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讀《狂人日記》有感範文8篇作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7.28K

沒有厚重的材質,讀懂讀書的樂趣,積極進取,對任何的事物都付出百分百的努力。那麼關於相關的讀後感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狂人日記》有感範文,供大家參考。

精選讀《狂人日記》有感範文8篇作文

讀《狂人日記》有感1

下面由好範文網的作者為你提供《狂人日記》讀後感的寫法

《狂人日記》是魯迅所作,也是中國的第一本現代白話小説,內容大致上是以一個狂人的所見所聞,指出中國文化的朽壞。

《狂人日記》中的狂人所患的病是迫害狂,從醫學的角度來看,其突出的症狀是病者處於一種反應性妄想之中,對於周圍的一切,都可能因某一事物特徵引起多疑性反應:或懷疑有人害他,或懷疑有人侮辱他。魯迅用這部小説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它以表現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別,頗激動了一部分青年讀者的心。的確,《狂人日記》在近代中國的文學歷史上,是一座里程碑,開創了中國新文學的革命現實主義傳統。

狂人並不是一般的典型性格,他是象徵性的,是整個五四時代先驅者憤激思潮的藝術象徵,我們從狂人的日記中,感受到的是充滿着批判和追求、深思和戰取的一首氣魄宏大、熱情奔放的時代思潮交響樂。

讀《狂人日記》有感2

猜你正在找《狂人日記》讀後感的怎麼寫?那麼就給你這篇範文參考。

最近看完了魯迅先生所著的《狂人日記》,他的作品很耐人尋味,卻有些地方很難讀懂,原諒我30歲時才讀完它,當一個人成年後看它,才更能體會作品中的深邃。

因為一本書看的時間太久,往往還沒看到結尾,開頭都忘光了,這並不能代表什麼,也許我的大腦就像一個過濾器,只有那些“雜質”才能保存下來,其他的都是一概而過,無論它好它壞,只在當時。

讀一本書,我喜歡用鉛筆畫一些自認為漂亮或是有趣的句子,然後記錄下來,感受文字的奇妙,比如這本書中,也有些句子摘錄下來,留給我更多的思考。

獅子似的兇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前途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有島武郎《與幼者》

這本書中劃線的`句子並不多,但是讀過這一篇篇的短文後不難發現,文章中多是帶有一些批判色彩,若讓學生們讀它,定會覺得無比枯燥,而且十分沉重,也許要經歷一些事,沉澱一些人生閲歷,才會覺得還不錯吧。

讀《狂人日記》有感3

在好範文網可以搜索到更多關於《狂人日記》讀後感的精選範文。

初看《狂人日記》一文,我是以一個完全不知道其作者是魯迅的心態來讀的第一遍。第一遍讀完以後,只覺得這是一篇非常陰冷古怪的小説,因為文章上下到處都能看見一個觸目驚心的詞:吃人。除這以外,我連它最基本的意思都沒搞懂。

於是,我細讀第二遍。第二遍讀完,又翻看了其中的一些註釋,方才明白了文章的些許意思。這篇文章如題所言,是一個患有強迫症臆想症恐懼症的狂人的日記,所以其中一些讓我毛骨悚然的描寫便解釋得通了。

在大致理解的前提下,我又查找了一些關於狂人日記的分析和簡評,知道了魯迅寫這篇文章的時代背景,也瞭解了這篇文章的主旨:揭露封建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帶着這些信息,最後,我細讀了這篇文章第三遍。第三遍讀完,又生出了一些感觸與困惑,經過自己的推敲和思考,也頗有心得。

 

讀《狂人日記》有感4

狂人日記——魯迅寫於1918年4月,是中國現代文學史第一篇真正的現代白話小説。他具體的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殘酷,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魯迅以其長期對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的深刻觀察發出了震聾發聵的吶喊:封建主義吃人。是一座里程碑,開創了中國新文學的革命現實主義傳統。

從整片的文章來看,我們首先看到的是狂人臆想的世界,他對別人充滿了猜疑和害怕,總認為別人會害他。在他被治癒後看到了世界的真相併且醒悟到”傳統“殺人,人們無法容納他的清醒而對他再一次的加以迫害,致使他重新屈服在惡勢力權下,與他們同流合污。當時的社會對人的迫害是如此的深,魯迅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他意識到了封建制度的可怕,不但使人發狂,也可以把人吃掉,已經沒有了真正的仁義道德。人與人之間只是猜疑,提防,殘殺,成為一種難以扼制的惡性循環。因此魯迅在絕望中以狂人的口吻吶喊,呻吟,”救救孩子……“的絕望之音,讓人去關注社會。

那麼在今日的社會中存在怎樣的問題呢?現在是科學發達的社會,受全球化的影響,人們越來越傾向個人主義和消費主義,人與人之間缺乏溝通與理解。特別在中國,由於一胎化,使孩子成為家裏的皇帝和皇后,同時他們也受社會的暴力現象影響,讓他們在社會環境中感到壓抑的心理,心態扭曲,缺乏道德意識,自控力差,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以暴力傷人,甚至以殘忍的手段殺人。可怕的是他們沒有認識到這後果的嚴重性,不知道他們所作的是犯罪的行為。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也要像魯迅那樣發出”救救孩子“的呼聲。

一方面要儘量減少未成年人接觸暴力媒介機會,避免他們去學習模仿;另一方面,幫助他們認識真正的仁義之德,關注他們心靈的充實和健康,使他們成熟和成長起來,增強對不良文化和環境的抵抗力。這樣他們才不會成為現代的狂人,去與社會同流合污,吃人或被吃。

讀《狂人日記》有感5

黑暗是什麼?是負着空虛的負擔,是嚴威和冷眼中走着所謂人生的路?是精神上的愚昧,是肉體上的束縛?是不可逾越的高山,是刺痛靈魂的荊棘?是刺破心靈的的暗礁,亦或是無知的奴隸,卑微的侍者;還是時代的詭異?

《狂人日記》中記敍了&“人吃人&”的災難,當鮮血淋漓的人被一個個飢腸轆轆的&“野獸&”狼吞虎嚥下去,他們面不改色,一副泰然自若,若無其事的樣子,誰會知道在他們虛偽的外表下,竟在籌謀瓜分人的陰謀。麻木的肢體,被俘虜的意志,被摧毀的精神,一個個眼神呆滯,時代的黑暗使他們蜕變了,蜕變的狠毒、無知,昔日善良的種子已被惡毒的藤蔓所纏繞,命運的不公使他們淪為這個時代的犧牲品。被奴役的肉體,被駕馭的思維,被溶解的頑強,儼然一副野獸的樣子。而時代的里程碑終以血腥,愚蠢,殘暴,無奈結束。

生存的'意義就是打破這種局面?還是苟且偷生,淪為這個年代的戰利品?還是力挽狂瀾,用生命的薄弱去挑戰時代的高度,那無疑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被時代繳獲,被命運折磨,忍受莫大的恥辱,最後釀造一幕幕悲劇!將灰色的天空染上鮮紅的血跡,以喚醒支撐靈魂的血液,忘卻堅持生命的理由。被灌以污水的幼苗,被摘取花瓣的蓓蕾,變得扭曲,變得醜陋。被侵蝕過的肉體,留下蛆的痕跡;被打碎過的內心,留下玻璃的足跡。

被鮮血浸染過的心,早已不堪一擊;被狠毒俘獲過的夢,早已支離破碎;被冷峻觸碰過的臉,早已傷痕累累。

讀《狂人日記》有感6

《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篇白話文小説,作者是魯迅,原名周樹人,收錄於《吶喊》。

這篇短篇小説塑造了一個狂人的形象。狂人他滿口胡言、神經過敏、多疑焦慮、錯亂偏執等表現了他患有嚴重的精神病,“狂”由此而來。可我們又可以看到,他也不狂,他能對封建社會清醒地認識和批判。他的狂與不狂,造就了他能在這“風雨如磐”的黑暗社會中,敢於向傳統和世俗挑戰,堅決地反抗舊社會。

“我橫豎睡不着,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吃人!’”這是狂人,也是魯迅對封建社會本質的發現。它教人“吃人”,卻又寫滿了“仁義道德”,狂人看透了他們的猥瑣和虛偽:“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接下手”,吃人時則是“話中全是毒,筆中全是刀”,“獅子似的兇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然而這卻代代相傳:“但是小孩子呢?那時候,他們還沒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睜着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這真叫我怕,叫我納罕且傷心。我明白了。這是他們老子娘教的!”

處於社會底層的人,想吃人,卻又怕被人吃。他們不但不起來反抗吃人的人,反而一有機會還要跟着吃人的人一起吃人,薈薈眾生的愚昧麻木、渾渾噩噩和良知的泯滅,令人驚訝,令人痛心,令人扼腕。

狂人的不滿和不解讓他堅定地反抗着封建,但一個人的力量畢竟太小,於是在最後他發出了“救救孩子……”的吶喊,這撕心裂肺的呼喊聲不只是狂人的,也不只是魯迅的,是全社會的!

讀《狂人日記》有感7

《狂人日記》是出自魯迅之手的白話小説,他把日記與精神病病人的內心獨白結合在一起,表達出了自己所想的內容。

狂人是一個迫害症患者,懼恐多疑,邏輯思維不健全。魯迅通過對一個迫害症患者進行內心獨白的描寫,不是為了拍出下層勞動人民受到的迫害,也不是寫一個精神病人的紀實文學,而是要借狂人之口來揭露幾千年封建禮教的無知愚昧,哀歎民族的黑暗墮落。

魯迅抨擊了當時吃人的社會現實。他巧妙地借用“我”這一角色,描繪了人性的醜惡與社會的殘缺。實在的説,文章色彩過於晦暗,當着晦暗中又透着逼人的灼光。“吃人”,真的是吃人麼?魯迅這樣説,只不過是在説明在社會現實的無情壓迫和吞噬下,人性一點點泯滅。他説“吃人的人的兄弟”,天下誰部位兄弟啊?所以,這裏的“我”並不是一個人,而是整個“民族”,“吃人”的民族,合適能覺醒,何時能認清??魯迅借狂人之口,向世人發泄着憤懣。但是,社會的黑暗之深之廣,湮滅了一切,只有先生不肯抱殘守缺,向着蒼天不斷地發泄着。

小説以很少但又精巧的筆墨寫出了當時沒有友誼、沒有關愛、沒有親情,唯有戒備之心的社會現實。那時的人們在腐化的社會環境下,不會互相合作,不知道奮發圖強,也不知道怎麼叫“團結友愛”,跟不會去幫助別人,怎麼會懂得團結起來_那個腐敗的社會?

魯迅在文後借狂人之口發慨“救救孩子……”最後的省略號使整篇文章意味深長。也許這只是“我”無助的呼喊,但“我”代表着一類人,代表着內心充滿着對美好社會嚮往的一類人。那些無憂無慮生活的孩子們,原來可以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兒現在也加入了吃人的行列,也開始變得冷酷無情,他們骯髒的心靈再也洗滌不清,無法再回到以前純真的模樣。

但是!他這一聲“救救孩子……”的呼喚,讓我們看到魯迅那寧可燃燒自己,也要把光亮留給孩子的企盼!因為那不僅僅是孩子,不僅僅是生命,更是希望!

讀《狂人日記》有感8

他,棄醫從文,一生以筆為武器,被譽為“民族魂”的魯迅。其諸多文學作品激發着當代的年輕人。其中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狂人日記》。

《狂人日記》是《吶喊》中的一篇。以第一人稱的視覺向我們敍述了一個“狂人”的故事。日記中的“狂人”害怕所有人的眼光,認為身邊的人都想害他,想吃掉它。醫生給他看病,讓他“靜養”,他便以為是讓他養肥,可以多吃肉。“狂人”實際是覺醒的知識分子形象,可是,它的周圍全是被封建思想所侵蝕了靈魂的人,而他所害怕和反抗的則是封建傳統“吃人”的慣例。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樣的一句話“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這是作者對孩子的深深期望。“救救孩子!”這是魯迅先生對舊社會的反抗和新一代的擔憂。在此,他一次次的吶喊“救救孩子!“那不僅僅是孩子的吶喊,那更是一箇中國的希望!更讓我體會到一顆赤子之心在跳動,在黑暗中發出光彩奪目的亮光,在不安與焦急中交錯着,感歎那個時代的浮華與蒼涼,同時也為有魯迅這位偉大的文學大師而倍感驕傲、自豪。

現如今,新中國已經成立,過去的封建傳統早已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像錢學森那樣的狂人陸續在沉溺的夢中醒來,他是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在錢學森心裏“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錢老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和知識分子的典範,是偉大的人民科學家,正因為有錢學森這樣子的人,我們才會有如此強大的國家。

我讀完《狂人日記》之後,內心思潮起伏。其中的“從來如此,便對嗎?”讓我明白了,懂得去大膽的提問去,去質疑,因為“凡事總需要研究,才會明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