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傳承的心得體會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5W

要想讓邏輯能力有所提升,寫好一篇體會是很重要的,心得體會是我們用於記錄自己內心感受的書面文體,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文化傳承的心得體會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文化傳承的心得體會5篇

文化傳承的心得體會篇1

中國,最貼切的形容詞便是:文明古國、千年大國、禮儀之邦。可不管是哪個形容詞,都凸顯出中國是一個文明的特性。是的,因為有文明,中國才會有千年的底藴。因為有文明,中國才會成為舉世聞名的禮儀之大國。中國是一個千年的大國,其中不知道湧現出了多少影響世界的文明。四大發明:造紙術,因為有造紙術,中國的文化才得以傳承。活字印刷,因為有活字印刷,中國的文化得以傳向世界。指南針被廣泛用於航海和指向。炸藥更是礦物開採的必備品。四大發明是影響世界的文明,是中華文明最傑出的著作之一。除了四大發明,在科技方面,中國更是有許多其他的著作:趙州橋凸顯出我國古代先人的智慧,萬園之園的圓明園更是我們華夏文明的結晶,古代中國王權所在的故宮及其文化也是我國的寶貴遺產。

中國,一個有五千年文明的國度,中間經歷了數十個朝代,從夏商的青銅文化到現代56個民族多樣的文化,哪一個不是中華文明的象徵?!中國文明從唐朝開始興盛,唐代的詩詞是最著名的。其中出現了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著名詩人,李白的詩飄逸嚮往自由,詩聖杜甫的詩悠閒恬靜,唐詩是中國詩歌的一顆明珠。宋代詩詞更以詞曲聞名中外,出現了李清照、“三蘇”等大詞人。明清小説將白話文推向高峯,《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三國演義》並稱四大名著,流傳後世。

雖然我們華夏文明曾經是影響世界的文明,可是我們不得不沉痛的看到,我們的傳統文明正慢慢被丟棄和竊取,從基本禮儀到科技發明,為什麼我們還要向韓國學習拜孔儀式,為什麼韓國人説孔子是他們的祖先?為什麼日本人説我們的武術是從日本學的?我們不珍惜自己的文化,別人就將之竊為己有,我們紀念屈原端午節居然是韓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國人們,覺醒吧,不好好保護自己的文明,我們就丟棄了自己的精神家園。

一個強大的國家一定有自己燦爛的文明,我們應該以史為鑑,珍視傳統文化,保護我們的精神家園,讓我們攜手同行,共同傳承我們的五千年文明!

文化傳承的心得體會篇2

1968年12月,毛澤東發出指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上千萬的青年積極響應號召,奔赴農村廣闊的天地,以他們血與火的青春踐行着革命理想。對於知青歷史,多年前通過閲讀樑曉聲的《今夜有暴風雪》和老鬼的《血色黃昏》瞭解了北大荒和x知青的經歷和故事,今天閲讀《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對作為陝北知青習近平的經歷有了全面深刻的感悟。《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不僅是記錄習近平總書記知青往事的紀實著作,也是一部極具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的史料經典,更是一部叫人感念歷史、催人奮進的生動教材。

艱難曲折中實現精神昇華。逆境最能檢驗一個人的意志和追求。習近平是年齡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隊時間最長的知青。插隊時習近平還不滿16歲,獨自一人到的車站,橋橋大姐來送行,姐弟倆隔窗相望,百感交集。因為當時他們的父親習仲勛因政治問題被迫害,母親也過着受審查、挨的生活,近平和兄弟姐妹們還帶着黑幫子弟的帽子,當時是怎樣的一種離別心情可想而知。習近平到延川縣樑家河插隊初期,跳蚤關、飲食關、勞動關、尤其是思想關,這四關過得很艱難。後來一起來的插隊知青一兩年之內都陸續走了,要尋找一條從樑家河走出去的路,對近平來説實在是太艱難了,巨大的心理壓力精神折磨遠超體力和生活上的苦。與習近平一起到延川縣樑家河插隊的知青王燕生説:近平在困境中實現了精神昇華。習近平能夠在困境中崛起,關鍵在於他有追求,志存高遠。自然環境、勞動環境、生活環境乃至政治環境風霜刀劍嚴相逼下,他毫不氣餒,不怨天尤人,而是砥礪前行。習近平在《我是黃土地的兒子》中寫到, 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惘、彷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着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

7年艱難困苦的知青歲月,為習近平擔當黨和國家大任,奠定了堅實的人格基礎。

融入羣眾中確立理想信念。青年習近平紮根黃土高原,在山溝溝裏同人民羣眾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連、魚水交融。從把好點的糧食分給老鄉吃,到對貧下中農、老人、兒童、殘疾孩子無不真誠相待;從把孃的心針線包送給村民張衞龐,把藍色大衣送給上師範的武暉,到把糧票和錢悄悄壓在房東碗底下;從解衣推食傾其所有把一切有用的東西送給討吃老漢,到離開樑家河多年後還給呂侯生治病慷慨助人;從在趙家河村整隊果斷治理神車溝,到在樑家河村打淤地壩辦沼氣,無不是習近平真摯的人性表現,對人民羣眾的赤子情懷和大仁大愛。他把自己完全看作黃土地的一部分,千方百計讓老百姓過上好生活。習近平總書記曾自述:7年上山下鄉的艱苦生活對我的鍛鍊很大。最大的收穫有兩點:一是讓我懂得了什麼叫實際,什麼叫實事求是,什麼叫羣眾。這是讓我獲益終生的東西。二是培養了我的自信心。

7年融入羣眾的知青歲月,習近平更加深入地瞭解了國家的現實狀況和最底層農民的生存狀況,真切感受到了人民羣眾的冷暖甘苦,養成了他胸懷為民謀福利的信念和抱負。

勤學實幹中為人民謀福祉。習近平在樑家河有個針縫的時間都讀書,渴求知識,崇學尚讀,留下了許多好讀書善讀書的佳話軼事,如煤油燈下薰面看書,走三十多裏山路借書。他的博學多識贏得了村民的尊重。在樑家河的幾年裏,他一直苦幹實幹,同他一起勞動過的王憲平説很賣力氣,肯吃苦,一點兒都不惜力,因而被譽為好後生。樑家河村民樑玉明説:近平敢説敢做敢擔當。當上村支書後,他大刀闊斧地抓生產,組織農民打壩打井,改革創新生產組織方式,設立鐵業社、縫紉社、代銷點、磨坊,在全省率先引進沼氣新技術,實幹苦幹創新干,讓全村較短時間內就煥發勃勃生機,也讓自己的青春在樑家河格外熠熠發光。多年後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回憶:上山下鄉的經歷,使我增進了對基層羣眾的感情。對於我們共產黨人來説,老百姓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必須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説過,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説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

7年實幹擔當的知青歲月,習近平從樑家河讀懂了中國夢,讀懂了民心,鑄就了他的大抱負、大氣魄、大本事、大勇氣。習近平總書記必將帶領全黨和各族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文化傳承的心得體會篇3

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接班人,要做好這一點,首先要做好弘揚中華美德,這是有着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華美德這一方面我們都可以做到的。在學校了見到老師問好,有禮貌,於同學團結友善,學習生活上勤儉節約,在社會中,多為他人做好事,樂於助人,無私奉獻,默默無聞,我們只要想做,一定會做到的!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本身就要有一正確的觀念,從子身觀念意識上做到弘揚中華美德。

現在社會的現代化帶來了價值觀念的衝突。在這場衝突中要不要保持中華美德,關係到中華民族的前途問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就是要把傳統價值思想體系中德優秀精華髮揚光大,把它和現代化結合起來。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文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鬢繁的國際交往帶來了許多外來的價值觀念。“麥當勞文化”正在侵蝕着中國文化。對於西方文化,我們不是一概排斥,而是要加以選擇和改造,要丟起一切腐朽落後的,或者我國國情不符合的的價值觀念。弘揚中華美德就是要振奮民族精神,抵禦一切不健康的價值觀念的侵蝕,樹立健康的社會主義美德。

當前我們這樣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現狀迫切要求加強中華美德的教育,長期以來,我們中國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理想化,空泛化,形式化的缺點。青少年知道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但對最初步的道德教育要求卻不清楚,不實行:不能判斷現實生活中的醜惡的東西,有的甚至還受到社會上醜惡行為的影響,因此急需告訴他們中華美德是什麼,讓他們知道中華民族創造了中華傳統美德,同時又是在中華美德的哺育下壯大發展起來的;今天我們要建設祖國,振興中華,需要身體力行,發揚中華傳統美德,遵守“愛國守法。名利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道德,今天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努力學習。

弘揚中華美德離我們並不遙遠,我們要從小做起。成為社會建設的骨幹,因此我們必須有健康的價值觀念,樹立健康的社會美德。讓我們一起奔向現代化吧!

文化傳承的心得體會篇4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近年來,我們有幸接受越來越多的感恩教育,這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份。要進行道德教育就無法離開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

中華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和諧,要和諧就要順應自然,尊重自然,而不是去破壞自然,去“人定勝天”。我們把天地比作父母,感恩大自然賦予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感恩大自然賦予了與人類生生不息、和諧相處的萬物。有了這份感恩之心,我們就會讚美天地、讚美萬物,懂得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是我們人類長久生存的金鑰匙。1988年,75位諾貝尓獎得主在巴黎發表聯合宣言:21世紀的人類要生存,必須從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孔老夫子那裏汲取智慧;二十世紀70年代,英國大哲學家湯恩比教授説:要解決21世紀的人類問題,只有孔、孟學説。這些世界頂尖級的人物,懂得我們中華先祖留下的文化是安身立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與大道,而我們更應感念祖恩,以中華文化之精神,重視我們的地球,重視我們的家園。

念及恩情,大莫過於父母的.生養之恩。“大愛無疆”、“大道至簡”、“大恩不言謝”;要真知和踐行感恩,莫過於孝。如果説一個人對自己的父母都不能盡孝,那麼很難相信他能對別人真誠。沒有真誠就談不上信用。孔子説“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就是告訴人們要從真誠開始,自立於社會,成就於和諧,踐行人性向善、擇善固執、止於至善。孝,要有一體的觀念,懂得孝就是要懂得感恩,把一體的觀念落實到生活、言行中就是孝道。我們從對父母開始盡孝心,然後推廣開來,對兄弟姐妹、對所有的親人也有這樣的愛心;對老師同學、對領導同事、對社會大眾,不管到哪裏,都用這種愛心對待所有的人。宇宙萬物與我一體,愛別人就是愛自己。孝是感恩,孝是仁愛。真正懂得孝的道理,懂得感恩的情懷,就懂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孝的延續,不僅愛現在的大眾,還要愛未來的大眾。我們要關照未來,不能因為眼前的享受而把子孫未來的資源糟蹋了。如果為了眼前暫時的利益,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大自然的資源被破壞,將來吞嚥這些苦果的必然是我們的子孫後代。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要長久發展,就要對自然有恭敬心、感恩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心存感恩的心,感恩自然,感恩父母、親人,感恩社會。孔子的門人曾參説:“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何謂“忠恕”?盡已之為忠,就是要竭盡自己之力認真對待每一件事,善待同學、同事、親朋好友;“恕”寓意“如心”,就是推己及人,將心比心。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了“忠恕”之心,就能認真對待工作,處理好各種關係,就能夠“團結幹事”。如此,我們才能更好地自立於社會,成就於和諧。

文化傳承的心得體會篇5

在元朝,中國曾經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而在唐宋,她又曾是世界上國力最強盛的國家。這樣的大國有着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然而,隨着世界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外國文化和其他先進的文化的泛濫,中華傳統文化開始受到冷漠,甚至將被國人遺忘。

在物慾橫流的今天,人們追求的是潮流的生活,享受的是“娛樂的文化”,傳統文化已經逐漸被人們跑到腦後。許多人已經將自己祖先的歷史忘得一乾二淨,他們不知道中國經歷了多少朝代,有過哪些輝煌;他們甚至不知道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經歷的那些苦難,所受的屈辱。有人説:“當一個民族忘記了它的歷史,忘記了它的傳統文化後,那麼它離毀滅也不遠了。”的確如此,一個民族連自己的歷史、自己的傳統文化都可以放棄,還剩下什麼呢?

毛筆書法,可謂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代表。沒有毛筆書法,也就沒有“書聖”王羲之,也自然沒有著名的《蘭亭序》。然而現在中國還有多少人寫毛筆書法呢?與我們相望的日本卻規定每所學校都要開設毛筆書法課,每個人都要懂得寫毛筆字。日本的毛筆書法是從中國傳過去的,人家都如此重視,我們呢?從這一方面就可以看出我們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

京劇、皮影戲、變臉…這些都逐漸淡去,現在的人們忙於追逐潮流,我相信沒有多少人願意天天對着這些中國文化的瑰寶過活,傳統文化成了遠去的記憶。

現在的人已經很難靜下心品讀中國的四大名著,面對滕王閣也很難再想起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面對困難也很難再吟出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中國五千年的文化,那唐詩,那宋詞,那元曲,還有多少人記得?現在的我們沉醉於青春小説,科幻小説,沉迷於網絡。可是,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嗎?

中國的傳統文化已經被我們漸漸遺忘。現在許多西方的學者到中國尋找中華文化的根源,來學習中華文化,作為國人的我們,卻把這些遺忘,這應該是件很可笑的事情吧!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希望有一天人們能夠重視即將被遺忘中華文化,將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為中華文化續寫燦爛美好的未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