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堅持立德樹人不忘教育初心心得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7W

立德樹人是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也是我黨對人民教育事業的一貫主張。高校作為教書育人重地,肩負着科教興國的重任,立德樹人是高校崇高使命所在。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教師堅持立德樹人不忘教育初心心得範文,歡迎大家學習和參閲!
 

教師堅持立德樹人不忘教育初心心得範文

 

篇一: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12月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係高校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習近平的講話,高瞻遠矚,站在時代的制高點上,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希望新要求,為加強改高校進思想政治工作指明瞭發展方向,進一步增強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緊迫感責任感。

一、立德樹人,語意深遠

立德的“德”,就是德行品德,是積極進取健康向上的品性與操守。所謂立德,就是以德育為先,用積極的正面教育激勵人,人生最高境界是立德有德,實現道德理想。其次是事業追求,建功立業。再次是有知識有理想,著書立説。樹人的“人”,就是要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俗語説,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接班人的事是百年大計,並不是件容易的事。立德樹人,就是要作為人民謀福祉的人,做高尚的人,做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的人。這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接班人的本質要求,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德是樹人的前提和基礎,樹人是立德的根本目的。百年大計,立德樹人,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是教育的永恆主題,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立德樹人不僅是成才立業之本,更是治國安邦之道。

二、立德樹人,責任重大

立德樹人就是説在教育中以人為本,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作為教育教學的出發點,順應人的稟賦,提升人的本能,關照人的發展,調動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把人的智慧潛能挖掘出來,成為一個理智健全的人。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樂觀向上的精神,學會創造幸福,分享快樂,關注學生內心世界,塑造學生純真完美的心靈。培育學生健康的人格、美好的心靈,讓學生擁有終身學習發展的能力。學生從學校門走出時,能夠擔當時代賦予的使命和責任。因而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教師要以滿腔的熱情關愛學生,精心培養學生,信任每一個心靈,善待每一名學生。大學生是有思維有感情有知識的羣體,他們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愛體貼與熱情幫助,心情舒暢地接受教育教學,實現教育心靈溝通、靈魂交融、人格對話的目標。

三、立德樹人,德育先行

德為才之帥,德是做人的根本,成長的根基。要做到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課堂,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學生的頭腦,使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道德是以“實踐—精神”的方式掌握世界的,脱離實踐空談道德,只能是水中撈月。道德是養成的教育,要把核心價值觀內化為學生自身的價值觀,就要做到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全面深化課程新理念,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細化為學生核心素養體系之中,融入到各學科課堂教育教學之中。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教育教學的重中之重,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對於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和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高校作為青少年學生培養的重要陣地,把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不但有正確的理論指導,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配合,思想政治課既是一門社會科學教育課,也是一門德育課,它的地位和任務是任何課程無法取代的,思想政治課是我國學校教育和資本主義學校自由發展的本質區別。

四、立德樹人,教師是關鍵

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培養“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接班人的關鍵。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也是道德的引領者,思想的啟迪者,心靈世界的開拓者,情感意志的塑造者。作為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教育別人自己要先受教育。高校教師思想政治狀況具有很強的示範性,打鐵還要自身硬,只有教師自身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才能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教師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教書育人,言傳身教相統一,潛心問道,關注社會,學術規範,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成為立德樹人的先鋒和楷模。

五、立德樹人,狠抓落實

一是課程是教育的核心,是學校教育活動的主要形式,將立德樹人貫穿於各科課程改革各個環節之中,把黨的教育方針細化到各科課程改革各個細節之中,將學科育和教育內容有機結合,挖掘學科教育中的文化內涵、德育因素,人文精神,真正做到教書育人。大學德育課程要關注社會價值取向,堅持科學性,具有針對性,符合時代性,不斷優化課程結構,把德育教育滲透到各學科教學中,使學生學習各個學科知識時,潛移默化受到德育教育,體現全過程育人,這就要求創新課堂教學形式,大力推行學科教育,改變只教書不育人問題,讓教育迴歸本質,實現知識能力培養與價值觀培育有機統一,把德育寓於智育體育美育之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二是吸收傳統優秀道德文化,立德樹人。中華文明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立德樹人體現了傳統道德文化的優秀精粹,要學會道德修身,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處理好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處世之道,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救世情懷,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教育感化學生,用傳統道德文化價值觀念反思自我,感召體驗,引導學生自我教育,將這些優秀道德傳統融入學生思想中,增強教育效果。

三是在德育實踐中認識世界,認識社會,體悟人生,正確對待自然,正確對待社會,正確對待他人,正確對待自己,在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磨鍊意志,適應瞬息變化的世界,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學校德育實踐活動是德育教育的載體,吸引學生參加豐富有趣的德育實踐活動,德育實踐活動具有明確的目的性,教師圍繞一定的目標組織活動,學生在活動中增加情感體驗,逐漸規範自己的行為,把課程學到的德知,形成德識,有了一定的德行,在生活學習中嚴格要求自己,逐漸形成自己的德行習慣,使德育走向生活,走向社會公益活動,成為生活化德育的有效途徑。社會公益活動促進團結友愛,真誠互助,關心他人,關愛社會,在與他人交流中學會文明有禮,有責任心,內化德識,外化德行,從德行昇華為德性,德性是一種發乎心、行乎外的道德素養,它與生命融於一體,需要學生去體驗感悟反思而自主構建。

四是道德教育要利用一切資源,包括家長資源,社區資源,社會各種文博資源,社會媒體資源,全社會齊抓共管,多管齊下。

五是立德樹人,做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在大學生中廣泛開展“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主題教育活動,以節糧節水節電為榮,以浪費資源為恥,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繼承優秀民族文化傳統,講文明,懂禮節,樹新風,創建優秀校園文化,形成良好校園文化環境。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努力學習,為樹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核心價值理念不懈奮鬥,為踐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道德規範從我做起,嚴格要求,做到習近平總書記所要求的,要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範踐行者。要堅持不懈促進高校和諧穩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態,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把高校建設成為安定團結的模範之地。要堅持不懈培育優良校風和學風,使高校發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風清氣正。

篇二:

高等教育肩負着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而立德樹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雅思貝爾斯認為:“人類的將來,取決於本真教育的成功。”德育就是一種本真的教育,是對人靈魂的教育。縱觀現今的高等教育,大多將關注重點放在知識教育、技藝傳授之上,而忽視了德育的育人功能,教書而不育人、授業而不傳道,這對社會的未來發展十分不利。高校應該把“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和“為誰培養人”作為教育之本,作為教育工作開展的標尺。

要因事而化。

思想政治工作歸根結底是做人的工作,“人”是教育的最終落腳點,要順應學生成長規律,瞭解個體身心發展的順序性、階段性、不平衡性、個體差異性,以便調整施教手段,有的放矢;要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德育的重要突破口,既適應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狀況,又超越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現狀,對受教育者進行合理引導。因事而化,就是要高校德育根據德育的相關“規律”做出調整,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達到成風化人的效果。

要因時而進。

教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不能一成不變,唯有順應時代發展需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內容,才能因時而變與時俱進。教育依靠外在的教學工具將客觀的知識外顯於人內化於心,課堂教學是實施教育的一種重要方式,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開設專門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學生進行系統性教育;要從教學實踐中探索規律,不斷總結凝練,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戰能力;要重視抓好德育的輔助渠道,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要因勢而新。

縱觀中外德育史的發展,我們不難看出,德育既有持續的生命力又有強烈的時代感,每個階段的德育都有着鮮明的時代意義。如漢代董仲舒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提出“天人合一”思想,主張由王者承天意對人們實施道德教育,這種提法契合當時的時代需要,一方面既維護了封建王朝的統治,另一方面又維持了安定的社會秩序,試圖讓人民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這種思想主張不僅對西漢王朝的發展產生了巨大作用,也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古代道德教育思想的發展。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應該不斷更新德育內容,把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融入其中,賦予德育更加鮮活的生命力。同時,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推動思想政治工作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賦予德育更新的時代氣息。

高校德育不是德育整個階段的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要打破分段式教育觀念,將德育與個人成長的各個階段有機融合,實現德育終身化,從而構建良好的社會道德系統。

篇三: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確保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多次就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作出重要指示,4月22日在致信祝賀清華大學建校105週年的賀信中,再次強調希望清華大學要“堅持立德樹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新時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時代要求,也是“十三五”時期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從確保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出發,堅持和把握好正確方向。

落實這一根本任務,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必須和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緊密結合。堅持立德樹人,高校當時刻牢記強化政治意識,把握政治方向,教育引導青年學生經常主動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引導更多青年學生保持政治定力,為實現中國夢凝聚青春力量。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就要從青年學生的成長實際出發,突出教育創新。

一個精神上“缺鈣”的人,是不可能承擔時代所賦予的歷史重任的。有理想就有人生的精神動力,有信念就能開闢美好未來。堅持立德樹人,高校要主動適應新常態,把握青年學生思想認知規律,不斷改進和創新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用深入淺出、貼近生活的鮮活事例化育青年,感染青年。當前,要緊密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髓要義,推動思想教育入耳入腦入心,教育引導青年學生正確認識國家前途命運和自身社會責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就要突出師德建設,加強示範引領。

按照做“四有”好老師的標準,我們要引領青年學生,自己首先就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否則,我們就會失去對青年人的感召力。其實,全社會對教師的期望不僅包含淵博的學識,還要求教師以高尚的情操、純淨的人格去影響下一代的成長。立德樹人是教師責無旁貸的任務,優秀教師是幫助青年學生繫好人生第一粒釦子的引路人,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主力軍。每個教師都有機會成為示範楷模,關鍵是如何充分發揮積極影響,承擔更多社會責任。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把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作為工作重點。

人才培養的質量,不應只看考試分數,更根本的還要看我們培養的學生是否具備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於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要不斷更新我們的教育理念和價值,要面向全體學生,牢固樹立人人成才觀念、多樣化人才觀念、終身學習觀念和系統培養觀念,更加註重教學、科研、實踐緊密結合,更加註重學校之間、校企之間、學校與科研機構之間協同育人,努力形成體系開放、機制靈活、渠道互通、選擇多樣的人才培養體制。要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遵循教育規律、教學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更加註重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因材施教,為黨和人民事業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不斷創新方式方法。

既要落實到教材課堂中,落實到文化育人中,也要落實到實踐活動中,落實到政策制度中,更要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同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和社會誠信建設,同民族團結教育,同提高法治意識、環境意識、國防意識等緊密結合,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強大合力。思想文化陣地,優秀的文化不去佔領,錯誤的思想就會去佔領。因此,堅守立德樹人主陣地,高校要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增強文化自信,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提升輿論引導能力,打好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環境文化育人的“組合拳”,激發青年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堅定青年學生振興中華、實現中國夢的信心和決心。

立德樹人是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也是我黨對人民教育事業的一貫主張。高校作為教書育人重地,肩負着科教興國的重任,立德樹人是高校崇高使命所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