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通用關於《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34W

其實讀書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將書中的知識記錄下來,這樣才能使我們成長,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熱門通用關於《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熱門通用關於《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範文
熱門通用關於《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範文

這真是不可思議的一本書。

人的成長是一生的過程,它不是18歲的時候就能完成的“作業”,而很多人甚至到臨死之前也沒能做到,甚至不曾意識到。對於這個問題,我想我身邊的家人,朋友當中很多人都還沒意識到吧?父母給我的傳統觀念認為:立足社會,並能夠為社會,人類作貢獻才是人生價值的重要體現,也是人生的最高目標。而個人的成長是擺在這個首要目標之後的,又自己在“私下”的時間裏慢慢去做的事。總而言之,人精神上的成就和物質上(被社會承認)的成就相比是不足掛齒的。但是,沒有強大的精神後盾,人生又怎麼能走的“順暢”呢?我認為,個人心智的成長是必須的,是比在社會能力上的進步更重要的。社會,不管是否“正常”,它都可以被稱為“社會”;然而不健康的人生,將導致一個人一生的不幸。

這本書的作者在我面前展開了一個不一樣的人生,一個與我們社會中所“習慣”的人生定義所不同的人生。的確,我們的社會太過於依賴“習慣”,依賴“和大多數保持一致”。因為經驗告訴我們,這樣做好像是“最安全的”,雖然這可能不是“最正確的”。但“安全”可比“正確”重要多了!所以,我們寧可放棄“進步”和“成長”;我們寧可“墨守成規”,做 “習慣的事”,而不冒險改變。在書中,作者提到“人的一生都要冒險”。我覺得如果以作者的人生定義為基準,那麼這句話是正確的。因為,不冒險改變就無法實現“個人成長”。

必須時常反省自己,調整前行的方向。

我們生活中有太多不願意冒險改變自己那一成不變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的人了。即使,他們的習慣已經給自己帶來了很大的麻煩,他們仍然拒絕改變!這些當中,也包括我自己,包括我親愛的家人和我的“知己”們。如果我們不努力尋求改變,我們的祈禱和對命運的抱怨都將是徒勞的!

也許,我們還真的像書中説的不夠“自尊自愛”吧?

在此書的第二和三部分,作者(譯者)的文筆十分犀利!我幾乎無法以平和的心態去閲讀。作者在書中多次討論了在童年時期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和教育方式對子女未來心理成熟度的影響。並提出“什麼是真愛?”這一問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把孩子以後能過上安穩的生活當作自己對孩子最現實,最真誠的期望。然而明確地指出“孩子,我希望你能成長為具有智慧的成熟的人”的家長是比較少見的。“安穩”在傳統的觀念上一直被認為是“幸福”的體現;而尋求子女生活上的“安穩”,這真的是對子女最大的關愛嗎?這真的完全是對子女未來最無私的考慮嗎?在這一點上,作者提出了反對意見。實際上,本書作者的觀點和孔子的“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的思想比較相似,是對常人的幸福觀念的一種挑戰。

我很想把這本書推薦給現在我生活中的人們,雖然我知道他們就如書中所説的“把自己的心靈藏在厚厚的盔甲下”,而且孔子也説過“忠告而善道之,不可而止…”。

熱門通用關於《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範文

我想我恐怕患了拖沓症,買了很多的書,下載了很多的資料,可是時間和精力都沒有完全用在書上,我想也算是一種心理疾病吧,只是有這種毛病的人多些罷了,所以在20xx即將來臨的時刻,好好的整理了自己的思路,一年來哪些習慣是值得堅持發揚的.,哪些習慣是必須摒棄改變的。我想在一年間把買的書收集的資料好好的消化掉是最應該做的事情,20xx年我讀了很多書進步很大,後來就差勁很多,這個讀書還是要堅持好的。

《少有人走的路》是08年買的書,也是看了很多遍都沒有看完的書,主觀原因是做事情缺乏堅持,虎頭蛇尾,淺嘗輒止。客觀原因是因為心理學的著作讀到後面,難免枯燥,學術詞過多,抑制閲讀樂趣,然而就如同偏食不利於身體成長,偏學也不利於一個人整個知識體系的建立,所以第一本必須拿下的書就是《少有人走的路》。

之前我讀了《金字塔原理》學習了金字塔寫作邏輯,也希望用這種思維邏輯去寫寫讀後感,看看效果如何。

“問題與痛苦”這個話題作為該書之作多少讓人有些詫異,畢竟在這個世界中,大部分宣揚的都是美好的積極的向上的,給讀者帶來美好的憧憬,催人上進,諸如什麼偉大的復興之類的,而這種反其道而行之的卻是不多的,然而細細讀來卻是茅塞頓開,有種醍醐灌頂的大悟。

當今國人處於一種迷茫的狀態中,人人都渴望成功,卻又找不到成功的真諦,相反一些所謂中國特色式的成功經驗卻被人們傳頌,卻不知這些所謂的經驗與普世價值相距深遠,格格不入。這本書最大的意義就在於給我們指出一條成功的正確的方向--自律。

人生中兩點之間直線未必最短,同樣人生中不可能靠投機取得一切,面對人生的問題和痛苦,唯一可以依賴的方法就是自律,自己去管理自己,自己帶領自己走向未來。

做管理的三年中,最大的感受是什麼?就是想成長的不用你去管理,不想成長的你管理也用處不大,一切都看自己,看自律。自我成長也看自律,別人終究是外人,如果內心深處不去改變,則一切外力都是徒勞的,甚至還會產生逆反心理,壞了大事。

曾經的我非常的痛恨源源不斷的問題,就比如工作,一個問題去掉後一個又接踵而至,讓人心煩不已,所以我經常自嘲,男人也總有那麼幾天不舒服,心情煩躁,食慾下降。自律可以讓我們對問題有新的認識,看問題的眼界與眾不同,我們可以發發牢騷,但是我們知道那只是讓我們發泄的一種小手段,不會因為問題和痛苦讓我們沉淪,不會破罐子破摔,去樂觀面對問題和痛苦,擁有一顆強大的心。

現在看來既然人生苦難重重,所以心態也就順了很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一切都會不錯!

熱門通用關於《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範文

週末參加了花生媽媽的讀書會,和大家一起悦讀。自從孩子出生之後在育兒方面也看了不少書,基本市面上流行什麼就看什麼。有些教育經典也看了幾遍,結果呢,我不知道別人是否和我有同樣的感受,為何育兒聖經所説的從大的道理,比如愛、放手、信任,到小的細節,比如不要陪孩子寫作業等等,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卻屢戰屢敗,挫敗感倍增,從而懷疑自己的情商和能力。

《少有人走的路》並不是育兒書,是從原生家庭到夫妻關係最後深入到哲學宗教信仰層面的探討自我成長的書。

多年三代同居的温馨和糾葛,過渡到夫妻二人獨立養育,從全職後初期的憂鬱、彷徨到現在的坦然和積極的面對,回首過往,雖然前路漫漫,卻已經看到了自我個性的多面,那些被光彩掩蓋多時的疤痕。而這些疤痕正是我從孩子身上看到,曾經的自己不願面對,現在重又慢慢開始關愛,就如我要不斷地學會呵護那些弱小的性情。這個過程可能是披荊斬棘、困難重重,也許是我從此書中收穫最大,也是走此道路的意義所在。

和各位媽媽交流,一個話題一句話就能找到共鳴。每個人都不完美,每個育兒的方法也都不是放之四海的經典,不要迷信什麼虎媽羊爸的道理,每個小家庭都有自己的小宇宙,只有找到你們一起協調的頻率,自會奏出屬於你們的旋律。這旋律中除了悠揚的曲調也會有如暴風驟雨般的強音,時而的憂鬱時而的歡快,唯有這般,才是豐富的變奏曲。

別人馭兒之“術”可以借鑑,但不要偏離了自己的主旋律不能失“道”。缺少愛的“術”是功利主義的操縱和控制,而盲目的愛又會導向束手無策的迷茫和放縱。所以虎媽和羊爸也都是別人家的爸媽,不是自己努力的方向。

我們都會有看到“別人家孩子”時的自責,轉手就把壓力放在孩子頭上,殊不知孩子和自己身上都揹負着大大的包袱。我們一直在前行,拉着孩子的手,直到放手目送讓他去遠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