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的精神家園》讀後感範文最新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8W

所謂精神家園就是精神世界裏的美好家園,大家通過讀書也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家園,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我的精神家園》讀後感範文最新,以供參考。

關於《我的精神家園》讀後感範文最新
關於《我的精神家園》讀後感範文最新

如今,《紅樓夢》已被翻拍了許多回,看看電視上鮮豔的畫面,動人的情節,但總覺得少了一些什麼,不禁讓我夢迴紅樓,重回我的精神家園。

依稀記得,當我還是小學生時,抱着《紅樓夢》,看着書上的插圖,津津樂道。總認為林黛玉是個傻姑娘,小心眼,猶是討厭。可曾想,現在我讀起《紅樓夢》來,另有一番滋味,如同身臨其境。

當初我厭煩的林妹妹,現在我不禁打心眼裏喜歡。曾記否,林姑娘隻身進京都時那份膽怯與不安,俏語謔嬌音桃花黛玉泣殘紅時那份憂愁:“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這些隱隱約約浮現腦海,我知道林妹妹乃是美貌與才華的代名詞。她憂鬱,她不開朗,這又如何,人非完美,那温婉充滿傷感的眼神讓人們訴説她苦難的命運以及他對寶哥哥堅貞不渝的愛戀。又曾記得當生命已經到了盡頭,林妹妹獨守空房,心中充滿了不捨與眷戀,她不得不離開。驚天地,泣鬼神,黛玉香魂依舊。殊不知,當我十年後再次品讀林妹妹時,心中有何觸感,我想有的只是對生命的珍惜,對生活的期待。

《紅樓夢》亦是如此,我常常用心去斟酌何為精神家園。

我讀過名著,讀過小説,也讀過傳記,連一些花邊小文章我也瀏覽過,我不知道它們能否建造我的精神家園。我只知道閒來無趣,信手掂來。

我還記得曾經為了一本書,整日廢寢忘食。我如飢餓似渴的讀着它,於是我的精神世界多了一束陽光,少了一點陰霾。從那一刻起,我打下了家園的地基,接下來要做的事就是往上建造。

王小波在《我的精神家園》裏説過:井底之蛙也擁有一片天空,十三歲的孩子也可以有一片精神家園。這個家園裏外觀不美麗,房間不夠多,沒有庭院,沒有苗圃,但可以有無盡的快樂,無盡的幸福。

我不理解那些文人騷客的精神家園,我也做不到那種爐火純青的境界。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閲歷的豐富,我會有新的看法,就如當時我讀《紅樓夢》一樣。

回顧十幾年來的讀書生涯,當年的《水滸傳》《繁星·春水》《唐詩三百首》《史記》等等,我仍覺得那麼親切,它們都是我的家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為了更美好的家園,我要不停的加工,如果淪落到屋漏偏逢連夜雨,那就不好了!

精神家園,我的家園!

關於《我的精神家園》讀後感範文最新

知道林曦要開線上書法課有2個月了,一直猶豫是否報名。

很喜歡她的微博“林糊糊”和公眾號“林曦的小世界”,給我很多滋養和共鳴。但猶豫在於,一是沒有時間;二是已經有線下老師了;三是同樣線上課,貴十倍。

時間真緊。下班到家20:30,檢查小朋友功課、送她入夢鄉、自己洗漱好就超過22:00了,每天頂多半小時寫毛筆吧,別的網購或瀏覽網頁,真是一樣都不能再幹。

學費真貴。比線下老師貴3倍,比其他線上課程貴10倍。講得再好,真有如此倍數之差,卻是未必。

報,可能沒有時間、可能效果不佳、可能半途而廢、可能最終還是學藝不精,那麼,損失一筆學費,我後悔值的上限是一筆錢。

不報,就會老想着那會是怎樣一個樂園,我會錯過怎樣的同好和朋友,我錯失了怎樣的一種生活,我的後悔值將沒有上限、無法估量。

也許每一個選擇都會後悔,但説到底,一個是金錢的損失,一個是精神的損失。

王小波説:“我對權力沒有興趣,對錢有一些興趣,但也不願為它去受罪。”

我沒有他那麼灑脱,他説不要孩子,就不要孩子。我要養家,就不能不接受一些委屈和勞累,但如果賺的錢可以支付一些自己的喜好,也算是補償。

王小波在《我的精神家園》一文中寫到:

“安徒生寫過《光榮的荊棘路》,他説人文的事業就是一片着火的荊棘,智者仁人就在火裏走着。我覺得用不着想那麼多。用寧靜的童心來看,這條路是這樣的:它在兩條竹籬笆之中,籬笆上開滿了紫色的牽牛花,在每個花蕊上,都落了一隻藍蜻蜓。維特根斯坦臨終時説:告訴他們,我度過了美好的一生。這句話給人的感覺就是,他從牽牛花叢中走過來了。”

在我的精神家園中,老朋友是閲讀和寫作,新朋友是書法和國畫。我覺得它們都是美麗的牽牛花,我希望它們伴我度過美好的一生。

關於《我的精神家園》讀後感範文最新

有人曾這樣説過:“《我的精神家園》是一個充滿睿智的詩意的世界,一個自由思想家的精神家園,是使人憂傷的幽默。”這是一本雜文集,書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值得深思,風格卻又是黑色幽默的,讓人一邊笑一邊思考,這並不代表拋棄了嚴肅,話題是嚴肅的,只是用了不同的方式來敍述而已。王小波説過,他喜歡有趣的東西,所以他書中的人物始終都是笑着的,他的文字中流淌着鮮活的智慧,就像自有奔湧的河水,任何力量也無法阻擋。他喜歡,讀書的人也喜歡。

王小波對讀書和思考有一種天真執着的熱愛,不是為了功利,而是學習中享受純粹的快樂。他在《我的精神家園》中回憶的“幼時遙望人類智慧星空的情景”,純真而令人感動。他一定要活得真實、豐富、有趣,追求智慧和真理,痛恨乏味和愚昧。讀其文字,獨特而態肆隨意,但卻有着一種內在的嚴肅。他的作品中佔支配地位的是超越情感的理性思索,在那貌似玩世不恭並且自嘲的表象下,隱藏着冷靜、徹底了悟的大智和無可救藥的真誠。

王小波説,人應該記住自己做過的聰明事,更該記得自己做的那些傻事。這是提醒人們應該具備時時反醒的精神吧。俗話説:“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一個人,在不斷地學習和追求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多多少少的失誤。這就需要我們要有反醒的精神,努力做到時時刻刻自省,不斷改正錯誤,每一天留給自己一些時間去反省去靜下心認認真真思考一些事,時間久了,必然是有所收穫的。

作者在書中提到對於“中國人喜歡接受這樣的想法:只要能活着就是好的,活成什麼樣子無所謂”的精神狀態是極為不滿的,認為“人必須過他可以接受的生活,這恰恰是他改變一切的動力。人有了心胸,就可以用它來改變自己的生活。因為在精神生活的問題上,任何否定和不滿的背後都有着一種肯定和追求,表明了人對舊我的否定,對新的精神生活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憧憬。在人的精神生活中,作者認為“能夠帶來思想快樂的東西,只能是人類智慧至高的產物。比這再低一檔的東西,只會給人帶來痛苦;而這種低檔貨,就是出於功利的種種想法”。從這種立場出發,人就有了更為廣闊的參照系,因此在衡量一種精神價值時,主要標準就不再是眼前的自身實利。

在現實社會中,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我們往往會摔跟斗。但是,我們要掌握自己的命運,就要不斷地學習和追求,使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從而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