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在人間心得體會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89W

優秀的心得體會一定是要着重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的,我們在寫心得體會之前一定要將自己的思路梳理好,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讀在人間心得體會7篇,供大家參考。

讀在人間心得體會7篇

讀在人間心得體會篇1

這是19世紀的俄國作家高爾基的一部著作。這本書就是對自我最苦難的下層生活的藝術記錄。讀了這本書,讓我第一次很深入地接觸到了在高爾基時的社會和人們是怎樣的。

高爾基的童年是不幸的。在他4歲喪父後,她的母親便改嫁了,於是他住到外祖父家。11歲時,母親去世,外祖父所開的染坊破產,家境逐漸走向貧困,自私、勢利的外祖父十分不滿外孫給自我增加的生活重擔。可是,外祖母卻很疼愛自我的外孫,以後,她和外祖父便分了家產(被迫),即便她分到的東西很少,但都不抱怨,依然和外祖父共居,不計較外祖父的“任性”。

於是,高爾基走向了“人間”。他當過學徒、在輪船上洗過碗碟,在碼頭上搬過貨物,還幹過鐵路工人、麪包工人、看門人、腳伕、據木工、園丁……年滿16歲之前,小小的高爾基便從事過7種職業。幼小的他嚐盡了人間的酸甜苦辣,受盡了種種虐待與壓迫。一路上,他遇到了被他暗自稱為瑪格特王后的優雅美麗的女人,她有很多書,也很願意借給高爾基看。在高爾基看來,瑪格特王后總是那麼美麗、善良,並且擁有高尚的品質和對讀書的愛好。不像裁縫的小妻子那樣,光有漂亮外表的瓷娃娃。

1994年,高爾基懷着上大學的渴望來到了碦山,了碦山才明白上大學對他來説只可是是一個夢想。他很快成了流浪大軍中的一員。經過好友傑里科夫,高爾基接觸到了民族粹派大學生們,在朝不保夕的困苦日子裏,高爾基刻苦自學,為他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高爾基的一生中,我似乎隱隱約約地看到了什麼,是堅持?是刻苦?這一切都是,至少,他還是個“大寫”的人。或許,我也應當從他身上學到些什麼,如:像他一樣樂觀應對困苦的生活,對閲讀書籍的痴迷,對學習的渴望……

應對現實生活,我們更加應當好好珍惜此刻的完美生活,這一切來得多麼不容易,公主皇帝的家庭,設施齊全的學校,和睦相處的社會……我們此刻還小,也不能對社會,為國家做出什麼巨大的貢獻,唯一對以往為國家做出奮鬥的科學家、用筆當武器的文學作家、辛勤培育下一代的教師們的回報,便是:珍惜此刻,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讀在人間心得體會篇2

這不是那種可以一氣呵成看完的流量小説,這是需要細細品的那種書,要周圍安靜,月色如水。

很好玩的一本書,大多書裏都是女人出示色相,這裏偏偏男人出示色相,有點鏡花緣的味道,卻又不盡相同。食色性也的世界裏,在寫者筆下,都是假來假去的一時相互利用,無論身體還是精神上。雖然筆下冷酷,現實也正是如此。只是,寫者對男人偏愛,粉飾得太好,對女人不但少幾分筆墨,還會刻意讓其格外“生動”,似乎不如此不盡意,倒也的確有奇特的味道和效果。其中一篇,似乎終於讓女人美了起來,卻又有些不食人間煙火。也許寫者眼中,女人不是在天堂,就是在垃圾場,可能是寫者的理想吧,或者如柏楊所説,女人,比了解上帝都難。

原以為是應該抱着嚴肅認真地面孔去面對字碼的,讀書的過程中卻是其樂無窮。因此,不得不感歎寫者的精神之高,如此醜陋的世間,能寫出漫畫的效果,如此的少。

葉藏的搞笑,也許就是寫者對自己的無奈,自己笑對生活做不到,不如看他人歡笑。很有趣的人,一邊流淚,一邊笑,也許是笑着走的。

在所謂人世間摸爬滾打至今滿目瘡痍的他,唯一願意視為真理的,或者説是對他遭遇的一種自我安慰——“一切都會過去的。”曾經擁有一切又失去一切的他,這樣堅信着。

“如今的我,談不上幸福,也談不上不幸。”不知是歎息還是慶幸,能夠發出這樣感慨的葉藏,在他二十七年的人生之中,歷經了過多的滄桑。

大庭葉藏,在面對捉摸不透的現實人類社會時選擇了極端另類的生活方式,表現出的超然物外的人生態度或許令許多人無法理解。或許他的靈魂是軟弱的,但骨子裏是一個真實而充滿理想的,永遠的少年。他用心中忿忿表達了對真實幸福的嚮往與追求。然而社會就是如此不公,越是期望反倒越是事與願違。葉藏看似圓滑的人生早已將他柔弱的內心踐踏得千瘡百孔,鮮血淋漓。可他永遠面帶着微笑,將那顆受盡折磨的心隱藏在身後,以最温柔的自己面對周圍的人。

正如小説中酒店老闆娘所説的最後一句話——我們認識的小葉,個性率真,幽默風趣。只要不喝酒,不,就算喝了酒……也是一個像神一樣的好孩子。

讀在人間心得體會篇3

“這世上慾望少得可悲近乎無慾的,是娼妓。”書中的小葉説。

總有一些人,與周圍格格不入,又或者,每個我們都是如此?我無從知曉。不管用什麼方式在人羣中試圖怎麼隱藏都無濟於事,就像無論如何都難以深諳人羣早以默認的某種慣常的度,想用力表現出的快樂,(而快樂本身不需要用力),而一不小心笑得過度的誇張,反而變成不適的擔憂。想要不被擔憂的擔憂總是縈繞在腦海。一旦失衡,便是深淵。

能夠在人羣中很好隱藏某部分自己釋放某部分自己,且恰到好處,一定是一門藝術。很容易浸入某種情境的我,越來越覺得自己是沒有我的。面對《人間失格》,究竟是什麼導致的悲劇?人與人之間要真正做到相互理解,恐怕是人世間最為困難的事了。冰山一角的你,與冰山一角的他,不説,是無人理解的痛,説了,依然是無人理解的痛。歸根到底,我們感興趣的還是一個叫做“我”的人。而除“我”之外,都是“他人”。

所以終究,我們要找的並不是我們喜歡的人,而不過是我們以為的喜歡我們會對我們冰山感興趣的或者哪怕佯裝感興趣的人。所以總得有個人,開個頭開始這場劇目才行,然後一方當了真,戲劇才真正上台。相互訴説與傾聽,哪怕左耳進右耳出,重要的不是你究竟在不在意,而是對方感覺到的你究竟在不在意,重要的也不是對方愛不愛你,而是你感覺到的對方愛不愛你,荒唐吧,我們從來不需要真相,美好的假象,一定勝過悲涼的真相,美好的面紗摘不得,該化的粧一定要化。

可是終究,抱團取暖還是比顧影自憐要好的多吧,奇怪的是,也存在許多密集的突然美好的瞬間,像聖潔的光突然籠罩了世界般的歡喜。有時,居然毫無緣由。

我為什麼會喜歡自己?最近這個問題縈繞着我。如果我不是我,我會喜歡我自己嗎?我知道自己的所有好或不好,可愛與醜陋,其實,終其一生,我要討好和取悦的人,只有一個:那就是我自己。我為的終歸是讓自己更喜歡自己而不是更討厭自己。

過於誠實是因為欺騙在我這已沒有了意義,可我明明知道你想要我騙你,你的眼神表達了想要被騙的渴求,而我只能啞然一笑,説剛才説的都是騙你的。我拙劣的謊言怎麼可能騙得了你,你是被自己所騙,從來不是我。

讀在人間心得體會篇4

“我這一生,盡是無恥之事。”日本三大無賴派代表作家之一太宰治在自己生前留下的最後一部鉅作《人間失格》第一手札的第一行如是寫到。

原文的標題,「にんけんしかっく」,直譯過來淺顯易懂——失去作為人的資格。不管怎麼看,這似乎都是一部不會令人感到心情愉悦的作品。然而事實也正是如此。但文中所反應出來的,真真切切存在着的,這人世間最陰暗的一面,確實那樣的真實又那樣的令人痛心疾首。也正是因此,我才被它深深打動。

與其稱之為故事,其實更接近於確實發生過的,作者本人的自傳體小説。在他自殺逝世那天,第三手札的完成似乎也在冥冥之中暗示着他的未來——看不見光明與希望的黑暗的漫漫長路。

故事的男主人公大庭葉藏,從幼年開始便體弱多病,卻異常聰穎。常年卧病在牀,仍能在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也或許正因此,他似是擁有着比同齡人更加成熟的心靈——或許稱其為所謂“世俗的圓滑”更為恰當,從記事起就不曾有過丁點的童真,為取悦他人而活着,傀儡般不摻雜絲毫情感。“對討厭的事不能説討厭,而對喜歡的事,也是一樣,如同戰戰兢兢地行竊一般,我只是咀嚼到一種苦澀的滋味,因難以明狀的恐懼感而痛苦掙扎。 ”這是怎樣一種常人不得而知的苦楚與無奈,複雜的“人情世故”過早地將這副幼小的身軀吞噬殆盡,用不再單純的煙塵將他深深埋葬。不敢把自己所愛告訴他人,畏懼因此招來的那些厭惡而挑剔的目光。這使他恐懼,對人類感到深深的恐懼。或許他曾存一絲幼小而無力的單純,卻被生存的緊迫感無情掐滅。也正是因有些這樣黑暗的童年,為葉藏短暫而跌宕起伏的一生埋下了伏筆。

青年時期,考上東京高中的葉藏,在這裏的畫室遇見了對他人生影響最大的人——堀木正雄。沾染一身惡習的堀木試圖將只傾心於讀書的葉藏拉入地獄,而葉藏對這所謂“朋友”根本不屑一顧,權當陪他玩玩而已。未曾料到,日復一日的花天酒地,竟真使葉藏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吃喝嫖賭抽,每天都這樣渾渾噩噩地度過。也因一時興起,葉藏隨他加入了一個叫做“共產主義讀書會”的祕密研究會,自此竟一次不落地積極參加着每一次的活動。對他而言,偷摸着從事“違法”行為的刺激所帶來的快感,是其它活動無法給予的。在他的內心深處,終有一層對人類深深地恐懼,隔閡了他與人類最真實的交流。

讀在人間心得體會篇5

在經濟最困難的時候,忙碌致使葉藏的身體也開始吃不消。這是他第一次想要去死。在銀座的酒吧裏,窮困潦倒的葉藏受到了一位女招待的恩惠,兩人的憂鬱頗有幾分相似。同居兩夜後,葉藏不假思索的同意了她殉情的請求。某日夜裏,兩人一塊兒跳進了鎌倉的海面。然而——女人死掉了,葉藏卻得救了。對葉藏來説,這是人生中的一個重大的轉折點。

這是他人生中最黑暗也最波瀾起伏的後半期。因為殉情事件的發生,家裏與葉藏幾乎斷絕了關係。無法忍受勢利的束縛,他從那個號稱是父母老朋友的,每月剋扣家裏寄來的生活費的男人家逃了出來。被稱為所謂“朋友”的堀木,面對葉藏的求助卻是那樣不耐煩,唯有在對自己有利的情況下才肯答應着做些什麼。也正是這時,葉藏的人生中出現了第二個對他影響深遠的女人——漫畫雜誌編輯靜子。鬼使神差,兩人同居了。儘管靜子是一個有些一名五歲小女孩的單身媽媽,但小姑娘也十分樂意地喚葉藏為“爸爸”。通過畫漫畫賺取的稿費,馬上又被葉藏揮霍一空。有時他甚至還會拿靜子的衣服去典當買酒喝。醉醺醺地回來時,卻聽到母女倆的對話,是那樣的融洽幸福。想着自己就這樣夾在她們之間,是何等的罪過。

“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會被幸福所傷。”葉藏曾經有過這樣的念頭,或許這一次又直擊了他的軟肋。關上門,他再也沒有走進那個家。他畏懼人類,甚至畏懼幸福。怕失去,怕傷害,怕一切的未知。就這樣畏縮着匍匐着隱藏在這世間,苟延殘喘地吸取着僅剩的空氣,對那時的他而言已足矣。

他也曾試圖扼住命運的喉嚨,也曾不甘屈服地將厄運打倒在地,尋找自己的幸福。終究卻還是未能敵過籠罩着他的黑暗的重重一擊。

他愛上了香煙鋪老闆的女兒良子,並誓要與她締結婚約。當生活開始朝着積極的方向發展,他沒料到,更加巨大的痛苦正要將他重新捲入絕望之中。良子那對人過分純潔的信任,吸引了葉藏,卻也因此招致不幸,以致竟在自家受到玷污。然而相比之下,良子對人的信賴受到玷污,更加令人心痛。無論何時,高尚而純潔的品質都是萬分難能可貴的存在。從此良子對他戰戰兢兢,甚至連説話都會使用敬語。葉藏不禁捫心自問,難道純真無瑕的信賴之心真的是罪惡之源嗎。至此,他對這種唯一值得依傍的美好品質也產生了疑惑,一切的一切都變得越發不可理喻。吸煙,酗酒,甚至沉溺於藥品之間,都將他拉入更深一層的地獄。

終於,他被所謂的親人朋友安置在了東北海邊温泉邊上的茅草屋中,陪伴他的只有一個紅色頭髮的醜陋的女傭。此時的葉藏,更似一具空殼。

讀在人間心得體會篇6

曾經下載過這部電影,但是沒怎麼仔細看。現在看到原著,覺得寫的真是好。形式上類似於《狂人日記》,但是這部小説是自傳色彩的,和太宰治的經歷密不可分,札記就像真的作者寫照。

不太懂得是主人公拋棄了社會,還是社會拋棄了主人公。他從小對社會、對人們感到害怕,徹底的逃離是不可能的,所以耍寶以掩飾自己,以免讓人們發現這個異類。他的早熟是顯而易見的,甚至不乏有些真知灼見。早熟的人與世界格格不入,他發現了人們之間的欺騙,而且越是欺騙的好越是被人稱為完美的人。對於年少的人來説,這大概是個可怕的發現,因為知道了如果自己不能行使欺騙,那麼就有可能在人們之間呆不下去。當然,我覺得這並不意味着太宰治自己很小的時候就明白了這些,而是他長大後明瞭這些,再把這種看法注入到年幼的主人公心中去,為他今後的行為奠定基礎。

人們稱太宰治的文學為“無賴派”文學,如果只是就“無賴”的中文字面意思來理解,我覺得對於太宰治是不確的。我倒是覺得小説的人物有些存在主義文學主人公的意味。都明白了這個世界的荒誕之處,但是有什麼辦法呢,大概也是消極的抵抗的,不反抗也是抵抗,要被社會拋棄,排除出人的行列。序言裏説到的三張照片,可以看到全沒有人間的氣息,脱離人間,脱離社會。或許看起來他是懦弱的,靠女人扶持,沒什麼出息。可是他年輕時畫畫,畫自己是梵高式的“魔鬼”,而且以此自得,後來卻沒再畫類似的畫。這未嘗不能説是他對自己的認識,最根底的是一個惡魔。但是一直沒有爆發,雖然一直“禍害”着人間。他的一直酗酒,以及後來的藥癮,是對社會的逃離,還是對自己本性的壓抑?

説起女人,完全可以看做是太宰治本身的翻版,他本人是帥的,電影裏的主人公也是帥的,這一點對於女人的魅力是不能忽視的。另一點就是那種頹廢的憂傷的氣質,也對於女人們有吸引力,覺得有些神祕吧。更為重要的是這種頹廢憂傷完全不是為賦新詞強説愁,不是表面化的,而是骨子裏的,是從對於人生社會的思考而來的。他完全有機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成為一個社會上的普通人,但是如果是那樣,就不會有多麼吸引女人了。

有意思的是,札記的最後提到了他的父親,覺得這一生好像是與父親拔河一樣。我們當然不能説這一切都是父親造成的。但是父親也有很重的影響。小時候的家庭環境,對於子女的不真正瞭解,都是塑造他的性格的原因。(男孩仇恨父親:三島《午後曳航》裏小孩子的籌謀,父親是敵人,是英雄的敵人。)但我不認為這就是一出性格悲劇,不能簡單地劃分。他看起來是被社會拋棄了,但是方方面面還是在社會中,即使成為一個“廢人”。他思考到,“所謂的世人,也就是一個人”。單數複數的指稱已經不足以概括這其中的關竅了。面對一個人的嘲笑和指責,與面對全部人們的嘲笑和指責沒有什麼兩樣。因為人們有這樣的本事,“在互相欺瞞的情況下,居然雙方都沒有收到任何傷害,甚至幾乎沒有受騙的感覺”。大概所有的人早已融為一體了,只有主人公不是,所以他感到很“抱歉”。

讀在人間心得體會篇7

總有人認為,葉藏,太宰治的縮影,是頹廢,不堪的,“因為我更像一個醜陋的怪物,雖然很想普普通通地活得像個人,但社會卻一直將我當做一個怪物。”他那樣小心翼翼的活着,用所謂的處世之道教養出的做戲的習慣,偽笑着去迎合按理,合情,應該討好的人,這個碰着棉花彷彿也會受傷的謙卑的人,只能用這種做戲的方式,保留他那顆聖潔純粹的心。所以恰恰相反,《人間失格》描述的不是頹廢的精神,而是極度的理想主義、因太過高尚而迎來破滅的理想主義。

殘缺的人醜陋,試圖邁向完美,接近完美的人卻只能邁向毀滅。因為他太過敏感純粹,所以,註定孤獨,註定,他邁向毀滅。

他清晰的感知到這個世界的冰冷,他説:“人啊,明明一點兒也不瞭解對方,錯看對方,卻視彼此為獨一無二的摯友,一生不解對方的真性情,待一方撒手西去,還要為其哭泣,唸誦悼詞。“相互輕蔑卻又彼此來”

往並一起自我作賤——這就是世上所謂“朋友”的真面目。”也許他的看法太過偏激,世人麼,總是相信時間有真情和温暖的。可是我們都知道,一路,走走停停,所有人,聚散離合,最終,仍舊是孑然一生。沒有人會將胸膛剖開,將軀體內的陰暗祕密全數交予他人,只是為了一生中那個短短的瞬間能夠感到絲毫的被在乎的温暖,略微帶些自棄意味的選擇輕信。葉藏不願意輕信,脆弱單純的心靈豈能接受隨時而來的打擊。

又或許因此,他總是站在世界之外觀察着周遭的種。種,“沒有人在遭受別人責難與訓斥時,還能愉快起來,但我卻從人們生氣的怒容中看到比獅子、鱷魚、巨龍更可怕的動物本性。平時他們都將這些本性隱藏着,可一旦找到機會,就會像那些在草原上温文爾雅的牛,忽然甩動自己的尾巴抽死自己肚子上的牛虻。”他的感知,就如同神明,又或許他就是神明,如果真的有神不小心掉入人間,一定不會像任何宗教裏所描述的救世主那樣聖潔、堅強、慈悲,而是像他這般這樣陰暗、扭曲、脆弱,又在自己的領域裏固執執着。

他缺少人類跟動物共有的最根本的執念、對於生存的慾望。在他父親問他想要什麼時,他無法回答、只是黯然的想:“世上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讓我快樂”。世俗的、對於“物”的慾望,他完全欠缺。的確,他曾沉迷酒色,和睦的人類社會只能建立在互相欺騙上。之中能開朗的活下去的人,不是笨到什麼也察覺不到,就是聰明到學會了麻痺自己。葉藏卡在兩者之間。他聰明得恰到壞處——看了清一切,卻無法麻痺自己。也許酒色的温柔,正是一種良藥吧。

直到他遇見好子,他似乎又有了一種安慰與平靜,死寂之前的平靜。在好子被侵犯之前,葉藏把自己的痛苦歸於他不能相信、依賴人類的這個個人缺陷。這個信念同時也成了他對於世間、對於人類最後的希望——不是人類無可救藥,錯都在不正常的自己——他一直是這麼想而活下來的。當信賴天才好子的信賴被玷污時,他最後一絲希望也隨之粉碎。世界上已是一片沒有指標的荒野。“難道信賴也是一種罪過嗎?”之後,葉藏終於步向完全的毀滅。他沒有反抗,所以被關進了在精神病院裏、變成了瘋子。“不抵抗也是一種罪過嗎?”

太宰治用書里老板孃的一句話結束這本小説。“我認識的小葉,個性率真,為人機靈,只要他不喝酒的話……不,就算喝了酒,他也是一個向神一樣的好孩子。”葉藏喪失作為人類的資格,不是因為他卑賤醜陋,而是因為他像神一樣高尚。他只是一個在現實中並不存在的純粹的人類,因為太過純粹,而被醜惡的人類社會扼殺。對於神來説,人間無疑是個地獄,因為在心裏埋葬着最絕對最純粹的理想論,所以才更加無法忍受着世上的醜惡。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命運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