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風建設心得體會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85W

當自己的內心有了感想之後是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的,我們所寫的心得是記錄自己的收穫的,實事求是非常重要,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學風建設心得體會6篇,感謝您的參閲。

學風建設心得體會6篇

學風建設心得體會篇1

課堂管理決定教學的成敗。要提高課堂管理能力,並必須做到追求靈活多樣的教育教學方法,完成正常的教育教學任務;營造良好的課堂教育教學環境,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培養課堂中良好的人際關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基於以上認識,本人利用課餘時間仔細閲讀了《課堂管理會者不難》,對如何提高自己課堂管理能力,體會如下:

一、追求靈活多樣地教育教學方法,完成正常的教育教學任務。

課堂管理的首要任務是維持正常的課堂教學秩序,保證課堂教育教學的順利完成,它主要包括教學活動的設計、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運用、對學生積極性的調動、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的評定等。在課堂管理中,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是否恰當,要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否達到預定的教育教學目標,但至今,還有許多教師抱着這樣的觀念,上課就是不折不扣執行教案或者事先設計好的教學思路的過程,教學活動就是教師完成教案設計的過程。於是,在一些公開課或研究課上,上課的教師往往要上演事先準備好的精彩節目,面對自己熟悉的或不熟悉的學生,教師表演一番,師生之間以短平快的一問一答或集體回答為主,或形式的合作學習,一切順着事先設計好的方案推進,教學環節絲絲相扣,銜接得天衣無縫。一堂課在教師嫻熟的教學技巧表演結束。課畢,在一片掌聲和嘖嘖的讚歎中學生滿載着標準答案走出教室。這樣的課堂新課標理念,教育教學目標是否真正落實了呢?我看未必。當然,每位教師在進行課堂教育教學前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是無可非議的,而且必須做到的,但在教育教學中更應以靈活多樣的方式因人而宜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使課堂教學生動有趣,即使這節課看去有點混亂,鬆散,但在這些混亂、鬆散的情景中師生智慧情感的真切流露與展現。它也能取得較好的課堂教育教學效果,這也是一堂高質量的課。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教育效果環境,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課堂環境包括課堂的物理環境和人文環境。其中,物理環境包括學生課桌椅的擺設與陳列,室內光線的亮度,教室的採光與通風,室內工具箱的整理及其他教學設備的陳設等;而人文環境則是指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慾望的情景佈置,有利於師生互動的教學氛圍等。物理環境和人文環境的情景佈置這無可非議,大多數學校都做得到,而且會越來越科學。但我認為,人文環境中的師生互動的教學氛圍在課堂教育教學環境中是舉足輕重的。如果有良好的師生互動的教學氛圍,其他教育教學環境即使有缺陷,它也是能夠完成彌補的。那怎樣製造良好的師生之間互動的氛圍呢?

我認為:

第一,教師要始終把自己看成與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在傳統的課堂教育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教師永遠高於學生一等。而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育教學是師生之間互動,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發展的引導者,課堂教學組織者和平等參與者,教學中居主導地位,學生是課堂教學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的主體,即使是接受性學習,他們也是積極主動的參與者,表現出他們的主動性;課堂不是某個人的領地,教師只是課堂中平等的一員,身處信息時代,教師與學生同處一個信息平台,而且在這個平台上,教師要勇於承認自己不知道的,不全的東西,並虛心向學生學習,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喜愛、接受與尊重。

第二,在課堂教育教學中要以激勵為主。在心理學中,激勵是指持續激發人的動機的心理過程。在這一心理過程中,大腦皮層在某種內部或外部刺激作用下,始終維持興奮的狀態中,這樣何愁沒有一個良好的師生互動的氛圍。當然,在激勵中要注意以下問題。

一是激勵的方式要多樣,既要有語言激勵,(語言要多樣化不能太單調),神態激勵(教師用表情、動作、手勢,不能太誇張),物質激勵(份量適宜)。特別是語言激勵,要真正發

自教師的內心的熱望、欣賞與讚歎。

二是激勵面要廣。教師要把眼光放在每一個學生身上,對所有學生都充滿期待,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三是激勵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的程度不同,對於有些問題,基礎好的學生解決了,就不一定給予表揚。但對於基礎差的學生解決了,這時一定要大力給予表揚。記得在一次上課時,一個基礎較差的學生自告奮勇地解決了一個問題,這時我給予大力表揚並鼓勵,結果這個學生從那天起,無論是聽課還是做作業都很認真,成績也有了較大地提高。

良好的課堂教育教學環境有利於師生之間的相互悦納,有利於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並保證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時刻注意創設良好的課堂環境,使課堂教學在和諧愉悦的氣氛中進行,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第三、培養課堂中良好的人際關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課堂中的人際關係主要是指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往和相互關係。課堂中只有具備良好的人際關係,教育教學任務才能得到充分落實。那麼如何建立課堂中良好的人際關係呢?

第一,要培育好教師與學生的關係,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師生之間的關係不應僅僅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關係,師生之間應建立一種亦師亦友的關係,教師不僅是學生的導師,而且是學生的朋友。師生之間要真正達到這種關係,教師必須做到熱愛學生,誨人不倦,愛學生是每位教師的天職。一則關於師生關係的調查顯示:有近60%的教師説愛自己的學生,而感受到這種愛的學生僅佔5.6%,另有47%的學生説不注意,不知道這種愛。由此看來,恨鐵不成鋼式的師愛讓學生難以接受。熱愛學生,誨人不倦,教師必須做到了解學生,關心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嚴格要求,不溺愛學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師愛是一種純潔、神聖的師生情感。我想教師對學生有了這種愛,就能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第二,要培育好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係。根據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的心理問題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一般的心理狀態失調或行為問題,例如焦慮、受挫後情緒低落、自卑、孤獨、多動、攻擊等等。第二類是各種神經症,如焦慮症、恐懼症、強迫症、孤獨症等等。第三類是嚴重的心理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就中國小生的心理問題而言,大多數是第一類問題,小數是第二類問題,第三類問題屬極個別的。根據以上情況,學生之間的交往與互動存在着一些不和諧的關係也是正常的,但我們教師要注意觀察分析,特別是對小數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學校或教師要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幫助學生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幫助他們學習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培養合羣性、同情心;幫助學生適應學校生活環境,熱愛學生生活;幫助學生髮展其學習能力,培養正確的學習觀念,良好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習慣;幫助學生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幫助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學會調節、控制自己的情緒,經常保持樂觀、平和、愉快的心境;幫助學生培養獨立自主精神,懂得對自己的行為要負責;幫助學生培養創新思維與創造精神。我們要努力去營造融洽的同學關係,使學生之間友好相處共同成長。

總之,教師在課堂管理的過程中,應根據不同的問題,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方法,而且,管理方法要不斷創新和變化,這樣,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課堂環境和學生的發展,從而提高自己的課堂管理技能,取得良好的課堂管理效果。

學風建設心得體會篇2

學術道德和學術規範是科學研究工作者應遵循的基本倫理和規範,是保證學術正常交流、提高學術水平,實現學術積累和創新的根本保障。近年來,學術活動中道德失準、行為失範的問題時有發生。一些學者違背學術研究目的,或急功近利,粗製濫造;或媚於世俗,熱衷炒作;更有甚者,喪失學術道德,以抄襲剽竊為手段換取一時之名利。這些行為和現象雖屬個別,但若不加以制約,將嚴重污染學術環境,影響學術聲譽,阻礙學術進步,進而影響整個學術羣體的創新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強調立德、立功、立言。“立德”位於前列,顯然,它比建功立業、著書立説更為重要。德包括政治品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職業道德。就學者而言,學術道德是立身之本。“賀海波事件”,表面上看似單一的,實際上是一種現象的表露;表面上看似偶然的,實際上有其產生的必然性。事件已對浙江大學的聲譽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而且這些傷害和影響還將會持續相當一段時間,能否儘快挽回影響,對我們是一大考驗。

在我國,學術腐敗有很多種表現形式,例如製造學術泡沫、搞假冒偽劣、抄襲剽竊、進行錢、學、權的三角交易、從事注水學位教育或培訓、在學術評審拉關係以及辦刊收費等等,都是學術腐敗在學術研究領域的具體體現。事實上,在學術界,腐敗現象的存在早已有之,而學術腐敗的法律規範實際上也已算不上是一個新問題,早在上個世紀末就已有學者撰文提出了這一問題。學術規範問題已經由一個單純道德層面上的問題日益演化為一個身跨道德與法律兩個層面的重要現實問題。對這一問題,單純依靠道德建設已難以甚至無法收到實效,必須要在強化學術道德建設的基礎上,重視和加強學術法制建設,提高法律介入學術研究領域的頻率與效能。應當儘早出台相關的法律、法規,使其有法可依。這既是依法治國在學術研究方面的基本要求,也是現階段治理學術腐敗的內在需要。此外,從根本上來説,學術腐敗的產生主要還是根源於目前我國極不合理的科研評價機制。這種畸形的科研評價機制日益腐蝕着學者們的學術良知與職業精神,使得越來越多的學者不願意再坐冷板凳,而更傾向於在學界投機鑽營,謀名取利。基於此,要從根本上治理學術腐敗,不僅要重視學術法制建設和學術道德建設,更要重視良好學術體制的建設。畢竟,只有當我們從體制上根除了容易滋生學術腐敗的土壤,並進而淨化了學術研究的環境時,才能夠使學術腐敗因最終無處容身而歸於消亡。

學術風氣不僅關係到學術自身的傳承與創新,而且關係到整個社會的風氣、整個民族的精神狀態。學者的學術研究不僅為社會生產思想和理論,而且為社會提供理想和信念。不良的學風不僅損害學者和學術的形象,而且會影響公眾對價值理想和價值導向的認同,從而影響到整個民族的精神狀態和整個國家的社會風氣。研究生學術誠信的缺乏危害程度非常大,當前研究生學術誠信缺乏的原因既有社會歷史的客觀原因,也有個人主觀因素的影響。研究生學術誠信建構的主要途徑在於:從外在方面創設健康的學術生態環境和建立良好的學術評價制度;從內在方面狠抓養成教育,提高研究生的道德自律能力和法制觀念,培養研究生良好的學術道德品質。

今天我們學習了關於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學習材料,我深有體會。長期以來,高校廣大教學科研工作者獻身科學,潛心研究,嚴謹治學,敬業奉獻,為發展科學、繁榮學術、教書育人做出了重要貢獻,體現了良好的師德規範。但學術失範、學風不正現象仍然存在,學術不端行為仍有發生,在有些方面還比較嚴重,損害了學術形象,敗壞了學術風氣,阻礙了學術進步,給科學和教育事業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對此,必須旗幟鮮明,態度堅決,決不能任其滋長蔓延。

通過這次學習,我充分認識到科研誠信建設的重要性。它是科技創新的基石,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弘揚科學精神的重要舉措,是維護科學的社會信譽、促進科技事業發展的內在要求,是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迫切需要。作為一名在校研究生,我一定以規範嚴格約束自己,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恪守學術界公認的基本學術道德規範,不侵犯他人知識產權,以嚴謹踏實的學風和篤信誠實的原則從事科學研究。碩士研究生階段是學術素養養成的重要階段,恪守學術道德規範要從日常學習、研究的每一個細節做起。最重要的就是誠實正直,包括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正確引用;研究成果、統計數據等完整準確;署名真實,對自己的研究成果負責。

學風建設心得體會篇3

科學技術作為人類智慧的結晶,不僅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而且不斷豐富和發展求真求實的科學文化內涵,形成了以科學精神為精髓的人類社會的共同理念、價值標準和行為規範。縱觀人類社會發展歷史進程中,從擺脱中世紀的矇昧進入文藝復興時期,到近代工業革命的興起乃至20世紀以來新技術革命浪潮引領的知識經濟時代,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科學精神不僅是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引領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杆,千百年來一直深刻影響着人們的行為方式和價值追求。

科研活動作為科學技術的是一個嚴謹的過程,對科技事業而言,科學道德與學風問題直接影響到科學的繁榮發展。隨着新技術革命的發展,科學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滲透到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與此同時就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杜撰、篡改、剽竊和偽科學等。近年來科學道德和學風問題已成為社會輿論關注的焦點問題。作為新世紀的接班人,我們有責任有權利對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進行了學習和了解,這不僅對於我們今後的學術生涯有重要意義,也對整個國家的整體科研素質、科研水平的一個保證。

道德是規範社會成員行為的準則,高的道德標準造就卓越的人格品質。學術道德對於一名學術研究者而言也是如此,恪守學術道德我們的學術研究工作才會有生命力,才能鑄就一名學者高尚的學術人格。科學道德是社會道德在科研活動中的表現,主要指科研活動中的科研工作者的道德規範、行為準則和應該具備的道德素質,既表現為科研工作者在從事科學研究活動時的價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具體反映在指導科研工作者正確處理個人與個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之間的互相關係的行為準則或者規範之中。科學道德主要包括求真務實、實事求是;自覺抵制弄虛作假、浮躁浮誇等學術不端行為等。我們應該在學術研究和知識學習中,培養嚴謹的治學態度,形成良好的學風。加強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應當從科學精神、科學道德、科學倫理、科學規範四個部分分別展開。科學精神是在長期的科學實踐活動中形成的、貫穿於科研活動全過程的共同信念、價值、態度和行為規範的總稱,包括追求真理的信念、用於探索的精神、遵循實證的方法,講求理性的態度。

作為研究生,在通向科學的路程中我們更進一步,因此我們更應該加強科學道德建設,形成良好的學風為以後的科研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我們要重操守、重品行、重修養,遵守學術規範、養成良好學風,勇於探索,不斷創新。要誠信、正確認識自身、不妒忌,紮實學習、刻苦鑽研和實事求是。我們的畢業論文選題要寬厚、閲讀文獻要經典,研究過程中要勇於面對困難,認真對待實驗中的一點一滴,不弄虛作假,應嚴謹規範撰寫論文。科學是可傳播可證偽的,而學術研究的核心是不斷創新。因此在學術研究過程中應該要遵守學術規範標準,力求不斷提出新的觀點新的發現。我們要尊重科學事實,踐行學術道德。嚴格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積極宣傳學術倫理道德,加強自律。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建立良好的自控能力,努力拼搏,嚴謹求實,用實際行動共建學術倫理。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忠於真理、探求真知,自覺維護學術精神,反對投機取巧的作風和行為,要爭做遵守和履行學術規範和學術道德的先行者。

學風建設心得體會篇4

學風是學習者在求知目的、治學態度、認識方法上長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持續性的精神傾向、心理特徵及其外在表現。從廣義上講,學生的學習風氣、教師的治學風氣、學校的學習氛圍都屬學風的範疇;從狹義上講,學風主要指學生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行為的綜合表現。就其存在而言,學風瀰漫於無形,卻可觀察與有形;就其作用而言,學風不僅影響到當前的教學效果,影響到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而且對學恆長遠能否成才都具有重要的不可忽視的作用。一所學校的學風是其人才培養目標和質量的重要標識。

我認為,學風是指在一定的人生觀和學習觀的支配下,在學習態度、學習目的、學習紀律、學習方法和意志品質等方面的綜合體現。因此,作為一名班級成員,我想從如下幾方面談一下我的心得體會:

(1)加強思想教育是優良學風建設的根本。大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這是當代教育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加強大學生的學習志向教育“志當存高遠”,高遠的志向對學生學習的激勵是長久的,荀子言“志不強智不達”,沒有遠大的志向,智力也會受到限制。因此要加強對大學生的志向教育,樹立一個遠大的理想,有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2)加強學科建設是優良學風建設的基礎。人才市場是社會需要的指揮棒,高校應主動面對人才市場,優化學科結構調整與建設,對課程教育進行改革。但在改革過程中要保持理性,即要遵循市場這一指揮棒,同時又要對各種人才市場的信息進行思考,安排過濾那些虛假信息,設置一些新專業,調整一些就業形勢不好專業的招生人數,合理地調整學科建設。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優良學風建設的主導。師資隊伍建設包括兩部分的建設。一是教師隊伍的建設。抓教風、促學風,教師是關鍵的一環。要加強師德建設,“學博為師、德高為範”,一個有着良好職業道德的教師可以教會學生許多東西,讓學生體會到做人與做學問的真諦;加強對教師教學方法的培訓,以提高教學的藝術,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二是學生工作隊伍建設。按照比例配備夠學生輔導員,儘量減少學生輔導員的日常性事務的處理,以便抽出更多的時間與學生交流,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加強對學生輔導的培訓,以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更新他們的思想教育觀念,適應新形勢的發展。

(4)加強制度建設是優良學風建設的保障。優良學風建設,科學合理的制度是必不可少的。體現良好學習紀律制度建設,既要體現出對學生的真誠關懷,又要有利於對規範學生的行為,可操作性強;對於違紀的學生要用制度來制約他、教育他,對於違反學習紀律的學生,要給予及時的處理,及時矯正他們的行為。

(5)實現角色轉換,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要改變教師是“演員”,學生是“觀眾”的填鴨式模式;變成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的啟發式教學模式,使學生由“要我學” 、“被動學”變成“我要學”、“主動學”的良好學習氣氛。促進“教與學”的良性互動。

良好的學風建設可以帶動全班學生齊心合力,共同打造學習氛圍濃厚的、團結互助的班級。總之,學風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標本兼治,才能邁向新台階。

學風建設心得體會篇5

1.科技工作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

科技應當是為人類生活謀福祉,要根據實際情況解決問題提高生活質量,以前我總是天馬行空根據幻想的事情不切實際的空想,而做任何事情都應該腳踏實地,聯繫實際,為當下做些實事和力所能及的好事。科研工作離我或許還稍顯遙遠,但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應當是思想認識的一部分。

2.持之以恆加強基礎研究。

書記指出:我國面臨的很多“卡脖子”技術問題,根子是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源頭和底層的東西沒有搞清楚。回想自己作為登峯班的一員,有的時候也會對於基礎理論的學習稍顯鬆懈。而我現在認識到,越是頂尖的關鍵性技術,越是有着厚實的基礎做支撐,所謂厚積薄發,沒有大量基礎理論的累積終將難以有創新核心技術的成功研發。

3.加強創新人才教育培養。

就像華中科技大學生命學院建設我們這個強基計劃登峯班,創新人才的培養是國家創新力的源泉。而優秀的科研創新人才應當全面發展,對於理工醫各種科目都有着相當瞭解,這就要求我們自己刻苦學習,早了解早接觸科研工作,登峯班學子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為創新科研注入新鮮血液,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學風建設心得體會篇6

這個學期,在本院系領導及老師的帶領下,高年級的同學組成了學風宣講團,給低年級的同學宣講學風活動。我在這次的活動中,深切得體會到了對於我們這些大學生來説良好的學風建設是多麼的重要。作為一名大學生來説,只有努力加強自身學習,在走向社會的時候,才能更好的建設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事業擔負着我國的重任,在國家強盛民族復興的宏圖偉業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教育面臨着極其繁重的任務,繁榮教育科學,為進一步加強學院學風建設,營造勤奮好學,求實創新的學習風氣,創造秩序井然,積極向上的教育環境指導學橫的日常生活,鞭策學生努力學習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通過學院的學風宣講中我深刻認識到,作為一名大學生,一定要立足自身的專業學習,一定要研究前沿,樹立一種終身學習的態度。在人類對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從無知到有知,從有知到不斷拓展新知的過重中,謁實的學習,一直是科研工作的得以成功進步的首要條件。所以班級的學風建設是和量和評價一所學校的辦學品位,育人環境和社會聲譽的重要標誌。班級是拉動社會進步的源頭。

在這次學風宣講活動中,我發現,近年來,我國高校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是高效發展迅速,育人環境得到很大的改善,特別是教學改革的深化,更為學生的成才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一次,大多數學生能夠充分利用這大好時光和有利條件不斷的積累知識,充實自己,他們關心國家的前途、命運,積極上進,有創新精神和競爭意識,刻苦學習,誠信為先,健康成長,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積極向上的朝氣和活力。

與此同時,我還發現,在大學校園裏,有很大一部分學生,他們意志消沉,不思進取,經常逃課,整天泡在網吧沉迷於網絡遊戲或是窩在寢室沉溺遇武俠小説之中。平時不努力,臨時抱佛腳,考試作弊,總想僥倖過關,經常違反校紀校規,而且屢教不改,個別人甚至常年見不到人影,從不上課甚至考試。

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想這一部分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學生之所以會如此消沉,很多大的原因是因為沒有一個良好的學風。學風是同學們思想道德素質的反應,加強學風建設,首先要從根本上抓起,即從同學們的思想工作上抓起。許多大學生的傳統思想,認為考上大學後一切都可以不管了,一切有學校、國家包攬下來的錯誤的傳統的意識。想要從根本抓起就應該在學生入學前更改這種錯誤的思想。如果周圍的同學都在看書複習功課而你一個人在那裏瘋狂的打着遊戲,你不會不好意思麼?所以,環境可以改變人生。

良好的學風可以讓我們事半功倍,讓學習成為樂趣。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加強自身吃苦耐勞的韌勁,幫助身邊不能控制自己的同學,一起努力建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以上就是我對學風建設的心得體會,我想只要我們能堅持下去,定會使我院的學風建設更上一叢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