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起源》實用參考讀後感範文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2W

什麼是讀後感?其實讀後感就是把我們看完書之後的收穫寫下來,如果你喜歡探索大自然,你一定要去看看《物種起源》這本書,相信你一定收穫多多,記得寫讀後感哦,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物種起源》實用參考讀後感範文三篇,一起來看看吧。

《物種起源》實用參考讀後感範文三篇
《物種起源》實用參考讀後感1

達爾文得出了上帝是生命起源的結論,這是發自內心的信仰,還是一個不得已的結論,我們不得而知。我們常聽説諸如"相信上帝是不科學的"或"科學已經否定了上帝"之類的話,但這些話本身不一定就是科學的,至少是值得我們進一步商酌的。正如達爾文一樣,我們會思索、探討最初的起源的問題,但如果不承認有上帝的話,將會遇到一個很大的難題,人們往往會不得不以很不科學的方法來解決。

就拿宇宙和生命的存在為例,如果不相信上帝的創造,我們只有兩種選擇,一個是宇宙萬物是永恆的,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沒有所謂的創造及起源一説;另一種選擇就是宇宙萬物是自己來的,也就是説是自己創造了自己。

我們先分析一下第一種選擇,宇宙是永恆的説法,與其説這是一種可靠的理論,還不如説是一個人不願意相信上帝的藉口,因為它是與現有的最新科學證據背道而馳的。現今的科學不但是在研究宇宙的開始,還在探討宇宙的終結。另外,根據我們的日常觀察,宇宙的組成部分,如地球和太陽等等,都是有壽命的,這些有限的東西累加起來,整麼又可以成為永恆呢?所以這種説法與我們的理性也是相矛盾的。當然,宇宙是如此的浩大,有許多東西我們並不十分清楚,但至少從我們現有的知識和證據來看,宇宙萬物不是永恆的。一個本着科學態度的人,應該承認這一點。

讓我們再來看一下宇宙自己創造了自己的説法。根據我們的日常觀察,大凡有功用的東西,小到一雙筷子,大到一台超級電腦,都一定有其設計,是被創造的,它們不可能自己創造了自己。我們看到一台機器,儘管我們不一定知道是誰造的,但一定會想到是被造的。如果有人認為它不是被創造的,我們一定會説此人不理性。但一個單細胞就比任何的機器的運作複雜且精密的多,整個宇宙的運行和其上的規律更是不可同光年而語。有誰會相信隨便堆起來的字符可以成為經典名著呢?又有誰會相信自己手頭上的工作會自己做成呢?連這些小事都不可以,我們又憑什麼認定宇宙一定沒有創造者呢?這是一個符合理性的結論嗎?

在解釋萬物及生命起源的時候,所有的理論都是要靠信心來接受的,也既是説,都是信仰。要接受不相信上帝的信仰,應該是需要更大的信心,需要克服更大的障礙,因為這些信仰裏實在是包含了太多的未知因素。這也許是為什麼許多現代科學的奠基人,諸如牛頓、伽利略、麥實維爾、法拉第、愛因斯坦、愛迪生、及達爾文等等,都相信上帝的原因。

每個人都有不相信上帝的自由,但要用科學和理性來作為根據可能是有點説不過去。

《物種起源》實用參考讀後感2

正如達爾文所説,《物種起源》從頭至尾是一篇"長篇的論爭”,作者為證明不同凡響的立論,列出很多不同尋常的證據,並親力親為,隨貝格爾號軍艦環遊世界,進行探索。他親自做了許多關於物種的實驗,飼養很多生物,注重研究細節。並辯證地運用前人的記錄,結論。

經過五年的探索,他對物種起源問題做出大膽假設,並在好友萊爾和胡克的敦促下,把研究成果總結成為《物種起源》。雖然作者在很短時間內便寫完全書,但書在作者寫出了縝密的思維,充分的考量,權衡。書中涉獵眾多科學領域,作者不為其煩地列舉了許多例子,證明充分,充滿了超越時代的設想,細緻入微的實驗過程,結果,體現出作者巧妙的構思,縝密的理論,治學得嚴謹,博大精深。

達爾文在劍橋大學1831屆近400名畢業生中排名第十,但他謙虛地稱自己不是個好學生。在書中,能讀出作者的謙虛謹慎。

他提及幾十個研究者,並寫出其中大部分人的觀點,研究成果,併發出精闢的見解,從他的洞見與雄辯中感歎發現他的博學。

書中描寫了作者的辯證思考歷程,在瞭解作者的思維方式中,能發現很多被忽略的關鍵細節,也能發現許多獨創性的見解。作者作為一名學富五車的博物學家,在書中論證得遊刃有餘。作者的厚積薄發,可以見到作者對真理的熱。

究竟是達爾文成就了《物種起源》,還是《物種起源》成就了達爾文,無從辨別,但可以確定他們是互為靈魂的。從書中,可以見到達爾文為本書所做的鋪墊之廣博,設想之超前,結論對比之嚴謹。他為獲取真理,完成環球航行,與廣泛的各界學術佼佼者交流,博取眾家之長,辯證地使之成為自己的論據。他在朋友的林地上做實驗,在寬廣的地域上研究生物演化。從北極到居住地,他研究空間範圍非常寬廣,他研究的時間尺度達數億年,研究了許多地層,從眾多現象中發現自然的準則。在書中處處有知識,是對自然的探索,是對自然規則的考量,是對人類的重新定位。能拓寬視野,增長知識,發現科學思想,培養嚴謹態度,養成辯證思考習慣。

《物種起源》實用參考讀後感3

我一直對神奇的大自然充滿着濃厚的興趣,達爾文著作的《物種起源》正好滿足了我對大自然的求知慾。

達爾文用其仔細的觀察及豐富的想象力,在書中描寫了生物物種由簡單到複雜,由單一到繁多這樣的一個演變過程。就象是一棵樹不斷能長出新的枝條,在生物的演變過程中,新的物種分枝會在原有的基礎上產生出來。但畢竟整本書也就是在探討物種的問題,這是假設有了生命以後的事情,達爾文把此書命名《物種起源》而不是《生命起源》是有其道理的。但不幸的是,有許多的人有意或者無意地把它當作生命起源的權威,實在是有點勉為其難。

進化論這個觀點正是出自《物種起源》。它的出現有其適時的社會、政治、宗教背景。自十六世紀改教以來,尤其是十九世紀以來,社會大眾對背道的天主教、英國國教等對大眾思想的束縛產生了抗爭,帶進了人類思想的自我解放,科學研究的風氣漸漸成型;同時,唯物論漸漸地成為人們認識自然的基礎。所以,進化論成了一個時代的綜合產物。如果仔細地讀《物種起源》,我們就會大吃一驚:原來我們過去所“聽”來的,大部分不過是“道聽途説”而已;我們對“進化論”所認識的,多是後人“強加”給達爾文的。甚至將達爾文“自然選擇”、“物竟天擇,適者生存”的温和陳述都延伸到“弱肉強食,優勝劣汰”、一個階級和另一個階級的殘酷鬥爭和無情打擊、一個民族消滅另一個民族的社會“進化論”。

達爾文所倡導的是所謂的"創造進化論",這也是為部分____所接受的理論。其實,達爾文所觀察到生物物種的出現是由簡單到複雜,由水生到陸生,最後有了人這樣的一個次序,並不是什麼新鮮的發現,早於他三千多年前寫成的創世記在描寫上帝創造生物物種的時候,就已經列出了同樣的次序。

科學是神祕的,也是美麗的。它既是反映現實世界的本質和規律的知識體系,又是改造世界、造福自身的偉大力量。從我們學習的哥白尼的日心説、牛頓的力學理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蒸汽機的發明,到我們熟悉的因特網技術、基因工程,這些科學理論的誕生與應用都促進了社會的文明與進步,也深刻地影響人們的生活甚至精神世界。

讀過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後,更加了解了達爾文的進化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僅僅是説大自然,我們人類的生活亦是如此。達爾文的著作不僅使生物學和人類學發生了革命,同時也改變了我們對人類在世界的位置的看法。經過多年的探究、搜索事實,思考問題,再加上耐心的記錄、總結,從而寫成科學鉅著。從這部書中,我不僅看到生物之間複雜的關係和大自然的奧祕,更看到了令我敬佩的科學精神,那是達爾文身上的遇到難題不放棄、永不放棄的堅持,對科研的執着,以及嚴謹、實事求是的精神,這些都源於他對科學的熱愛。

讀罷這篇文章,我對科學產生了很大的興趣。而我更要學習達爾文的科學精神與品格。馬克思説:“在攀登科學的山路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着陡峭巖壁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是的,探索科學是一件艱苦的事業,但發現與探索科學的過程又是充滿無窮樂趣的。而這樂趣又吸引科學家們不斷探索,不斷進步。人們發現科學,在科學世界裏探索,不僅僅是為了滿足自身需求、征服自然,更是為了解決人類生存與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從而讓人們更好的生活,讓社會更和諧。正如達爾文的進化論不僅闡釋了生物的進化原理,也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思想。

現在,聰明的人類將科學知識應用到各種技術中,使方便、快捷的節奏悄然進入人們生活中。高鐵縮短了人們出行的時間,互聯網讓世界變成了“地球村”,縮短了人們間的距離。袁隆平克服重重困難研究出雜交水稻,解決了中國乃至世界的糧食短缺的問題;錢學森歷盡千辛萬苦研製出原子彈、氫彈,增強了新中國的綜合國力;吳孟超將畢生的時間都入到肝膽外科的研究中,至今未離開手術枱,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他們熱愛科學研究,不畏辛苦,為人類造福。然而,在充斥着利益的現代社會,有些人利用科學,用高科技研製有毒化學試劑加入食品中,試圖謀取暴利。假煙、假酒早已屢見不鮮,爽口的飲料中有塑化劑,美味的飯菜加入了地溝油、蘇丹紅。入股額大家都利用科學,用於滿足自身的慾望,不考慮他人、社會,那還不如回到古代,回到沒有危害到人們健康的時代裏。想到這裏,真想告訴大家要正確對待科學。我希望每個人都能熱愛生活以正確的態度對科學。熱愛科學,是讓它造福於人類,造福於社會。

所以,讓我們熱愛科學,用嚴謹、認真的態度、執着堅持的精神徜徉在科學的海洋中,讓我們享受發現與探索的樂趣,讓科學為我們創造美好的未來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