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人的讀後感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6W

通過寫讀後感,我們可以將書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寫讀後感是我們表達對文學作品賞識和敬意的方式,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追風箏人的讀後感5篇,供大家參考。

追風箏人的讀後感5篇

追風箏人的讀後感篇1

這是一本令人震撼的小説,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裏都應該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風箏,它可以代表親情、友情、愛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誠實。對阿米爾來説,風箏隱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為健全的人,成為他自我期許的阿米爾。

?追風箏的人》講述了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他父親僕人兒子哈桑之間的友情故事,作者並沒有很華麗的文筆,他僅僅是用那淡柔的文字細膩的勾勒了家庭與友誼,背叛與救贖。當僕人哈桑——阿米爾最好的夥伴,被其他富家少爺圍困在角落裏施以暴力與侮辱時,阿米爾——哈桑最信任的朋友,卻蜷縮在陰暗的角落裏默默注視,直到淚流滿面卻仍不敢挺身幫助哈桑時,我聽到了心碎的聲音,可命運的指針並沒有停止,阿米爾因為懦弱而極端害怕直至慚愧不已,無法面對哈桑。最後甚至栽贓他,讓他永遠離開了這個家。到後來阿米爾獲悉哈桑竟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時,悔恨與傷痛糾結。當中年的阿米爾偶然得知哈桑的消息時,他卻不顧危險,前往家鄉阿富汗,開始了救贖。但時間是可怕的,因為它可以讓一切都改變。終於回到家鄉的阿米爾,目睹了家鄉的變化,戰亂不斷,民不聊生。同時也見到了兒時的老管家,見到了荒廢的家,也得知了,哈桑的死訊。哈桑死了,阿米爾的救贖卻沒有停止,哈桑唯一的兒子索拉博落入了宿敵手中,兒時的懦弱和愧疚纏繞着中年的阿米爾……

一場救贖再次開始。故事的最後,阿米爾救回了索拉博,可此時的索拉博卻因精神上的傷痛至以完全失去感情,唯有説起風箏——那哈桑和阿米爾童年最喜愛的玩物時,才會不知覺的笑起來……

最喜歡忠誠的哈桑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銘刻在心底的聲音是永恆的忠誠誓言。

書中的情感不僅僅是親情,不僅僅是友情,也會從中折射出自己曾經有過的心緒,比如傷害別人時的快意和猶疑;危機關頭的懦弱無助;親人面臨危險時的慌亂無措;愛情乍到時的浮躁不安;失去親人時的悲傷孤獨;應該擔當責任時的自私推諉,以及時常湧上心頭的自責、自卑和贖罪的衝動……這樣的情感沒有任何的虛偽做作,是一個人在面臨變化的那一刻來不及思索的真實反應,是一個人在夜深人靜時最私密的捫胸自問。作者胡賽尼的筆猶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將人性的真實刻畫得近乎殘酷,卻又毫不譁眾取寵。

就在上週有一天下班回家的路上,路過一個賣風箏的小攤位,聽到有人説,網上賣的《多啦a夢》圖案樣式的風箏比攤位上更便宜一些。我當時還在想,網上的風箏能放得起來嗎?現在我知道了,他追逐的可能是放風箏的過程,他快樂就好!

或許我們都是追風箏的人,我們的一生都是個追風箏的過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着什麼,讓我們勇敢地追。生命就是那一片天空,或鮮紅或湛藍。望着遠方的風箏,我們追尋,我們仰望,在追風箏的路途中,有溝壑,有山坡;有彷徨,有疲乏。可是,沒有人會停下前進的腳步,因為,我們都是追風箏的人。

我追!

追風箏人的讀後感篇2

之前很多次看過,但是沒想到《追風箏的人》。是以阿富汗為背景寫的一篇小説。終於有機會品讀這篇名著。很感動。這本書裏寫了很多內容。數次讓我流淚。

這本書寫到了父子情,寫到了救贖,寫到了背叛,寫到了親情,寫到了愛國情,更寫到了人生的感悟。當從你一個小的局部的小天地的霸王,到大天地的野雞的時候,心理落差你是怎麼克服的?這種心理上的落差很困難去克服。但阿米爾的父親就做的很好。

剛看這本書的時候,以阿米爾的角度來看,父親是很不稱職的。但是隨着文章的展開,讓我們看到父親的形象不停的在飽滿中。他的父親雖然很有錢,喜歡抽煙喝酒。但是,他會很樂意地去幫助窮人,對自己的僕人阿里和孩子哈桑視如己出,甚至到後來阿米爾和父親去往美國之後,父親真正承擔起了這個職責:抱着孱弱的病體為阿米爾去提親,放下身段;作為加油站的工人為阿米爾賺取學費,供他上大學。父親的形象在作者的描寫中不斷的高大起來。

再説到友情。哈桑和阿米爾是從小、同一天出生,從小一起玩到大的好友。但是阿米爾因為嫉妒父親對哈桑的重視,拒絕承認哈桑好友的身份。當我看到哈桑為了守護他追到的藍風箏給阿米爾,最後被強暴的時候。當我看到阿米爾因為愧疚,難以面對哈桑,對哈桑視而不見,甚至最後出昏招,污衊哈桑偷錢,趕走哈桑和阿里的時候。我為哈桑的忠誠受到冷待而流淚。r文章的最後。20年後,家國仇恨之中、物是人非之後,哈桑給阿米爾的信中寫道,你是我這一生最好的朋友。

説到懦弱。阿米爾親眼看到了哈桑因為自己而被強暴,但阿米爾因為懦弱而沒有挺身而出。由此開始,阿米爾的心中始終佈滿了悔恨和羞愧。當時看的時候我一直很疑惑不解。按阿米爾的身份來説,如果他挺身而出,他的父親是可以幫他的,但他選擇閉口不言,留下哈桑獨自承受忠誠帶來的慘禍。並且一直為阿米爾掩飾。哈桑的一生,按他兒子的話説:哈桑是一個那麼好的人,但他受到了無數的傷害。阿米爾因為他的懦弱。在今後的生活中揹負沉重的心理枷鎖。和我們現實生活中何其相似。因為懦弱一次又一次不敢邁出舒適圈、不敢輕易去嘗試,一次又一次與機會和命運失之交臂。

説到愛國。我認為這本書完全可以讓有才華的作者,借鑑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寫一寫中國的屈辱史。從文章的既裏行間幾十年間,我們可以看到阿富汗慘痛的屈辱歷史。啊盼的兒童是沒有童年的。曾幾何時,在電視上看過美國攻佔阿富汗。但是清晰的文字用來描述阿富汗的慘痛的經歷,讓人感觸很多。

?追風箏的人》。對哈桑來説,他有很好的追風箏的技術。對阿米爾來説,追風箏更像是一種心靈的救贖,他追到了風箏,他的心靈也得到了解脱。對阿富汗來説,追風箏代表着阿富汗原來富足,寧靜的生活,這種寧靜最終被戰爭打破,幾十年內再也沒有了追風箏的機會。對哈桑的兒子來説,是一種重生,是一種對未來生活的希望。

追風箏人的讀後感篇3

《追風箏的人》8~10章

風箏比賽過後,我得到了自己在腦海中排演過無數遍的“榮耀”。無論是爸爸還是那些親戚朋友們無一不對我讚賞有加。不管那些歡欣鼓舞的喝彩究竟是否出於真心實意,我都對這突如其來的注視亢奮不已。

我終於得到了我多年來夢寐以求的東西。然而,在歡騰的瞬息間隙裏,我又覺得十分虛空,就如同我在裏面晃盪雙腿的游泳池一樣。酒桌上,爸爸在醉意微醺之際還在活靈活現地吹噓着那場風箏比賽。

我想,多年來,這也許是他兒子第一次能有什麼值得他吹噓的地方了。只是笑對爸爸驕傲的神采之際,我的目光有意無意總要流轉到角落裏那個默默承受着一切,卑微而日漸瘦削的哈桑。他已經徹底攪亂了我的生活,和他照面的每一天裏,我都覺得房間裏的氧氣彷彿要消耗殆盡。

哈桑越是一如既往、默默無聞地做着他的本職工作,無微不至地為我們家服務,我的負罪感越是無以復加。哪怕我以一種看不見、但更卑劣的方式不公正地對待他,他也似乎毫無怨言。我有多自私狹隘,哈桑就多麼單純無害。

哈桑揹負着的是逆來順受的恥辱和我冷漠無情的辜負,而我揹負着的卻是比一整個冬天還要冰冷刺骨的謊言,如夢魘一般令我幾近瘋狂。

鬼使神差般地,我開始旁敲側擊地向父親提議換個僕人。哈桑的存在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我——阿米爾少爺最醜惡的一面。我不曾想,正因如此爸爸對我起了一層我從未領略的至深反感。原來我還是不夠了解爸爸,我一直在欺騙自己,居然以為一個用棉紙、膠水和竹子做的玩具能彌補兩個人之間的已經隔膜的感情。

我愈發清晰地認識到,我和哈桑必須要有一個人離開,才不至於讓各自心裏的裂痕被這麼赤裸裸地撕得鮮血淋漓。與其説是我太過狠心殘忍,毋寧説這是哈桑對我的最後一次成全。

當我設計栽贓他盜竊的時候,他承認得那麼幹脆,一如往昔在爸爸面前對我種種行徑的包庇。無論爸爸如何表示原諒與挽留,這一次,阿里執意帶走哈桑。我能察覺到阿里眼中的悲傷和憤懣,我猜阿里已經知道了我對哈桑的所作所為,然而自始至終他們都沒有在爸爸面前揭穿我。

我知道自己現在像個魔鬼,世界上最卑劣的鬼怪。

隨着他們的離去,我想象中沒有哈桑參與的,只有我和爸爸朝夕相處的生活並未長久延續。很快地,俄國人佔領了喀布爾,戰爭一觸即發。在人人自危,互不信任的動盪的家園裏,我和爸爸選擇在一個尋常的日子悄無聲息地開始了我們背井離鄉的大逃亡。

旅途的顛簸困頓令人沮喪。一些伺機在戰亂中發國難財的阿富汗人以偷運為業,對逃亡的難民橫加剝削。一路上我又目睹了淪為難民的喀布爾當地居民是如何一路受到盤剝和凌辱。他們當中也有一部分人就在這樣的途中承受不住環境的險惡而喪命。

而不得不説的是,我的爸爸,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下都擔得上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無論是面對戰亂還是面對抵在他的胸膛上槍口,他周身都迸發着讓我敬仰又瑟縮,一種叫做氣節的東西。

路途中,面對俄國人對阿富汗女性的侮辱和同行者的集體沉默,路見不平的爸爸在第一時間站了出來。爸爸抱着必死的決心為素昧平生的人打抱不平,最後竟奇蹟般地逢凶化吉、轉危為安。正義者的福報深深撼動了我。

為了一個萍水相逢的女子的清白,爸爸甘願吃一顆子彈。這就是我那深深敬愛着的也為人所敬仰的爸爸啊。同時也是這一點深深地刺痛着我,提醒着那個低到塵埃裏的我,提醒着我那個站在小巷口躊躇、逃跑的懦夫阿米爾的存在。

我着實替爸爸感到難過。在他打造、謀劃、奮鬥、煩惱、夢想了一切之後,他的生命只剩下這麼點東西:一個不爭氣的兒子和兩隻手提箱。

追風箏人的讀後感篇4

看了《追風箏的人》這篇文章對我來説是一個沉下心來讀書的開始,一個深入思考的開始,不得不承認,在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幾乎對讀書喪失了興趣。經常是拿起一本書——放下。看起來,我與書無緣了。但總會有一個轉折點的。當我看到《追風箏的人》這個書名,引發了我無限的聯想。又看到它的封面——黃昏的天空。一層層斑斕雲彩中有一片蔚藍天空,彷彿把人帶到更深更廣遠的世界。一隻拖着長長尾巴的風箏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因為一個書名,因為一個夢境,我買下了它。

故事的開始,在阿富汗。説起這個我們的鄰國,並不是一個太平世界。我們總會把它與戰爭、難民、死亡聯繫在一起。讓我們想起的.總會是一張張驚恐的臉,沒有輕鬆,更不會有笑容。這不是什麼童話故事,也並非喜劇。

似乎一切都是註定的。阿米爾和哈桑,是一對從小一起長大的主僕,或者説夥伴。阿米爾少爺會説的第一個詞是爸爸,而哈桑會説的第一個詞是阿米爾。那將是他們一生最重要人的名字。阿米爾為了得到爸爸全部的愛,不惜陷害哈桑一家;哈桑為了自己的主人,受盡恥辱,最終奉獻出生命。

是阿米爾錯了嗎?他膽小、懦弱、自私,看到哈桑被阿塞夫一羣人欺負,卻裝不知道。但他在逃跑的那一刻,心裏是多麼複雜。最終他確定“為了贏回爸爸,也許哈桑只是必須付出的代價,使我必須宰割的羔羊……他只是個哈扎拉人,不是嗎?”事實不是這樣的,哈桑還是阿米爾同父異母的親弟弟。然而這個被爸爸一生深埋的祕密揭開時,哈桑已經死在戰爭的槍下。

是他錯了嗎?當我們讀完這本小説,無不為他的不幸所悲傷,為他的忠誠、純真、善良所感動。但經歷了一系列事情,看到主人對他的態度,哈桑還會認為這一切值得嗎?他為什麼還要一次次的獻身?難道他也認為自己只不過是一個低賤的僕人嗎?還是為了朋友阿米爾,他情願付出一切,我們不得而知。這也許對他來説是一個美好的結局嗎?

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無論是阿米爾還是哈桑,都沒有錯,他們原本都是純真善良的孩子。因為種族,使他們有了高低貴賤之分,被逼向世界的兩極。這個故事震撼了每一個人的心靈,他向我們再一次發出最深的吶喊:我們要和平!我們要平等!

追風箏人的讀後感篇5

之前有機會看實體書,但實在太懶了沒有堅持讀下去,機緣巧合之下求書看的時候同學送給我了,不得不説,這也是一種別樣的緣分吧。

故事脈絡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哈桑和阿米爾的童年,以哈桑的離去結束;第二部分是阿米爾和父親的美國生活,以哈桑和索拉雅結婚,父親逝世結束;第三部分是阿米爾自我的救贖,以追風箏結束,到那裏,被創傷的索拉博終於開始解開心結,開始融化壓在自己心頭上的沉重的冰山了。

環境對於人的影響,遠遠超乎自己的想象。無論是阿米爾,還是父親,都是那個時代背景下的故事人物,阿米爾從小生長在階級思想的環境下,對於哈桑的感情,無法跨越那個時代的禁錮,加上對於哈桑的妒忌,最後做出了讓自己後悔一生的決定。而對於父親也沒有辦法避免,大環境下的閒言閒語,讓他沒有辦法承認自己的這個兒子,而且這對於阿里也是一個無法言説的傷害,只能默默地忍受着自己的兒子離開自己的身邊,臨死之前,也只能哀歎一聲罷了。

我們沒有經歷過戰爭,所以沒有辦法體會到那種撕心裂肺的喪親之苦,也不會體會到飢腸轆轆,衣不蔽體的肌膚之痛,更何況是索拉博那樣的人道的罪惡。唯一讓我有點安慰的是,哈桑這個人物,在經歷過一切人生的罪孽之後,還能勇敢地去替別人着想,去保存自己的那一份善良。索拉博最後解開心結,也算是給了阿米爾洗滌自己污穢的罪惡的一個機會了。

最喜歡的人物是拉辛漢,看破不説破,也是一種人性的光輝了,有些事,説早了不一定能起到好的結果,所以,有的時候,還不如糊塗一點來得好。最後告知阿米爾,那裏還有再次成為好人的機會,是一份責任,也是對阿米爾的一份自我救贖的機會。人活着啊,哪那麼容易呢?

突然想起薛之謙:我的心願是,世界和平!哈哈—

好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