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説新語》讀後感熱門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5W

當我們閲讀完一本書之後,心中肯定會湧現出許多的感受,《世説新語》這本書同樣會帶給人深刻的感觸,你知道相關的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世説新語》讀後感熱門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世説新語》讀後感熱門三篇
《世説新語》讀後感 篇1

《世説新語》是南朝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一本書。全書用文言寫成,分為言語、德行、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門,其中的不少故事既有很強的哲理性,又不乏趣味性,篇篇短小精悍,有的甚至只是幾句話,但就在這些記錄人物言行舉止的文句中,我們卻可以體會到魏晉時代濃郁的政治氛圍和人物特色。

今天,我讀了《世説新語》裏的一篇文章。這則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華歆和王朗一起坐船避難,有一人想搭他們的船,但卻遭到華歆的反對。王朗不解地説:“正好船還寬敞,為什麼不可以呢?”華歆最後答應了。後來追兵即將追上,王朗又想拋棄那個人。華歆説:“之前我猶豫不決,原因就在於此。既然已經答應了他的請求,怎麼可以因為情況緊急拋棄他呢?”世人便根據這件事判定華歆和王朗作的德行優劣。

這個故事中的華歆剛開始對於別人的請求猶豫不決,看上去似乎不近人情,王朗的表現更貼近喜歡的答案。但是,後來追兵到來情況緊急時,那個想拋棄那個人的真正寡情人卻是王朗!關鍵時刻,心裏只想着自己,沒有責任心,太自私。而華歆,雖一開始拒絕,但一旦答應了就堅持到底,這説明他既是一個重誠信、守承諾的君子,又是一個遇事深思熟慮、穩重靠譜的人。

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就是説,只有合理的的承諾,才有實現的可能。承諾之前必須深思熟慮,量力而行,不能為了沽名釣譽而輕易許下承諾;而一旦做出承諾,就必須負責到底,因為承諾即意味着責任。

生活中,我們也要像華歆一樣才行,做一個有責任心、敢擔當的人,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世説新語》讀後感 篇2

近日,教學之餘,在翻閲《世説新語》時,讀得其中一個故事,覺得挺有味道,但細細品位之餘,對其觀點我卻不敢苟同:郭洗馬入洛,聽伎人歌,言佳。石季倫問其曲,郭曰:“不知。”季倫笑曰:“卿不識曲,哪得言佳?”郭笑曰:“譬如見西施,何必知姓名,然後知美?”

在郭洗馬看來,一個人完全可以憑感覺去認識美,“不識曲”照樣能言其“佳”,就像見了西施姑娘,不必“知其姓名”,也照樣可以“知美”一樣。感覺這是淺嘗輒止的看法。美的事物一般都具有具體可感性,或賞心悦目,或動聽悦耳。審美欣賞活動首先是憑感覺和直覺來把握事物,或者説,感覺和直覺是審美欣賞活動的起點。因而,美育是通過對美的事物的欣賞,陶冶人的思想感情,提高人生藝術化的程度。但是,審美欣賞活動僅有這個起點是遠遠不夠的,它起碼還需要知識、趣味、心境三個條件。

知識條件指的是豐富的知識修養。郭洗馬“不識曲”也能“言佳”,這裏的“佳”,只是一般人説的“好聽”的意思。若進一步問“佳在哪裏?”“為什麼佳?”他是斷然回答不出所以然的。中國有句俗話:“不會看的看熱鬧,會看的看門道。”郭洗馬所説的“佳”,充其量不過是聽着熱鬧而已。若是要聽出門道,即能講出“佳在哪裏”“為什麼佳”,則不僅需要“知其曲”,而且要具有一定的音樂修養。有人把音樂欣賞分為三個層次:一為“知覺的欣賞”,指聽音樂而產生悦耳的感覺;二是“情感的欣賞”,指聽音樂而產生喜怒哀樂的情感;三為“理智的欣賞”,指聽音樂而能對其結構、主題、技巧加以剖析。一個人要真正領略音樂之美,就應該努力達到“理智的欣賞”的層次。因此,感覺到東西不一定能很好地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深刻地感覺它。

大音樂家貝多芬的名曲《田園交響曲》,一個音樂修養高的人會聽得如痴如醉,讚歎不已;而一個不懂音樂的人卻會聽得莫名其妙,甚至酣然入睡。正如馬克思所説的:“對於不懂音樂的耳朵,最美的音樂也沒有意義。”如果經過一段時間學習,你已經懂得了樂理常識,又對貝多芬的時代和生平有所瞭解,再聽《田園交響曲》,那時的情形就會完全不一樣。你不僅會聽得津津有味,甚至能對每個樂章都會細細品味,能分辨出哪是“初見鄉村景色時的愉快情緒”,哪是“農民的歡樂舞會”,哪是“小溪流水”,哪是“狂風暴雨”……從而真正步入音樂美的迷人世界。

欣賞藝術美,少不了知識修養;觀賞自然美,同樣離不開知識修養。有一出歷史劇叫《關公單刀赴會》,其中寫關羽帶着周倉來到江邊,見江水在旭日的輝映下一片通紅,兩人都產生了美感。周倉目不識丁,只能叫:“好水!好水!”關羽滿腹經綸,便由通紅的江水聯想到在此發生的流血戰爭,感慨道:“鏖兵的江水猶然熱……二十年流不盡的英雄血!”顯然,關羽多獲得的美感要比周倉豐富得多,原因就在於他比周倉的藝術修養和文化修養要高得多。面對同一審美對象,不同的人所以會產生不同的審美感受,很大程度上與知識修養有關。遊覽黃山,知道一些黃山傳説和歷代詩人吟詠黃山的詩詞的人,會比對黃山一無所知的人增添許多遊趣。登上萬里長城,有點中國歷史知識的人,對長城的雄偉都會發出由衷的感歎,感歎先人的智慧和才幹。而對歷史知識瞭解不多的人,面對先人智慧和汗水的結晶,感慨的也只能是表面所見的景象罷了。

法國大雕塑家羅丹有句名言:“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這就是説,美是無處不在的,關鍵在於我們能不能發現它們。靠什麼去發現呢?藝術修養和知識修養是很重要的方面。修養越深,展現在你眼前的美的事物就會越豐富,你獲得美感的機會也就越多。欣賞美還需要健康的審美趣味。這裏所説的趣味是個比喻,是由口舌的感覺引申而來。長有人講:“説到趣味無爭辯。”也就是説,各人有各人的趣味,你喜歡甜,他喜歡辣,你喜歡鹹,他喜歡淡,--這沒有對錯之分,高下之別,因而沒有什麼好爭辯的。這種看法若僅僅指人的飲食口味,當然無可厚非;若擴大到審美領域,不説大謬不然,起碼也是值得商榷。因為,審美趣味不僅有高下優劣之分,而且這種區分往往是差之毫釐,謬之千里。例如,同是閲讀文學名著《紅樓夢》,從中看出世態炎涼和人情冷暖,與只見驕奢淫逸和宮闈祕事,實在有天壤之別。同是欣賞西方繪畫藝術,沉浸在美的造型和豐富的寓意裏,與只從裸體中尋找刺激和醫學專用,也是不可相提並論的兩碼事。在這裏,前者是吸收營養,後者是吸毒;前者是可使人的精神品位得到提高,後者卻讓人的思想品質受到腐化、墮落。

所以,培養健康、純正的審美趣味,對每個人來説都是不可忽視的大事,對青少年來説尤其是如此。青少年正是審美趣味的形成期,如果缺乏正確的導引,那就是容易受各種低級、庸俗趣味的引誘;而一種低劣的趣味一旦形成,便會逐漸成為習慣,甚至進而由習慣變成自然,不但改起來難乎其難,甚至會執迷不悟,越陷越深。在這方面,一些青少年由接觸網絡到沉迷於虛擬世界無法自拔,到荒廢學業,甚至違法犯罪的教訓已經很多。因此,青少年要注意培養健康、純正的審美趣味,在熱愛優秀文學藝術的同時,自覺地抵制那些庸俗、低級“藝術”的侵蝕,以防自己的心靈受到污染。

欣賞美除了要有知識修養和健康的趣味外,還需要有適宜的心境。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會:當自己心情愉快時,往往見到什麼都能尋出樂趣來;而當自己心情苦悶時,常常對再好的書和風景也引不起欣賞的興趣。蘭花很美,但正如魯迅先生所説的:“災區的饑民,大約總不會去種蘭花吧。”這不是説災區的人沒有欣賞蘭花的能力,而是他們飢腸轆轆,沒有擺弄和欣賞蘭花的雅興。《紅樓夢》中大觀園的景色很美,但在寄人籬下、愛情受到挫折的的林黛玉眼裏,最使她動心的不是迷人的春景,而是一片無人清掃的落花。因而她置身於美麗的春色中,反而吟成一首酸楚悽惻的《葬花詞》。唐代大詩人杜甫有句名詩:“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花和鳥都是美神的使者,是很好的審美對象,但在杜甫傷感慨歎和悵恨離別時覺得花也濺淚,鳥也驚心。這再清楚不過地説明,適宜的心境對審美活動具有重要作用。

一個人的人生道路,從來不會一帆風順。學習的困難、考試落第的憂愁、失戀的痛苦、人事糾纏的煩惱,以及其他種種人生挫折,都會干擾和影響我們保持愉快的心境。減輕、消除這種狀況的一種很好的辦法,就是“看得開”,就是豁達、祥和、樂觀--以博愛的胸懷去寬以待人,以淡薄的心田去疏遠名利之爭,以堅強積極的態度去對待困難和挫折。如果説,美也有“偏心”的話,那麼,它對於豁達、樂觀者常常格外多情,它的大門對心胸開闊者也格外敞開。

《世説新語》讀後感 篇3

古文,是中國文化的瑰寶,而《世説新語》就像無數寶藏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世説新語》敍事簡明,精煉生動,為小品文之典範,詞彙之豐富,遠遠超過其他筆記小説,對後代的文學作品有很大的影響。

剛開始讀《世説新語》,總是囫圇吞棗着看,有些字詞的意思也不是很瞭解。後來,作為“小書蟲”的我被《世説新語》中的一個個引人入勝的小故事所吸引,看得越發仔細起來,遇到不懂的詞句也會耐心的查《古漢語詞典》。大部分文言文不僅有趣,而且也帶着許多道理呢。

其中,“德行”篇中有一篇文章讓我記憶猶新: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慾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以納其自託,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這篇文章的意思是:華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難,有一個人想搭乘他們的船,華歆表示為難。王朗卻説:“好在船還比較寬敞,為什麼不可以呢?”後來強盜來了,王朗就想丟下那人不管了。華歆説:“開始我之所以猶豫不決,正是為了這一點。既然允許他搭我們的船,怎麼可以因為情況危急便把他扔下呢?”於是仍像當初那樣攜帶關照那個人,世人憑這件事來判定華歆、王朗的優劣。

王朗表面上大方,實際上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況下送人情。一旦與自己的利益發生矛盾,他就露出了極端自私、背信棄義的真面孔。而華歆則一諾千金,不輕易承諾,一旦承諾就一定要遵守。我們應該向華歆學習,守信用、講道義,像王朗那樣的德行,是應該被人們所鄙棄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