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計》觀後感範文五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1W

教育扶貧紀錄片《百年大計》令人受益匪淺,堅持扶志扶智治愚謀得遠,重點解決思想感念、文化教育等諸多交織疊加問題,堅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百年大計》觀後感範文五篇,以供大家參考借鑑!

《百年大計》觀後感範文五篇

《百年大計》觀後感範文篇一

白露降,寒蟬鳴,微微涼風擠進半掩的窗扉,從午間小憩中抬起頭,感受着和煦的暖陽,立秋了。“感恨方初夏,飄然過立秋”,兩年前的八月,也是微涼的秋天,我來到基層,毅然走在脱貧攻堅的大道上。既與秋如此有緣,那便從秋天開始,細細訴説扶貧路上的“四時之景”。

霜秋

“今年豬價漲得高,等再喂肥點就賣了。”每每談及自家喂的“寶貝”,總是能看到他一如既往的笑容,像是要將喜悦都傾出。老王是我幫扶的貧困户之一,很難用語言來形容這樣一張笑臉,如同黝黑的土地一般映着交錯的溝渠,笑起來牽動着時光和勞作的印記,滿溢的是豐收的喜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無數個日夜的辛勤換來秋的收穫。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從秋天的麥田走過,我已不復初時與羣眾交流的稚嫩,也不再是面對不理解而黯自神傷的少年。於老王而言,秋天是收穫,是萬物豐收;於我而言,是成熟和成長。

臘冬

“等把這片苞谷收了,我要打一條路,從屋門口一直到公路邊上。”彎曲狹窄的“聯户路”無法通過車輛,一直以來阻礙着實施脱貧致富“長遠規劃”,從自家地裏修一條寬闊的石子路,是李大哥幾經考慮決定的“破局之法”。曾經玉米被蜿蜒的石子路掩藏,短暫的減收承載的是這片土地來年的富饒和發展的希望。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羅馬非一天建成,成長也不是一蹴而就,積跬步以至千里,積小流以成江海,一點一滴的積累終會成為衝破桎梏的強大動力。於李大哥而言,冬天是破“局”重生;於我而言,是藴蓄和厚積薄發。

暖春

“砸鍋賣鐵也一定供你讀大學。”孫二嬢是撫養着3個孩子的單親媽媽,大兒子放棄了繼續教育的機會,早早步入社會減輕家庭負擔,卻也難以讓家庭擺脱貧困的窘境。雖然條件窘迫,但她還是堅持送去年落榜的二兒子復讀,拿到了大學的通知書。送別這天,孫二嬢站在山坡上,望着通往山外的方向,那彷彿老朽樹幹的軀體裏逐漸綻放的生機綠意,那是新生的希望。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春意盎然,萬物生機萌發,保持旺盛的好奇心,發現身邊的美好,把握住每一次迸發的機會,綻放出自己的光彩。春天,於孫二嬢而言,是期盼和希望,於我而言,是蓬勃向上的生機與動力。

炎夏

“你等一下,我馬上回來”,每次到幫扶貧困户楊大哥的家門前,面對的總是緊閉的大門,電話那頭的丁總是很忙碌,要麼是在給果樹施肥,要麼是忙着捉住逃出圍欄的雞鴨,又或是給黑牛割上幾把青草,就沒有閒下來的時候,一般人很難相信這佝僂瘦小的身軀裏能迸發出如此旺盛的精力。“我就想着可以再多做一點,生活也能更好一點。”田坎上,楊大哥指着綠油油的菜地,滿含熱切地説着。

“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對自己的“不滿足”,讓我想多走幾公里實地走訪,多去幾次羣眾家中解開難題,也正是對進步小小的渴望,讓我在深夜幾番修改寫下這篇文章。於楊大哥而言,盛夏是活力;於我而言,是拼搏奮進和一往無前。

《百年大計》觀後感範文篇二

2月25日,全國脱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國脱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在這個“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中華民族千年夢想圓夢之際,我們回望八年來走過的風雨扶貧路,最難忘是那抹“扶貧紅”。

最難忘那抹“扶貧紅”是插在脱貧攻堅前沿陣地上迎風招展的鮮豔黨旗。據統計,自脱貧攻堅開展以來,黨和國家累計向貧困一線選派駐村工作隊25.5萬個、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300多萬名,從黃土高坡、到雪域高原,從西北邊陲、到雲貴高原,鮮紅的黨旗插遍了每一寸脱貧攻堅的主陣地。在黨旗的凝聚下,數百萬的基層幹部盡鋭出擊、決戰脱貧,在最艱苦的脱貧一線築起了一個個帶領羣眾脱貧致富的堅強戰鬥堡壘。“兩不愁三保障”“六個精準”“五個一批”,一項項扶持政策從頂層設計迅速在基層一一落實,脱貧攻堅的陽光照進了每一户貧困家庭,羣眾的所急所需所盼都變成實在的所有所得所享,鮮豔的“黨旗紅”讓脱貧羣眾的生活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最難忘那抹“扶貧紅”是奮戰在脱貧一線基層幹部胸中噴薄的火熱初心。“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為人民謀幸福,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堅實基石,更是黨員幹部永遠不變的初心使命。“只要我還幹得動,我永遠都為村裏的老百姓做事!”基層扶貧幹部是這麼説的,也是這麼做的。重慶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黨支部書記毛相林,帶領村民在懸崖峭壁上鑿石修道,用7年鋪就8公里的“絕壁天路”;貴州遵義市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老支書黃大發,帶着數百個村民,歷經30餘年,在峭壁懸崖間挖出一條10公里的“天渠”……他們前仆後繼、披荊斬棘,用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精神和踏平坎坷成大道的鬥志不斷詮釋胸中滾燙火熱的為民初心,譜寫出了一幅山河鉅變、江山錦繡的時代新篇。

最難忘那抹“扶貧紅”是基層幹部矢志不渝將熱血灑在大地的鮮紅烙印。“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八年的脱貧征程,1000多名基層幹部將生命定格在了這項偉大而壯麗的事業裏,他們中有放棄大城市工作,回到深度貧困家鄉的駐村第一書記;有不顧自身病情加重,依然一心撲在帶領羣眾脱貧奔康的縣委書記;有獻身教育扶貧、點燃大山兒童希望的鄉村教師。在脱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脱貧的光榮時刻,這些為了這場偉大斗爭而不幸獻出生命,卻未能親耳聽到勝利宣告的英雄,都將被祖國和人民永遠銘記。這些甘灑熱血的脱貧攻堅英模所留下的感人事蹟和崇高精神,將激勵廣大幹部羣眾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鬥目標勇往直前、再立新功。

勝非其難也,持之者其難也,全面脱貧是終點更是起點。中華民族前進的腳步不會因此而停歇,那抹“扶貧紅”也將繼續融入在國家發展的偉大脈搏中,化作最堅定的力量、最振奮的力量託舉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輪繼續揚帆遠航。

《百年大計》觀後感範文篇三

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教育扶貧是脱貧固本的長效機制,它不僅是全面脱貧攻堅的基礎要求,更是追求美好生活的不竭動力。黨員幹部要夯實“思想”路基,畫好教育“實線”,增設就業“路標”,為貧困羣眾“培根鑄魂”,為鄉村振興鼓足發展後勁。

夯實“思想”路基。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打通教育扶貧的“最後一公里”的基礎就要是夯實“思想”路基,打開“貧困心結”,讓貧困羣眾認同教育、重視教育。要加強宣傳動員,運用“標語、大喇叭”以及“兩微一端”等多種媒介宣傳教育意義,開展專項座談會,主動解答羣眾困惑,形成“教育改變命運”的濃厚學習氛圍。教育扶貧離不開羣眾的參與和配合,要引導貧困羣眾轉變觀念,可通過設立勵志獎學金,定期表揚優秀學生和家長等方式,鼓勵學生努力學習,引導家長關注教育。同時,應主動邀請在外高層次人才返鄉授課,讓他們結合求學經歷,講述教育帶來的蜕變和昇華,逐步提高貧困羣眾對教育的重視程度。

畫好教育“實線”。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畫好教育“實線”是教育扶貧的核心,貧困家庭抵禦風險能力弱,情況複雜,條件困難更容易出現失學輟學的情況,要做好失學輟學的“掃尾清零”工作,切實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要逐步摸清學生底數,通過對比户籍、學籍和扶貧系統數據,全面把握教育情況。同時,針對失學輟學的不同情況,要堅持精準分類施策,要加強對在校生的貼心關注,消除厭學情緒,杜絕“二次輟學”。要特別關愛特殊學生,主動對接特殊學校,幫助他們解決教育問題。

增設就業“路標”。一人學技能,全家脱貧困。教育扶貧不侷限於貧困學生,要增設就業“路標”,樹立“長短結合”的教育理念,在全面構築教育“長效工程”的同時,也要完善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這些“短平快”的幫扶機制,讓貧困學生“走出去”,讓貧困羣眾“留下來”。要延展教育深度,在完成義務教育的基礎上,確保有職業教育需求的貧困學生能夠接受中、高等職業教育,讓貧困學生“走出去”,紮實掌握技術。要務實開展技能培訓,針對用人市場空缺以及扶貧產業用人需求,為貧困羣眾開展針對性培訓,讓貧困羣眾“留下來”,實現穩定就業,帶動家庭脱貧。

《百年大計》觀後感範文篇四

2020年是脱貧攻堅收官之年,全國上下都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作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回望自己兩年的扶貧路,有辛酸、有淚水、有感動、有幸福,與結對幫扶貧困户共同向前奔跑的點點滴滴已凝結成深深記憶。

“半路出家”,扶貧小白上路

20xx年7月,我來到重慶市璧山區廣普鎮參加工作,成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由於一位同事工作調動原因,馬鞍村2户貧困户鎮級幫扶人員出現空缺,而我還正好沒有結對幫扶對象,鎮裏就安排這2户貧困户由我來對接幫扶。20xx年7月15日,這個日子我記憶猶新,這是我第一次跟着馬鞍村歐主任去入户走訪。在去的路上,我感到彷徨和忐忑,惴惴不安地跟在歐主任後面。“廖大姐,這是你的新鎮級幫扶責任人。”歐主任向貧困户介紹我。“對,您可以叫我小劉,以後就由我來幫扶您了。”我拘謹地向貧困户作自我介紹。廖大姐很熱情地招呼我和歐主任到家裏坐,“家裏亂,希望你們不嫌棄。”從交談中我瞭解到,廖大姐家裏4口人,由於女兒患有大病,只能靠老兩口種糧食、打零工來維繫生計,生活非常困難。一個小時的交談,廖大姐的熱情讓我們從互不相識的“陌生人”變成逐漸熟識的朋友,打消了我在來時路上的種種顧慮,也看到了貧困户對基層扶貧工作人員的信任。

“政策落實”,扶貧成效初顯

“小劉,花椒長蟲了怎麼辦?”“小劉,醫保報賬你幫我看看”“小劉,幫我聯繫一下收購公司呀”,通過幾個月的扶貧工作,我和貧困户熟絡起來了,他們有事也會第一時間打電話給我進行問詢。20xx年6月左右,在完成花椒收穫出售後,廖大姐告訴我,她想要再發展一些養殖業,只靠花椒種植無法實現增收。正在我幫廖大姐思考如何發展養殖業時,區裏下發文件,給每一户貧困户分配了5000元產業發展基金,基於此契機,我幫廖大姐家購買了50只雞、50只鴨和一些飼料,圍起了圈養的柵欄,看着送上門的雞、鴨,廖大姐顯得非常高興,“有了這些雞、鴨就多了一些希望,日子也是越來越有盼頭了。”目前,廖大姐家種植了花椒、糧食,養起了雞、鴨,產業發展得有模有樣,xx年收入2萬多元。除此之外,醫療扶貧、教育扶貧、生態扶貧等政策一一得到落實,極大地改善了生活條件和居住環境,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自立自強”,致富指日可待

20xx年5月10日,我又一次來到廖大姐家中。“廖大姐,你又新養了小雞呀”,我看到家門口正在活蹦亂跳的幾十只小雞仔便問道。“這不是你去年送來的那些雞嘛,我尋思着用下的蛋孵化點小雞,自己試着養,擴大一下規模”,廖大姐樂呵呵地説。我看着這些“小傢伙”,突然心裏一熱,一時間百感交集。廖大姐家,從以前的土瓦房,到現在新修建的安全住房;從我剛來時的泥濘小路,到現在已經入户的四好公路;從最開始的單一種植,到現在雞、鴨、鵝、豬等多種類養殖,一切正在變得越來越好。而我,也從最開始滿懷疑惑的“扶貧小白”逐漸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扶貧幹部,併為能幫貧困户脱貧奔小康感到幸福。我想,這一切離不開扶貧政策的扶持,離不開扶貧幹部的心血,更離不開貧困户自己的內生動力。

像廖大姐家一樣走在脱貧致富路上的家庭還有很多,像我一樣奔走在田間地頭忙扶貧的基層扶貧幹部也有很多,我們,都在為了“脱貧路上不落一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共同目標而不懈努力,相信付出一定有回報,只要我們一直保持奔跑,一定能到達勝利的彼岸。

《百年大計》觀後感範文篇五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教育扶貧”直指致貧落後的根源,是徹底穩定脱貧的重要推手。發揮“互聯網+”的強大優勢,用心用情用力助燃教育扶貧之火炬,支持貧困地區教師提升專業能力,為孩子提供平等、開放的遠程教育平台,縮小城鄉、東西部教育資源差距,補齊農村教育短板,成為提高教育脱貧質量、完成好東西協作扶貧和對口支援這項硬任務的重要推手。

架好“雲端鵲橋”,千里情緣一網牽。今年疫情期間,視頻會議讓工作部署快速落地,健康大數據讓跨地域排查變得迅捷,網絡直播帶貨為滯銷農產品打開銷路,在線學習讓廣大師生停課不停學。增強教育扶貧的後勁,需要發掘雲端網絡優勢,築牢結對幫扶平台,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向教育落後地區的持續快速流通。架好“雲端”鵲橋,受援地政府應抓住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大力推進“新基建”的契機,加快互聯網+教育平台建設,支持受援學校與支援校實現“鵲橋”匹配對接。支援地要通過調研把握受援地教師“雲端”交流需求,精選教育資源,優化交流方式,構築互聯互通的網絡立交“車道”;要緊扣受援地教育的動態發展需求,對本地教育雲的功能進行拓展升級,讓“雲端”鵲橋穩固耐用、功能強勁。

開好“雲端”學堂,隔空相會續情緣。“雲端鵲橋”擔負着優質教育資源互聯共享的使命,承載着受援地教育振興的希望。增強“鵲橋”承載力,發揮其巨大優勢,需要開設好多樣的“雲端”學堂。要賦予優質教育資源查閲調取的最優權限,讓受援地師生的自學隨時隨地、各取所需;要制定結對幫扶地區之間、結對校之間的“雲”教研製度,定期舉辦網絡協同備課、在線教研,讓先進的教學理念、優秀的教學經驗時時在線、交流不斷;要建立“雲端”教師研修工作室,發揮骨幹教師“頭羊”作用,帶動受援地教師的團隊建設與專業成長;要開展遠程互動課堂,讓受援地孩子跨越空間阻隔,與同齡人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從而讓“雲端鵲橋”有説不完的教育話題,有講不完的暖心故事,演繹綿綿不斷的教育情緣。

做好“鵲橋”養護,攜手同行不打烊。“鵲橋”要耐用,時刻需養護。要做好網絡安全防範,既防止有害信息的嵌入、傳播,也防止師生個人信息的泄露,還要警惕外來“黑客”的干擾,確保“雲端鵲橋”堅固耐用;要不斷更新完善優質教育資源,滿足受援地師生的發展性、多樣性需求,幫助他們跟上教育發展的時代節拍;要不斷完善“鵲橋”上的交流方式,充分發揮5G優勢,讓“雲端”溝通更流暢、更接地氣;要同心協力提升“雲端”活動品質,用高質量學習增強“鵲橋”相會的愉悦感、獲得感、幸福感。真正讓“雲端鵲橋”成為受援地師生髮展的空中“加油站”,儘快補齊農村教育的短板,讓受援地教師早日攀上專業發展的五彩祥雲,為受援地孩子們播撒更多甜潤的成長甘露,打通教育扶貧的“最後一公里”。

 

熱門標籤