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後感精選優秀範文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2W

書中自有苦辣酸甜,書中自有悲歡離合,書籍能讓我們體會到許多在生活中沒有體會到的內容,我們一定要珍惜哦,你會堅持自我嗎,在你的讀後感中告訴大家吧,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後感精選優秀範文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後感精選優秀範文三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後感1

作為一名與時俱進的教育者,不僅要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擁有堅定的教育理念。為了貫徹學習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北師大歷史教研組展開了對《陶行知教育名篇》一書的讀後感分享。通過閲讀與分享,我們感受到,環境改變仍未使經典文章褪去鮮豔色彩,掩卷沉思,受益頗多。

首先,李卓敏老師就“教育者之機會與責任”這一章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認為:“要做一名有擔當有責任的教育者,一名優秀的教育者需要做到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即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實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一件事。知是指內心的覺知,對事物的認識,行是指人的實際行為。知與行的合一,內有良知則外有良行,如果沒有致良知,就不會實際的善行”。

薛甜老師也發表了對知行合一的看法,她分享到:“教育的出發點是人,是關愛人、尊重人、幫助人、啟發人,教人獨立、向善、質疑、求索。生活即教育,真正的教育是使生活與生活摩擦,解放人的潛力,讓人擁有改良生活、改造世界的力量。教育者要能平等,不可輕視學生,凡事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要有科學的精神和表達的藝術,對教育事業要有信仰和敬畏之心。

許雨婷老師分享到,陶行知先生給她帶來最大的啟發是:“教育者的責任就是不辜負機會;利用機會;能用千里鏡去找機會;會拿靈敏的手去抓機會。要用細心和愛心觀察學生在課內外的靈感,來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

馬名豔老師在讀“中國鄉村教育之根本”這篇感受頗深,她分享到:“陶行知認為中國教育的弊端來源於傳統的社會結構把人分為勞心者和勞力者。並且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觀念深入人心。於是,社會的風氣是人人都想成為勞心者,看不起勞力者。於是農民和體力勞動者淪為二等公民,失去工作的自豪感。於是孩子們為了通過成為勞心者的層層考試,成了讀死書的沒有創造力的書蟲,從這一點切入,陶行知發展出一套較行做合一的教育理論,教育應當是有教無類的,每一個教育者對教育要充滿愛與情懷。"

最後,王亞寧老師總結到“陶先生很多故事,我們雖瞭解的有限,但我們仍可以在他的書信中體會到他心底的善良,焦慮和無奈。我們要在點滴中呈現陶行知先生大寫的人格,正本清源,讓他回到受敬仰的位置。陶行知先生的背影,是一個教育者的正面"。

通過這次閲讀分享,國中歷史組認識到讀書對於日常教學的重要性。通過多讀書,讀好書可以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通過閲讀大師們的著作,學習大師們的思想,繼承大師們對教育的熱愛。

作為一名歷史教師,陶行知,陳寅恪、胡適、張伯苓、晏陽初、梅貽琦、梁漱溟、蔡元培……這些閃耀民國的大師們,最讓人感動的不僅僅是他們的學術造詣,更是他們明知是飛蛾撲火,卻仍然拼盡全力救國救民的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面對強權,鐵骨錚錚!

雖千萬人,而吾往矣!往事越百年,大師已不再。

仰望蒼穹,這些知行合一的教育家,是最閃亮的的星。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後感2

在學校裏,老師們就對我們説:是陶行知爺爺讓中國教育事業向前邁了一大步。是我們學習的楷模。他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辦中國人民所需要的教育。這本《陶行知教育名篇》彙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文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平民教育","學校觀","創造的兒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經過八十多年的考驗,不僅仍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而且對今天的中國教育改革具有很強的借鑑價值和指導意義。

這次學校組織我們閲讀《陶行知教育名篇》,讓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是那麼的貧泛,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斷的學習和積累。

其中陶爺爺的生活教育論,讓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學中讓學生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在傳統的教育中我們讓學生讀死書,讓他們以考試分數為目的,以分數來分學生的好壞。陶爺爺形象的把傳統教育比喻為吃人的教育。例如有一則漫畫這麼形容的。一幅圖:學校開學了,學生帶着長方形,正方形,六邊形等等各種形狀的腦袋進入學校。另一幅圖:他們畢業後,一個個帶着圓形的腦袋從學校走出來。這個漫畫形象的表現了傳統教育把學生當作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師以傳受知識為已任,學生以接受知識,應付考試為追求的目標生活教育他則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發點,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對殺人的各種考試。這是我們現在所追求的教育,新課標中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活起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他們自主。他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現代學習方式,這對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的多麼的重要。現代的教育必須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上取得和藹發展。

總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豐富多彩的,同時我們教師所要學習所要做的也是豐富多彩的。我做為一個新教師,更要向陶爺爺學習,向前輩們學習,多積累知識,多和孩子們相處,和他們做好朋友,而不再只是他們的老師。我相信經過我們的努力,祖國的明天會更好!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後感3

暑假裏我拜讀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篇》,受益匪淺,本書彙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創造的教育”、“創造的兒童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倡導的“生活即教育”、“教學合一”以及“創造的教育”的獨特教育思想,對於我們的教育事業具有許多現實意義。

陶行知先生的創造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六大解放,即頭腦解放、手腳解放、身體解放、感官解放、時間解放、語言解放;二是“勞力的基礎上勞心”;三是“學做合一”;四是“實驗即創造”,創造的本質是活鮮鮮的生命,是活生生的願望,是在於火一樣的熱情,是在於探究的興趣,創造來源於生活的活力、來源於生命的本身。

在“創造的教育”一文中寫到魯濱孫漂流到荒島上去,白天到海邊用手去捧水喝,到黑夜沒水喝,他想出了用軟土製成的瓶子,再用火燒成,可以裝水,這是由行動而發生思想,由思想產生了新價值。當今的學校教育,真正意義上的創新不很多,教師的教法不新,學生學法不新。因此,現在的教育需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創造力,需要充分的營養,適宜的土壤,良好的環境,還需要建立良好的習慣,需要因材施教。我們也要像利波老闆那樣寬容法拉第,讓法拉第在電學上取得輝煌的功績。

在讀到“創造兒童的教育”,首先要為兒童爭取時間解放,現今有許多學校還是靠犧牲兒童的時間為代價來換取所謂的“成績”,這就使兒童失去了學習人生的機會,養成無意創造的傾向,到成人時,即使有時間,也不知道怎樣下手去發揮他的創造力了。創造兒童的教育,還在於解放兒童的頭腦,讓他們從頭腦裏解放出來的創造力,才能創造出輝煌的成就。

教育創新並非標新立異,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的能力,如果説教學內容已經體現了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採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的話,就無所謂能力的培養了。因此,新時代的教學就是創新的教學,創新的學習。陶行知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先生的責任不在於教,不在於教學,而在於教學生學。教師不應把現成的解決問題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應該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告訴學生,使學生自己動腦,經過不斷反覆推敲,以求得最佳效果,也要注意不能讓學生像“無頭的蒼蠅”似的盲目亂撞,教師應精心的設計好一系列程序,指導學生用最短的時間來解決問題,並能推而廣之,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由此我們體會到陶行知先生的“創造教育”的真諦。

我們想要開創造之花、結創造之果、繁殖創造之森林,關鍵要有適宜的氣候、一定的土壤、而這些條件要靠我們全體教育工作者去力行。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引導學生手腦並用,學會過硬的技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使每一位學生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有用人才。在實際教學中,我將從書上學到的做起,從自己的本職工作做起,認真對待每一名學生,認真上好每一堂課,以真正的創新理念去開拓自己的新天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