)。

2、記敍了遊賞天下名山秀水的感悟以及種種藝術生活的樂趣。作者生在山清水秀的蘇州,家住滄浪亭附近,在吳文化的薰陶下,不僅愛讀書,好書畫,而且在盆景花木的侍弄、經營與鑑賞方面頗具造詣,常在旅遊中,用藝術家的眼光去評判名勝古蹟,並將大自然的清新之氣融入創作之中。總之,作者是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情、關愛他人、體貼妻子,又能師法造化、享受山水的普通人。

優秀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5

有幸在朋友的介紹下,近期看完沈復的《浮生六記》,所記述的內容雖稍顯日常繁雜,平淡無奇,卻情真意切,清新自然。讀來如清風拂面,意氣盎然。

書中記錄着沈復一生經歷的跌宕起伏,悲歡離合。書中散發着感性色彩的文字,使人彷彿置身於舊世其間,體味着人生百態。沈復的心裏始終懷念着自己的妻子,人雖已逝,她的聰慧、襟懷、氣概和痴情卻長久世間。生活在今天,我不會經歷戰亂、飢餓、孤苦,但沒有人能保證,我不會遇到其他的不幸,無論是疾病,還是失去親人,這些並不是不可能,沈復在經歷了妻死子散後竟然依然能有一份品味生活中精細微妙之美的心,實在令我感慨,快樂何如是,痛苦何如是,我想也許就是以一份寬容恬淡而又有意趣的'心,去接愛生活中將要到來的一切。

我想我已經明白了我以前對於生活過於淺薄的理解,我應該改變我的人生態度,在做事前要三思而後行,無論是好的情況還是最壞的處境都應思慮再三。困難和挫折破壞了生活的樂趣,但我們可以將它轉化成另一種快樂,我們不僅要自己克服困難,也要力所能及的幫助他人,贈人玫瑰手留餘香。有多少赤子之心,便能賦多少閒情。有多少繁花似錦,便要有多少承擔滿眼凋零的勇氣。

優秀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6

小景入畫,大景入神。看着卷二,我想到的是,開卷就將自己擺到與自然生靈同等的位置的沈先生,若能與寫出《昆蟲記》的法布爾先生會面,必定是相談甚歡。對自然,兩位先生都抱着極大的熱忱和耐心,尤其體現在觀察上——卧於草叢,久久目視,聚精會神,事無鉅細必不漏掉。想來能做到這樣的人一定是保持着永遠的童心的,在他們的眼裏,小如螞蟻蛤蟆都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體魄,縱使是如長得傾斜的植株抑或是尚未變成蝴蝶的毛毛蟲那般醜物,也有美的一面。眼光與視角的不同,決定的不只是站的高度,更重要的是能從這個世界獲得的快樂有多少。這也是為什麼兩位先生都屬於“苦”中作樂的那類人吧。正如沈復先生提筆:“小景入畫,大景入神”。無論何種風景,總有值得觀賞的那一面,也總值得去紀念,無論用的是哪種方式,無論保存下來又是以何種形式。佛家有言:“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先生的世界,可能沒有多麼盛大的美,但是可以肯定,美必然是不勝收的。

不只是單單描摹自然事物,先生還將它們與亭台樓閣綜觀,頗有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的趣處——走勢多變,虛實相生,綠意盎然,賞得出峯迴路轉柳暗花明的妙義。居於此中,人生也算得圓滿吧。

此處,我想到了前些年遊覽蘇州園林的場景,於先生所言一對照,着實精妙貼切,只可惜當時只顧着看那些建築盆景,卻沒有思考過建築與自然之間的深層關係,更沒有達到先生夫婦為的一盆景唏噓落淚的境地,實在慚愧,還有學習的地方太多了。

優秀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7

《浮生六記》的譯文者張佳諱在序言中寫到“古來通文辭,善解語的才女,和通情達理,痴情一往的妻子許多時候是相互矛盾的,但在芸身上,渾身璞玉地湊成了一體。”林語堂也曾經評價過芸是“中國文學中一個最可愛的女人”。

芸,就是沈復所編寫的浮生六記中閨房記樂中的重要人物。

沈復自小便有親事的,但由於對方病逝,也是無可奈何的,同時也讓他在一次機遇中結識了芸這個温暖賢良的人。

芸所生長的環境不是那麼良好,多年來一直都在除了丈夫疼愛而沒有什麼地位的家庭裏當媳婦兒,雖然有為人婦的許多壓力,但她依舊活地瀟灑自在。而且温柔冷靜,落落大方,總是十分寬容沈復,這做為一個女子,確實是十分可愛的地方。也是芸之所以成為本書的亮點之處。

在文章中我印象很深的便是芸女扮男裝同沈復出門去逛廟會,害怕惹了麻煩,大方地承認自己的女人身份。將芸的活潑可愛寫的活靈活現。還有一處十分令人動容的故事,便是芸主動幫沈復找妾室,而且十分樂意,並説這樣一來便有姐妹同自己一同了,這樣便不會孤獨。後來認識了憨園,也是十分優秀的女子,便幫丈夫暗示,雖説最後憨園還是因為社會的封建而被嫁到有錢人家裏,但這件事卻寫出了芸的心胸開闊,温婉賢良。

芸是《浮生六記》的一抹美麗的色彩,芸的早逝也無不是一個遺憾,但芸的可愛之處卻被眾人所頌讚。

 

優秀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8


這一章的字裏行間,你儂我儂,透露着濃濃的愛意,沈先生與芸娘生活的點點滴滴,都擁有着濃情蜜意,着實令人羨慕。

而且,我發現沈先生擅長觀察,他的視覺系統整合得很好,得益於兒時的他,喜愛明察秋毫,細細觀察纖小的東西,因此,在他的文字下面,生動的體現蚊蟲這些細小動物的刻畫,從而帶來了豐富的想象。

長大後的沈先生,喜愛修剪盆景,這是功夫活,急不得,這個培養性情的手工活,在沈先生筆下,描繪得繪聲繪色,讓我能從文字中感受到他的愜意。

生活本是油鹽柴米醬醋茶,沈先生夫婦卻把日子過得閒情逸致,越發讓我親近他們的生活。

“點綴盆景的花石,小則可以精巧到入畫圖中,大則可以融匯韻致,令人入神。捧一甌清茶觀賞,注意力能被盆景移取,使人神遊其中,這等盆景,才適合在幽靜書齋裏賞玩。”這等描繪,全然是享受當下。

優秀關於《浮生六記》讀後感範文9

書中還有三處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一是卷二《閒情記趣》中描寫的.很多花鳥魚蟲小技巧,都很實用,可惜目前真沒這種閒情逸致去效仿,也許以後有機會的話會去試試吧。

二是卷四中寫“秀峯今翠明紅,俗謂之跳槽。”讀到這裏我才得知,原來跳槽最早指的竟然是逛青樓時客人“今天召小翠,明天幸小紅”的這種朝三暮四行為。再想想跳槽的今義,不僅讓人覺得這是個冷笑話。

三是卷六中提到的三處養生之道,第一句是“讀《養生主》而悟達觀之士,無時而不安,無順而不處,冥然與造化為一。”第二句是“《秋聲賦》雲:奈何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第三句是“不知甘脆肥臘,乃腐腸之藥也。大概受病之始,必由飲食不節。”在此也不用翻譯為白話文了,綜合歸納一下,這三句關於養生的精髓就是“時常做到心平氣和,遇事不要勞心費神,飲食不可沒有節律”,在此與諸位共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